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提高聚酰胺6(PA6)纤维的阻燃性及可纺性,设计了季戊四醇磷酸酯(PEPA)/ 二乙基次磷酸锌(ZDP)协同阻燃体系,采用熔融挤出方法制备了PA6/PEPA/ZDP 阻燃复合物,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阻燃剂对PA6 阻燃性的影响规律,以及最优阻燃配比时的纺丝工艺及纤维性能。结果表明:PEPA 可降低PA6 的热稳定性,但ZDP 可提高复合物的热稳定性,二者同时使用可起到互补作用;当PEPA 与ZDP 的质量比为10:5时,复合物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8%,垂直燃烧测试的有焰燃烧时间明显缩短,锥形量热残炭量增加了6.56%,总热释放量降低了34.5%,此配比下复合物具有优良可纺性;将初生丝经3 倍牵伸热定型后,其断裂强度为1.34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3.99%。  相似文献   

2.
新型氮-磷阻燃剂制备及其对棉织物的阻燃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同步实现纺织品高分子材料高效、低毒的阻燃性能,充分利用氮-磷之间的协同效应,以六氯环三磷腈(HCPP)和季戊四醇磷酸酯(PEPA)为原料,制备了一类新型氮-磷无卤阻燃剂(HCPPA),其对棉织物的阻燃性能通过氧指数仪和垂直燃烧仪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阻燃剂添加量为28%时,HCPPA的极限氧指数高达35%,阴燃时间为0.3 s,经HCPPA处理的棉织物水洗15次后极限氧指数仍然高达32.5%,显示出优异的阻燃性能和良好的耐水洗性;与六苯氧基环三磷腈(HPCTP)和季戊四醇磷酸酯(PEPA)相比,HCPPA具有更优异的阻燃性能,有望在纺织、塑料和涂料等产品的阻燃工业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的阻燃性能,合成了阻燃剂(4?烯丙氧羰基苯氧基) 环三磷腈(HACP)和三(4?烯丙氧羰基苯氧基)?1,3,5?三嗪(TATZ),并与PET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PET/HACP/TATZ复合材料。采用极限氧指数仪、垂直燃烧仪、微型量热仪、热失重分析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拉伸试验机等测试仪器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和成炭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HACP和TATZ的协同阻燃性不仅提高了PET材料的阻燃效率,而且降低了对基材PET力学性能的负面影响,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值达到32.4%,垂直燃烧性能达到V-0 级,热释放速率较纯PET下降了30.9%。  相似文献   

4.
针对聚酯(PET)纤维易燃且燃烧时伴随着大量熔滴与烟气的问题,将二乙基次膦酸盐阻燃剂、大分子型有机硅与PET载体共混制备磷硅阻燃母粒。将磷硅阻燃母粒按照一定质量分数添加到常规PET切片中混合,经熔融纺丝制得阻燃抑熔滴PET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复丝强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氧指数测试仪、拉曼光谱仪对阻燃PET的力学性能、热性能与阻燃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二乙基次膦酸盐阻燃剂使PET表面脱水成炭,大分子型有机硅提升了炭层的石墨化程度,形成有序稳定的炭层,增强了阻燃PET纤维阻燃性能并抑制熔滴形成,且燃烧形成的烟气量下降;添加质量分数为3%的二乙基次膦酸盐阻燃剂与0.77%大分子型有机硅纺制的阻燃PET纤维,其极限氧指数达到31%以上,垂直燃烧测试等级达到V-0级;通过磷硅元素间的阻燃协效作用改善了阻燃PET纤维的可纺性,同时使其具有良好的阻燃与抑熔滴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磷系阻燃聚酯存在耐熔滴差的问题,采用自制膨胀型阻燃剂(IFR)与聚四氟乙烯(PTFE)以不同的质量比配制成复合抑熔滴剂,将其与含磷阻燃聚酯(FRPET)切片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阻燃抑熔滴聚酯共混物。