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比较Intralase飞秒激光和Amadeus Ⅱ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应用Intralase飞秒激光和Amadeus Ⅱ微型角膜板层刀对65例屈光不正患者做角膜瓣,Intralase飞秒激光组和Amadeus Ⅱ微型角膜板层刀组分别按屈光度≤-3.00D为A组,-3.00结果:术后1mo,Intralase飞秒激光组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60眼(93.8%),Amadeus Ⅱ微型角膜板层刀达到或超过术前BCVA者61眼(92.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在不同屈光度分组中总像差、彗差、球差和三叶草差两组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飞秒激光制瓣和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行LASIK术后视力、总像差、球差、彗差和三叶草差两组没有显著差异,都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何芳  谭华霞 《国际眼科》2017,10(11):2120-2122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本院眼视光中心行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的近视患者各50例100眼在术后1、3、6mo做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干眼症调查、高阶像差检查。

结果:两组的裸眼视力及残留屈光度在术后6mo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眼症状调查显示:术后1、3mo,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mo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1、3、6mo高阶像差与术前对比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mo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及球差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3、6mo水平彗差、垂直彗差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球差变化值小于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稳定的手术方式,干眼症发生率低,术后视觉质量更优于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术对角膜瓣厚度稳定性和干眼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眼科行LASIK术的近视患者80例160眼,根据制瓣方式不同分为飞秒激光组和机械板层刀组。测量术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1h,1d,1wk,1、3mo)的角膜瓣厚度,并比较不同方向上距离角膜顶点1、2、3mm及角膜顶点角膜瓣厚度的差异。比较患者术后1、3mo,1、2a OSDI评分和干眼症的发生率。

结果:飞秒激光组角膜瓣顶点厚度为99.62±4.50μm,机械板层刀组角膜瓣顶点厚度为125.25±12.81μm。飞秒激光制瓣不同离心点位置的角膜瓣厚度较为均匀,而机械板层刀制瓣角膜厚度变化较大。术后1、3mo,1、2a机械板层刀组OSDI评分高于飞秒激光组(P<0.01)。随访2a时间,飞秒激光组干眼发病率低于机械板层刀组(χ2=4.692,P=0.030)。术后1、2a,飞秒激光组轻度干眼所占比例高于机械板层刀组(P=0.044、0.001)。

结论:相对于机械板层刀制瓣,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患者的角膜瓣厚度稳定性更好,更为均匀,误差更小,且患者术后干眼的发生率更低,以轻度干眼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型板层角膜刀与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对患者视力及角膜瓣厚度的影响。

方法:将2014-06/2015-05期间本院收治的近视屈光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240眼,根据术式不同分为A组(微型板层角膜刀组)60例120眼和B组(飞秒激光组)60例120眼,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视力情况及角膜瓣厚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的视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不同时间B组的角膜瓣厚度相关指标均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评估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对患者角膜瓣厚度的影响明显好于微型板层角膜刀,两种治疗方式对视力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300眼近视患者,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组1为飞秒激光(Intralase FS60KHz)制作角膜瓣,95例190眼; 组2为Moria M2 90号板层刀制瓣,55例110眼。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wk; 1,3,6mo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 I 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FL)评分的变化。

结果: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irmerⅠ试验: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染色评分: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减退,但飞秒激光制瓣术后泪膜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中飞秒激光制瓣与传统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后对比敏感度变化。方法 Ziemer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组20例40眼患者作为飞秒组,传统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20例40眼患者作为板层刀组。所有病例使用同一台准分子激光机。比较术后2组患者的视力及对比敏感度。结果 LASIK术后1周,白天和夜晚状态下2组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至术后3个月时,2组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恢复至术前水平。飞秒组夜晚带眩光状态各空间频率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高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板层刀组夜晚带眩光状态各空间频率术后1周下降,至术后1个月、3个月高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会出现短暂下降,但是飞秒激光制瓣相对于板层刀制瓣术后对比敏感度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应用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800眼)近视手术,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200例(400眼),组1为飞秒激光(Intralase FS60 kHz)制作角膜瓣,组2为Moria M2 90号板层刀制瓣.两组均在Wavescan波前引导下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进行基质层切削.术后3个月、6个月行视力、屈光状态、波前像差等检查.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视力和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组2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高于组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叶草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2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三叶草像差均高于组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是矫正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提高视觉质量和安全性方面飞秒激光优于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设定角膜瓣厚度110μm。EC5000-CXIII准分子激光仪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143例283眼。术前检查包括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厚度、ObscanⅡ等。术中测量其中35眼的角膜床厚度,推算其角膜瓣的厚度。观察术中及术后角膜瓣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平均随访3mo。

