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失眠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失眠组的HRV值明显降低.结论失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下降,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为主,交感神经活动相对亢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DC)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规律,评价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情况,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预警指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检测其24 h动态血压和24 h动态心电图,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47例作为A组,无高血压患者29例作为B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正常人群33例作为C组。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 MSSD、PNN50),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A组的DC及HRV各时域指标均比B组及C组降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A组DC值在猝死高危值、猝死中危值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A组SDNN值在中度降低程度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预示心血管事件中猝死风险增加。2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DC值降低,提示DC和HRV各时域指标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陈序 《西部医学》2011,23(11):2210-2211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选择2005~2011年在我院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各30人,冠心病伴发2型糖尿病者30人,健康体检者40人,由计算机自动测出心率变异性时域各项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低于单一疾病者(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较重,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方法 对 10 3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和 6 8例年龄相当的正常人进行 2 4小时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1)老年高血压患者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各项参数指标均减低。 (2 )老年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 2 4小时昼夜变化与正常人有差异 ,变频部分夜间明显减低 ,标志迷走神经活动失调 (P <0 .0 5 )。 (3)高血压伴糖尿病与无糖尿病患者的高频 /低频比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4)高血压伴心肌缺血与无心肌缺血者的高频 /低频比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RV分析是一种临床早期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常发生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当伴有严重心脏自主神经损害时 ,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心率变异性 (HRV)常用以评价心脏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功能 ,笔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作了HRV分析 ,以期为临床上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提供依据。1.对象 (1)正常对照组。正常健康人共50名 ,其中男性26名 ,女性24名 ,平均年龄(57.7±12.45)岁 ,均无器质性疾病 (如糖尿病、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肾脏疾病等 )和精神疾病。 (2)糖尿病组。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 ,其中男性28例 …  相似文献   

6.
秦孝智 《吉林医学》2010,31(17):2604-260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自主神经支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资料68例,按动态脉压(APP)大小分为正常脉压和宽脉压两组。结果:宽脉压组心率变异性中SDNN、SDANN、SDNNI等参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宽脉压者心脏自主神经支配中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或相对亢进(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正常脉压患者仅有交感神经功能改变;宽脉压患者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均受到损害,两者功能失去平衡。  相似文献   

7.
包丽芳  潘轶斌 《浙江医学》2005,27(7):506-50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及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缬沙坦(80mg/d)8周前后HRV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56例)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HRV治疗前明显低于正常人;予缬沙坦8周干预治疗后HRV值明显上升,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显著降低(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活动明显受损,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相对增高,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增加.缬沙坦能有效地提高心脏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有可能减少心律失常性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损害。方法:对56例糖尿病(DM)患者、52例冠心病(CHD)患者和36例DM并发CHD患者与30例健康人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对比研究。结果:DM组和CHD与对照组比较,所有参数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DM并发CMD组与对照组比较,参数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不同疾病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DM及CHD患者自主神经受到损害,当DM合并CHD时,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更加明显,迷走神经受损,交感神经活动性相对增强,是导致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特点。方法 对 2 5例健康者 ,2 0例心绞痛 ,2 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 (OMI) ,2 2例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心绞痛以及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明显低于正常人 ,AMI者低于心绞痛以及OMI患者。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受损 ,AMI患者更加明显 ,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而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增强 ,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心率变异性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改变及自主神经功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研究心率变异性(HRV)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改变及其与血浆肾上腺素浓度水平变化的关系,对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与预后影响因素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期望对临床治疗,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有新的认识。方法:对42例健康者、6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及5minHRV及血浆肾上素浓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高血压组24h HRV时域分析各指标均下降(P<0.05),频域指标中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显著增高(P<0.01);5min短短HRV时域分析SDNN、SDANN下降(P<0.05),频域分析VLF、LF明显增高(P<0.01),LF/HF比值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高血压组血浆肾上腺素浓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轻中度血压组患者的交感神经张力亢进的损害比迷走神经张力减弱的损害明显,可能是导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HRV显著降低,预示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增加,尤其猝死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及氯沙坦钾对其的影响。