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正> 炔诺酮庚酸酯(简称庚快诺酮)和复方炔诺酮庚酸酯(简称复方庚炔诺酮)是目前使用较多的长效避孕药之一。本实验观察复方庚炔诺酮对大鼠有无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醋酸甲羟孕酮片联合复方炔诺酮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性激素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按照排序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甲羟孕酮片口服,从月经第14天开始服用,每次2 mg,tid,连服10 d,连服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在实验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联合复方炔诺酮片治疗,从月经周期第5日开始用药,一日1片,连服22天,服用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清性激素和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过程中共脱落6例,最终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62例。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55%(58例/62例例)和79.03%(49例/62例);这2组的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分别为(29.82±2.87)和(42.17±1.57)U·L^(-1);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别为(17.47±1.56)和(27.30±1.35)U·L^(-1);雌激素(E2)水平分别为(324.45±13.53)和(473.11±14.23)pmol·L^(-1);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分别为(22.48±1.28)和(30.17±2.72)ng·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5.22±0.14)和(6.70±0.13)ng·L^(-1);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5.14±1.29)和(8.15±1.86)mm;治疗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1.29%和29.03%;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醋酸甲羟孕酮片联合复方炔诺酮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水平,且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用HPLC法同时测定皮肤渗透液中18-甲基炔诺酮和雌二醇的含量。色谱柱:Shim-PackCLC-ODS,检测波长:280nm(0—7.20min),242nm(7.21—8.90min),流动相:甲醇-水(75:25).线性范围均为0.2~4.0μg/ml(rLNG=0.9999,rE2=0.9998);最低检测量LNG为1ng,E2为5ng,LNG与E2在等浓度条件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LNG100.64±0.75%,E2 99.99±0.84%,日内RSD分别为LNG0.44%,E21.06%,日间RSD分别为LNG0.78%,E2 1.30%。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片10mg,连服3个月后,减量为6.25mg,再连续服药3个月,一疗程,共服药6个月。用药前及服药期间每月分别测定血清内分泌水平、肝肾功能及血常规,观察月经情况,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并以炔诺酮治疗36例患者作为疗效对照组。结果: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服药期间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水平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泌乳素(PRL)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不明显,肝肾功能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纠正;无子宫内膜增厚;其中25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米非司酮治疗组有效率为86.84%,炔诺酮对照组有效率为58.33%。两组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促进绝经,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 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43例,炔诺酮组43例,对照组20例.用药前和停药后进行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检测子宫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水平,同时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和Hb含量.结果 研究组用药前子宫内膜均为单纯型增生.使用米非司酮和炔诺酮后,子宫内膜呈增生期反应,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后子宫内膜细胞ER和PR阳性率与用药前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5);对照组与米非司酮组用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炔诺酮组用药后相比,炔诺酮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Hb含量升高较炔诺酮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能抑制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增生期内膜.小剂量米非司酮作用于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ER和PR含量下降并接近正常子宫内膜增生中晚期水平.小剂量米非司酮使患者用药期间闭经,迅速改善月经过多及继发贫血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类药物对去卵巢大鼠生殖内分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静  吴洁  朱轶庆 《江苏医药》2007,33(3):269-272,I0001
