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术前给予60 mg/(kg.d)的依达拉奉灌胃,共3 d。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依达拉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脑梗死灶体积显著缩小,血清NSE含量明显降低(均P<0.01);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可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IL-1β和TNF-α表达,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CAM-1表达、白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中包括环磷酰胺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按脑缺血2h后再灌注2h、4h、6h、24h又分为4个亚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于脑缺血2h再灌注后2h、4h、6h、24h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HE染色法观察白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坏死区周边ICAM-1的表达及白细胞的浸润增多,并于24h达高峰;环磷酰胺组在相同再灌注时间点的ICAM-1表达及白细胞的浸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ICAM-1的表达与白细胞的浸润呈现正相关性。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的表达上调,介导了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环磷酰胺治疗组ICAM-1的表达、白细胞的浸润均少于对照组,说明环磷酰胺有抑制粘附分子表达上调、抑制白细胞浸润的作用,因而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为该治疗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CAM-1表达和白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缺血再灌注组(n=8)和bFGF组(n=8).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 h再灌注损伤24 h,术前治疗组丹红注射液预处理3 d,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用生理盐水预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和组织HE染色检测缺血区脑微血管内皮ICAM-1的表达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相比ICAM-1表达明显升高,白细胞浸润明显(P<0.05).丹红治疗组ICAM-1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白细胞浸润程度减轻(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预处理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CAM-1表达,减轻白细胞浸润,提示抑制粒细胞黏附作用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 目的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程度的关系及丹参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及丹参组。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 h、12 h、24 h、48 h、72 h、7 d、14 d后,分别进行ICAM-1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HE染色。结果 在脑缺血再灌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免疫反应开始逐渐增加,再灌注48 h达到高峰,再灌注14 d接近正常水平,同时脑缺血区中性白细胞浸润也随之增加,在时程上与ICAM-1表达同步。丹参组,再灌注48 h后,ICAM-1免疫阳性血管数及中性白细胞的浸润比同时间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脑缺血ICAM-1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密切相关,丹参能降低ICAM-1的表达,抑制中性白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AM-1在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糖尿病及正常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内ICAM-1的表达、炎性细胞浸润及梗塞大小.结果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受到的缺血损害明显重于正常缺血再灌注大鼠组;糖尿病缺血大鼠脑内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可加重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并增强炎性反应的程度.超负荷血糖条件下ICAM-l可能是加重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全脑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松龄血脉康(SL-xmk)预处理组、假手术组、对照组。SL-xmk预处理组采用SL-xmk悬浮液(937.5mg/kg)对大鼠进行为期8w的预防性灌胃处理(n=20),假手术组(n=20)、生理盐水对照组(n=20)采用等容量生理盐水预防性灌胃处理。在预处理时程终点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h再灌注24h模型。观察SL-xmk对预处理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水含量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全脑及血清IL-6含量。结果 SL-xmk预处理后全脑和血清IL-6表达显著下降,缺血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也明显降低。结论松龄血脉康预处理能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和血清IL-6的表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组织水含量,缩小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7.
褪黑素对大鼠脑缺血时白细胞浸润和 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缺血区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活性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造成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制成脑缺血模型,手术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组、MT治疗组,MT治疗组缺血前30min给予MT (20mg/kg)腹腔注射。术后在相应时间点取缺血侧脑组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MPO的活性,用免疫组化检测I- 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血组各时间点MPO的活性及ICAM-1蛋白的表达均升高,而与缺血组比较MT治疗组各时间点MPO的活性及ICAM-1蛋白的表达均降低。结论MT可能能通过降低MPO的活性即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和降低ICAM-1蛋白的表达,对缺血的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血疏口服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脑血疏组;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后拔出线栓,恢复灌注24 h; 采用Longa FZ 5级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 运用干-湿重法测脑含水率; 通过伊文思蓝( EB)含量反映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 免疫组化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1)假手术组大鼠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 脑组织中EB含量和MMP-9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P<0.01);(2)脑血疏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脑梗死体积较小,脑水肿程度较轻; EB含量和MMP-9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环孢素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孢素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环孢素A治疗组,参照Zealonga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2 h和70 h后,分别对各组各时间点大鼠进行脑TTC染色评价脑梗死体积、采用RT-PCR和放免法分别对缺血区皮层IL-1β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进行测定.结果各时间点环孢素A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环孢素A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比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环孢素A可有效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脑组织中IL-1β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1);与上述两组相比,假手术组各项观察指标则无明显异常.结论IL-1β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环孢素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环孢素A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区内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早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IR组、异丙酚低剂量组(P1组,50 mg/kg)、中剂量组(P2组,100 mg/kg)和高剂量组(P3组,150 mg/kg).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IR损伤模型.各异丙酚组分别于脑缺血前10min经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异丙酚.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4h给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NE活性及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 各异丙酚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IR组(均P<0.01);与NC组比较,IR组和各异丙酚组脑组织NE活性及TNF-α、IL-1β表达明显升高(均P<0.01);与IR组比较,各异丙酚组NE活性及TNF-α、IL-1β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P2组NE活性及TNF-α、IL-1β表达明显低于P1组和P3组(均P<0.01).结论 异丙酚预处理可抑制脑组织NE活化和TNF-α、IL-1β过度表达,降低炎性反应,对脑组织IR损伤早期具有保护作用;异丙酚100 mg/kg预处理的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elecoxib(塞来昔布)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CAM-1和MMP9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NS组)、celecoxib低剂量组(LCIR组)和高剂量组(HCIR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和线栓法制作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后30min给予生理盐水或celecoxib溶液灌胃,再灌注后6、12、24、48h将大鼠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ICAM-1和MMP9的表达,并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死亡率的比较。