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24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探索快速诊断、合理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4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均一期行腹腔冲洗胆总管囊肿外引流术,3个月后行二期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0ux-Y吻合术,预后良好。结论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是小儿胆总管囊肿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胰胆合流是胆总管囊肿穿孔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术前腹腔穿刺对诊断有很大帮助,术中造影可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2.
我院近2年收治4例婴幼儿消化道穿孔,术前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10个月(7~12).其中,胆总管囊肿伴穿孔1例,术前诊断为肠炎、脱水伴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多发穿孔1例(3处穿孔),术前诊断为小肠梗阻伴穿孔;美克尔憩室穿孔2例,1例合并肠套叠行空气灌肠复位,见套叠头端至横结肠,随气体压力套叠头端渐退至回盲部,未见小肠充气征,术前诊断为小肠套叠复位不全,另1例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伴穿孔.……  相似文献   

3.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很罕见,需要迅速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诊断该病较困难,易误诊。2001—2011年作者共收治9例,均经手术证实为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例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表现、手术前后肝功能测定、手术情况及肝脏活组织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4例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比较。结果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临床表现以黄疸、腹部包块、白陶土大便为主,大多数患儿术前肝功能损害严重。24例胆总管扩张均为囊性扩张,其中21例囊肿远端明显狭窄、闭锁;21例行一期囊肿切除、肝总管一空肠Roux—Y吻合,囊肿外引流术,3例行二期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肝脏活检12例存在肝硬化改变,9例存在肝硬化前期改变,3例肝脏组织正常。结论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有各自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是肝脏损害的病理基础,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胆道梗阻解除后肝脏损害可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本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1个月~3岁,均采用改良式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结果15例均痊愈出院,其中小肠应激性溃疡穿孔1例,经再次进腹并行插关切除吻合后痊愈。随访3个月~2年,未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B超检查,未见胆管狭窄;6例消化道造影无返流。结论改良式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婴儿胆道自发性穿孔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儿胆道自发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96年8月~2002年5月我院收治的9例婴儿胆道自发性穿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2例未找到穿孔部位单行腹腔引流外,其余病人均行胆总管引流术和腹腔引流术;对胆总管远端狭窄、胆总管远端闭锁、胆总管囊肿3个月后Ⅱ期手术。痊愈8例,1例因全身情况恶化、中毒性休克死亡。结论 早期行胆道和腹腔引流手术,控制感染,改善全身情况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胆道急症的临床特点,总结腹腔镜下经皮胆囊造瘘在小儿胆道急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作者收治的13例胆道急症患儿临床资料,其中自发性胆道穿孔5例,胆总管囊肿并发急性胆管炎5例,结石或蛔虫梗阻并发急性胆管炎3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行经皮胆囊造瘘。结果手术均成功实施,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无胆道出血和胆瘘发生。自发性胆道穿孔5例,随访3个月至1年,胆道无异常发现,1例有胆总管扩张改变,目前仍在随访中,均未行二期手术。胆总管囊肿并发急性胆囊炎5例,4例在胆囊造瘘术1~3个月后行胆总管囊肿根治术,1例胆总管扩张回缩明显,目前仍在随访中。结石或蛔虫致胆道梗阻3例,术后13超复查,2例未见明显结石或蛔虫影像,胆道未见明显扩张。1例胆囊内仍有较大结石存在,于胆囊造瘘术后3个月行胆囊切除术。结论小儿胆道急症多在先天性胆道疾病的基础上并发。腹腔镜下经皮胆囊造瘘术治疗小儿胆道急症,可有效缓解胆道梗阻,术后根据情况行二期胆道处理,部分患儿甚至可以免除二期手术,是治疗小儿胆道急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合伴有各类并发症的儿童胆总管囊肿的临床处理及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45例合伴有各类并发症的儿童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胆道穿孔7例,胆源性胰腺炎9例,胆管炎、阻塞性黄疸、肝功能受损29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7例胆道穿孔中,5例胆汁性腹膜炎行囊肿外引流和二期根治术;2例隐匿性胆道穿孔一期行根治术.9例胆源性胰腺炎给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待淀粉酶正常后一期行根治术.29例阻塞性黄疸伴肝功能受损的患儿中,17例发病年龄小于3个月行一期根治手术;12例发病年龄大于6个月患儿先行ERCP置鼻胆管引流,待黄疸消退、转氨酶正常后一期行根治性手术.结果 伴胆道穿孔的7例胆总管囊肿患儿中,2例在外引流期间出现水电解质紊乱,1例T管脱落,1例隐匿性穿孔在根治术后出血再次手术,余者术后均痊愈出院.9例胆源性胰腺炎患儿置鼻胆管引流后淀粉酶均恢复正常,根治术后均痊愈出院.并发急性胆管炎、伴有梗阻性黄疸、肝功能受损29例中,12例发病年龄大于6个月,其中11例行内镜下置鼻胆管引流后并发症改善行根治手术,1例ERCP失败后改行外引流和二期根治术;小于3月龄婴儿直接行一期根治性手术,术后均痊愈出院.