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感染所致老年人肺炎的证候学特征及其转归规律,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详细采集的133例MDRPA感染所致老年人肺炎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判断其入院诊治不同时段的中医证候,并用证候演变概率法对其证候演变特点以及转归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①MDRPA所致老年人肺炎在入院不同时段的中医证候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痰热壅肺证为主;②证候具有动态演变的特点:邪在肺卫证在入院第4天至第14天时,大多数演变为痰热壅肺证和肺胃热盛证,部分可演变为气阴两虚证和邪陷正脱证,也可好转出院。痰热壅肺证在入院第4天至第21天,大多数演变为气阴两虚证,也可演变为热闭心包证和邪陷正脱证,部分病人也可好转出院,少数可演变为邪在肺卫证。肺胃热盛证在入院第8天至第21天时均演变为气阴两虚证。热闭心包证在入院第15天至第21天时演变为邪陷正脱证。气阴两虚证很少演变为其他证候。结论 MDRPA所致老年人肺炎入院不同时段的证候分布不同,并呈现动态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生 《河南中医》2009,29(10):984-985
基于近30年中医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文献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初步确定了常见证候及其特征(主症、次症),基于各常见证候的症状组类而制定了各证候的辨证标准。常见证候为实证类(风寒袭肺证、风热袭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壅肺证)、正虚邪恋类(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二证类六证候。治疗方面,一是宣降肺气止咳为总的治疗原则,可随风寒、风热、风燥等邪之不同而分别以疏风散寒、疏风清热、疏风润燥等;二是重视化痰降气,使痰清气顺,则咳嗽易除;三是注意固护正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特征及老年患者的特征.方法 收集4所三级甲等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常见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1 059例临床数据中,共出现了23个中医证候,其中频率最高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与非老年人肺炎比较,老年人肺炎肺气虚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出现的频率高(P<0.05).肺炎常见证候有风热袭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有6种,其中痰热壅肺证是最常见的一种,而老年人肺炎常兼有气虚或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中医诊断依据和证治规律。方法:参阅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慢性呼吸衰竭文献研究,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探讨了慢性呼吸衰竭临床特点。认为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间杂,本虚多为肺、心、肾虚损,邪实多为痰、热(火)、瘀血。病情发作时,以痰(痰热、痰浊)瘀互阻为关键,时或累及脑窍、大肠;病情缓解稳定时,痰瘀减轻但稽留难除,正虚显露而多表现为肺、心、肾虚损。结果:提出了慢性呼吸衰竭常见证候为虚证类(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兼血瘀证)、危重变证类(痰蒙神窍证、正虚喘脱)三证类七证候及其临床特征。拟订了有关证候诊断标准,并总结了辨证治疗规律。结论: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依据及证候标准的拟定为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重症肺炎的证候学特点,及其证候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PCO2的关系,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临床病例观察表,收集东直门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重症肺炎患者135例,分析重症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与WBC、CRP、PCO2的关系。结果重症肺炎中冠心病、脑梗死患者以痰热壅肺、气阴两虚发病频率最高,风热犯肺证的证候积分最低,邪陷正脱证的证候积分最高。其中WBC值以痰热壅肺、风热犯肺证最低,以热闭心包证最高;CRP值以痰热壅肺、风热犯肺证最低,以热闭心包、气阴两虚证最高。热闭心包、气阴两虚、邪陷正脱组的PCO2显著升高。结论本文初步探讨了重症肺炎的中医证候与基础疾病、证候积分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重症肺炎的规律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白红华 《四川中医》2008,26(12):122-123
肺热病临床较为常见。中医辨证分型为风热犯肺、痰热壅肺、肺胃热盛、热闭心包、气阴两虚、邪陷正脱六型。本文试就此病的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辨证施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13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前瞻性病例进行聚类分析,探讨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类分析,对住院患者的证候信息及辨证分型进行分析。结果 113例病例中,临床辨证分型有11种,以痰热蕴肺型,气阴两虚、痰热蕴肺型,气虚血瘀、痰浊壅肺型,肝火犯肺、痰热蕴肺型所占比例居多,分别为40.71%、22.12%、15.93%、9.73%。证候的聚类分析后归纳为4型:痰热蕴肺型所占比例最大,为46.90%,其次为气阴两虚、痰热蕴肺型及气虚血瘀、痰浊壅肺型,分别为27.43%、16.81%,肝火犯肺、痰热蕴肺型为7.96%。结论聚类证候分型与临床辨证分型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索重症肺炎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中医证候及主要证型,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主要症状体征直接辨证,对伴随症状体征采用因子分析寻找该疾病的常见中医证候,并统计其分布特点。结果:本病涉及的主要脏腑为肺、脾,主要证候符合痰热蕴肺证特点,伴随症状体征辨证显示气阴亏虚、肺脾不足兼见痰浊、瘀血的特点。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初期以痰热壅肺为基础证型、核心证型,在此基础上可见气阴两虚、肺脾不足的证候表现,同时兼见痰湿、血瘀之象,病性虚实夹杂,病位在肺脾。  相似文献   