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极限氧指数仪、水平燃烧测试仪、微型量热仪、锥形量热仪对共混物的热性能及阻燃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复合抑熔滴剂质量分数为15%, IFR 和PTFE 的质量比为1:2时,二者的协同作用最为明显,熔滴的抑制作用也最显著;此时FRPET 的极限氧指数从25%提高到30%,1 min内的熔滴数从46 滴减少到21 滴;700 ℃时的残炭量相对增加了68.8%,总燃烧释放热和总烟释放量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针对聚己内酰胺6(PA6)高温氧化诱导分子链断裂产生的持续燃烧和熔体滴落等问题,利用均三嗪环阻燃剂(CFA)的膨胀成炭性质,采用熔融共混方式得到阻燃抗熔滴PA6复合树脂,分析了CFA阻燃剂的成炭性能,研究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CFA阻燃剂的PA6复合树脂的阻燃性能与燃烧后残炭的结构及形貌。结果表明:当CFA质量分数为8%时,阻燃抗熔滴PA6复合树脂的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0级,点燃后仅燃烧1 s即熄灭,熔滴滴落1滴;阻燃抗熔滴PA6复合树脂极限氧指数从纯PA6的24.5%提升到33.4%,总烟释放量下降13.3%;受阻燃剂高温残炭量高的影响,随着CFA质量分数的增加,在空气氛围中,残炭量从纯PA6的1.87%提高到4.84%;CFA诱导PA6阻燃机制为气相中的不燃性气体的稀释效应以及凝聚相中炭层的阻隔效应;CFA阻燃剂的加入并未导致PA6拉伸断裂强度下降,反而使其有所提升,CFA质量分数为8%时,PA6复合树脂的拉伸断裂强度提升28.8%。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开发磷系阻燃剂苯基磷酰氨酸二苯基酯(DPAP)在涤纶织物的应用途径,采用高温高压法制备阻燃涤纶织物,通过元素分析(EDS)、垂直燃烧法、极限氧指数(LOI值)、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探究阻燃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DPAP质量分数为10%时,处理织物损毁长度从大于30.0 cm降至13.5 cm,续燃时间从14.5 s降至0 s,极限氧指数从20.2%增加到28.0%,DPAP赋予涤纶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TG和DSC结果显示,DPAP降低了涤纶织物的热稳定性,延缓了织物燃烧,这主要是因为DPAP分子结构中存在热稳定性差的P-O-C键。  相似文献   

8.
魏菊  吕彦彦 《纺织学报》2010,31(11):95-98
采用酯交换法,以亚磷酸三苯酯和季戊四醇为原料,合成了新型阻燃整理剂季戊四醇亚磷酸酯。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为交联剂,对纤维素类织物进行阻燃整理。采用红外光谱分析阻燃剂及阻燃棉织物的化学结构。采用垂直燃烧仪和极限氧指数仪测试阻燃织物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可通过交联剂与纤维素发生反应;阻燃棉织物经12次水洗后,极限氧指数仍可达到27.8%,具有良好的无甲醛耐久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阻燃剂的阻燃效率,以聚磷酸铵(A)、微晶纤维素(C)和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为基础组分,利用球磨共混和原位合成技术制备了微胶囊化膨胀型阻燃剂M(A&C),并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阻燃改性聚乳酸(PLA/M(A&C))。利用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M(A&C)的结构,阻燃改性PLA的热性能、阻燃性能和残炭形貌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阻燃剂添加量保持相等(质量分数分别为3%、5%以及10%)时,PLA/M(A&C)样品的阻燃性均优于四组分直接共混样品PLA/(M+A+C),前者的极限氧指数分别为27%、29%和31.5%,均明显高于后者的24%,25%和28.5%;PLA/M(A&C)-10的综合阻燃性能较佳,垂直燃烧等级为V-0,热释放速率峰值为313 kW/m2,总热释放量为54 MJ/m2,残炭量为16.1%。  相似文献   

10.