所有患儿保持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3年.1例术后慢性胰腺炎史,1例胆管炎史,均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结论 对合伴有各类并发症的儿童胆总管囊肿选择合理的处理手段和合适的手术方式将有效减少并发症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小儿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初次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方法和初次手术方式。方法收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穿孔患儿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6个月~5岁;病程平均4d。患儿均有突发性腹胀、腹痛、哭闹不安和发热,7例出现黄疸、5例伴呕吐。查体均有明显腹膜炎体征。8例经B超和(或)CT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囊肿。病例均行腹腔穿刺,抽到含胆汁的腹水。初次手术方法有3种:2例Ⅰ期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3例行胆总管囊肿T管外引流术,6例行胆囊造瘘术。9例Ⅰ期行外引流手术的患儿3~6个月再次手术完成胆道重建(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病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未出现吻合口瘘、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本组5例发现穿孔位于胆总管胆囊管交界处,6例未发现穿孔灶。在Ⅱ期手术中发现,Ⅰ期行胆总管T管引流者胆总管周围黏连严重、解剖结构混乱,手术难度大、出血多(100~200mL)、耗时长(3.5~5.0h)。而Ⅰ期行胆囊造瘘术的患儿,未发现有因胆囊管梗阻而致胆汁引流不畅者,且Ⅱ期手术时胆总管周围结构较清晰,手术操作相对容易、出血少(30~50mL)、耗时短(2.5~3.0h)。结论初次手术行胆囊造瘘术对于胆总管囊肿自发穿孔后腹腔炎性反应水肿明显、黏连重、状态差的患儿是一种更合理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方法和初次手术方式。方法收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穿孔患儿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6个月~5岁;病程平均4d。患儿均有突发性腹胀、腹痛、哭闹不安和发热,7例出现黄疸、5例伴呕吐。查体均有明显腹膜炎体征。8例经B超和(或)CT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囊肿。病例均行腹腔穿刺,抽到含胆汁的腹水。初次手术方法有3种:2例Ⅰ期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3例行胆总管囊肿T管外引流术,6例行胆囊造瘘术。9例Ⅰ期行外引流手术的患儿3~6个月再次手术完成胆道重建(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病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未出现吻合口瘘、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本组5例发现穿孔位于胆总管胆囊管交界处,6例未发现穿孔灶。在Ⅱ期手术中发现,Ⅰ期行胆总管T管引流者胆总管周围黏连严重、解剖结构混乱,手术难度大、出血多(100~200mL)、耗时长(3.5~5.0h)。而Ⅰ期行胆囊造瘘术的患儿,未发现有因胆囊管梗阻而致胆汁引流不畅者,且Ⅱ期手术时胆总管周围结构较清晰,手术操作相对容易、出血少(30~50mL)、耗时短(2.5~3.0h)。结论初次手术行胆囊造瘘术对于胆总管囊肿自发穿孔后腹腔炎性反应水肿明显、黏连重、状态差的患儿是一种更合理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da Vinci机器人腹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近期疗效和经验。方法 2015—2016年我们实施3例da Vinci机器人腹腔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患儿年龄分别为8个月、8岁和4岁。3例均为Ⅰa型囊肿,其中1例为巨大囊肿。3例均实施机器人囊肿完整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于腹腔外完成Roux空肠端侧吻合。结果机器人操作时间分别为304min、226 min和245 min。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为3 d、3 d和4 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 d、9 d和10 d。随访时间分别为10个月、8个月和3个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 da Vinci机器人治疗Ⅰa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安全、可行的。三维显像系统和灵活的机器手更加有利于囊肿切除和胆肠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胆总管囊肿合并胆道穿孔的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8例胆总管囊肿合并胆道穿孔患儿的病历资料。结果10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2年,疗效满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胆道穿孔容易误诊,应根据患儿手术耐受情况,选择胆道引流术或Ⅰ期根治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治疗3个月以内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本院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个月以内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41例,其中男13例,女28例,均为囊肿型;手术年龄8~89 d,平均(50.2±23)d,体重2.7~6.47 kg,平均(4.47±1.01)kg。33例合并黄疸,8例大便颜色变浅,7例出现白陶土样便;31例术前检查转氨酶升高。全部病例均采用经腹腔镜完整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 40例患儿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7~296 min,平均(186±42)min,出血量5 mL;1例损伤门静脉,中转开腹,出血50 mL;术后无一例发生肠瘘、胆瘘和胰瘘;随访5~53个月,无胆管狭窄、胆管炎、粘连性肠梗阻等发生。结论 3个月以内婴儿胆总管囊肿容易发生肝功能损害、肝脏纤维化,应尽早手术治疗。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45例腹腔镜辅助胆总管囊肿根治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本研究对腹腔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进行探讨。方法从2001年6月至2003年9月,共收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45例,年龄2个月到12岩。其中42例为囊肿型,平均囊肿直径3.8cm(2-18cm);其余3例为梭形,直径分别为1.5、2.0和2.2cm。