目的 研究雌激素类药物对去卵巢大鼠生殖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48只3~5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8组:(1)去卵巢(OVX)组;(2)假手术(S)组;(3)去卵巢后戊酸雌二醇治疗组(A);(4)去卵巢后半量戊酸雌二醇 半量大豆异黄酮治疗组(B);(5)去卵巢后半量戊酸雌二醇 全量大豆异黄酮治疗组(C);(6)去卵巢后大豆异黄酮治疗组(D);(7)去卵巢后雷洛昔芬治疗组(E);(8)去卵巢后7-甲基异炔诺酮治疗组(F).灌服药物12周后,处死动物前腹主动脉取血,处死时留取动物子宫、肾上腺、脾脏、胸腺等生殖内分泌免疫器官.分别检测各组血清雌二醇(E2)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4 及CD4 /CD8 表达,以及各组生殖内分泌免疫器官的重量.结果 (1)OVX组E2水平较S组明显降低(P<0.05);A、B、C组E2水平较OVX组明显增加(P<0.01);A组E2水平较S组明显增加(P<0.05).(2)OVX组CD3 、CD4 及CD4 /CD8 与S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各用药组CD3 、CD4 值均较OVX组明显增加(P<0.05).(3)OVX组子宫、肾上腺、脾脏、胸腺的重量较S组明显降低(P<0.05); A、B、C、F组子宫、肾上腺、胸腺重量较OVX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雌激素类药物可增强去卵巢大鼠生殖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甲羟孕酮与炔诺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1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6例.A组采用甲羟孕酮治疗,B组采用炔诺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月经周期、经期天数、血红蛋白水平、子宫膜厚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月经周期、经期天数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水平为(107.25±21.19) g/L,显著高于B组的(96.54±30.07) g/L(P<0.05);A组子宫膜厚度为(5.75±1.26) mm,显著小于B组的(7.43±1.85) mm (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显著低于B组的14.3% (P<0.05).结论 与炔诺酮相比,甲羟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阴道出血,改善血红蛋白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6,(3):642-644
目的:评价7-甲基异炔诺酮与甲硝唑栓联用对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97例,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7-甲基异炔诺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为18.75%和72.9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2.92%(P<0.05)。结论:采用7-甲基异炔诺酮与甲硝唑栓联用治疗萎缩性阴道炎患者,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甲硝唑栓的治疗,疗效显著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11-酮基-△~9-炔诺酮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甾体分子的9-位、11-位引入二个双键往往可以增强或改变其生理活性,例如18-甲基三烯炔诺酮与三烯炔诺酮均有比母体18-甲基炔诺酮与炔诺酮更强的抗生育活性。将11-位双键改为11-位酮基,即在11-位引入氧原子,则有抗着床与降胆固醇作用,11-酮基-△~9-炔诺酮(9)100ν对大鼠有抗着床作用,法国Roussel-Uclaf公司进行了全合成,并作简单报道。我们采用炔诺酮中间体,19-羟基-△~4-雄甾烯-3,17-二酮(1)为原料,用半合成路线仅8步反应合成了化合物(9)。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讨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围绝经期功血)在米非司酮的治疗下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围绝经期功血的病患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人。对照组采用炔诺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两组疗程都为6个月。在治疗前后会定时对病患的5项血清内分泌水平进行检测,并将治疗前后病患的子宫内膜厚度相互比较。结果:炔诺酮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低于米非司酮组治疗的有效率(P0.05);经过治疗后的实验组促黄体生成素(LH)与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和治疗前的水平相比并没与明显差异(P0.05),然而雌二醇(E2)与血清孕酮(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同时与治疗前相比泌乳素(PRL)的水平也有一定程度下降;子宫内膜增生经米非司酮治疗以后效果明显(P0.01)。不良反应中,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够作为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优先选择的药物,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汤谷平  陈启琪 《药学学报》1994,29(4):301-305
以柱切换HPLC(CSHPLC)技术,对炔诺酮α,β-聚(3-羟丙基)-DL-天冬酰胺在家兔体内释放液中炔诺酮的血药浓度进行了测定,以自制ODS预柱,水为流动相联机净化、富集样品;以Shim-packCLC-ODS为分析柱,甲醇-水(7:3)为流动相。结果表明CSHPLC对炔诺酮血药浓度有良好的选择性,回收率为82.6%(n=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4%和6%。在血清0.22~1.10μg/m1范围内炔诺酮色谱峰面积与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n=5,r=0.998).  相似文献   