为赋予棉织物阻燃性及阻燃耐水洗性,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 聚磷酸铵和壳聚糖为阻燃剂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对其进行阻燃整理,研究了APTES质量分数对织物的阻燃性、耐水洗性、舒适性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PTES质量分数的增加,整理织物的燃烧放热行为逐渐缓解,极限氧指数逐渐增加,透气性、白度和断裂强力都有所降低;当APTES质量分数为13%时,垂直燃烧的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分别从未整理的8.15 s和20.32 s降至了5.23 s和2.21 s,残炭量从5.6%增至14.7%;水洗后整理织物的阻燃性能有所下降,但仍优于未整理的棉织物。  相似文献   

11.
以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CEA-1701为生产菌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发酵液中烟曲霉素的含量,考察碳源、pH值、搅拌速度、发酵温度和接种量对5 L发酵罐中烟曲霉素产量的影响,优化了5 L罐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甘油作为唯一的碳源,发酵温度30 ℃,搅拌速度800 r/min,接种量为3%,自然pH条件下,通气量0.5 m3/h,烟曲霉CEA-1701产烟曲霉素效果理想,发酵168 h烟曲霉素产量达到97.76 mg/L。将优化后的工艺进行20 L罐的放大试验,0.5%接种量发酵252 h时烟曲霉素获得最高产量达到130.57 mg/L,中试放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王筠钠  李妍  李扬  尹未华  张列兵 《食品科学》2019,40(12):196-202
在10~40 ℃范围内,通过逐级升温方式,将无水乳脂肪干法分提成低熔点L20、中熔点L30和L40、高熔点S40四组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各组分中脂肪酸(fatty acid,F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分提温度升高,L20~S40,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含量呈递增而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SFA)呈递减趋势,S40富含长链SFA,短链SFA及USFA较少,而L20与之正好相反,L30和L40 FA组成则介于L20~S40之间;热图分析显示:高熔点TAG较多存在于S40中,低熔点TAG主要存在于L20中,L30和L40则富含中熔点TAG;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发现乳脂肪及各分提组分结晶-熔化曲线存在显著差异,结晶温度和熔化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S40>L40>L30>L20(P<0.05),结晶/熔化温度高,液态油与固态脂发生相转变时所需要的相变潜热就大,这为搅打稀奶油原料选择,搅打温度、时间和贮存温度等工艺配方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在长间距衍射中,高熔点组分S40、L40显示结晶状态均为以β’晶型为主的α、β’、β多晶型混晶,而L20和L30中无晶型衍射峰,说明低熔点组分为无定型状态的油脂;在短间距衍射中显示乳脂肪、S40、L40晶体以二倍链长(2L)(40.76、13.49 ?)和三倍链长(3L)(29.44 ?)方式堆积,而L20和L30仅以2L方式堆积。综上所述,脂肪饱和程度高则晶体稳定性强,结晶-熔化所产生的热焓大,适合制备硬脂产品,反之,则适合制备软脂或对硬度要求不高的产品。通过对不同熔点乳脂肪理化性质的系统研究,为实际生产中乳脂肪类型的不同需求选择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李兵  张超  王玉霞  王娟  蔡馨  杨茂  邢莲 《中国酿造》2019,38(6):7-12
中国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著名六大蒸馏酒之一。酒曲是我国白酒必不可少的发酵剂,为白酒发酵提供必要的糖化力、酒化力和风味前体,并承载着发酵的启动和顺利进行所必需的微生物菌群和各类功能酶系。作为影响白酒品质、类型和风格的粗酶制剂,众多研究都聚焦于揭示酒曲中微生物和相关酶系的功能、作用和类群的奥秘。该文从酒曲原料、制作、发酵、成熟等工艺过程出发,阐述各工艺过程的要求和特点,分析酒曲发酵和成熟过程中各类微生物类别和作用,以及多种酶系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大曲微生物、酶系和白酒酿造研究方面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量子点传感体系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进入人体,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出现急性中毒症状或者慢性累积效应。因此,对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显得迫在眉睫。对量子点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基于量子点的荧光传感体系的构建及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同时对量子点与分子印迹、电化学、适配体、酶联用技术及碳量子点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已有的植物Catalase 2基因(CAT2)序列设计烟草Nicotiana tabacum CAT2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克隆获得Nicotiana tabacum var.NC89 CAT2全长mRNA序列,包含1479 bp完整的读码框(ORF),可编码492个氨基酸残基。