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患者外周血血清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的过甲基化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筛查及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血清与正常人血清中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与普通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56例SCC血清样品中nMSP法发现34例p16基因启动子的过甲基化,MSP法只检出15例,而22例正常人血清中都未检测到p16基因启动子的过甲基化。测序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结论 利用巢式MSP(nMSP)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可为食管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DNA修复基因MGMT启动子区过甲基化与食管鳞状细胞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蕾  邢德印等 《癌症》2001,20(12):1335-1338
目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可以转移DNA加合物O^6-甲基鸟嘌呤中的甲基,从而修复DNA损伤,许多肿瘤中发现MGMT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导致该基因失活,我们研究了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方法分析食管癌。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上皮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在检测的199例食管癌组织中,46例(38.7%)有MGMT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相应癌旁组织22例中也有5例(22.7%)出现MGMT基因甲基化,而21例正常食管上皮均无此种改变。结论:MGMT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是食管癌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发生在癌过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痰标本p16和MGM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以其方例、无创的特点成为目前诊断肺癌的最基本手段之一,然而它的敏感性比较差。近年来分子肿瘤学的理论和技术进展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分子病理学标志物发现早期肺癌的可能。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是肺癌中常见的分子水平改变;其包括p16INK4a(p16)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从肺癌病人的痰标本脱落细胞中分离制备DNA,检测了p16和MGMT这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的方法,我们对71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的痰标本进行了分析。所有被检NSCLC病人均有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其中,肺鳞癌39例,肺腺癌25例,腺鳞癌7例。这71例病人的痰标本仅有31例(43.6%)被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癌。我们的分析资料显示:在71例痰标本中p16基因的高甲基化检出率为83.1%(59/71),MGMT的高甲基化检出率为59.2%(42/71)。在被测痰细胞DNA中,这两个基因(其中一个或两者)的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综合检出率高达90.1%(64/71);而且与相应肿瘤组织中这两个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存在很好的符合率。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利用MSP技术检查痰脱落细胞DNA中p16和MGMT两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是一项敏感、无创、易行的方法。它将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发现,以及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16、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诊断的基因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3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血清中p16、DAP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结果:NCSLC肿瘤中60.0%(18/30)检测出至少一个基因启动子呈甲基化改变,在18例肿瘤组织检测到异常甲基化的患者中,50.0%的患者(9/18)在血清中检测到相应的改变。所有的癌旁组织、健康对照组的血清中及正常肺组织均未检测到p16、DAP的甲基化,结论:检测NSCLC患者血清中p16、DAP基因异常甲基化有可能成为肺癌诊断的分了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是肿瘤细胞产生亚硝脲药物抗药性的分子基础,启动子区过甲基化而导致MGMT基因的转灵失活,影响MGMT蛋白表达,本研究探索了胶质瘤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状态及其与MGMT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集合酶链反应分析胶质瘤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状态,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胶质瘤组织中MGM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27例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中,18例MGMT蛋白表达呈阳性的胶质瘤组织中7例MGMT基因启动甲基化,阳性率为38.9%;9例MGMT蛋白表达呈阴性的胶质瘤组织中7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77.8%(P〈0.05)。结论: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与MGMT蛋白的表达相关,MGMT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MGMT蛋白表达较低;MGMT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MGMT蛋白表达较高。  相似文献   

6.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脑胶质瘤化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如何预测和克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实施个体化治疗是肿瘤化疗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密切相关的DNA损伤修复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hransferase,MGMT)表观沉默与肿瘤对烷化剂药物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及预测肿瘤对烷化剂药物耐药性中的意义。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及肿瘤细胞株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测定蛋白表达。MTF法检测肿瘤细胞株对烷化剂药物敏感性,将患者随访资料针对MGMT甲基化状态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39例脑胶质瘤患者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46.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1.5%,且肿瘤组织中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蛋白表达显著相关(P〈0.05):6例正常组织均未检测出基因甲基化。MGMT基因过甲基化的脑胶质瘤SHG44细胞株用5-Aza-CdR处理后完全脱甲基化.MGMT蛋白恢复了表达,同时细胞株对烷化剂药物敏感性也发生逆转.由敏感转变为耐受。在采用手术、放疗和烷化剂尼莫司汀化疗等综合治疗的39例脑胶质瘤患者中,MGMT基因甲基化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MGMT基因未甲基化患者(P〈0.05)。