10.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与CRP、NAP积分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CAP中医证型与炎性指标关系,探求炎性指标在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CAP患者中医辨证属风热犯肺、痰热壅肺、肺胃热盛、热闭心包、气阴两虚病例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检测各证型CRP、NAP积分,分析各证型炎性指标值的异同性.结果:CA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CRP、NAP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RP在风热犯肺型即有升高,在痰热壅肺型及肺胃热盛型进一步升高,在热闭心包时CRP到极点.在气阴两虚阶段CRP水平仍较正常人升高,提示炎症仍有残余.NAP积分在风热犯肺型升高,在邪气深入阶段(痰热壅肺、肺胃热盛、热陷心包)均有明显升高,在热闭心包时NAP升高更明显.在气阴两虚型时则基本恢复正常.结论:CAP不同的中医证型,其炎症指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可以作为CAP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血清降钙素原(PCT)等炎性指标的临床观察研究,找出其差异性,为中医"风温肺热病"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CAP中医证型属邪犯肺卫(60例)、痰热壅肺(68例)、痰浊阻肺(65例)、正虚邪恋(56例)4个证型,检测各证型WBC,CRP,D-D,PCT等4项指标,分析各证型间炎性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WBC:在4证型间比较:痰热壅肺痰浊阻肺邪犯肺卫正虚邪恋;CRP:在4证型间比较:痰热壅肺邪犯肺卫痰浊阻肺正虚邪恋;D-D:在4证型间比较:正虚邪恋痰浊阻肺痰热壅肺邪犯肺卫;PCT:在4证型间比较:邪犯肺卫痰热雍肺痰浊阻肺正虚邪恋。结论 CAP各炎性指标(WBC、CRP、D-D、PCT)在不同中医证型间其数值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可为CAP(相当于中医学之"风温肺热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孙俊波  陈璐  赵璐 《中医杂志》2012,53(13):1137-1139,1149
目的 探讨肺炎证候要素与诊断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肺炎中医证候的分布特征、证候要素及其组合规律.结果 证候按出现频率名列前10位的依次为:风热袭肺、痰热壅肺、气阴两虚、热陷心包、邪陷正脱、邪热壅肺、风寒束肺、痰湿阻肺、风燥伤肺、表寒里热.在证候构成中,实证和虚实夹杂证占大部分,且实证远多于虚实夹杂证,也存在虚证,虚证少于虚实夹杂证,单证情况较少.影响肺炎辨证的主要证素在病位因素中以肺为主;病性因素中以火热、痰浊为主;病因证素中以风邪、热邪为主.结论 据此可初步确定肺炎证候要素及其诊断指标体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150例住院患者的回顾性病例调查研究,初步总结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住院患者的证候信息和辨证分型进行分析。结果:150例病例中,原临床辨证分型有19种,其中痰热蕴肺(28.0%)、肺脾气虚兼痰热蕴肺(15.3%)、肺脾肾虚兼痰热蕴肺(10.0%)、气阴两虚兼痰热蕴肺(8.7%)四型所占比例相对较多。通过对相关证候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后归为4类证型,分别为:痰热蕴肺(37.6%)、肝火犯肺(32.9%)、气虚血瘀(22.1%)、肺阴虚(7.4%)。结论:聚类分析得出的辨证分型与文献报道相近,原临床辨证与聚类分析后的证型分布符合率为34.9%,两种辨证分型的符合率不高考虑可能与临床中医证候标准不统一,临床医生对中医证候信息采集不规范以及回顾性资料研究中证候信息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肺性脑病中医常见证候临床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多中心临床回顾性研究,分析肺性脑病的证候分布规律及主要证型的症状特点。方法:在全国选择4所医院作为研究中心,对肺性脑病住院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运用频数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调查表41份。结果显示,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型依次为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热蒙窍、痰湿蒙窍。聚类结果为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肾气虚证、痰蒙神窍证、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结论: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肾气虚证、痰蒙神窍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证是肺性脑病的主要证型,临床调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建立肺炎证候诊断标准。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研究模式,通过32篇文献分析、1059份临床调查和27份专家咨询,运用医学统计和计算智能技术,揭示肺炎证候要素及其组合、变化规律,揭示肺炎基础证候的诊断指标及其相互关系,构建肺炎证候诊断指标体系,初步建立肺炎证候诊断标准。结果:在总结不同分析方法和不同研究阶段结果基础上,根据拟定的肺炎常见证型及变证的确立、证型主次症的划分或判定方法及依据、肺炎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形式和依据,初步建立了包括风热袭肺、外寒内热、痰热壅肺、痰湿壅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等6个常见证,和热入心包、邪陷正脱等2个变证的肺炎证候诊断标准。结论:初步建立的肺炎证候诊断标准有待在临床中进一步考核与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髓损伤合并肺炎相关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以及中医证型分布和演变特点。