结果:术中出现过小瓣(直径<5mm)3眼,角膜边缘切开不完全5眼,切口出血8眼,术后球结膜下出血6眼。35眼角膜瓣厚度108.75±8.52(98~117)μm,误差(实测值与预设值之差)6.49±8.62(3~12)μm,实际角膜瓣厚度与术前预先设计的角膜瓣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平均等效球镜-0.29±0.47(-1.50~+1.00)DS,251眼(88.7%)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结论: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治疗近视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对眼表的影响,研究制瓣方法不同对术后眼表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选择2016-01/2017-01于我院眼科进行屈光手术治疗的218例436眼近视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LASIK术治疗,术后主诉有不同程度的眼干、异物感及不适症状。将采用机械板层刀制瓣的61例122眼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飞秒激光制瓣的157例314眼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眼术前、术后1wk,1、3mo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大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两组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BUT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F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wk,1mo FL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F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Ⅰ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wk,1mo SⅠt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飞秒激光较机械板层刀制瓣LASIK对眼表影响更小,干眼症症状更轻,影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用Zeimer Femmto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同期行LASIK治疗的近视198例(396眼).根据角膜瓣制作方法分为两组:Ⅰ组120例(240眼)用Zeimer Femto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Ⅱ组78例(156眼)用Moria M2 90 μm机械刀制作角膜瓣,比较两组术后1d、1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及高阶像差.结果 两组角膜瓣制作都顺利;术后不同时间,两组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的屈光度比较,球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Ⅰ组的残余散光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的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都较术前增加,但Ⅰ组的总高阶像差和慧差的增加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与机械刀制瓣LASIK相比,术后视力无差别,但术后残余散光低,总高阶像差、慧差增加较少,视觉质量可能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LASIK制瓣术中发生前房气泡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患者4859例9671眼,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中发生前房气泡眼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各参数.结果:患者51眼发生前房气泡,发生率为0.53%.术后1 mo裸眼视力(-0.076±0.09)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08±0.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74).33眼(65%)不影响瞳孔跟踪,18眼(35%)在去红外跟踪模式下完成手术.跟踪组(31例33眼)术后1mo裸眼视力为-0.06±0.08,去跟踪组(18例18眼)术后1 mo裸眼视力为-0.11±0.0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P=0.07).前房气泡在角膜缘9:00位发生率最高,其次为3:00位.其中47例双眼手术单眼发生前房气泡,发生前房气泡眼与其对侧眼各参数(术前等效球镜、角膜曲率、角膜直径、前房容积、前房深度、前房角度和术中飞秒激光能量等)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气泡是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中少见的并发症,会干扰准分子激光切削时的眼球跟踪,如术中妥善处理对术后早期视力无明显影响.发生前房气泡的直接或间接因素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2.
刘娟  胡恩海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095-2098
目的:对比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femtosecond-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femto-LASIK )与传统机械板层刀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屈光不正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我院2014-01/2015-12进行屈光手术的患者89例178眼,其中使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患者46例92眼,使用显微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患者43例86眼。术后随访6mo,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状态、主观视觉质量评分、高阶像差等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角膜瓣均制作成功,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度与术前预期屈光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mo主观视觉调查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mo飞秒激光组和机械板层刀组角膜像差均方根值、球差及彗差较术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飞秒激光组增加的幅度比机械板层刀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更精确可靠,离散度更小,可以制作更薄的角膜瓣,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较传统机械板层刀LASIK术后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三种手术方式术后人眼角膜高阶像差(包括彗差、球差及总高阶像差均方根)的变化。方法:近视患者82 例164 眼,其中行飞秒激光制瓣(FSLASIK)手术者31 例62 眼,B 组行SBK 者31 例62 眼,C 组行LASEK 者20 例40 眼,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15d;1,3mo 彗差(C7,C8)、球差(C12)及高阶相差均方根(RMSh),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视力:术后各时段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角膜像差:三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角膜像差均有显著影响,三组患者角膜彗差(C7,C8)、角膜球差(C12)、高阶相差均方根(RMSh)均于术后1d 开始显著增加(P<0. 05)。术后3mo,患者的C7,C8,C12 和RMSh 均未恢复至术前水平。但FS-LASIK 组患者增幅比其它两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SBK 和LASEK 相比,飞秒做瓣LASIK 在术后早期拥有较好的裸眼视力,且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增幅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11例22眼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为全飞秒组(SMILE组),同期23例43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为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组(LASIK组)。使用双通道系统(OQAS)检查、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mo内的结果,对比二者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 frequency,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和眼内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分析并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结果:SMILE组和LASIK组术后1mo时的MTF cutoff分别为34.835±10.113c/deg和38.362±10.623c/deg(t=0.925,P=0.362);SR分别为0.204±0.077和0.218±0.072(t=0.557,P=0.582);OSI分别为0.608±0.291和0.545±0.405(t=-0.473,P=0.640)。结论: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显示SMILE和飞秒激光LASIK两种术式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90μm和110μm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矫正近视眼的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选取2015-01/2018-12在我院行飞秒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FS-LASIK)的患者118例236眼。非高度近视组60例120眼,其中30例60眼用90μm角膜瓣,30例60眼为110μm角膜瓣;高度近视组58例116眼,其中29例58眼为90μm角膜瓣,29例58眼为110μm角膜瓣,使用WaveLight准分子激光仪行基质切削,记录术前矫正远视力(CDVA)、屈光状态和眼压、术后1、3mo裸眼远视力(UDVA)、屈光状态和眼压。结果:非高度近视患者90μm角膜瓣组和110μm角膜瓣组术后3mo UDVA不差于术前CDVA者均有57眼(95%),高度近视患者90μm角膜瓣组有53眼(91.4%)和110μm角膜瓣组有56眼(96.6%)(P=0.438);非高度近视患者术后等效球镜(SE)在±0.50D范围内90μm角膜瓣组和110μm角膜瓣组均有51眼(85%),高度近视90μm角膜瓣组和110μm角膜瓣组均有48眼(82.8%);非高度近视术后3mo与1mo的SE差值在±0.50D范围内90μm角膜瓣组57眼(95%)和110μm角膜瓣组55眼(91.7%)(P=0.717),高度近视90μm角膜瓣组44眼(75.9%)和110μm角膜瓣组50眼(86.2%)(P=0.464)。结论:飞秒激光制作的90μm和110μm角膜瓣的LASIK手术矫正近视眼具有相似良好的有效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在剩余基质床无差异的前提下,眼压波动没有因为角膜瓣厚度的差异表现出特异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飞秒激光制瓣的 LASIK (femtosecond laser LASIK,FS-LASIK)及全飞秒激光基质内透镜取出术(refracive lenticule extraction,ReLEx)包括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 ( FLEx )手术患者术后高阶像差进行测量,并研究其特征性变化。方法:收集2014-06/2015-03就诊于我院屈光手术中心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共125例245眼,其中行LASIK术38例74眼,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42例83眼,全飞秒激光FLEx术45例88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mo 应用iTrace检查仪进行角膜高阶像差的测量。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组内及组间的比较。结果:三组受试对象手术前后角膜总高阶像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及球差均有显著性差异( P 分别为0.002、<0.01、<0.01、<0.01)即三种手术方式对角膜高阶像差均有显著性影响。不同手术方式间总高阶像差、水平彗差、球差均无统计学差异,仅垂直彗差的差异表现出显著性(F=3.943,P=0.021),对垂直彗差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发现FLEx组与其余两组的垂直彗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三种手术方式术后1 mo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明显增加,由于全飞秒激光FLEx术进行透镜取出时的切口仍较大,对角膜高阶像差仍造成一定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摘除术( femtosecond laser micro - incision corneal stroma lens removal,SMILE)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excimer laser in situ wear for cornea, LASIK)治疗近视的术后疗效,探讨SMILE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预测性。方法: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随机选取我院同时期行SMILE患者100例200眼和行LASIK患者100例200眼。比较两组1d;1wk;1,3,6mo;1a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矫正视力、裂隙灯角膜的检查、眼压及前节OCT、角膜地形图( ObscanⅡ)。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术后裂隙灯检查:术后1d,SMILE组少部分术眼有轻度角膜层间混浊或水肿;术后1wk,SMILE组角膜层间的混浊水肿均消失,角膜恢复清亮透明。(2)术后视力恢复:术后1d,LASIK组视力恢复优于SMILE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wk;1,3,6mo;1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 ObscanⅡ检查:术后随访中,SMILE组角膜前表面图形更加规则和居中,无偏心和不规则图形,优于 LASIK 组。(4)眼前节 OCT 的检查:SMILE组术后角膜瓣更加均匀和精准;而 LASIK 组角膜瓣中间薄,中周部略厚。(5)术后视觉质量评估采用主观问卷调查。两组4分和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ASIK组抱怨者多于SMILE组,而完全没有抱怨者SMILE组多于LASIK组。术后患者夜视力和暗环境下的眩光情况,SMILE组明显优于LASIK组。结论:SMILE对于矫正近视安全、有效、稳定、可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角膜地形图引导LASIK(TG-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高阶像差的效果。

