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已有的超微结构研究显示,白质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存在缝隙连接,但少突胶质细胞之间不存在缝隙连接,虽然体外培养的少突胶质细胞可形成功能性缝隙连接。本文研究新生小鼠胼胝体急性脑片中的少突胶质细胞的功能性连接。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用生物胞素(一种可渗透的缝隙连接示踪剂)标记少突胶质细胞。平均61个细胞为链霉亲和素-Cy3标记的生物胞素阳性。约77%的连结细胞表达少突胶质细胞标志蛋白CNPase阳性染色,9%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GFAP阳性,14%为CNPase和GFAP阴性。后者的大部分表达Olig2和一些NG2(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标志物)。少突胶质细胞表达Cx47、Cx32和Cx29,星形胶质细胞表达Cx43和Cx30。在Cx47敲除小鼠中,连结细胞的数量减少80%。单独删除Cx32或Cx29并不能显著减少连结细胞的数量,但Cx32/Cx47双缺陷小鼠中没有观察到相互连结的细胞。Cx47敲除完全消除了少突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间的耦联。在Cx43敲除动物中,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间连接仍然存在,但与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间的耦联没有被观察到。在Cx43/Cx30双敲除小鼠中,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连接几乎不存在。解开连结的少突胶质细胞显示为较高的膜输入电阻。本文认为,白质中的少突胶质细胞依靠Cx47和Cx32的表达形成功能性的合胞体,而星形胶质蛋白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能提升此网络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正在成为神经退行性变期间神经炎症的关键因素。β-淀粉样蛋白和α-突触核蛋白等致病蛋白的聚集体可触发小胶质细胞NLRP3激活,并导致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激活和白介素-1β分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和白介素-1β均促进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小鼠SOD1G93A模型的疾病进展,这提示小胶质细胞NLRP3在该进程中起作用。然而,先前的研究表明SOD1G93A模型小鼠的小胶质细胞并不表达NLRP3,并且SOD1G93A蛋白在小胶质细胞中产生白介素-1β不依赖于NLRP3。本研究展示了使用Nlrp3-GFP基因敲入小鼠,在SOD1G93A小鼠中小胶质细胞表达NLRP3。结果表明,聚集和可溶性SOD1G93A均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激活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中的炎性体,导致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和白介素-1β裂解、ASC斑点形成和白介素-1β分泌。重要的是,SOD1G93A不能诱导缺乏Nlrp3的小胶质细胞或用特异性NLRP3抑制剂MCC950预处理的小胶质细胞分泌白介素-1β,这证实NLRP3是介导SOD1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白介素-1β分泌的关键炎性体复合物。在TDP-43Q331K ALS小鼠模型中也观察到小胶质细胞NLRP3上调,并且TDP-43野生型和突变蛋白也能以NLRP3依赖性方式激活小胶质细胞炎症小体。从机制上,本研究确定活性氧簇和ATP的产生是SOD1G93A介导的NLRP3激活所需的关键事件。总之,本研究的数据表明ALS小胶质细胞表达NLRP3,病理性ALS蛋白激活了小胶质细胞NLRP3炎性体。因此,抑制NLRP3可能是阻止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和ALS疾病进展的潜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胶质细胞活化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一个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形态 和功能变化。