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建华  黄定等 《新疆医学》2001,31(4):286-28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8例血压正常人和15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均值表现同样为白天增高,夜间下降,收缩压变异明显大于舒张压变异,高血压组的血压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且程度越重,此差异越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随程度加重,变异性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对50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血压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的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均值的变化规律一致,即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均是白天增高,夜间下降,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但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均显著大于血压正常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大于血压正常者。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异性显著增大且与靶器官损伤有正比关系 ,是个独立的临床指标。降低血压变异性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 ,抗高血压治疗时在降低血压的同时 ,应考虑降低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与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高血压组 (n =6 0 ) ,健康对照组 (n =30 ) 2 4h动态血压和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结果 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且Ⅱ、Ⅲ期高血压大于I期高血压 (P <0 .0 5 )。高血压组一氧化氮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内皮素高于对照组 (P<0 .0 1)。血压变异性与一氧化氮呈负相关 ,与内皮素 1呈正相关。结论 血压变异性增大是高血压病的重要临床特征 ,且能反映高血压病的程度。一氧化氮、内皮素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血压变异性的大小与NO和ET 1的血浆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家庭血压监测可有效反映患者院外血压真实水平,增强患者管理血压的参与意识,改善依从性,常用于评估血压的长期变化和降压治疗效果。随着电子血压计的普及和人们科学管理血压的意识逐渐提高,家庭血压监测的血压变异性即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HBPV)逐渐发展与应用,其不仅可以反映患者院外真实的血压波动情况,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脑卒中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高血压的诊治过程中,控制血压同时监测HBPV对减少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有益。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家庭血压远程监测系统使血压水平的管理和HBPV的监测及计算更加便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9例,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4wk前后分别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同时选取49例健康人作对照组观察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9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85例完成观察,治疗前原发性高血压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明显比对照明组高(P〈0.01),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与用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硝苯地平控释片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降低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用非洛地平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后对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和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116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通过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的变化。结果 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片治疗4周后24h血压、日间血压、夜间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明显减低(P〈0.05)。结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片治疗中青年高血压可减低患者血压晨峰和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24h动态血压变异性及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I级18例,Ⅱ级24例,Ⅲ级31例和33例血压正常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血压变异性。结果:血压变异性指标在Ⅱ、Ⅲ级原发性高血压中增高明显,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24h平均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关系数,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程度成正比。结论:血压变异性的增大是靶器官损害的表现之一。本检查方便易行、无创伤,对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动态血压(AB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有关。为探讨高血压病人24h动态血压负荷、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以及心率与血压的关系,我们对5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24h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的同步监测。为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各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方法: 对40例血压正常者和121例高血压患者均同时检测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间心率变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随组间血压增高,心率变异性趋向减小;各组间血压变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组间血压增高,血压变异性趋向增大。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与心率变异性和血压变异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国正 《医学综述》2012,18(23):4104-410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在急性脑梗死过程中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将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和4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观察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分析其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结果观察组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有关,故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常规的抗凝、扩血管疗法时,应注意稳定患者24 h的血压波动。  相似文献   

12.
现代研究证明,血压波动性是独立于血压水平之外导致靶器官损伤(TOD)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降低血压波动性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能够降低血压波动性的药物做一综述,为高血压疾病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于佳岚  姜东炬 《医学综述》2012,(19):3210-3212
动态血压监测帮助临床医师可以获知以下内容:血压变异性,与患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及压力反射的敏感性有关,可预测靶器官受损程度;晨峰血压,晨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及体液调节异常造成血压急剧升高,达一定数值将对心、脑血管造成危害;实时血压数值,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增大多见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治疗过程可能出现"J曲线效应",准确得到血压数值及正确用药将决定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血压自身存在昼夜节律性变化,但异常的血压波动易引起高血压并发症,非杓形血压较杓形血压更易引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降压治疗不仅要血压数值达标,更应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减少血压波动,实现平稳有效的降压.高血压的时间生物治疗,就是依据个体的血压昼夜节律,根据不同降压药的作用特点,调整用药时间,实现合理、优势、平稳、精准降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长效制剂硝苯地平控释片 (拜新同 )、中效制剂硝苯地平缓释片 (艾克地平 )及短效制剂硝苯吡啶 (心痛定 ) 3种钙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例分为 4组 ,Ⅰ组 ,未用药组 ;Ⅱ组 ,拜新同 30mg 1次 d口服 ;Ⅲ组 ,艾克地平 2 0mg 2次 d口服 ;Ⅳ组 ,心痛定 10mg 3次 d口服。用药第 7d行动态血压监测 ,观察血压变异性。结果 :与Ⅰ组比较 ,Ⅲ组血压变异性改变不显著 (P >0 .0 5 ) ;Ⅱ组的收缩压变异性下降 (P <0 .0 5 ) ,舒张压变异性改变不明显 (P >0 .0 5 ) ,Ⅳ组血压变异性增加 (P <0 .0 5 )。结论 :拜新同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 ,心痛定增加患者血压变异性 ,艾克地平对血压变异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莫怡浩 《医学综述》2012,18(2):244-246
血压变异是人类血压的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血压变异性蕴含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的重要信息,有证据表明血压变异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降低血压变异可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血压变异性可作为心血管死亡的预测指标,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前景。现就血压变异的定义、临床意义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莫索尼定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 A 组( n=56)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B组(n=58)口服莫索尼定,0.2 mg/d。监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4周后24 h动态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 I),并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两种降压药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治疗后,A组24 h SBP、24 h DBP 、24 h SBPV 和24 h DBPV均低于B组,两组24 h SBPV 和24 h DB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MI水平高于B组(P<0.05),而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在降低血压变异性上,苯磺酸氨氯地平优于莫索尼定;在控制BM I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上,莫索尼定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18.
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肾损害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7例原发性高血压作为实验组,19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监测高血压病在日间、夜间及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对早期肾损害时尿mAlb、血β2-MG、尿β2-MG进行测定,研究其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高血压痛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大,反映早期肾脏损害的各指标差异也均有显著性,各亚组高血压病患者日间及24小时的血压变异性与尿mAlb、血β2-MG、尿β2-MG呈正相关,而夜间的血压变异性与各指标均无关。结论降低日间及24小时血压变异性可能阻止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发展,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与心率变异的关系,对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用时域分析法对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并与38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代表心率总变异程度的SDNN(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I(24h5min平均RR间期标准差)明显下降(P<0.05)。按照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为节律消失组、节律正常组,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节律消失组HRV各项指标下降更为显著,SDNN、SDANNI、SDNNI(24h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不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也显著低于节律正常组(P<0.05)。说明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节律消失者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损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