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K/T细胞淋巴瘤核糖体蛋白S13(RPS13)基因的表达。方法提取石蜡包埋NK/T细胞淋巴瘤组织总RNA,逆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K/T细胞淋巴瘤RPS13表达水平。结果20例NK/T细胞淋巴瘤RPS1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结论RPS1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这可能在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静  蒋文  刘林  王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21):2252-2255
目的 构建携带人RPS14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获得稳定产毒的细胞,并观察其在人MDS细胞株MUTZ-8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通过反转录方法,获得目的基因RPS14;将目的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表达质粒pGC-FU Vector,构建含有RPS1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GC-FU RPS14,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其正确性;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人核糖体蛋白S13(RPS13)cDNA片编码区全长序列,构建其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以进一步研究RPS13基因与胃癌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扩增RPS13cDNA片段编码区全长序列,DNA重组技术构建其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结果:RT-PCR法成功扩增了RPS13cDNA片段编码区全长序列,经DNA序列分析,证实与文献报道的人RPS13编码区序列一致。目的基因分别按正、反两个方向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并经酶切鉴定证实。结论:成功克隆了人RPS13编码区全长基因序列,并构建了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糖体蛋白S12(RPS12)基因表达与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9例进展期胃癌组织、17例正常胃黏膜中RPS12mRNA表达。结果胃癌中RPS12mRNA表达阳性表达率(87.2%)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17.6%),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胃癌中RPS12mRNA表达阳性率(96.2%)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69.2%),P<0.05。结论RPS12基因高表达与胃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pcDNA3.1-RPS27a重组质粒载体并观察其在HepG2和SMMC7721细胞株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方法:使用基因合成法合成RPS27a基因,将扩增后的目的基因连接至pcDNA3.1载体.转化DH5α大肠埃希菌后,进行质粒抽提然后电泳及测序鉴定.将鉴定后的pCDNA3.1-RPS27a质粒分别转染HepG2和SMMC7721细胞株,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pCDNA3.1-RPS27a 重组质粒构建成功.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RPS27a主要表达于HepG2和SMMC7721细胞的胞质中.结论:pCDNA3.1-RPS27a载体构建成功,证实了RPS27a主要表达于HepG2和SMMC7721细胞的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LMP1基因和蛋白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移植瘤模型传代组织中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方法 利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已建立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裸鼠移植瘤模型传代组织以及供体肿瘤组织中LMP1的全长基因和蛋白表达,并将扩增测序的LMP1全长基因序列与野生型B95.8和缺失型CAO细胞株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移植瘤模型传代组织均检测到LMP1基因和蛋白表达,LMP1全长序列与供体肿瘤组织同源性为99.76%。序列分析发现此LMP1基因与CAO细胞株基因序列相似,碱基序列既具相对保守性,又存在一定的特异性。结论 LMP1的基因和蛋白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裸鼠移植瘤模型传代组织中稳定存在,提示可能与该淋巴瘤的维持与发展有关。该裸鼠移植瘤模型为深入研究LMP1与此类淋巴瘤相关性提供了重要的体内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核糖体蛋白亚基RPS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核糖体蛋白亚基RPS7基因的结构及其与已报道的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核糖体蛋白亚基RP57基因的同源性.方法 运用RT-PCR技术,从大熊猫的肌肉组织总RNA中对核糖体蛋白亚基RPS7基因的表达序列进行克隆、测序;采用Gnescan软件,对所克隆的基因序列进行氨基酸序列推定;采用ORF finder软件进行DNA序列的开放阅读框(ORF)查找;采用DNAMAN Version 6,对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采用Ex2PASy Proteomics Server软件进行蛋白质功能位点和生化特性预测分析.结果 大熊猫RP57基凶的表达序列全长为589 bp,ORF为585 bp,编码194个氨基酸,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26 85 × 103,等电点为10.09,含有1个N-糖基化位点,2个依赖于cAMP和cGMP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4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2个十四(烷)酰化位点,2个酰胺化位点及1个RPS7蛋白signature位点.进一步分析结果 显示,大熊猫RPS7基因的表达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部分哺乳动物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结论 运用分子生物学原理与相应的技术手段,成功地扩增出大熊猫RPS7基因的表达序列,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了初步分析,丰富和完善了哺乳动物RPS7基因资料库.  相似文献   

8.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T-bet基因扩增及特异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e YH  Li T  Qi WX  Guo ZQ  Zhang B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3):881-885
