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崇仁县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伤害监测情况。方法抽取崇仁县3个乡(镇)开展伤害干预,对其0-6岁儿童干预期间发生的伤害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共发生非致死性伤害1246人次,发生率为10.98%,男性(13.11%)高于女性(8.04%)(P〈0.01),不同年龄之间伤害发生有差别(P〈0.01),前4位伤害类型依次为跌伤(4.93%)、动物致伤(1.81%)、烧烫伤(1.57%)和锐器伤(1.08%),45.19%的伤害发生在家里客厅和社区/村镇的道路,7例溺水死亡。3年来0~6岁儿童伤害发生率呈下降趋势(P〈0.01)。结论干预期间儿童伤害发生下降,崇仁县儿童伤害干预监测系统运行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西省1~17岁儿童溺水死亡现状,为政府部门制定儿童溺水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3阶段、分层、整群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结果 1~17岁儿童致死性溺水发生率为36.5/10万,溺水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溺水在儿童伤害死因构成中排在首位(68.00%)。结论溺水正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和安全,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职业伤害系指职业人群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职业性事故使人体组织结构受到损伤或某些功能丧失,它可造成缺勤、残废甚至死亡。金属制造业由于其行业特性,职业伤害发生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国内金属制造业非致死性伤害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对郑州市二七区金属制造企业非致死性职业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金属制造业职业伤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特征以及干预模式评价研究。方法1584例儿童,通过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整体情况,并对其中系统的评价方式形成对干预模式的分析。结果在本次调查中,农村留守儿童968例,留守组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31.2%,非留守组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2.6%,留守组儿童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留守组的意外伤害发生率。其中,留守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例数中,男童的意外伤害要高于女童,并且,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生率,7~12岁的儿童比2~6岁的儿童意外发生率要高。从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来看,主要是跌坠、割伤、烧烫伤、碰撞挤压、交通事故,其中,跌坠684例(70.7%)、割伤152例(15.7%)、烧烫伤102例(10.5%)、碰撞挤压15例(48.45%)、交通事故15例(48.45%)。从发生意外伤害的地点来看,集中发生在学校、道路,在时间上,主要发生在夏季与冬季,在968例农村留守儿童中,有169例需要住院治疗,大约458例需要请假休息,治疗费用在2000元以上的有498例,明显高于非留守组儿童的各项综合指标。结论通过采用积极有效的宣传教育,改变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模式,提高儿童对意外伤害的认知度,采用教育、行为与生活方式等技能培训的干预模式,并结合学校的安全管理条例,形成综合性的管理渠道,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减轻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对于一些流行特征的发生可以有效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及喂养状况,为改善儿童喂养状况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岁以下儿童体格与喂养状况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进行营养知识问卷调查,测量身高及体质量。结果5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儿童的身高、体质量均高于1995年全国9省市标准;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肥胖发生率城市高于农村。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农村高于城市;新生儿平均开始抱奶时间城市早于农村;婴儿初次添加辅食的月龄城市早于农村;辅食添加种类农村在面食、粗粮的食用频率高于城市,肉鱼奶类的食用频率低于城市。结论日照市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及喂养状况较好,但存在城乡差别。加强农村儿童保健工作,推广科学育儿知识,仍是日照市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黄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640-64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分析影响视力异常发育的不良因素,为眼保健工作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本地区3986例学龄前儿童使用视力筛选仪(美国伟伦公司生产)进行视力筛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视力异常率为11.0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城镇明显高于农村(P<0.05)。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异常率有升高趋势(P<0.05),各年龄组异常的类型构成不一致,视力异常以散光+远视为最。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率较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早期发现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避免对其视力造成严重的伤害,最大程度的保护儿童眼正常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伤害行为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曾在我院住院的、经上级司法部门进行精神司法鉴定的108例实施伤害行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精神障碍患者的伤害行为多存在于男性中,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且精神分裂症组高于非精神分裂症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伤害对象以熟人为主,致死、重伤比例较高,受到妄想、幻觉等症状支配,78.69%被评为无责任能力,明显高于非精神分裂症组,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伤害行为特征明显,相较非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伤害行为,具有突发性、暴力性特点,伤害对象以熟人为主,多数处于无责任能力阶段,应给予充分重视,最大程度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状况及家长对儿童伤害的知识、信念、行为水平,为安全社区建设中开展学龄前儿童伤害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某幼儿园全体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在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期间发生伤害的情况及家长对儿童伤害的知识、信念、和行为认知。结果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2.78%,伤害次数发生率为14.54%。其中男性为15.45%,女性为8.65%。一年内2次伤害发生率10.43%,3次伤害发生率3.4%。最常见伤害类型为碰伤/挤压、跌倒/坠落、扭伤、割伤/刺伤等;家长对儿童伤害认识不够,其中对于家中电源插座防护、不给3岁以下儿童喂果冻和硬果、带孩子坐前排位置上系安全带的行为形成率都不到50%。但大多数家长愿意接受预防儿童伤害的相关知识。结论在安全社区建设中开展学龄前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应重视对家长的教育和培训,普及相关知识,有利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降低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和分析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无记名方式,使用Zung氏抑郁问卷(SDS),对6所初一至高三8 623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9.5%;轻度6.9%,中度6.5%,重度6.0%;且不同年龄、年级抑郁症状程度存在差异;重点中学抑郁症状学生22.2%,普通中学16.5%,抑郁症状发生率重点中学高于普通中学,女生高于男生,农村高于城市。结论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应高度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1994~2003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国庆  徐晓玲  李江英 《江西医药》2007,42(10):927-929
