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怀芬  姜水征 《山东医药》2001,41(14):41-41
肝门胆管癌因其位于肝门部,易侵犯肝动脉、门静脉,早期诊断困难,故其切除率低,预后差。自1992年以来,我院手术治疗肝门胆管癌3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8例;年龄30~75岁,平均54岁。31例均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其中26例为无痛(或隐痛)性、无热性,另5例则有疼痛、发热。多数患者先以黄疸就诊传染科,后转外科。全部患者均为B(彩)超首诊,18例后经CT、MRI确诊。按Bismuth法分型,Ⅰ型(侵犯肝总管)Ⅱ例。Ⅱ型(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6例。Ⅲa型(侵…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患者往往在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不足20%[1],对失去手术切除时机的患者,可通过内镜方法解决胆道梗阻问题.但遇Ⅲ型或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时,肿瘤侵犯左、右肝管,造成肝管互不交通,若要充分引流必须同期置入两根以上的支架于互不交通的左、右肝管,而完成此项操作的前提是必须保持两根导丝穿过肿瘤侵犯的狭窄段,超选至左、右扩张的肝管.操作中经常遇到导丝超选肝管时非常困难,不能顺利进入目标肝管.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患者往往在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不足20%[1],对失去手术切除时机的患者,可通过内镜方法解决胆道梗阻问题.但遇Ⅲ型或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时,肿瘤侵犯左、右肝管,造成肝管互不交通,若要充分引流必须同期置入两根以上的支架于互不交通的左、右肝管,而完成此项操作的前提是必须保持两根导丝穿过肿瘤侵犯的狭窄段,超选至左、右扩张的肝管.操作中经常遇到导丝超选肝管时非常困难,不能顺利进入目标肝管.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患者往往在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不足20%[1],对失去手术切除时机的患者,可通过内镜方法解决胆道梗阻问题.但遇Ⅲ型或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时,肿瘤侵犯左、右肝管,造成肝管互不交通,若要充分引流必须同期置入两根以上的支架于互不交通的左、右肝管,而完成此项操作的前提是必须保持两根导丝穿过肿瘤侵犯的狭窄段,超选至左、右扩张的肝管.操作中经常遇到导丝超选肝管时非常困难,不能顺利进入目标肝管.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主要侵犯肝总管、肝总管分叉部及左右肝管的胆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也称为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965年Klatskin首先描述了胆管分叉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故又将肝门部胆管癌称为Klatskin瘤.对于该病的发病率,美国的报道是1.2/10万[1],国内目前尚无确切发病率的报道,但临床上普遍现象是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例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国内首例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于 2 0 0 0年 12月 2 7日对一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成功实施了“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 ,报告如下。1 病例情况患者 ,女性 ,2 2岁 ,汉族 ,2 0 0 0年 11月 4日在外院手术探查证实为肝泡型包虫病。该患者由于巨块病灶侵犯肝门和胆道 ,难以施行肝切除而被迫终止手术 ,患者于同年 12月初转入我院普外科。主诉上腹部胀痛 ,纳差 ,皮肤搔痒。查体肝大 ,巩膜和皮肤中度黄染 ,CT和 MRI显示病灶侵及左半肝和部分 及 段 ,并累及左右肝管和胆总管。2 肝移植术供肝取自尸体肝 ,热缺血时间 4 min。肝移植手术经病肝切…  相似文献   

7.
刮吸解剖法在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引言肝门部胆管癌又称上段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指原发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癌肿.占肝外胆管的50-75%.1965年Klatskin报告13例源于肝门肝管分叉部的胆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故肝管分叉部癌常称为Klatskin瘤.现已达成共识凡侵犯肝门肝管分叉部的癌肿,不论其源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都归为肝门部胆管癌.肝门胆管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已逐渐受到外科界的重视,由于肿瘤位于第一肝门,与门静脉和肝动脉紧密相邻,并且部分掩盖于肝实质中,手术显露比较困难,以致手术切除存在相当的难度和危险,因此国内文献多仅讨论高位胆管…  相似文献   

8.