方法 216例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是否合并肺炎,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美国脊椎损伤协会分级(ASIA)运动和感觉、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临床肺炎(CPIS)评分对肺炎的预测价值;记录并统计分析肺炎患者中医证型及演变过程和不同ASIA级别的中医证型。结果感染组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APACHEⅡ评分、ISS评分、CPIS评分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ROC曲线绘制发现,感染组患者在CPIS评分中,AUC面积最大,敏感性最高,特异性较高;感染组ASIA分级以A、B、C 3级居多,以痰热壅肺、痰湿壅肺、肺脾气虚为主,初期4例变证患者ASIA分级均为A级;发病初期,肺炎证型分布为痰热壅肺痰湿壅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风热袭肺、热入心包、邪陷正脱)外寒内热,痰热壅肺证(29.51%)最多;疾病中后期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居多,痰热壅肺证和痰湿壅肺证减少;常见证型中6例恶化,转变为热入心包证和邪陷正脱证,变证中3例恶化。结论创伤性颈髓损伤合并肺炎患者,通过相关评分系统合理预测,并研究其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掌握证候学规律,为合理使用中医药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文献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选取2000年至2014年有关COPD中医辨证文献,建立Epidata2.0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COPD发作期,频次出现在前10为的证候类型分别为:痰热蕴肺、痰湿壅肺、痰瘀阻肺、表寒肺热、水凌心肺、肺肾气虚、血瘀证、脾肺气虚、气阴两虚以及风热犯肺;稳定期频次出现在前10为的证候类型依次为:肺肾气虚、痰湿阻肺、肺气虚、气阴两虚、脾肺气虚、肺阴虚、脾气虚、血瘀证、肾阴虚、肾阳虚。对证候要素在发作期,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痰、火(热)、湿(浊)、寒、水饮。在稳定期,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肾、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气虚、阴虚、湿(浊)、痰、血瘀。结论 COPD临床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而证候要素相对简约,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生 《河南中医》2009,29(6):563-565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多由肺脏疾患迁延失治,痰瘀稽留,正虚卫外不固,外邪反复侵袭,诱使本病反复发作。本病的证候要素以痰、阳虚、气虚、火(热)、水饮、瘀血为主,病位以肺、肾、心为主。证候大致为虚证类(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心肾阳虚证)、实证类(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兼血瘀证)、危重变证类(痰浊闭窍证、正虚喘脱)三证类九证候。治疗急则以清热、涤痰、活血、化饮利水、宣肺降气、开窍立法而兼固正气,缓则以补肺、养心、益肾为主并根据气虚、阳虚之偏而分别益气、温阳,兼祛痰活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MDRO)肺部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证型与病原学相关资料,分析两者联系。方法:临床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及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MDRO肺部感染患者,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算证候、症状的频数、构成比;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病原学资料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异同。结果:纳入研究患者141例,分析145株多重耐药菌,在重症医学科肺部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中革兰氏阴性菌明显占优势,约占总耐药菌的77.93%,排前4位的依然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白菌,共占革兰氏阴性菌的70.80%。革兰氏阳性菌只占22.0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中医证型分析中实证占80.00%,而痰热壅肺证比例尤为突出,占38.62%;虚证占20.00%,其中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占15.17%。革兰氏阴性菌主要表现为痰热壅肺、气阴两虚、风热犯肺、肺胃热盛证,而革兰氏阳性菌以肺胃热盛、痰热壅肺为主要证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见痰热壅肺证(51.72%);大肠埃希菌感染以痰热壅肺证为主(35.29%);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以气阴两虚证为主(33.33%);肺炎克雷白菌感染则以痰热壅肺证(37.50%)及肺胃热盛证(31.25%)为主;耐药金葡菌感染以痰热壅肺证(28.57%)及肺胃热盛证(28.57%)为主。结论: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中医证型仍以实证为主,痰热壅肺证是多重耐药菌的主要中医证候,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亦不可忽视。ICU肺部感染多重耐药菌与中医辨证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相关性,在治疗中要重视清热化痰及益气养阴药物和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顾乃龙教授认为肺癌病因病机多责之于毒邪,患者临床常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责之痰瘀毒热。临床治疗肺癌应兼顾扶正与祛邪,以解毒散结贯穿治疗始终。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顾教授将肺癌分为痰浊蕴肺、气滞血瘀、毒邪蕴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五种证型,随证用药,疗效显著。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