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数字化外科技术(digital surgical technique)是数字影像技术、立体定向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与外科医学相结合,以数字技术产品(图像软件、导航仪等)辅助外科诊疗的系列技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如何实现精准、微创、高效、舒适的牙种植及上部结构修复,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1].随着口腔医学影像学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逐步应用到牙种植外科及上部结构修复诊疗的全过程中.本文报道1例后牙缺失患者,全程使用数字化技术完成种植及修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基于信息科学技术、生命医学技术以及医学成像技术的融合,以 CT等影像学数据为信息来源经计算机处理后,三维辅助颅面部的诊断分析和手术设计指导的计算机辅助外科(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CAS)技术应运而生,并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1-6].  相似文献   

4.
随着影像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种植医疗也正经历一场数字化革命,发展为包括数字化信息采集、计算机辅助虚拟三维种植手术规划、数字化引导种植外科和数字化修复等多种数字化技术在内的综合诊疗方式,数字化的临床程序使得种植诊疗更加规范、种植修复实施更加精准,必将极大降低了种植修复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种植修复长期稳定的功能与美学效果.笔者将围绕数字化信息采集、种植修复前美学分析、种植外科辅助规划、种植体支持的修复体设计等计算机辅助种植规划与设计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正颌外科是通过外科手术与口腔正畸联合治疗,由于先天的生长发育异常或者后天的外伤等引起的单纯正畸不能解决的牙颌面畸形。颌面部血供丰富,解剖结构复杂,正颌手术术中常发生出血多、神经血管损伤、牙根损伤等各种并发症。为了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使术后颌骨达到精确稳定的理想位置,正颌手术需使用各类导板[1]来辅助手术。传统导板制作流程复杂、误差大、耗时多。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CAS)的发展,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打印出不同的导板。数字化导板因拥有高精确性,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具有传统导板无法比拟的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到正颌外科手术中。本文就近年来数字化导板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复杂双颌畸形的治疗是正颌外科治疗的难点. 近年来正颌外科手术、正畸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特别是数字化外科在正颌领域的成功应用,为复杂牙颌面畸形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处理手段,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日趋完善. 广东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每年收治100多例复杂的双颌畸形患者,对双颌畸形的正颌外科矫治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本文就双颌畸形正颌外科矫治的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30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牙种植技术、牵引成骨技术及数字化外科技术的长足进步,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临床常用的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包括重建钛板修复、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及牵引成骨等[2],其中血管化游离骨移植的成功率已达95%以上[1-3],逐渐成为下颌骨缺损的主要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是指借助数字化硬件或软件辅助口腔医生实现精确、高效、自动、智能的口腔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技术.“数字化口腔诊疗模式”正在改变着口腔医学的传统诊疗模式,成为口腔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简要概述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阐述相关重点技术,并针对口腔医学与数字化技术的几点重要关系谈谈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CAD/CAM设计数字化种植导板辅助牙列缺损患者种植修复的方式,对术前、术后种植体三维位置对比,分析不同骨质对牙支持式数字化种植导板精确度的影响,为今后提高数字化种植导板精确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设定好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患者62例,进行数字化导板辅助下种植手术,将不同骨质种植外科术后种植体位置与术前设...  相似文献   

