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机械通气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探讨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监护室2003~2005年联合应用机械通气和IABP治疗的AMI后心源性休克病例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联合应用机械通气和IABP治疗AMI后心源性休克患者27例,康复出院7例,院内死亡20例,死亡率74%。多因素分析表明,发生急性肾衰竭是增加院内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联合应用机械通气和IABP治疗死亡率仍然很高,急性肾衰竭是增加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20例,所有患者在24h内均使用IABP治疗,并加强护理及监护.结果 所有患者18例有效,2例好转.结论 IABP对治疗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的疗效,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机械通气(MV)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治疗的43例AMI合并CS患者行IABP联合MV治疗的临床和护理资料,观察患者临床治疗结局、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相关指标等。结果:43例患者中有26例抢救成功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明显改善,且纠正了酸中毒状态,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死亡17例。结论:IABP联合MV是治疗AMI合并CS患者的有效措施,采取严密措施保证管道安全、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预防及减少并发症是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2003年至2005年2月,收治ICU的14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年龄61~72岁,发病3~6 h内应用IABP及综合性治疗.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加强IABP参数、管道监测和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辅助呼吸、有效供氧,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 14例患者应用天数5~12 d,其中9例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支架植入术,3例病情平稳后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及时采用IABP和综合治疗,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改善心脏功能,是进一步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z lallon lounterprlsation,IABP)和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vel poe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联合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对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联合BiPAP联合治疗.结果 8例患者在经过IABP和BiPAP运用抢救后,患者循环平稳过渡,2例BiPAP 6 d后用脱机,7 d后IABP拔除;6例5 d后拔IABP,3 d后BiPAP脱机,无1例死亡.结论 队BP和BiPAP联合治疗高龄AMI合并心衰的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并易于被老年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因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入住我院行溶栓治疗的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IABP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的冠状动脉开通率、溶栓后2 h血流动力学指标、入院后8 h死亡率及院内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溶栓后冠状动脉开通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治疗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入院8h死亡率及院内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尽早选择应用IABP联合溶栓治疗,将有助改善此类高危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AMI急诊PC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行IABP辅助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住院期间存活14例,死亡5例;无一例出现IABP相关并发症。[结论]加强AMI急诊PC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行IABP辅助支持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AMI合并CS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联合IABP治疗分为A、B两组。A组:IABP辅助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B组:同期未行IABP而接受急诊PCI治疗者;观察两组临床基本资料、患者病变血管数目、全因病死率和急性肾衰竭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管梗死情况、病变数目以及静脉用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率和住院时间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0,4.186;P<0.05);A组的急性肾衰、心律失常、恶性出血发生率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合并CS的患者,应用IABP联合PCI辅助治疗,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磊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4):5740-5741
分析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以总结最优治疗方案。于122例老年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随机选取35例应用IABP治疗(IABP组)及21例应用药物治疗(药物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IABP组病死率为5.71%;而药物组为23.81%,IABP组病死率明显对于药物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接受治疗7d后,IABP组SBP、DBP及HR改善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且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ABP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时可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IABP技术已在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中经常运用,我科护理人员成功配合床边置IABP术,成功救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16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2例患者家属签字放弃抢救,自动出院。救治成功率为76.1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给予积极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抢救心源性休克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至2009年在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IABP联合CRRT(CRRT组)31例或床边血液透析治疗(HD)(HD组)21例抢救心源性休克并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CRRT组抢救成功12例,死亡率为61.3%;HD组抢救成功3例,死亡率90.5%(P<0.05).两组在出血、下肢缺血等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IABP抢救心源性休克并ARF时,CRRT是首选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工机械通气救治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重症心源性肺水肿并发急性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临床症状及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参数、血压、心率、呼吸的改变。