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内皮细胞(VEC)层不仅是血液与组织间的屏障,而且是十分活跃的代谢及内分泌器官,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Ross提出的“损伤反应”学说认为,VEC的损伤和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始动环节,故有关各种病理因素引起VEC损伤的机制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 ,绝经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男性 ,但绝经后快速上升 ,甚至超过男性 ,绝经后妇女应用激素替代疗法能使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约 5 0 %[1] 。上述事实提示雌激素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早期的研究发现雌激素替代治疗 (HRT)能够改善血脂代谢紊乱 ,但雌激素对血脂代谢的影响仅能解释它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2 5 %~ 5 0 %[2 ] 。于是 ,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雌激素对血管壁 ,尤其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内皮组织覆盖在整个血管管腔的表面 ,不仅是循环血液和血管平滑肌之间的天然屏障 ,还具有活跃的…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细胞是裱衬在整个心血管系统内表面的单层扁平或多角形的细胞,是血管壁与血液之间的分界,是形成心血管封闭管道系统的形态基础。目前研究认为血管内皮细胞除作为血液和组织间物质转运的屏障外,最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使循环血液保持流动状态,此外血管内皮细胞还可合成与分  相似文献   

4.
研究已经证实无论是实体瘤还是血液系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是血管依赖性的,肿瘤组织的血管新生主要取法了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间的平衡,新近发现的具有肿瘤抑制性的组织内源性的Tumstatin,还具有特异性内皮细胞蛋白质翻译合成抑制作用,进而促进内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态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并与血栓形成等疾病有一定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3—01/2004—01期间的关于剪切力的相关文章,检索词:“Deformability”和“endothelial cell”,限定文章语种类为英文;检索维普数据库1995—01/2004—01期间剪切力相关文章,检索词“剪切力”、“内皮细胞”和“细胞骨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择剪切力、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骨架蛋白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文献38篇。资料提炼:在38篇文献中,按剪切力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性研究的新观点进行提炼,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10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剪切力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而这种变化影响细胞损伤后的再生。同时剪切力可改变内皮细胞生理功能,激活内皮细胞Ca^2 通道、K^ 通道,引起力化学信号转导。结论:剪切力通过力化学信号转导途径,实现力化学转换,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这一生理功能改变可引起机体某些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血栓形成,从生物物理学观点阐明了剪切力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细胞为覆盖于血管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或多角形的细胞。它既是感应细胞又是效应细胞,不仅能感知血液中的炎性信号、激素水平、切应力、压力等信息,而且能通过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研究表明,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功能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深入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如何评估、保护和修复内皮细胞功能,对改善血管疾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已经证实无论是实体瘤还是血液系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是血管依赖性的。肿瘤组织的血管新生主要取决于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间的平衡。新近发现的具有肿瘤抑制性的组织内源性的Tumstatin ,还具有特异性内皮细胞蛋白质翻译合成抑制作用 ,进而促进内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1 表面内皮化对人造血管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作用? 人造血管材料表面内皮化的表面主要是指伪内膜化表面或内皮细胞和高分子的杂化表面.  相似文献   

9.