10.
图像图形处理技术在头影测量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影测量分析是口腔正畸临床最为常用的辅助诊断和科研技术.它推动了口腔正畸学和正颌外科学的发展。计算机图像图形处理技术与头影测量分析的早期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的头影测量系统和扫描头影测量系统、今后,随着数字化X线技术的应用和图像图形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新的应用型数字化头影测量自动分析系统必将进入口腔正畸临床,并把头影刚量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口腔种植治疗中。文章将详细论述牙种植治疗中数字化诊断评估与手术规划设计,计算机导航的种植外科技术、种植修复的数字化印模与CAD/CAM个性化基台,以及全程数字化口腔种植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辅助正颌外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其优势已被广泛认可,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这项技术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影像数据采集、数字化技术的辅助诊断、数据处理及计算机辅助手术设计,到最后将虚拟方案转移到实际手术中,计算机辅助正颌外科流程中的每一步都可能产生误差,诸多误差的累计、放大,将会影响到最终的手术效果。目前正在探索的误差控制的思路包括:使用数字化设备,例如口内扫描仪;使用自动化方法和算法;使用个性化的骨块定位方式等。同时,术后软组织的精准模拟、下颌骨功能性运动评估、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等难题尚未得到完善的解决。只有充分理解当下计算机辅助正颌外科存在的不足之处,才能为继续优化现有方法提供方向,同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规避潜在的风险,充分发挥其优势,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个体化钛板、人工智能和手术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本学科的发展,期待未来数字化正颌外科技术在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方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技术在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在口腔种植修复方面。计算机辅助术前诊断与手术规划可以实现在三维空间中受植区解剖结构的直观展示,以及最佳种植方案的制定;种植导板、术中实时导航技术精准地将虚拟手术方案转移到临床,达到按照术前规划的种植手术方案实施手术的效果;术后数字化技术可以评估和监测种植修复的短、长期临床疗效,保证了种植体长期、稳定地存留。文章对数字化技术在种植外科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为种植病例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多领域交叉学科,数字医学的快速发展,给临床医学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使医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可视化的信息时代,其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推动了精准外科手术的发展,引发外科领域的技术革命,促进外科治疗发生质的飞跃.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重建具有复杂性与高要求的特点,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与3D打印技术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深刻地改变了这一领域的面貌.本文对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与3D打印技术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与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自动化X线头影测量分析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头影测量分析是正颌外科、颅颌面外科和口腔正畸科的临床最为常用辅助诊断和治疗设计方法,推动了学科的发展,随着数字化在定点侧位头颅图像的应用和图像分析处理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自动化X线头影测量分析系统的研究成了热门课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该课题的文献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诊断和治疗领域的应用, 促进了口腔颌面外科由传统的经验依赖性诊疗模式逐步向数字化外科过渡。但目前数字化外科技术的应用场景还存在一定局限。近期, 人工智能逐渐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的"数智化"口腔颌面外科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结合所在单位和国内外研究成果, 论述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期推进人工智能在口腔颌面外科诊疗领域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D/CAM)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其领域涉及修复、正畸、种植、颌面外科等多学科分支。Takashi等人指出,CAD/CAM技术的普及使口腔医学迈上一条集约、高效、精确、数字化的道路,数字化诊疗模式是口腔医学的发展趋势与主流技术,简便快捷地取得高精度的数字化模型是整个数字化诊疗成功的前题与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发展前景[1]。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机器人在很多领域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已经研制成功了应用于制造业、勘探、娱乐、军事、医疗护理等领域的种类繁多的智能机器人[1].医疗机器人尤其是应用于外科领域的辅助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使用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将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2].  相似文献   

19.
下颌骨是面下1/3主要的骨性支架,由于肿瘤切除、炎症及外伤等原因导致的下颌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与功能.以腓骨瓣为代表的血管化游离骨组织瓣是目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主要方法.传统的下颌骨重建手术,主要依赖术者经验进行,缺乏个性化的术前设计与精确的术中引导,难以达到精确重建的目标.近年来,虚拟设计、快速成型、手术导航等数字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下颌骨缺损的重建手术中:术前在数字化软件中对下颌骨肿瘤的切除及下颌骨缺损的重建手术进行精确的个性化设计;术中使用手术导板或手术导航技术辅助将术前设计转化为现实.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数字化外科技术,可显著提高下颌骨缺损重建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及作者课题组临床实践经验,对数字化外科技术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进行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正颌外科三维重建测量、术前诊断、手术设计与模拟、导板制作、导航验证和效果评估,探索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数字化诊治方法和流程。方法:选取25例先天性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前行颅颌面CT扫描,将CT数据导入Mimics 20.0软件,建立数字化原始模型。确定三维重建测量硬组织标志点并进行测量、分析、诊断、手术方案设计和导板制作。术中采用手术导航系统,进行上颌骨设计位置的确认、固位验证和骨打磨精确导引。术后1周复查颅颌面CT,并进行设计方案的术后验证。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按照数字化正颌外科设计及流程完成手术,术后效果达到术前设计方案的要求。术后实际数字化三维重建头模与术前预测头模相比,10个骨性标志点在X、Y、Z三维方向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正颌外科诊断、手术设计和实施具有精准、微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