遗传进化分析显示,烟草NC89 CAT2N.benthamiana CAT2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利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了CAT2基因在NC89烟草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和其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CAT2基因在烟草NC89的根、茎、叶、花瓣、花萼、种子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花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叶、茎、种子和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处理烟株,其CAT2诱导表达分析显示,机械损伤、渗透压、低温和高温、干旱和感染PVY时CAT2表达量均上调。上述研究表明烟草CAT2基因可能参与了应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和铁氰化钾还原法,对3 种不同产地(吉林、黑龙江、云南)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Fomitopsis pinicola fruiting body,分别记为JFPF、HFPF、YFPF)、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体(Fomitopsis pinicola mycelium,FPM)及其发酵液(Fomitopsis pinicola fermentation broth,FPFB)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紫外线和H2O2氧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实验模型,评价上述5 种粗多糖对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这5 种红缘拟层孔菌粗多糖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均能明显提高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存活率,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其中,YFPF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在5 种粗多糖中较强;在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其对3 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8.78%、99.24%、64.38%,还原能力为0.84。FPM粗多糖对氧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作用最强,可明显提高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当其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紫外和H2O2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75.48%、48.38%。因此,不同来源红缘拟层孔菌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这为红缘拟层孔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而快速地对电商平台产品图像进行西装目标的分类检测,以3个主要的卷积网络深度学习框架即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基于区域的全连接卷积网络和单次多盒检测为基础,首先通过实验分析其在服装图像分类识别中的效率和有效性,针对小目标识别困难和过拟合识别问题,提出基于尺寸分割和负样本的单次多盒检测(SSD)增强方法(DN-SSD);然后将图像分割为不同尺寸的子图突出服装目标,通过融合分类方法解决SSD算法对小目标识别不足的问题,并通过增强负样本以提高算法的场景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地识别各种形态和大小的西装目标,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并且能够方便地推广到服装其他品类的识别中。  相似文献   

18.
从皮革中甲醛的危害、来源、检测方法和治理措施方面综述了其研究进展,指出皮革中甲醛主要来源于有机合成鞣剂、固定剂、涂饰剂等化学品,可以通过物理及化学方法去除。并探讨与展望了皮革中甲醛的研究趋势.提出加强不舍及不产生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替代皮革化学品的研制与开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王涛  张文学  邹强  瞿进 《中国酿造》2019,38(5):13-17
该文介绍了我国蒸馏白酒酿造阶段产生的四种内生性风险物质:甲醇、氰化物、氨基甲酸乙酯、生物胺,分析了各类风险物质 的产生原因及国内外相关风险评价情况,针对不同的风险现状从生产工艺控制、市场监管依据和科研发展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为 提升我国蒸馏白酒中内生性风险物质标准化水平、突出监管部门有效监管风险点,提升我国蒸馏白酒整体行业水平、保障人民群众 的健康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制得了新型无机一有机配合物絮凝剂,并运用其对皮革染色加脂废水进行絮凝预处理,优化皮革综合废水出水水质。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絮凝剂进行结构表征,再对其进行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分析,并分别探讨了不同絮凝剂加入量、pH、絮凝时间、温度对染色加脂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新合成的絮凝剂在絮疑剂加入2.20g/L、pH=4.0、絮凝时间2.0h、温度25~35℃条件下对COD、悬浮物、色度、总固含量的去除率分别为87.07%、96.56%、99.30%、98.06%,此絮凝剂对皮革染色加脂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