学术背景:大口径人造血管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小口径人造血管(直径小于6mm)研究方面,由于存在血管栓塞以及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核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目的:简单介绍人造血管的研究现状,分析小口径人造血管研制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何提高血液相容性方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www.cnki.net)及Medline(www.pubmed.com)1975-01/2007-08有关小口径人造血管血液相容性方面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人造血管,聚氨酯,血液相容性”:英文检索词“Vascular grafts,Polyurethane,Blood Compatibillty”。初检得到143篇文献,包括中文28篇,英文115篇。文献评价: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本研究无关者54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64篇,保留25篇中英文文献进一步分析。其中动物实验和在体、离体、细胞学实验13篇,综述、述评、讲座类文献12篇。资料综合:①以往用于人造血管制造的主要材料有涤纶、聚四氟乙烯、真丝等,而具备良好的顺应性、耐磨性、弹性、生物相容性及一定的抗凝血性的聚氨酯则是目前被研究最多的人造血管制造材料。②小口径人造血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造血管完全没有抗血栓性,血液流经内腔时,由于血流量小,流速慢,在人造血管腔面易形成附壁血栓,随之血凝亢进,血流更缓慢,血栓层增厚,最终导致人造血管闭塞。③在解决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问题上,人们对材料表面的修饰研究得较多,然而,处于生物系统中的材料由于接触到体液、有机大分子、酶、自由基、细胞等多种因素,其生物学环境极为复杂,表面修饰的方法对血液相容性的改善有限。因此,应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在材料表面原位培养人体内皮细胞使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和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l 980—01/2004—06期间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Tissue engineered bone;Revaseulariz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同方数据库2000—01/2004—06期间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资料选择:资料纳入标准①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方法和对照之间的比较研究。②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方法之间的比较研究。资料提炼:共检索到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方面的相关文献31篇,筛除明显不随机试验研究和重复研究8篇,共有23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有2篇为关于松质骨和羟基磷灰石三维孔隙结构的研究,2篇为在支架材料中种植细胞密度的研究,6篇为在支架材料中复合生长因子的研究,5篇为血管内皮细胞与成骨细胞联合培养方面的研究,2篇为在组织工程骨中植入血管束的研究,3篇为用筋膜包被组织工程骨的研究,3篇为预构组织工程骨的研究。资料综合:支架材料适宜的三维孔隙结构、在支架材料上以适宜的密度种植种子细胞、在细胞和支架材料复合物中复合适量的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与成骨细胞以适宜的比例联合培养后与支架材料复合移植、将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用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及将组织工程骨预先置于各种带蒂肌瓣中预构均有利于组织工程骨的再血管化。预构组织工程骨是在异位完成血管化,不受骨缺损局部条件的影响,其临床应用前景可观。结论:将组织工程骨置于体内血液供应良好的带蒂组织内预构,是在异位完成组织工程骨的再血管化,形成具有血运的组织工程骨,然后行带蒂或吻合血管的组织工程骨移植修复骨缺损,不受骨缺损局部血液供应条件的影响,理论上可明显提高组织工程骨的成活率和修复骨缺损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组织工程血管种子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全麻下取兔的主动脉,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传代,免疫组化鉴定及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结果:成功地培养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血管内皮细胞呈“鹅卵石”形态,平滑肌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免疫组化鉴定内皮细胞Ⅷ因子( ),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 )。结论:所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为研究组织工程血管提供了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内皮祖细胞是具有增殖分化能力,可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形成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前体细胞,能吸收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剂豆凝集素,其细胞表面同时具有CD34、AC13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三种特征性表面标志。培养内皮祖细胞,除常规培养所必需的条件外,尚需要特定的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连接蛋白、适宜的细胞接种浓度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内皮细胞通过成血管作用、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外基质的调控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瘢痕的形成。通过探讨内皮细胞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来寻找瘢痕增生防治的新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4—09的瘢痕增生的相关章,检索词为“hypertrophic scar,endothelial cell,VEGF,TGF,matrix metalloproteinase”,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数据库1994—01/2004—12的瘢痕增生的相关章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为“瘢痕增生、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缺氧”。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内皮细胞在瘢痕增生中作用相关的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7篇章,其中9篇关于瘢痕增生机制研究,5篇关于内皮细胞成血管作用,2篇关于缺氧与血管生成,1篇关于无瘢痕愈合。资料综合:综合上述献,从成血管作用、细胞生长因子分泌以及细胞外基质调控3方面阐述内皮细胞对瘢痕增生的作用。结论:瘢痕增生是烧,创伤后创面异常愈合反应的结果,以过量的组织纤维化和胶原蛋白沉积为特征,是现代医学上仍未解决的难题。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改善瘢痕血管的病理状态,可望成为防治瘢痕增生的新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1965年.Stehbens首次在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进行的研究中提出了基底膜概念.认为它是沉积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一种大分子结构物质.对内皮细胞具有支持、连接和固定作用,属于一种生物半透膜.参与营养物质交换。以后分别在上皮、肌肉、肺、肾小球和乳腺等组织中均发现有类似基底膜结构的存在。1967年,O'Daly在对皮神经机械损伤后发生的瓦勒氏变性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单个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的表面均存有一层薄膜.后来在周围神经的研究中这层薄膜被统称为雪旺氏细胞基底膜.主要由雪旺氏细胞合成和分泌。目前就正常或病理条件下基底膜在各种组织中的作用和变化情况方面的研究较多.