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米尔顿·凯恩斯新城是6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的。新城位于伦敦和伯明翰之间。东南距伦敦约80公里,西北距伯明翰100公里。新城占地89平方公里。用地范围内原有3座小镇和13个村庄,原有村镇人口共35000人。新城规划总人口25万人,预计本世纪之内建成。费思密德居住区与新城中心区相毗邻。它与新城其它街区相仿,面积接近1平方公里。按新城“战略规划”的设想,在中心区附近的居住区,可适当提  相似文献   

2.
1 规划背景 嘉定新城位于上海市西北部,距市中心人民广场33km。自南宋嘉定十年(1218年)建县起,为历代县治所在地。80年代初,嘉定编制了2000年规模为15万人、13.5km~2的城厢镇总体规划,1989年调整该规划,确定2020年规划人口25万人,建设用地21km~2。嘉定城的建设基本上是以上述规划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1814年以来,瑞典没有发生过战争,经历了长达170年的和平建设时期。目前,全国人口85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18人(是我国的1/17)。国民总产值人均在11000美元以上二次大战以后,瑞典建筑业有过一个大发展,特别是60—70年代,达到高峰。住宅建设在房屋建设中占首要地位,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住宅建设也受到影响,出现衰退。这里,根据瑞典出版的“统计年鉴”和“瑞典统计”等提供一些住宅建设的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4.
密尔顿凯恩斯位于伦敦西北80公里处,面积8,900公顷,原有人口4万,规划人口25万,1977年底时有8万人,这个新城的规划委员会成员,首先跟官员、顾问等研究确定指导新城建设的规划目标。他们对将来的城市社会,交通、就业、住房、医疗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于立 《城市规划》2003,27(6):90-92
1 “偶然性规划”理论与城市规划体系的改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面对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2 1世纪80年代和 90年代 ,在充满着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进行规划 ,出现了一系列的规划思想 ,例如 ,“沟通规划理论” (communicativeplanning) (Albrechts,Denayer,2 0 0 1 ) ,也有人称之为“协作规划理论” (collaborativeplanning)(Healey ,1 998) ,“协调规划理论” (co -ordinativeplanning)(Alexander ,1 998) ,后现代主义规划理论 (planninginthepost modernism ) (Allmendinger,2 0 0 1 )和“偶然性规划” (Con…  相似文献   

6.
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市化”一般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加,城市和镇的人口增加,城市和镇的建成区面积扩大,城市生活的社会和行为特征在整个社会扩展。“城镇化”是中国人的一个概念。我去过美国波士顿6英里处的一个镇,叫“水镇”,3万人口,可以变市,但是居民自己愿意称为“镇”,保持“镇”建制,所以“镇”和“市”的差别不大。中国为什么说要区分“城市化”和“城镇化”,主要是当前中国大中城市发展取向比较明显,“镇”的发育不足,城和镇的级别也不一样,均受制于“下管一级”体制。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搞小城镇,主要是发展次级中心地,吸纳农业人口集中到小城镇中生活、生产、发展,同时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村人口来此就业。  相似文献   

7.
新城规划完成于60年代后期。慕尼黑市在50年代以后,工业有了长足发展,成为西德的第三大工业城市。在二次大战中,它的建筑物有48%被毁,在战后的最初年代里,似乎是一个毫无希望的城市。1950年至1966年间,城市人口增加了41.4万,达到124万人。预计至1990年将达到300万人。  相似文献   

8.
刘玉亭 《规划师》2005,21(12):48-48
顺应国内规划行业的日益繁荣的趋势,中国的城市地理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渐渐地找到了个足以支撑学科蓬勃发展的方向。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高校的地理学系兴起了更名的热潮。“地理”词逐渐从各大高校的系名中消去,代之而起的是“规划”“城市”“资源”“环境”等热门的词汇。规划作为一个热门专业,也纷纷在各大高校的地理系设立。人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专业也相应开设了规划的课程。作为名年轻的城市地理学专业的研究,规划尽管并不是我职业的全部,却是我科研的重要方向。在从师范大学地理学系毕业,进入综合院校的地理系,攻读人地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期间,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规划,同步谋划产业布局按照产业先行的原则,围绕“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总体战略,本着“高点定位,产业先行,整体规划,和谐发展”的原则,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起点编制了城镇发展规划,2005年,又由同济大学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10.
吴永祥 《规划师》1999,15(1):21-22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规划的作用是功不可抹的。但是总体上来看,我们小城镇规划的水平还有待提高,主要反映在时效性较差。从80年代初期开始,有过温州模式,建设上住下店的商业街和集贸市场;学习过苏南模式,推广以工兴镇,发展乡镇工业区;90年代又学习广东模式,划定招商引资的经济开发区。一个阶段一个重点,使得小城镇规划不断修订,这种修订往往不是局部的调整完善,而是小城镇功能定位的反复变换,造成小城镇建设缺乏延续性。能否改变规划的反复修订,延长规划的时效,使小城镇规划不仅能指…  相似文献   