结果 NS组、LCIR组、HC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NS组、LCIR组、HCIR组MMP9及ICAM-1阳性血管主要表达于缺血周边区,较S组表达明显增强(P<0.05),LCIR组、HCIR组MMP9及ICAM-1阳性血管数较NS组减少(P<0.05),LCIR组、HCIR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各组不同时间点之间MMP9及ICAM-1阳性血管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经Celecoxib干预后大鼠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 celecoxib可能通过抑制脑组织中MMP9和ICAM-1的表达而减轻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的损伤而降低实验大鼠的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米诺环素处理组和米诺环素预处理组,每组16只。模型成功后观测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变化、脑梗死体积以及HE染色计数缺血区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数目,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情况。结果米诺环素能明显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行为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缺血引起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结论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足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黏附分子可能是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自噬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C组)、3-甲基嘌呤组(3-MA组),每组15只。制作脑缺血再灌注、肢体缺血预处理及3-MA干预大鼠模型,在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测定,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ing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Cathepsin B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LIPC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P<0.05),脑梗体积明显减小(P<0.05),细胞损伤、坏死减轻(P<0.05),Beclin-1、Cathepsin B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 LI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弱自噬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提取物 (BD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区白细胞浸润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及再灌流模型 ,利用MPO活性测定白细胞浸润和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BDE 1组、BDE 2组MPO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BDE 1组、BDE 2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较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BDE可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区白细胞浸润程度及缩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15.
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及环磷酰胺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缺血区域炎症反应特点及环磷酰胺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环磷酰胺预处理组,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和生化法观察额顶部皮质和基底节区P-选择素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并进行TTC染色和HE染色.结果 (1)再灌注3h缺血侧额顶部皮质和基底节区出现P-选择素表达,12h达高峰.环磷酰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2)再灌注12h以后MPO活性明显升高.基底节区的MPO活性在再灌注48h达到高峰后下降.额顶部皮质MPO活性在再灌注24h达到高峰后至96h仍维持较高水平.和对照组相比较,环磷酰胺预处理组MP(活性升高受抑制(P<0.05).(3)环磷酰胺预处理可显著缩小脑梗死体积(P<0.05).结论 (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主动性炎症反应,额顶部皮质比基底节区的炎症反应更持久和剧烈.(2)环磷酰胺减少缺血侧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不直接影响P-选择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酶抑素A(Pepstatin A)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机制。方法 将48只成年雄性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配至假手术组(1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16只)及Pepstatin A干预组(16只); 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遵照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即缺血2 h即恢复血流灌注,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 干预组及对照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即刻分别经腹腔注射Pepstatin A配置液(0.2 mL/10 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 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时采用标准评分法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假手术组、对照组及干预组中随机各取8只检测脑梗死体积,余下8只大鼠行western blot检测p-ERK1/2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行为学表现正常,评分为0分,干预组大鼠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TC染色显示,假手术组脑组织无梗死灶,干预组大鼠的相对脑梗死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对照组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 干预组该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 干预组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pstatin A可能通过上调p-ERK1/2的表达来减少脑梗死体积及细胞凋亡发生,从而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m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分别采用3%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观察PPARγ激动剂对小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观察炎性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氧合酶-2(COX-2)]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PPARγ激动剂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脑梗死体积(mm3,29.1±6.6,模型组为57.8±9.7,t=5.980,P<0.01)和行为学评分(1.2±0.4,模型组3.3±0.8,t=5.812,P<0.01);能减轻缺血脑组织MPO活性(U/g,0.049±0.005,模型组0.083±0.008,t=5.904,P<0.01);减少缺血脑组织炎性因子ICAM·1、IL-1β和COX-2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论 PPARγ激动剂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轻缺血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脑内注射凝血酶(Thrombin,TM)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racellular adhensionmolecule-1,ICAM-1)mRNA表达及白细胞浸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TM、TM 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 G,CATG)脑内立体定向注射于SD大鼠尾状核,在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动物,RT-PCR技术检测ICAM-1mRNA表达,通过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来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凝血酶脑内注射后24h ICAM-1mRNA表达开始增加(P<0.05),48h达高峰(P<0.01),然后逐渐下降。MPO活性动态变化趋势与ICAM-1mRNA相似。CATG组ICAM-1mRNA及MPO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M通过蛋白酶激活受体-1(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1,PAR-1)诱导ICAM-1mRNA,促进白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elecoxib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F-xB和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和线栓法制作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NS组)、celecoxib低剂量组(LCIR组)和高剂量组(HCIR组),分别于缺血后30rain给予生理盐水或celecoxib溶液灌胃,再灌注后6、12、24、48h将大鼠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NF-kB和ICAM-1的表达水平。并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NS组、LCIR组、HC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NS组、LCIR组、HCIR组NF-kB阳性细胞及ICAM-1阳性微血管主要表达于缺血周边区,较S组表达明显增强(P〈0.05),LCIR组、HCIR组NF_KB阳性细胞表达率及ICAM-1阳性微血管数较NS组减少(P〈0.05),LCIR组、HCIR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每组不同时间点之间NF-gB阳性细胞表达率有明显差异(P〈0.05)以及它们之间的ICAM-1阳性微血管数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elecoxib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脑缺血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F-kB和ICAM-1的表达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