本文现在对基底膜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获取较纯净的人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血管内皮细胞,以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Tie受体及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 1)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Ang2)在cAVM病变进展中的作用,为cAVM的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完整cAVM新鲜标本18例(SpetzlerⅡ~Ⅲ级),其中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10例、癫痫4例、头痛3例、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组织块贴壁法对cAVM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和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内皮细胞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VEGF,Tie1,Tie2,Ang1,Ang2阳性表达。结果:相差显微镜下,培养的活细胞具有单层“卵石样”排列的典型特征,FⅧ-RA免疫阳性表达率超过95%,证实为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中VEGF,Tie2和Ang2表达显著,而Tie1及Ang1的表达较弱。结论:cAVM内皮细胞可以获取和培养繁殖,可供研究血管新生和脑血管畸形发病机制的体外模型;VEGF,Tie受体及Ang1和Ang2可能与cAVM的形成、扩展和破裂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作为内皮细胞表面一种具有抗凝活性的糖蛋白,不仅是重要的抗凝辅助因子,也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血管内皮细胞作为内分泌器官,在调节炎症反应、凝血纤溶功能、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皮细胞因子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病过程,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内皮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往往是疾病的起始原因。作为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物TM,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TM的研究也日益深入。近年来研究显示,TM不仅具有抗凝作用,在调节纤溶功能以及炎症反应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现把TM在儿科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再狭窄使得经皮穿刺冠脉血管球囊成形术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方面的疗效大大降低。利用水凝胶的界面原位聚合技术,在血管内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凝胶涂层,从而隔离血液与受伤血管壁的接触、抑制血小板沉积、血栓形成和新生内膜扩增。而最新发展起来的生物活性水凝胶涂层技术不仅能实现上述作用,而且通过引入细胞黏附因子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血管内皮愈合,恢复血管的正常功能。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7-01/2004-01有关水凝胶在再狭窄治疗基础及应用方面的文章,检索词为“hydrogel,in-situ photopolymerization,restenosis”;手工检索或计算机检索再狭窄的各种治疗方法,检索词为“PTCA,restensis,stent,drugeluting stent”,均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原位光聚合、再狭窄治疗及原位光聚合在再狭窄治疗中应用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5篇文献,其中21篇符合纳入标准,2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2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对选取的数据及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水凝胶在再狭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括和评价。结论:通过在血管内表面形成生物活性水凝胶涂层不仅能抑制血小板沉积、血栓形成和新生内膜扩增,而且由于引入细胞黏附因子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血管内皮愈合,恢复血管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钙粘着素(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是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特异的跨膜粘附蛋白,它介导了相邻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连接,在保持血管的完整性,调节内皮细胞之间的通透性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VE-cadherin对于胚胎发育中血管形成和出生后的血管新生是必需的,VE-cadherin基因的灭活将导致胚胎血管系统无法正确的形成而造成死胎,抗VE-cadherin的抗体能抑制肿瘤组织中血管的新生,VE-cadherin-2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血管内皮钙粘着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态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并与血栓形成等疾病有一定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1/2004-01期间的关于剪切力的相关文章,检索词:“Deformability”和“endothelialcell”,限定文章语种类为英文;检索维普数据库1995-01/2004-01期间剪切力相关文章,检索词“剪切力”、“内皮细胞”和“细胞骨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择剪切力、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骨架蛋白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文献38篇。资料提炼:在38篇文献中,按剪切力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性研究的新观点进行提炼,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10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剪切力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而这种变化影响细胞损伤后的再生。同时剪切力可改变内皮细胞生理功能,激活内皮细胞Ca2+通道、K通道,引起力化学信号转导。+结论:剪切力通过力化学信号转导途径,实现力化学转换,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这一生理功能改变可引起机体某些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血栓形成,从生物物理学观点阐明了剪切力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态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并与血栓形成等疾病有一定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1/2004-01期间的关于剪切力的相关文章,检索词:“Deformability”和“endothelialcell”,限定文章语种类为英文;检索维普数据库1995-01/2004-01期间剪切力相关文章,检索词“剪切力”、“内皮细胞”和“细胞骨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择剪切力、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骨架蛋白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文献38篇。资料提炼:在38篇文献中,按剪切力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性研究的新观点进行提炼,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10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剪切力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而这种变化影响细胞损伤后的再生。同时剪切力可改变内皮细胞生理功能,激活内皮细胞Ca2+通道、K通道,引起力化学信号转导。+结论:剪切力通过力化学信号转导途径,实现力化学转换,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这一生理功能改变可引起机体某些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血栓形成,从生物物理学观点阐明了剪切力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