目的 探讨我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现状和死亡原因.方法 对我省1994~2003年1146例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资料按年龄、城乡、性别等分析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结果 我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从1994年11.4‰下降至2003年的4.5‰;儿童意外死亡占1~4岁儿童死亡的构成比为54.1%;儿童意外死亡原因第一位为溺水,第二位为意外窒息;0岁组及冬春季意外死亡原因以意外窒息为主,1岁组~4岁组在夏秋季以溺水为主;农村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结论 我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逐年下降;意外死亡仍是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婴儿期及冬春季以预防意外窒息为主,1~4岁儿童及夏秋季以预防溺水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对照组患者未合并糖尿病,在介入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架再狭窄发生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复发和全因性死亡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支架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与糖尿病患者内膜过度增生等相关,糖尿病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与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广泛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血管弥漫病变相关。积极地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能够减少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9):160-162
目的观察社区干预在3~6岁儿童生活意外伤害干预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本社区两所幼儿园3~6岁儿童2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00)和干预组(n=10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社区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儿童生活意外伤害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8.00%,两组儿童生活伤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儿童家长护理干预后知识、态度、行为及认知情况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社区幼儿园3~6岁儿童中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联合社区干预措施效果理想,能降低生活意外伤害,提高家长认知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妊高征组 14 7例和非妊高征组 14 9例从一般情况如年龄、文化层次、发生地、妊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发生地 (农村、城市 )有明显差异P<0 .0 5 ,两组文化层次也有明显差异 P<0 .0 5 ,余年龄、妊次差异不明显。结论 :妊高征的发生与发生地、文化层次有明显关系 ,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 ,随着文化程度的减低 ,妊高征发生的比例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陕西省咸阳市城乡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为治疗和预防蛲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法对陕西省咸阳市区及周边农村4所幼儿园3~6岁372名儿童进行肛周检查.结果 蛲虫总感染率为11.83%,其中城市幼儿园儿童感染率为4.06%,农村幼儿园儿童感染率为20.57%.结论 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率高于城市儿童.应采取对策,加强对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官渡区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原则,抽取官渡区2个街道共18个社区,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有分娩史的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官渡区出生缺陷发生率4.2%(95%CI:2.9%~4.5%);产妇年龄<20岁以和≥40岁缺陷发生率高于20~30岁年龄组;产妇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初中及以上的产妇;常住地农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城镇;孕次越多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越高;孕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亢、贫血等病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无患病的产妇;孕期没有定期产检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定期产检的产妇。结论影响官渡区出生缺陷发生主要影响因素有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常住地、孕期患病、孕次、孕期保健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深圳市医疗产品伤害流行特征,并提出干预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7月选择深圳市级、区级、镇级医院各一家,进行医疗产品伤害监测,并收集2000例医疗产品伤害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针对伤害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和结局进行重点调查,并应用文献检索法、疾病监测、个案随访队列、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医疗产品伤害的流行特征与产品的关联性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减少医疗产品伤害的干预措施。结果经调查,2000例医疗产品伤害病例中针类伤害发生率分别高于刀、片类和其他医疗产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产品伤害在手术室及普通病房发生率均分别高于其他地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所调查的2000例病例实际发生损伤次数为6662次,已知损伤次数为2000次。未暴露次4662次,实际伤害与未暴露伤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源性疾病暴露发生率为27.05%,上报率为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医疗产品伤害主要为多由针类等锐器造成的手部损伤,主要发生在手术室及普通病房,且易引起血源性职业暴露,需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以减少医疗产品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住院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法 509 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4组,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并分析.结果 总体和各亚组冠心病患者SAS标准分和SDS标准分均显著高于国内标准常模分值(P<0.05);UA组SAS标准分及焦虑发生率显著高于SA和STEMI组(P<0.05);各亚组发生焦虑的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哑组间SDS标准分、抑郁发生率及抑郁严重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女性患者SAS和SDS标准分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1),女性患者抑郁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1和P<0.05).结论 住院冠心病患者各有约四分之一的病例并发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UA患者更易并发焦虑;女性患者的抑郁发生率高于男性,且抑郁程度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该院住院婴幼儿贫血发病情况。方法随机抽取7个月~3岁住院患儿1800例,按年龄分为婴儿组(7~12个月)和幼儿组(13~36个月);按疾病分为腹泻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各600例。均检测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部分患儿检查外周血铁元素。结果腹泻组贫血发病率及程度较呼吸道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严重(P〈0.01),且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P〈0.01)。结论在腹泻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中,贫血发病率和程度高于非感染的儿童。说明贫血对儿童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改善婴幼儿贫血可以预防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胰腺炎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 3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SIRS在重症胰腺炎及轻症患者中的发生率,以及SIRS组和非SIRS组预后的差异,SIRS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结果 重症胰腺炎的SIRS发生率显著高于轻症患者;SIRS组重症胰腺炎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SIRS组。随着SIRS持续时间延长及程度的加重,重症胰腺炎发生率、MOF发生率、病死率升高。结论 SIRS可作为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库尔勒市地区汉族及维吾尔族入托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儿童贫血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库尔勒市部分城乡托幼机构2~6岁的216例儿童进行血常规等的测定及体格检查,同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216例入托儿童中,轻度IDA患儿38例(17.59%),中度IDA患儿177例(82.41%);男女儿童患病率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维吾尔族入托儿童贫血患病率(57.14%)高于汉族儿童患病率(11.64%)(P<0.05);农村儿童的贫血患病率(35.19%)高于城市儿童(17.59%),P<0.05;饮食习惯淀粉食物含量较高的入托儿童贫血发生率(40.0%)显著高于饮食习惯蔬菜含量比例较高的发生率(12.26%)。结论库尔勒市入托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民族、饮食习惯、居住地是其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儿童抚养人的喂养指导,合理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