结果:22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死亡。与通气前相比,通气治疗2h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率下降[(135±49)次·min-1/(106±23)次·min-1,P0.05];呼吸由浅慢变为规则[(7.3±2.4)次·min-1/(21.5±8.9)次·min-1,P0.01];SaO2和PaO2上升[(52±16)%/(95±14)%,P0.01;(37.8±12.6)mmHg/(78.9±23.5)mmHg,P0.01],pH值变为正常[(7.11±0.11)/(97.36±0.07),P0.05]。结论:人工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能迅速缓解患者症状,纠正低氧血症,抢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辅助治疗急性重度乌头碱中毒的疗效.方法:将急性重度乌头碱中毒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HP联合CVVH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平均恶性心律失常复律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对照组死亡2例,治疗组均治愈.结论:急性重度乌头碱中毒尽早联合HP和CVVH治疗的疗效确切,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注毛花甙丙和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二尖瓣重度狭窄并心房颤动、急性肺水肿患者的疗效.方法:将风湿性二尖瓣重度狭窄并心房颤动、左心室无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60%、无美托洛尔禁忌证的60例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毛花甙丙0.4 mg稀释后静脉注射,治疗组另加美托洛尔4 mg稀释后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治疗60 min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 <0.01).结论:静注毛花甙丙和美托洛尔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60%、左心室无扩大的风湿性二尖瓣重度狭窄并心房颤动、急性肺水肿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的术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67例行PCI及IABP治疗的AMI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抢救护理的经验。结果67例患者中,44例痊愈出院,23例死亡,病死率为34.33%。结论经PCI及IABP治疗AMI心源性休克的护理重点是加强观察,选择合适的体位,及时制止反搏泵停搏,根据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输液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杂合肾脏替代治疗(hybri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HRRT)在蜂蜇伤致APE合并AKI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9例蜂蜇伤致急性肺水肿(acute pulmonary edema,APE)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患者,HRRT采用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联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及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ustained low-efficiency dialysiS,SLED)的方式.CVVH机型为百特Accura、贝朗Diapact,滤器选择贝朗Diacap Acute M,血流量180~250 ml/min,置换液速度3000 ml/h,应用枸橼酸或低分子肝素抗凝,碳酸氧盐置换液采用前稀释方法输入,治疗时间至少72 h;入院第1 d及第2 d给予PE治疗(置换量:新鲜冰冻血浆2000~2500 ml/次);患者病情稳定后使用SLED隔日治疗8~12 h,透析量150 ml/min.于此同时,给予局部生理盐水冲洗湿敷伤口,给予糖皮质激素、保护肝功能、营养支持,必要时给予红细胞生成素、输血及输注人血白蛋白.结果 1例患者入院2 h后猝死,8 h后行尸体解剖提示死亡原因为蜂毒致多器官急性严重中毒性损伤及功能衰竭而死亡.余8例患者经HRRT后,氧合指数均显著改善,(5.3±2.6)d后复查胸部CT发现肺水肿显著改善,机械通气的5例患者均在2~7 d后成功脱离呼吸机.8例患者的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红蛋白(myoglobin,Myo)、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经治疗后显著下降,均在入院(18±7)d后进入多尿期,(29±12)d后肾功能均完全恢复,(37±21)d后血红蛋白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随访(92±68)d未发现器官功能损伤.结论 APE合并AKI是蜂蜇伤严重并发症,早期积极的HRRT(CVVH+PE+SLED)干预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时机选择。方法:将32例采用早期机械通气的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治疗组,28例未采用早期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0.5h、1h、3h的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变化情况,及患者住院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0.5、1、3h的RR、PaO2、HR、MAP较通气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中30例缓解,2例死亡,对照组中20例缓解,8例死亡,两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急性左心衰患者时尽早应用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诊抢救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肺水肿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4例中86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38例采用有创正压通气,有创正压通气组的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无创通气组(P<0.05).所有患者机械通气2 h后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心率、呼吸频率显著改善,均P<0.01,APACHE Ⅱ评分明显改善(P<0.05),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呼吸窘迫,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ICU病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患者,探讨AKI与各脏器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ICU病房收治的84例MODS的患者,分为非急性肾损伤组(NO-AKI组,56例)和急性肾损伤组(AKI组,28例),观察不同分组患者的预后,AKI与各脏器功能的关系,以及机械通气、完成早期目标性液体复苏、院内感染、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对AKI的影响。结果:AKI组入院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NO-AKI组:AKI组住院期间各脏器功能最差指标与NO-AKI组比较: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血糖明显升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偏低,氧合指数(PaO2/FiO2)、白蛋白、血小板水平低于NO-AKI组,有统计学差异;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总胆红素较NO-AKI组升高,但未见统计学差异;AKI组机械通气、院内感染、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O-AKI组;Kendall's相关分析显示院内感染的发生与RIFLE分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发生迟发性肾损伤与机械通气、院内感染、消化道出血有正相关关系,而与是否完成早期目标性液体复苏、胰岛素强化治疗有负相关关系,但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AKI的MODS患者死亡率增加,防治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可能有利于降低肾损伤的程度,改善其它脏器的功能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