目的 探索鼻腔NK/T细胞淋巴瘤(N-NK/T—L)特异基因改变及其表达变化。方法 对同一病例的N-NK/T-L肿瘤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进行限制性酶切路标基因组扫描(RIGs),并结合相应虚拟基因组扫描(VGS)生物信息分析,及基因库检索确定异常基因信号;通过对上述结果发现的异常基因进行克隆和探针制备,对3例新鲜N—NK/T-L肿瘤组织和1例外周血标本进行了Southern和斑点印迹杂交分析,并对20例石蜡组织N-NK/T-L以及对照组包括17例同部位B细胞淋巴瘤、3例正常脾组织和5例慢性炎性鼻黏膜组织进行了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RLGS和VGS法显示N-NK/T-L肿瘤细胞中存在T-bet基因异常;经Southem和斑点印迹杂交检测证明在3例新鲜N-NK/T-L肿瘤细胞中有T-bet基因扩增;原位杂交显示T-bet基因在20例N-NK/T-L中阳性表达者为18例(90.0%),而B细胞淋巴瘤中仅为2例(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例脾组织和5例慢性炎性鼻黏膜组织中均未有T-bet表达。结论T.bet基因在N-NK/T-L肿瘤细胞中存在基因扩增和过表达,T-bet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N-NK/T—L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并有必要对其是否可作为分类依据和辅助诊断的指标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1,PLK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是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关键的调节因子。PLK1在有丝分裂期增殖的细胞中正常表达,但在人类不同类型的肿瘤中过表达,其中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等。PLK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作为很多肿瘤新的预后标志物,是肿瘤治疗潜在的靶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根据不同的淋巴细胞起源,可以分为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本文主要探讨了PLK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总结了关于PLK1抑制剂的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RPS4Y1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利用Real-time PCR、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PS4Y1在不同细胞系以及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RPS4Y1的表达在C4-2中比LNCaP中下调(137.19±13.64)倍;RPS4Y1在LNCaP、C4-2、C4-2B中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其表达随之降低,在骨转移前列腺癌细胞系中未见表达,而脑转移的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中有较高表达,在MCF-7、HepG2、Hela、PC12、293T等细胞系中未检测到RPS4Y1的表达,特异性较好;RPS4Y1胞浆阳性,表达与恶性程度呈负相关,与表达谱结果一致.结论 RPS4Y1蛋白可作为前列腺癌进展诊断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5(CXCR5)及其配体CXCL13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组织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CXCR5及CXCL13在5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XCR5和CXCL13在肿瘤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均为100%(5/5),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0(0/10);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CXCR5和CXCL13在肿瘤标本中全部检出,而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出。结论CXCR5/CXCL13信号通路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肖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5):395-396
目的 研究Survivin基因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及18例反应性淋巴结炎组织中Survivin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3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Survivin阳性检出率为94.7%,18例反应性淋巴结炎组织中Survivin蛋白质呈阴性表达。在Survivin表达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侵袭性组阳性细胞百分数高于惰性组(P〈0.05),其与年龄、发生部位、临床分期、全身症状、免疫表型及血清LDH水平等均无明显的关系(P值均〉0.05)。结论 Survivin的表达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侵袭程度相关,Survivin表达越高,侵袭程度也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otch信号分子及下游靶基因在人NK/T细胞淋巴瘤、NK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阐明Notch信号分子在NK细胞肿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NK/T细胞淋巴瘤细胞SNK-6、NK细胞淋巴瘤细胞YTS、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和人Burkitt’s淋巴瘤细胞 Raji,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上述细胞中Notch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Notch 1,3,4信号分子在YTS和SNK-6细胞中表达量均不同程度高于Raji和Jurkat淋巴瘤细胞(P<0.01),但是在SNK-6中的表达量均不同程度低于在YTS细胞中的表达(P<0.01)。Notch 2信号分子在YTS、SNK-6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Jurkat细胞(P<0.01),但是与Raji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ch 下游靶基因Hes1的表达量,YTS细胞高于Raji和Jurkat细胞(P<0.05,P<0.01),而SNK-6细胞则低于Raji和Jurkat细胞(P<0.01)。结论:在NK细胞肿瘤细胞中Notch 信号分子表达异常,且明显区别于B、T细胞淋巴瘤细胞。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16例中枢神经系统B细胞淋巴瘤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2例滤泡中心性淋巴瘤bcl-2蛋白阳性,1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bcl-2蛋白阳性,阳性率为81.25%。12例bcl-2蛋白阳性者中10例表达为Ⅱ~Ⅲ级。