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微创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75例(8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8例(41足)和对照组37例(41足),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行小切口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联合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治疗前后跟骨情况(Gissane角、Bohler角、长度、宽度、高度),跟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跟骨Gissane角、Bohler角、长度、宽度、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切口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联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足部损伤小,足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跟骨关节内骨折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分为参考组(n=41)和实验组(n=41)。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手术后联合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结果:参考组恢复优良率为85.36%(35/41),实验组为97.56%(40/41),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参考组,P0.05。参考组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7.07%(7/41),实验组为4.88%(2/41),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参考组低,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可使临床疗效获得显著提高并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共计80例,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单纯给予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2.50%、60.00%,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愈合优良率分别为75.00%、47.50%,观察组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 a,观察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对照组,跟骨宽度小于对照组,其中Gissane角两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在提高愈合优良率、缩短愈合时间以及术后骨骼形态恢复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0例(86足),随机分为观察组(n=40,42足)和对照组(n=40,44足)。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取L形切口跟骨钢板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Bohler角改变、Gissane角改变。对患者术后进行10个月的随访,比较AOPO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0个月时的AOP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急性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44例(分型为SandersⅡ,部分为Ⅲ型,不合并其他足踝部骨折)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第1天的VSA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及AOFAS评分,记录末次随访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VSA评分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轴长、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半年AOFAS评分中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在骨折关节取得满意复位及稳定固定的同时,还具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好、明显降低软组织并发症的概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轴向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及空心钉轴向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L"形切口及常规内固定治疗。统计2组患者消肿时间、伤口愈合拆线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结果观察组患者消肿时间、伤口愈合拆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切口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但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可以很好地固定并维持跟骨后关节面及跗骨窦的解剖复位,联合空心钉轴向固定能有效控制跟骨轴线及体部的稳定,可明显缩短消肿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微创切口和传C统L形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该院9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组,对照组采取传统L形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治疗,分析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的创口恢复情况以及治疗的优良率。结果经过术后跟踪回访,96例患者皆骨性愈合,根据两组患者的骨长度、高度、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恢复优良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治疗针对跟骨骨折的治疗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及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势,为跟骨骨折治疗提供了良好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微创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选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选跟骨后外侧纵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比手术指标、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 Ⅱ型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 Ⅲ型及Ⅳ型患者治疗优良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患者应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58例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并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恢复情况,手术前后X线片Bohler角的测量值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4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Bohler角测量值(28.93±2.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49±2.8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6.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Sanders II型骨折患者应用中药内服联合外侧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应用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陆丰市甲子人民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接受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观察组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较术后1 d低,且观察组术后1 d、3 d及7 d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中的疗效较佳,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并缩短康复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汕尾市陆河华月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4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实施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2例锁定加压钢板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优良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功能评分、足部对线评分以及疼痛评分指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各项手术指标较小,骨折愈合优良率高,能够恢复较好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侧切口双侧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1月我院6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组,各31例。对照组行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实验组行双侧切口双侧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2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长、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于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2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实验组术后负重时间、手术时长、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9.03%,P 0.05);2组均无脱落病例,术后3个月实验组膝关节优良率96.77%高于对照组(70.97%,P 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侧切口双侧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膝关节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头加压螺钉和锁定加压钢板在踝关节融合固定中的效果对比。方法将2014年3月—2017年3月于该院接受踝关节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22例)与采用无头加压螺钉治疗(观察组,24例)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骨融合时间,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等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骨融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治疗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头加压螺钉实施踝关节融合,能够达到更加理想化的内固定效果,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解剖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经诊断为肱骨解剖颈骨折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治疗组采用肱骨锁定加压钢板,观察两组手术、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18.8%,治疗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治疗组患者肩关节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老年肱骨解剖颈骨折选取锁定钢板,不仅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手术耗时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对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骨科接诊的7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跟骨关节内固定术联合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跟骨关节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骨骼形态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2.78%)的愈合优良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75.0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issane角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跟骨关节内骨折固定术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时,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愈合优良率,缩短术后愈合时间、改善骨骼形态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向功宝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105+107-105,107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我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则仅采用切开复位治疗,随访8~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切开复位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患者共8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采用常规AO钢板内固定方案与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跟骨解剖学指标水平、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术后关节活动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Maryland评分和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术中创伤小及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足部功能和关节活动度,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在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1月治疗的三踝关节骨折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对患者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统计并记录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不愈、畸形愈合、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3个月及6个月AOF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切口感染、切口不愈、畸形愈合、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用于三踝关节骨折患者中能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并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进行对比,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以及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Pilon骨折效果更显著,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手术治疗老年糖尿病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9年9月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五苓散加减治疗8周,对比2组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切口愈合情况、切口皮肤愈合不良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80.0%(24/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不健康皮缘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切口皮肤愈合不良率为10.0%(3/30),对照组为33.3%(10/3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联合桃红四物汤、五苓散加减治疗老年糖尿病跟骨骨折患者有助于加速切口愈合,减少切口愈合不良事件发生,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