1990年 ,我们用胆道镜和气囊导管扩张治疗胆管狭窄及结石患者 4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8例 ,女 2 4例 ;年龄2 9~ 74岁 ,平均 5 5 .4岁。其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 AOSC)急症胆道取石 胆囊切除 胆总管 T管引流 35例 ,左外侧叶切除 胆囊切除 胆道探查 T管引流 4例 ,胆道探查 胆囊造瘘 胆总管 T管引流 3例。本组均经 T管造影和 B超或 CT、胆道镜证实胆管狭窄。本组左肝内型 2 5例 ,右肝内型 1 1例 ,左右肝内型4例 ,肝外型 2例。膜状狭窄 1~ 2 mm9例 ;段状狭窄 2~ 3mm1 7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HC合并胆管癌栓3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比较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单纯胆管癌栓清除 T管引流18例,肝癌切除 胆管癌栓清除 T管引流20例,其中左半肝切除10例(4例附加行肝门汇合部胆管切除及右肝管空肠Roux-Y吻合),右半肝切除 左肝管空肠吻合1例,右半肝切除2例,右肝癌肿切除 汇合部胆管切除 胆管空肠吻合2例,右肝不规则切除5例。结果:手术死亡3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5.3%(21例)、21.1%(8例)、10.5%(4例)。单纯胆管癌栓清除患者平均存活7个月,肝癌切除患者平均存活1年8个月,最长已存活5年3个月。结论:肝癌切除 胆管癌栓清除 胆道引流术是本病最为理想的术式。胆管癌栓清除后应尽可能切除原发病灶。对术前黄疸重,肝功能失代偿,难以承受较大手术的患者,可分期手术,先癌栓清除,解除胆道梗阻,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争取二期肿瘤切除。单纯行胆管癌栓清除,无法根治切除,是胆管癌栓复发的根源。对于胆管癌栓术后复发,选取适当的病例再次手术,仍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图像的测量信息为设计制备改良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用胆管引流管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描述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自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2 300例患者3.0 T上腹部MRI及MRCP的影像资料, 筛选出肝门部胆管结构显示清晰, 且为胰头癌、胆总管癌或壶腹部癌所致的胆管梗阻且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的患者381例, 对这些患者MRCP图像中的左右肝管、肝总管的长度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对PTCD用胆管引流管进行改良设计。结果测量出恶性肿瘤致胆管梗阻状态下左肝管自起始部至左右肝管汇合部中心点的距离为(15.9±3.8)mm, 右肝管自起始部至左右肝管汇合部中心点的距离为(12.4±3.2)mm, 自胆囊管汇入部至左右肝管汇合部中心点的长度为(34.0±8.1)mm, 根据测量结果完成了PTCD用胆管引流管的引流侧孔分布位置及长度的改良设计, 并完成实物化制作。结论 MRCP图像胆管测量是获取扩张状态下胆管长度数据的有效方法, 根据胆管测量结果制备的改良用PTCD用胆管引流管贴合Bismuth Ⅱ、Ⅲ型高位胆管癌所致的胆管梗阻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BismuthⅡ以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来说,往往已失去外科手术时机,而作为姑息性治疗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是晚期胆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可缓解梗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由于肿瘤已侵犯左、右肝管,造成左右肝管互不交通,使ERCP治疗中往往发生选择性肝内胆管插管困难(导丝超选困难),导致无法完成ERCP治疗.笔者对48例肝门部胆管癌ERCP发生超选困难的病例,采用多种超选技巧,成功完成胆管引流治疗42例,现将配合技巧总结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高位恶性胆管梗阻的多支架引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肝门部高位多发性恶性胆道梗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高位胆管梗阻127例。梗阻部位:肝总管上端距左、右肝管汇合部1cm以内66例,左、右肝管及肝总管上端同时梗阻45例.肝内右肝管多发性梗阻5例,肝内左、右肝管梗阻11例。采用五种支架植入方法。66例经右腋中线右肝管一胆总管途径植入支架;37例经腋中线和剑突下’分别穿刺左、右肝管。植入2个支架呈“Y”型排列。7例左肝管一右盯管问植入支架,再在右肝管一胆总管间植入支架.2支架呈“Г”行排列。3例右肝内肝管多发梗阻。先存右肝内盯管问放置支架,再在右肝管-肝总管问放置支架。12例右盯管放置支架.左肝管放置外引流。2例右盯内肝管多发梗阻病例,单纯放置多点位外引流。测定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127例高他胆管梗阻患者经植入支架。实现胆汁内引流。J2J例患者的总胆红素由术前平均(283.4±175.4)μmol,/L下降至(63.2±111.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8个月.患者生存率大于6个月者占67.3%(85/127)。1年者占46.5%(59/127)。结论对无法手术治疗的肝门部高位多部位恶性胆管梗阻.采用双点传双通道双支架植入或单点位单通道双支架植入,能有效实现胆汁的全面充分内引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Klaskin瘤)起源于左右肝管汇合处或左右肝管,邻近肝动、静脉和肝实质,易侵犯肝门部血管、神经、淋巴和周围肝组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我们运用中药强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防止肝纤维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中度或重度慢性乙型肝炎 6 0例 ,诊断均符合 1 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制定的标准 ,且肝纤维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随机分成治疗组 3 0例和对照组 3 0例。治疗组男 2 0例 ,女1 0例 ;年龄 1 8~ 6 9岁 ,病程 3~ 1 6年 ;中度 2 1例 ,重度 9例。对照组中男 2 4例 ,女 6例 ;年龄 1 7~ 6 5岁 ;病程 2~ 1 4年 ;中度 2 2例 ,重度 8例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  相似文献   

15.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肝管汇合部癌曾一直被认为是一少见病,患者生前很少能确诊.由于其位置深在,曾以为不可能手术切除.Altemeier et al [1] 1957年报告3例主要肝管的硬化型癌,其中1例在3 a时间内曾手术7次而未得到确诊,直至最后肝门发生腺癌转移才明确诊断,然而患者在第1次手术后生存了3.5 a之久.KlatskinL[2]首次提出肝门部胆管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他的论文  相似文献   

16.