11.
1 问题与更新 从五十年代以来,我国住宅区规划采用以“小区”为编制规划的基本单位。“小区”规模主要根据配套公共设施的服务容量确定,如一座18~24班小学,可容纳学生810~1080人,按五十年代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学校适龄生比例约占总人口12%,所以确定“小区”,规模为1万人左右。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也以“小区”为基础,采用三级,即市(区)级、居住区级和小区级布置城市公共设施。这类模式通行于计划经济国家,其特征是层次较多,布局平均、分散(图1)。  相似文献   

12.
《城乡建设》2006,(1):28-28
北京城市功能调整旧城人口远期可望降至八十万在北京城市功能调整和旧城整体保护进程中,旧城人口总规模将控制在90万左右,远期可望降至80万人。“环保模范城市”已成为中国城市的“绿色名片”中国目前已有四十五个城市和三个直辖市的城区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或城区”称号,“环保模范城市”已成为城市的“绿色名片”。我国将建立三级三类规划管理体系国家级、省(区、市)级、市县级规划,总体、专项、区域规划,根据行政层次和对象功能的不同,中国将建立三级三类规划体系。根据新出台的规定,国家总体规划、省(区、市)级总体规划和区域规…  相似文献   

13.
一、小城镇建设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小城镇建设档案是指在乡镇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它是小城镇建设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 我国是个农业人口占80%的农业大国,早在80年代就提出了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又确立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举措,将小城镇建设提升到“小城镇、大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并且制定了小城镇建设发展计划,逐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湖南省桂阳县坚持“小城镇、大战略”城镇经营思路,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以“一体四翼”(即县城为主体,流峰、荷叶、飞仙、洋市为四翼)5个区域为重点,牢牢抓住扩容提质的核心,加大投入和开放力度,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从原来的25.3%提高到目前的28.8%,县城人口由2000年的8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3万人。 一、规划带动,提高城市品位 桂阳县实行规划带动,注重外延扩张,内涵提质,突出城市品位和特色建设。 一是舞活规划龙头。按照城镇发展定位和方向,邀请省规划…  相似文献   

15.
规划战略:来自生态学的启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鹤年 《城市规划》2000,24(5):51-54
去年底,我与吴良镛教授就规划理论问题聊了半天,大家都感叹其理论的贫乏。现将一点来自生态学的启示供诸同好,作为规划理论讨论的一个引子。1 规划理论的贫乏西方尤其是北美的规划理论,非但对中国不大适用,其本身就有点先天不足。现在时髦的“交易性规划”(TransactivePlanning)和“联络性规划”(CommunicativePlanning),与60~70年代的“反叛”(Antiestablishment)和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是一脉相承。都是反客观、反理性、反科学的,也就是反现代主义。不同的是,60~70年代的…  相似文献   

16.
保护耕地,节约和合理用地是城乡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农村居民建住宅应当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闲置地,应当按照乡一镇一村建设规划进行。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村镇用地迅速增长,至目前已达24亿亩。一方面大大超过了N000年规划用地20亿亩的控制指标;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浪费土地的『空心村』因此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积极推行旧村改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下情上传     
不知为何,三亚市一处停建了长达10年之久的“半拉子”工程,以及后来新增的一座“半拉子”工程(该工程未经政府批准私自建立),一直久拖未决。如今又出现新的变数:三亚市政府拟改变该地块规划,意欲将原有的“半拉子”工程拆除重建高层楼盘,这一改变如果成为事实,后面楼盘的业主们将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8.
<正> 二十多年来,洛阳市按照“一五”期间制定的城市规划进行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后建成拖拉机厂、轴承厂等大、中、小型工厂四百多个,职工人数发展到十六万多人,城市人口从原来六万多人增加到五十万人(规划区内46万多人),市区面积由原有  相似文献   

19.
方昌周 《城乡建设》2016,(11):86-88
韩国从21世纪初开始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引入地区单位规划制度,已实施十余年,颇有成效.这一制度是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的结合体,是在实践中摸索得出的经验. 一、韩国地区单位规划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引入城市设计制度 20世纪80年代,韩国正忙于迎接1986年的亚运会和1988年的奥运会,城市环境美观和改善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议题为此,1980年,韩国通过修订“建筑法”,在8条中新加第2项“对市中心区内建筑物的特例规定”使城市设计进入法律的轨道,从而使城市设计很快成为制度化,并得到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当时的城市设计主要关注道路两侧的城市美观,规定的内容大多与建筑物的视觉秩序与美观相关,如建筑线、用地内空地、机动车出入口等建筑要素.  相似文献   

20.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历程 1958年上海开始成立机构,进行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筹划.上世纪60年代进行了地铁试验段的施工.80年代编制了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国务院1986年批准:上海市中心城规划用地300平方公里,650万人口,轨道交通网络由7条线路组成,共176公里,139个车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