结论: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蛋白表达及肿瘤细胞对烷化剂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有可能替代MGMT蛋白检测成为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和预测肿瘤对烷化剂化疗耐药性的标志分子。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化疗敏感性与一些分子表达相关。本研究检测和分析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lille,GBM)患者肿瘤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突变型P53(TP53)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MGMT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以探讨调控MGMT蛋白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GBM患者肿瘤组织标本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TP53、MGMT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及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表明NF—κB、TP53表达与MGMT表达呈正相关(r=0.244,r=0.271,P均〈0.05),NF—κB与TP53表达亦呈正相关r=-0.329,P〈0.05)。MSP结果显示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MGMT蛋白表达强度无相关性。结论:转录因子NF—κB与TP53对原发性GBM肿瘤组织中MGMT蛋白表达可能存在正调控作用,而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MGMT蛋白表达强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肺癌高死亡率的根本原因在于早期诊断的困难。现代分子肿瘤学的研究进展揭示了在肺支气管上皮癌变过程中发生的多种分子水平异常,使得我们有可能将外周血等容易取得的微创性样品中的分子病理学改变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通过以往的研究我们发现,一条等位基因缺失而另一条等位基因异常高甲基化是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利用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人外周血血浆中提取的DNA分析了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采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的方法,95例NSCLC病人的血浆DNA被检测,其中肺鳞癌59例,肺腺癌36例。作为对照,75例相应的肿瘤组织被同时分析。结果显示,p16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的检出率在血浆中为72.6%(69/95),而在相应的肺癌组织中为74.7%(56/75)。值得注意的是,血浆DNA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只是从那些肿瘤组织DNA表现p16基因高甲基化的病例中被检出-二者存在极好的符合率。我们还发现,在Ⅰ期病人中,血浆p16基因异常高甲基化在肺鳞癌(82.4%),比在肺腺癌(33.3%)中要高得多(P<0.005)。从而提示,血浆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有可能成为一项早期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鳞癌)的、非常重要的分子病理学指标。而血浆DNA的MSP则是检测这一指标的敏感、可靠并且便于操作的技术之一,成为一种可以应用于人群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用含铂方案化疗后外周血血浆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含铂方案能否调节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并观察MGMT基因甲基化与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DLBCL患者含铂方案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浆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30例对CHOP方案耐药的DLBCL使用DHAP方案化疗前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为10.0%(3/30),化疗2个和4个周期后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分别为63.3%(19/30)和73.3%(22/30),化疗前后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6.148,P=0.000和χ2=22.217,P=0.000)。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与非甲基化者用含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有效率分别为100.0%(3/3)和92.6%(25/27),无显著差异(P=1.000),4个周期后有效率分别为86.4%(19/22)和75.0%(6/8),无显著差异(P=0.589)。结论:含铂方案可能调节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含铂方案化疗疗效与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0.
DNA修复酶基因MGMT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食管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 分析食管癌组织中MGM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和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探讨MGMT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在食管癌筛查及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 对江苏淮安的91例新发食管癌病例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外周血血浆样本提取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析MGMT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对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提取总RNA,采用SYBR GREEN I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MGMT的mRNA水平。 结果: MGMT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联 (OR=7.750, 95%CI=2.736~21.955);MGM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MGMT mRNA水平无显著相关;血浆循环DNA中MGM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癌组织中MGM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相关(P<0.01),血浆循环DNA中MGM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检出率与癌组织中MGM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检出率中度相关(Kappa=0.603, P<0.01)。 结论: MGMT基因的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检测血浆循环DNA中MGMT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可为食管癌的筛查、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HSV1-tk基因在肿瘤报告基因显像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基因疗法是一种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治疗策略。HSV1-tk基因兼具治疗基因和报告基因的功能,可用于基因显像、基因治疗及其疗效监测。近年来,无创伤性的肿瘤HSV1-tk基因显像发展很快,核素标记的显像底物有FIAU、FMAU、FHBG和FHPG等,使用的显像设备有PET、SPECT或γ照相机等,这些显像方法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均能监测动物体内表达HSV1-tk肿瘤部位的增殖情况和治疗效果,更复杂的HSV1-tk报告基因显像方案正在探索中。