这种活化与在胶质细胞广泛表达的跨膜蛋白--连接蛋白(Cx)的表达和功能变化有关。在AD 患者的脑组织中,接触淀粉样斑块的星形胶质细胞Cx表达明显增加;在AD小鼠模型APPswe/PS1dE9中也 有同样发现。Cx可以形成半通道(HC)和全通道缝隙连接(GJ),分别介导细胞内外和细胞之间的小分子物 质交流。在APPswe/PS1dE9小鼠模型中,星形胶质细胞中Cx作为GJ的功能并未改变,但其作为HC可被激活 开放,并介导胶质递质(如ATP和谷氨酸)释放和星形胶质细胞内Ca2+ 浓度升高,从而导致神经元损伤。靶 向星形胶质细胞Cx HC,包括特异性敲除APPswe/PS1dE9小鼠脑中星形胶质细胞的Cx43或使用不同种类 的抑制性药物阻断HC的开放,可减少胶质递质的释放、减轻神经元损伤。本文主要概述近年来星形胶质细 胞Cx在AD发病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阻断星形胶质细胞HC开放是否可作为治疗AD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是人类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缝隙连接(CJ)构成相邻细胞间的通讯,其基本结构是连接蛋白(CX)。大脑中数量最多的星形胶质细胞之间具有广泛的缝隙连接,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CJ主要由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构成,CX43可以形成两种通道:缝隙连接通道和半通道。本文评述了星型胶质细胞CX43半通道及半通道介导的缝隙连接通道在脑缺血神经元损伤与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细胞模型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两种亚型mRAGE和esRAGE选择性剪接变化。方法选取鼠运动元样细胞系NSC-34细胞为研究对象,以SH-SY5Y细胞c DNA为模板,构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突变载体。将NSC-34细胞分为:空质粒组、正常SOD1蛋白表达质粒组、G93A质粒组,分别将空质粒、正常SOD1蛋白表达质粒、SOD1突变蛋白表达质粒(G93A质粒组)转染入细胞,另以正常NSC-34细胞组作为对照,不转染。转染后48 h,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SOD1、mRAGE、esRAGE表达情况。结果 G93A质粒组与正常NSC-34细胞组细胞形态学比较,细胞胞体变圆,轴突变短且突起减少,空质粒组、正常SOD1蛋白表达质粒组与正常NSC-34细胞组比较无明显变化;qRT-PCR结果显示,正常SOD1蛋白表达质粒组、G93A质粒组细胞中SOD1为阳性表达,空质粒组及正常NSC-34细胞组SOD1为阴性表达,提示成功构建ALS细胞模型;与正常SOD1蛋白表达质粒组比较,G93A质粒组细胞中mRAGE表达明显增加(P0.05),esRAGE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ALS病理过程中,胶质细胞中RAGE的选择性剪接调控异常改变,导致mRAGE亚型增加,esRAGE亚型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种不同机制抗抑郁药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和通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CCK-8实验检测不同机制抗抑郁药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测定3种不同机制抗抑郁药对由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组成的通道功能和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显示,25.00 µmol/L氟西汀、0.10 µmol/L阿米替林和0.20 nmol/L文拉法辛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无细胞毒性(P均> 0.05); 25.00 µmol/L氟西汀、0.10 µmol/L阿米替林和0.20 nmol/L文拉法辛能抑制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的荧光传递功能(P均< 0.05),但3种抗抑郁药均不影响海马星形胶质细胞Cx43蛋白的表达(P均> 0.05)。结论 抗抑郁药能够显著降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Cx43组成的通道功能。  相似文献   

7.