方法:纳入2019-12/2020-02本院屈光中心收治的296例586眼单纯近视或近视散光患者。在明确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患者自行选择接受FS-LASIK、TG-LASIK、SMILE手术,其中FS-LASIK组95例189眼,TG-LASIK组104例205眼,SMILE组97例192眼。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6、12mo时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高阶像差及对比敏感度。

结果:术后6、12mo各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均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6、12mo TG-LASIK组角膜表面规则指数、表面非对称指数均显著低于SMILE组、FS-LASIK组(P<0.05); SMILE组、FS-LASIK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12mo时FS-LASIK组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及术后6mo时三叶草像差高于TG-LASIK组、SMILE组(P<0.05); 术后6、12mo时SMILE组球差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6、12mo时TG-LASIK组在无眩光及有眩光时12.0、18.0c/d频率下对比敏感度显著高于SMILE组、FS-LASIK组(P<0.05)。

结论:FS-LASIK、TG-LASIK、SMILE三种手术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TG-LASIK术后像差增加较小,角膜形态更规则,视觉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9.
汪凌  余野  王勤美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202-2204
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及角膜瓣变化。方法:选取2009-03/2012-03将接受飞秒激光35例70眼患者和接受角膜板层刀的患者45例90眼进行对比研究,两组术后视觉质量和角膜瓣进行对比。结果:视觉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所行的手术均有显著的可预测性、有效性及安全性,且术后像差和对比敏感度及视力差异不显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瓣比较:两组患者在水平方向的角膜瓣厚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行LASIK术后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且角膜瓣厚度差异不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