HSV1-tk基因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免疫生物治疗、热疗及其他基因治疗具有疗效相加或协同效应,增强了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鼠白介素-7(IL-7)基因对bcr-abl融合基因疫苗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pVbcr-abl/mIL-7质粒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bcr-abl特异性抗体水平。以转染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SF2/0细胞为靶细胞,用LDH释放实验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活性。结果pVbcr-abl/mIL-7质粒能诱导小鼠产生血清特异性抗bcr-abl抗体,pVbcr-abl/mIL-7免疫组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pVbcr-abl免疫组,脾细胞杀伤SP2/0/bcr-abl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结论共表达bcr-abl和mIL-7的基因疫苗能在小鼠体内诱导较高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基因疫苗的临床前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鼠白介素-7(IL-7)基因对bcr-abl融合基因疫苗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pVbcr-abl/mIL-7质粒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bcr-abl特异性抗体水平。以转染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SP2/0细胞为靶细胞,用LDH释放实验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活性。结果pVbcr-abl/mlL-7质粒能诱导小鼠产生血清特异性抗bcr-abl抗体,pVbcr-abl/mIL-7免疫组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高于pVbcr-abl免疫组,脾细胞杀伤SP2/0/bcr-abl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结论共表达bcr-abl和mIL-7的基因疫苗能在小鼠体内诱导较高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基因疫苗的临床前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肺癌端粒酶基因和bcl 2的关系 ,以期阐明端粒酶基因及抗凋亡基因对端粒酶的调控机理。方法 采用TRAP、RT PCR及LSAB的方法研究了肺癌端粒酶活性、hTR、hTERT及bcl 2的表达。结果  82 .3%的肺癌组织表达端粒酶阳性 ,38例癌组织中 ,34例表达hTR (89.4 % ) ,36例表达hTERT(94 .7% )。而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 ,34例表达hTR ,但只有 3例表达hTERT(7.8% )。结论 肺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hTERT的表达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5 )。hTR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均有较高的表达 ,bcl 2的表达与端粒酶基因有着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MAL基因是一个在T细胞分化中晚期表达的基因。许多研究表明MAL基因在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头颈部鳞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MAL基因要作为临床诊断、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而得到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MAL基因是一个在T细胞分化中晚期表达的基因.许多研究表明MAL基因在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头颈部鳞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MAL基因要作为临床诊断、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而得到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小鼠Egr-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辐射诱导基因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克隆小鼠Egr-1基因启动子及其辐射诱导基因表达特征。方法:用合成的一对引物,以BALB/c小鼠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出449bp大小含6个CC(A/T)6GG基序的序列,通过亚克隆技术分别将其插入pBluescriptⅡ测序载体和pHGFP-S65T报告载体中,利用测序载体对克隆的DNA序列进行分析。报告质粒载体经Li-pofecTAMINE脂质体介导转染COS-7细胞后给予γ射线照射或H  相似文献   

18.
Multidrugresistance(MDR)remainsamaj0rcauseoffailureinthechemotherapeutictreatment0facuteleukemia(AL).ClassicalMDRphenotypeisduet0overexpressionofmembrane-b0undglycoprotein(Pl7O)encodedbymultidrugresistancegene(mdrl).However,lowP-glycoproteinlevelswerefrequentlyfoundinc1inicallydrug-resistantleukemia,andl0r2indicatedthatoverexpression0fthemdrlgenecann0tbeacc0untedforallcasesofdrugresistanceinleukenda.Recently,multidrugresistance-ass0ciatedprotein(MRP)genewasfoundt0beassociatedwithdrug-res…  相似文献   

19.
结晶型NiS诱发恶性转化细胞中的p16基因和FHIT基因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Ji WD  Wu ZL  Chen JK  Yi F  Feng SM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1):26-30
目的 检测结晶型NiS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和p16基因的变化,探讨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RT-PCR、DNA序列分析、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恶性转化细胞、成瘤细胞中FHIT基因和p16基因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16HBE相比,转化细胞、成瘤细胞p16基因第2外显子、第2-3外显子末见突变,mRNA表达末见异常;FHIT基因第5,6,7,8外显子及第1-4外显子、第5-9外显子末见突变,但发现转化细胞、成瘤细胞FHIT基因的mRNA失表达或出现异常转录本;对其中FHIT基因第5-9外显子的一异常转录本测序分析显示,FHIT第6,7,8外显子缺失,第5,9外显子异常拼接,且中间插入一个36bp的小片段。结论 在结晶型NiS诱发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p16基因在DNA和mRNA水平末见异常改变,提示p16基因在镍致癌过程中可能不发挥作用;FHIT基因在mRNA水平出现缺失或异常转录本,表明FHIT基因在镍致癌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镍诱导的FHIT基因异常,可能是将外源致癌物、染色体脆性部位不稳定性和细胞恶变相联系起来的一个分子事件,FHIT基因可能是镍等外源致癌物作用的主要靶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肺癌组织和转移性肺门淋巴结中FHIT基因和p16基因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和转移性肺门淋巴结中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和P16基因的突变方法 采用RT-PCR和RT-PCR-SSCP方法对49例肺 16例相应的转移性肺门淋巴结进行P16基因和FHIT基因检测,其中2例肺癌组织仅行P16基因检测。结果 32例(68.1%)肺癌原发灶(包括2例肺鳞状细胞原位癌)和15例(93.8%)转移性肺门淋巴结出现FHIT转录本缺失,二者失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HIT基因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