张根平  谭跃文  郑文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345-2347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大鼠癫痫持续状态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Cx43阻断剂对大鼠痫性发作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三组,每只6只,分别为Cx43组、Cx43阻断组(干预组)、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脑电图(EEG)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x43的表达.[结果]致痫后Cx43组大鼠出现典型癫痫持续状态,持续4~6 h,EEG上记录到癫痫波,注药后4 h注药侧海马Cx43表达显著增加(P<0.05);干预组EEG放电次数较Cx43组显著减少(P<0.05);注药后4 h注药侧海马Cx43表达明显低于Cx43组(P<0.05).[结论]缝隙连接蛋白Cx43参与癫痫持续状态过程,Cx43阻断剂可能通过影响神经胶质细胞缝隙连接的形成进而影响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在脑室埋管注射甘珀酸预处理后戊四氮导致癫痫发作时前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和连接蛋白43的形态学反应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进行。取24只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甘珀酸组、戊四氮组、甘珀酸+戊四氮组,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连接蛋白43蛋白在前脑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甘珀酸+戊四氮组的大鼠癫痫发作的行为表现比戊四氮组显著加重,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也比戊四氮组明显升高,值得注意的是甘珀酸组的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比生理盐水组明显升高。连接蛋白43在戊四氮引起的癫痫大鼠的大脑皮质、海马和杏仁核内增加,而甘珀酸预处理后的癫痫模型中连接蛋白43进一步增强。在连接蛋白43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标的切片上发现,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双标,在甘珀酸预处理后的癫痫模型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显著增加的同时连接蛋白43也明显增加。结论:在整体动物甘珀酸预处理可以导致癫痫发作增强,这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其连接蛋白43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张志军  万琪  万群  江文  王洪典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3):66-67,i003
目的:研究大鼠在脑室埋管注射甘珀酸预处理后戊四氮导致癫痫发作时前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和连接蛋白43的形态学反应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进行。取24只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甘珀酸组、戊四氮组、甘珀酸 戊四氮组,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连接蛋白43蛋白在前脑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甘珀酸 戊四氮组的大鼠癫痫发作的行为表现比戊四氮组显著加重,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也比戊四氮组明显升高,值得注意的是甘珀酸组的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比生理盐水组明显升高。连接蛋白43在戊四氮引起的癫痫大鼠的大脑皮质、海马和杏仁核内增加,而甘珀酸预处理后的癫痫模型中连接蛋白43进一步增强。在连接蛋白43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标的切片上发现,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双标,在甘珀酸预处理后的癫痫模型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显著增加的同时连接蛋白43也明显增加。结论:在整体动物甘珀酸预处理可以导致癫痫发作增强,这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其连接蛋白43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癫痫大鼠脑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及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致痫组、致痫+生理盐水组(致痫+NS组)和致痫+CBX干预组(致痫+CBX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别测定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大鼠脑组织Cx43免疫阳性细胞数及Cx43mRNA表达水平,并观察腹腔注射CBX对Cx43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致痫大鼠脑组织Cx43免疫阳性细胞数及其mRNA表达差异倍数在致痫1 h开始明显增多,并持续至7 d(P<0.05).大鼠注射CBX后Cx43免疫阳性细胞数及其mRNA表达差异倍数均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致痫组和致痫+NS组(P<0.05),海马区Cx43免疫阳性细胞数及其mRNA表达差异倍数在注射CBX 7 d后降至正常水平,而皮层区Cx43免疫阳性细胞数及其mRNA表达差异倍数在注射CBX 3 d后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Cx43参与了癫痫发作和发展过程.CBX减少致痫大鼠脑组织Cx43表达,具有较明确的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及其蠕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 Wistar大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制备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 ( N)、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h后再灌注 1h( I/ R1)、2 h( I/ R2 )和 4 h( I/ R4 )以及再灌注 2 h后复合内毒素 2 h( I/ RL)共 5个组。分别测定各组动物血或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 ( DAO)、D 乳酸、D 木糖水平及肠蠕动 ,同时进行小肠普通光镜检查。结果  I/ R1、I/ R4和 I/ RL组血浆 DAO活性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小肠组织 DAO在 I/ R2和 I/ RL 组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从 N、I/ R1、I/ R2、I/ R4到 I/ RL,各组血浆 DAO和小肠 DAO的相关分析可见呈高度负相关( r= 0 .90 9,P<0 .0 0 1) ;I/ R 1、I/ R 2和 I/ RL组血浆 D乳酸均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与 N组比较各组肠传输速度显著加快 ( P均 <0 .0 5 ) ;I/ R 1和 I/ RL组血中 D木糖浓度较 N组高 ,3h后仍高于 N组 ;血 DAO浓度与血 D乳酸浓度变化相关 ( r=0 .5 5 9,P<0 .0 5 )。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的屏障、吸收、通透和蠕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血症时再次加速或加重了小肠屏障、吸收、通透和传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胡国忠  何存弘  邱凤梅 《疾病监测》2011,26(12):993-996,1003