本组45例患儿均经腹腔镜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本组45例患儿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4.3h(3.5~7.6h),术中出血量约5~10ml。本组8例患儿合并肝管狭窄,术中同时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及肝管成形;6例患儿合并共同管内蛋白栓,术中通过腹腔镜导入肠道或插管冲洗清除。其中1例患儿于术后第1d发生胆漏,术后第26d时自愈;其余44例患儿术后恢复顺利,住院时间3~6d。术后随访3~30个月,无肠粘连梗阻和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腔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术中胆道造影全面了解胆道的结构,清晰的肝门暴露,准确的囊肿分离和熟练的缝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2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式选择对预后有重大影响,任何保留囊肿的手术均被视为姑息治疗方法。我院自1989~2001年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4例,女8例;年龄3个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68例显微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的治疗经验,探讨显微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32例,女36例,平均年龄5岁(3个月至11岁),均采用显微镜技术完成胆囊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均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3~5.5)h,无一例术中输血。术后1周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4个月,无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先天件胆总管囊肿疗效可靠 ,镜下手术视野放大,有利于精确操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本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4月至6岁,均采用改良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结果:30例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5年,未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经B超检查,未见胆管狭窄;6例消化道钡餐检查未见钡剂返流入肝管空肠吻合口。结论:改良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经腹腔镜行囊肿彻底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新生儿胆总管囊肿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自2003年4月至2007年4月本院收治罹患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新生儿9例,其中男2例,女7例;年龄13~28d(平均24d).9例转氨酶都升高,均为囊肿型,囊肿直径2.5~8cm(平均3.8cm),其中8例患儿合并黄疸,4例出现陶土样便.采用经腹腔镜行囊肿彻底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监测术前和术后黄疸指标变化.结果 9例患儿均成功手术,手术时间为3.3~4.0h(平均3.6h),出血量约5~10ml;无中转开腹,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14~28h(平均18h)排气,1~3d(平均1.5d)排便,留置胃管14~30h(平均19h),术后进食时间16~30h(平均20h),腹腔引流放置时间57h(46~72h),术后3~9d(平均5d)黄疸消退,术后7d转氨酶及直接胆红素不同程度下降.术后住院时间4~9d(平均6.3d).随访3~45个月,肝功能正常,无胆管炎、吻合口狭窄、肠粘连梗阻等并发症.结论 由有丰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经验的医师实施手术,经腹腔镜行囊肿彻底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体会。方法16例3个月以下婴儿及新生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采用囊肿切除、空肠Roux—y吻合代胆道术,平均空肠代胆道肠袢45cm,全部病例在空肠胆枝袢做套叠式粘膜肌瓣,肝总管空肠吻合口及胆枝空肠吻合口用4—0可吸收缝线做单层端侧吻合。结果16例全部存活,1例术后发生胆漏,经保守引流治疗后痊愈,无一例肠漏,12例术前有黄疸的术后均明显消退,8例术前解陶土色大便,术后第1—3天就有胆汁样大便解出,随访12例,随访时间1—8年,临床观察无胆管炎发生,营养及生长指标良好。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作为标准手术已无争议,本组16例3个月以下婴儿行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加套叠式粘膜肌瓣抗返流,经临床观察及随访,远期手术效果好,未发生返流性胆管炎,无生长发育障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经早期发现应早期行囊肿切除。而肝管空肠Roux—y吻合附加抗返流套叠式粘膜肌瓣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中短期效果,总结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们收治的198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3例,女性144例;年龄1个月至13岁,平均年龄38.2个月。临床特征:102例为间歇性右上腹痛,25例黄疸,7例排陶土便,13例存在腹部包块,45例有肝功能损害,31例血淀粉酶升高。均予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总结分析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 198例患儿囊肿直径1~20 cm,平均4.26 cm,其中囊状扩张186例,梭型扩张12例。Todari's分型Ⅰ型191例,Ⅳ型7例。198例中,19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9例炎症粘连剧烈,4例肝总管细小,2例囊肿突入十二指肠,2例囊肿巨大术野暴露不清楚,1例腹腔镜下无法确认肝管,1例见右副肝管。其余179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道重建术。手术时间130~480 min,平均255 min。术后6例出现胆漏,3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其中5例再次行开腹手术。1例出现输入袢粘连绞窄坏死,重新行Roux-en-Y吻合。1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好转。其余病例随访3个月至8年,无并发症,肝功能均正常。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具有切口小、暴露清晰、恢复快等优点,但对术者要求较高,术中操作困难时及时中转开腹手术,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