吴泰璜  吴宗桧 《山东医药》2002,42(16):58-58
肝门部胆管癌也称上段胆管癌。其位置较深在 ,局部解剖关系较复杂 ,因此 ,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而不能根治。肝门部胆管癌可分为四类 :即息肉样或乳头状癌 ,结节状癌 ,硬化型癌及浸润型癌。前两种类型的胆管癌分化程度高 ,手术效果较好 ;后两种类型的胆管癌由于有浸润和扩展 ,且肝内外胆管组织受广泛侵犯 ,故手术切除率很低。临床分型 (Bis muth四型分型法 ) :①Ⅰ型 :胆总管上段癌 ;②Ⅱ型 :胆管分叉部癌 ;③Ⅲ型 :起始于左侧或右侧肝管的癌 ;④Ⅳ型 :广泛的肝外胆管癌。Ⅰ型、Ⅱ型早期可出现阻塞性黄疸 ,而Ⅲ型早期无黄疸 ,故一…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瘤中较常见的一种 ,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及生物学特性 ,术前诊断及判断能否手术切除较为困难。1 994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我院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 78例 ,现将其磁共振胆管造影 (MRC)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诊断方法。1 资料与方法78例患者中 ,男 40例 ,女 3 8例 ;年龄 45~ 76岁 ,平均 5 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纳差、腹胀等表现。血清总胆红素 1 76 .1~ 3 90 .0 mmol/L,术前全部行MRC检查 ,并均实施手术治疗。MRC检查方法 :采用 Toshiba、0 .5 T超导型 MR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式选择,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疗效.方法:对2001-10/2004-12收治的15例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中期7例(BismuthIIIa型4例,IIIb型3例),晚期(IV型)8例.结果:手术切除10例,非手术胆道支架内引流5例(IV型5例)随访14例(14/15,93.3%),手术切除组随访10例,中位生存期14.2mo(16d-32.3mo);非手术胆道支架内引流组随访4例,中位生存期3.8mo(1.3-7.2mo);两组中位生存期差异显著(t=2.802,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联合肝切除的姑息性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必要时辅以“架桥式”肝管空肠内引流对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65年由Klatskin首先报道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瘤) ,占肝外胆管癌的5 8%~75 % ,早期诊断困难,发现时大多属晚期。本院自1996年1月至2 0 0 2年1月间共收治8例年龄>60岁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均行胆道内引流术,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60~87岁,平均(71 3±6 3 )岁,其中>70岁者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有黄疸和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肾功能受损4例。伴有心肺疾病4例,糖尿病1例。术前B超或CT均提示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其中5例B超及CT均提示肝门部肿块影,增强CT显示肿块与门静脉浸润。2例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方法对10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误诊作回顾性分析:本组男2例,女8例,年龄41岁~74岁.B超显示肝内胆管扩张10例,胆石症8例、阻黄玉例,胆总管占位(结石)1例.术中见肿瘤侵犯门静脉、肝动脉及肝组织形成8cm×8cm×6cm肿块8例,肿块堵塞肝总管,左肝管2例,合并胆囊结石5例,胆总管结石4例,区域淋巴结转移10例,肝脏广泛转移3例.本组行右府管肠吻合术2例,剖腹探查8例.结果诊误原因:①早期缺乏特有症状,常表现上腹不适、隐痛、乏力、黄疸等,就诊于传染科或内科,以黄疸型肝炎治疗,本组5例.②合并有胆石症,胆道手术史掩盖了胆管癌的存在,本组9例.③肝门胆管癌B超显出率低,B超医生不能准确识别其声象表现.结论肝门胆管癌病因与胆石症有关或同时存在.凡有胆系疾病史的中老年人,近期症状加重,发作频繁或出现新症状须及时就诊.B超提示肝内胆管扩张,宜进一步作CT,PTC,ERCP等检查,力争早期诊断,减少医源性延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