目的 为掌握浙江省岱山县海岛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评价居民健康水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岱山县1986 -1988年和2009-2010年两个时期居民死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以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比进行死亡率标化.结果 岱山县两个...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卒中负担国。随着卒中医疗质量的进步,我国卒中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卒中发生率仍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中国在卒中教育、研究和护理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影响力的学术成就,对中国卒中医疗质量提升、溶栓及新的治疗方法探索、中国卒中建设发展等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展望了中国卒中管理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照云  杨雨强  李汝昌 《疾病监测》2011,26(7):560-561,585
目的 了解云南省祥云县当地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析祥云县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导出的2010年数据信息,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祥云县2010年共报告死亡2759例,报告年平均死亡率为6.02,男性1648例,年死亡率为7.05,女性1111例,年死亡率为4.94。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死亡2001例,占总死亡例数的72.53%;前4位死因顺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恶性肿瘤,共死亡2384例,占总死亡例数86.41%。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张玉龙  张一英 《疾病监测》2011,26(6):491-49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伤害发生状况,为伤害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上海市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伤害监测点医院,对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 日到医院门诊就诊并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 共报告伤害病例17 391例,男女性别比为2.27 ∶ 1;伤害病例以15~39岁年龄组最多(50.55%);本区户籍占44.67%,外地户籍占55.33%;7月发生的伤害人数最多(12.12%),发生时间多在08:11-16:37;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是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66.28%)、跌倒/坠落(22.07%)、非机动车交通事故(6.47%)、机动车交通事故(1.86%)、烫伤(1.59%)。 结论 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交通事故为优先防治的伤害种类,应重视外来人口的伤害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抗Hp治疗的效果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454例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的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Hp治疗方案1、4C-UBT结果等,分析其感染率及治疗效果。对调查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未抗Hp的患者中14C-UBT阳性率为53.7%,经抗Hp的患者中14C-UBT的阳性率为25.9%(P〈0.001)。在70例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14例(20%)患者经过2次或2次以上抗Hp治疗,治疗方案以含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三联治疗为主。4周后随访,77.1%患者14C-UBT转阴,其中19例患者在8周以后复查,其阳性率较低(15.8%)。7例四联治疗患者Hp全部根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4C-UBT的结果与抗Hp的次数和处方医师是否是消化科医师显著相关(P〈0.05)。29.6%的患者有不良反应。结论:常用的抗Hp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在77.1%左右,含铋剂的四联治疗方案有较高的根除率;患者的再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源型高碘地区水碘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我国水源型高碘地区水中碘的存在形态。 方法 采集部分高碘地区的水样,采用碘-淀粉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离子体质谱法鉴别水中碘的形态和测定水碘含量。 结果 在172份水样中,161份以碘离子(混含少量的碘分子)形态存在,10份以碘酸根和碘离子混合形态存在,1份以单纯的碘酸根形态存在。 结论 我国高碘地区存在碘离子和碘酸根两种形态的高碘水源,碘离子是主要存在形态,其次是碘离子和碘酸根共存形态,单纯的碘酸根形态较少。在碘离子和碘酸根共存的水源中,碘酸根为主要形态。尚未发现以高碘酸根形态存在的水源。  相似文献   

20.
兔脓毒症早期心肌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脓毒症早期心肌功能变化的意义。方法  2 0只兔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 n=10 )行盲肠探查术 ;脓毒症组 ( n=10 )行盲肠结扎加穿孔术 ( CL P)制备脓毒症模型。两组均经右侧颈内动脉插管至左心室 ,每隔 1h测量 1次左室收缩峰压 ( L VS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 ( dp/ dt max)、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 ( dp/ dt m ax) ;并采血检测肌钙蛋白 I( Tn I) ,设术后 0、1、2、3和 4共 5个时间点。结果 脓毒症组动物CL P术后 1h即出现 L VSP、 dp/ dt max、 dp/ dt m ax较基础值均明显下降 ( P均 <0 .0 5 ) ,且随着时间的发展有进一步下降趋势 ;血清 Tn I水平均明显升高 ( P均 <0 .0 5 ) ,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进一步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兔脓毒症早期即有心肌损害 ,表现为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