12.
炔诺酮和醋炔诺酮均为疗效卓著和广为应用的短效口服避孕药,每一月经周期需服药21天。为了延长其作用时间,达到长效避孕的目的,我们合成了本题化合物。以醋炔诺酮(Ⅰ)为原料,在甲醇中经钾硼氢还原成3-羟基醋炔诺醇异构体的混合物(Ⅱ),3β-羟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口服避孕药是我国主要的避免措施之一。我国妇女长期以来一直服用单相口服短效避孕药——口服避孕药1号(复方炔诺酮)、口服避孕药2号(复方甲地孕酮)和复方18甲基炔诺酮。我们对低剂量口服避孕药三相片是否适用中国妇女,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第三制药厂试制生产的左旋18-甲基炔诺酮(D-Norgestrel)经药理实验证明较之消旋18-甲基炔诺酮有较强的孕素活性,服用剂量可减少一半,副作用也相应减少,是当前避孕药中较优的药物。关于左旋18-甲基炔诺酮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国  相似文献   

15.
徐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516-51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妇科功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36例宫血患者的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功血患者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后治愈率97.4%、闭经率93.4%、复发率2.6%、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4.6±1.3)mm,显著低于治疗前厚度(12.4±2.6)mm。而60例采用炔诺酮治疗者3个月后治愈率78.3%、闭经率68.3%、复发率21.7%、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5.4±1.1)mm,显著低于治疗前厚度(12.3±2.5)mm。米非司酮组治愈率和闭经率均高于炔诺酮组,复发率低于炔诺酮组,且治疗后米非司酮组较炔诺酮组子宫内膜薄,性激素水平也高于炔诺酮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宫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为临床治疗更年期宫血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用反相HPLC法测定体外皮肤渗透液中18-甲基炔诺酮。实验结果表明选用Shim-packCLC C_(18)分析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能使皮肤渗透液中18-甲基炔诺酮获最佳分离,用此法成功地测得18-甲基炔诺酮透皮控释制剂72小时内的皮肤渗透液中的含量,本法线性范围为0.1~10μg/ml,变异系数1.12%,平均回收率101.7%。  相似文献   

17.
黄洁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9):1099-1102
目的探究复方炔诺酮片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攀钢集团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戊酸雌二醇片,4~6 mg/次,3次/d,止血3 d后开始减量,每3天减量1/3,维持量1 mg/d,至患者病情稳定后,加服黄体酮胶囊200 mg/d,5 d后停药。于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进行人工周期治疗,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 mg/d,连续服用21 d,后10天加用黄体酮胶囊,200 mg/d。治疗组不用黄体酮胶囊,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炔诺酮片,1片/次,1次/d,连续服用21 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SH、LH、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身体、心理、环境、总分均显著性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炔诺酮片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18-甲基炔诺酮为一有效的女用口服避孕药。本文报道了用 L-脯氨酸为光学活性催化剂,全合成光学活性18-甲基炔诺酮的方法。对三个副产物(文献未见报道)的结构作了肯定。  相似文献   

19.
临床发现,口服避孕药的同时如服用具有吸附作用的抗溃疡药可引起月经失调和阴道出血。为此本文研究了某些抗酸药、肠道吸附药及抗溃疡药对复方炔诺酮片(Anovlar 1,每片含醋酸炔诺酮1毫克和炔雌醇0.05毫克)中醋酸炔诺酮体外释放度的影响。实验按Fuchs的方法,将复方炔诺酮片置于0.1M盐酸中,搅拌1小时后,用氯仿提取溶解的醋酸炔诺酮,提取液加硫酸钠振摇,然后通氮气流干燥,所得残渣加异烟肼液显色,用分光光度法于410毫微米波长处于1厘米吸收池中,测定吸收度,同时作一空白。醋酸炔诺酮的释放量即可从在相同条件下绘制的标准曲线中求  相似文献   

20.
朱莉亚  林紫云  黄量 《药学学报》1986,21(5):341-344
D-及L-18-甲基炔诺酮是以消旋19-去甲基13β-乙基-3β,17β-双羟基17α-乙炔基-4-雄甾烯(Ⅲ)为原料,经Ⅲ的丁二酸单醋与(+)α-甲基苯乙胺成盐,然后分离,分别水解,氧化即得D-左旋18-甲基炔诺酮(Ⅶa)和L-右旋18-甲基炔诺酮(Ⅶb)。如用(—)α-甲基苯乙胺,首先得L-构型的右旋18-甲基炔诺酮(Ⅶb),而母液中的D-左旋体未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