方法 5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尿病患者,口服氯沙坦钾(50mg/d)12周前后HRV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40名)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HRV治疗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给予氯沙坦钾12周干预治疗后HRV值明显上升。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显著降低(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活动明显受损,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相对增高,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氯沙坦钾能有效提高心脏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有可能减少心律失常性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小剂量东莨菪碱贴膜、培哚普利和美托乐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安慰剂对照 ,双盲法给药。治疗前后用心电图机和数字化 2 4hHolter记录测定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和频域参数。用苯肾上腺素法测定压力反射敏感性。结果 :经皮东莨菪碱治疗明显增加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和频域参数及压力反射敏感性。口服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迷走神经张力 ,降低交感神经张力 ,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可提高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 ,降低交感神经张力。结论 :小剂量东莨菪碱透皮治疗、口服培哚普利、美托洛尔和卡托普利可显著增加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 ,改善自主神经失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周围神经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受累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周围神经病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45±16)岁。其中吉兰-巴雷综合征5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血管炎性周围神经病各3例,其他类型周围神经病6例。通过节律性深呼吸的心率反应评估心脏迷走神经(副交感)功能,并通过心率和血压对直立倾斜的反应来评估交感肾上腺素能功能。结果 23例患者全部完成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其中迷走神经功能和心血管交感神经功能均异常的患者有11例,占47.8%。迷走神经功能评估显示,心率对深呼吸反应正常的患者4例,异常19例,异常占82.6%。直立倾斜试验显示,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患者14例(60.9%),其中11例在直立后出现轻微的症状,3例无不适症状。结论 周围神经病患者的心脏迷走神经功能和交感神经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由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会造成患者猝死或突发循环衰竭,因此应引起患者和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将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 5 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2 9例 ,对照组 2 7例。采用蹲踞试验观察心血管交感、迷走神经功能比值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 (n =2 9)较对照组 (n =2 7)心血管迷走、交感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法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是否会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方法 :对 35例糖尿病合并CHF和 4 5例非糖尿病CHF患者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采用 2 4h时域和频域心率变异性方法来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结果 :两组有重要预后价值的HRV指标 (SDNN ,SDANN5及TP功率 )无差别。反映迷走神经活性的HRV指标 (pNN5 0 ,RMSSD及HF功率 )在两组有类似程度的降低。糖尿病组的LF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3.6 1± 0 .18)vs (4.0 9± 0 .2 1)In ms2 ,P =0 .0 4 ]。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LF/HF也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 [(2 .2± 0 .2 )vs (1.4± 0 .2 ) ,P =0 .0 0 1]。结论 :在CHF患者 ,合并的糖尿病不影响具有预后价值的HRV指标。此外 ,在CHF交感神经刺激增加的情况下 ,糖尿病不进一步降低迷走神经活性 ,但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情况。方法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2型DM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各参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HRV可以作为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1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心率变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73例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人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0项时域分析指标和心率变异指数(HRV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最小心率比正常人增快;合并冠心病组的HRVI减低曲阳性率明显高于同组其他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受损,迷走神经张力减低,心率变异性减低,而且其心率变异性减低程度与心脏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本文分析了30例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SDNN、SDNNindex、rMSSD及PNN50均明显减低.提示心绞痛患者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的调节紊乱,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而迷走神经张力减低.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特征。方法 按WHO诊断标准确诊冠心病心绞痛 32例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13例 ,梗死后心绞痛 2例为研究组 ,另选健康人 30例为对照组。将 2组患者 2 4h动态心电图记录所获得心率变异性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变异性显著低于无缺血发作时心率变异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迷走神经损害 ,心肌缺血发作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 ,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危患者心率减速力(DC)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规律,评价高危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情况,作为预警指标提供判断预后,进一步对高危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干预。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住院的高危患者285例,戴24h动态心电图采集连续心率减速力、心率变异性数据,根据DC+、HRV+、DC+HRV阳性,对高危因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分组,同时对判断预后心律失常、冠脉造影病变、射血分数、B超结构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1)A组DC阳性与B组HRV阳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 DC+HRV阳性在猝死高危值、猝死中危值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性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预示心血管事件中猝死风险增加。高危患者高危因素越多,患者DC值降低越明显,提示DC+HRV阳性联合预测,提高高危患者的猝死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