阳性细胞分布主要呈弥漫性,亦有围绕血管呈袖套状分布。bcl-2基因产物高表达介导的细胞凋亡障碍,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生有关。bcl-2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小圆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中,不失为一种较为简便、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套细胞淋巴瘤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套细胞淋巴瘤在中国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构成比、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在武汉协和医院就诊的3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淋巴组织标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淋巴瘤分类标准进行分型,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NHL患者石蜡包埋的淋巴组织标本bcl-1/IgH基因重排;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组织切片的细胞周期素D1表达。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临床分期、结外病变、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治疗效果等。结果在3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有41例(13%)病理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免疫分型均为B淋巴细胞型,并伴有bcl-1基因重排和(或)细胞周期D1蛋白高表达。这些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是患者多为老年男性、临床分期较晚、常合并结外病变,乳酸脱氢酶水平高,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结论套细胞淋巴瘤在中国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构成比(13%)较欧美白人(2%~8%)高。套细胞淋巴瘤治疗效果差,预后不佳,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特异性免疫标志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鼻腔NK/T细胞淋巴瘤30例石蜡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同部位B细胞淋巴瘤20例为对照,采用S—P三步法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PCR法对12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行TCRβ、γ基因重排分析,2例B细胞淋巴瘤为对照;对全纽病例回顾性分析、比较.探讨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3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CD45RO阳性26例、CIM323例、CD3ε24例阳性定位于胞浆、CD5626例、CD309例、CD20、CD45RA、CD57、CD16及CD3表面全部阴性;细胞毒颗粒蛋白TIA—1、GranzymeB、Perforin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0例、28例、24例;对照组20例B细胞淋巴瘤均不表达。背景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表达TIA—1,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CD30/GranzymeB的表达密切相关。12例NK/T细胞淋巴瘤TCRβ的基因检出率为58.3%(7例),TCRγ/链基因检出率为66.7%(8例)。结论 NK/T的常规诊断可在形态学的基础上,联合使用CD45RO,CD3e、CD56,GranzymeB免疫化染色确定:全组病例超过半数存在TCRβ、TCRγ基因重排,表明大部分为T细胞单克隆性增生;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CD30/GranzymeB的表达密切相关,其意义尚待深入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有临床分期、肿瘤侵犯、全身症状、病理分级及治疗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的复杂病理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为多种基因分段、协同和累积作用。多项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1],可作为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在人类许多良性癌前病变和恶性肿瘤中均有高表达。淋巴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对COX-2和VEGF在淋巴瘤中表达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1 COX和VEGF促进肿瘤血管形成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均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新生的  相似文献   

18.
Bcl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于1984年研究人类B细胞滤泡性淋巴瘤时首次发现。正常的Bcl2基因位于染色体18q1·3上,约含230Kb,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编码产物为26×103KDa的蛋白,位于线粒体膜、滑面内质网和核膜上。Bcl2基因家族是细胞凋亡的重要控制基因,在维持细胞生理性分化、发育和细胞数量的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的表达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多药耐药性的产生。凋亡是细胞受基因调控的程序性死亡过程,Bcl2是调控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是一种较为肯定的抗细胞凋亡基因[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高表达GM-CSF的淋巴瘤细胞系,观察淋巴瘤细胞转染GM-CSF基因后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将小鼠GF-CSF真核表达质粒用电穿孔法导入小鼠淋巴瘤细胞系RMA,有限稀释法制备单个细胞克隆,经RT-PCR,骨髓祖细胞增殖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筛选相对高表达GM-CSF的RMA克隆,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获得了高表达GM-CS的RMA细胞系,其同基因动物体内致瘤性降低。结论:淋巴瘤细胞系RMA转染GM-CSF基因后致瘤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6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8.5岁。肿瘤位于额叶11例,顶叶8例,颞叶4例,胼胝区2例,小脑蚓部1例。26例患者瘤细胞均表达LCA、CD20或CD79a,但均不表达EBV。[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熟悉其临床病理特征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