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志远  吕子丰  唐吉利 《山西建筑》2009,35(29):252-254
通过拟定典型结构,并假设层间连续,采用BISAR3.0计算分析了半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受力状态,提出半柔性材料比半刚性材料更适合于作为超载严重路段沥青路面的基层。  相似文献   

2.
从柔性基层路面的结构特点、材料选择、施工要求等方面对柔性基层路面设计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各地应根据具体的气候、交通、材料、经济等工程具体条件优选沥青路面结构和结构组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交通压力日趋明显,为满足日益增大的交通流量需要,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已建市政道路、立交等大型工程进行拓宽拼接改造。通过对上海市已完成的拼接拓宽改造工程进行分析研究,就城市桥梁中常见的空心板梁、T梁和小箱梁3种结构形式,分别从外侧拓宽和内侧拓宽展开阐述。对于外侧拓宽,介绍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2种方法,阐明各自的优缺点;对于内侧拓宽,根据上部结构的形式,分别介绍空心板梁、T梁和小箱梁的拓宽方法。最后结合上海松江区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工程中沈泾塘桥的拓宽改造项目,详细介绍柔性连接拓宽技术的应用,为后续拓宽拼接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重载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力学计算,分析路表弯沉、结构层层底拉应力和拉应变、路表剪应力等力学指标随荷载的增大而发生的变化,给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特征。结合国内外长寿命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研究,提出重载交通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5.
桥梁拓宽拼接已成为扩大交通运输流量、缓解公路压力的重要手段。为此,论文以某山区桥梁拓宽拼接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 2019建立了新旧桥梁数值模型,并分别研究了2种不同拼接方式的新旧桥梁结构的协同变形与受力规律。研究成果可为桥梁拓宽拼接方案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公路桥梁拓宽拼接方式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旧桥梁拼接技术复杂,是公路拓宽工程的关键问题,国内尚缺少系统性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公路桥梁拓宽拼接方式。主要对新旧桥梁的主梁不连接的方式、主梁柔性/半刚性连接方式、主梁刚性连接方式的特点、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外试验,分别测试了高温多雨条件下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倒装基层沥青路面的温度场,并利用数学方法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温度场进行模拟。结果显示,3种路面上面层温度场差别很小,随着深度的增大,温度场的差别逐渐增大;3种路面基层的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倒装结构柔性结构半刚性结构;底基层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柔性结构倒装结构半刚性结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温度场随气温和太阳辐射呈周期性变化,且随着深度的增大,时间-温度曲线出现明显的滞后性,温度峰值逐渐减小。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场可用衰减指数函数模型进行表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BISAR 3.0路面应力计算软件,针对三种典型沥青路面结构: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及柔性沥青路面结构建立了计算分析模型,分析研究了路表弯沉值、层底弯拉应力和应变性能等多个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标准荷载下,三者的弯沉值随X坐标总体分布相似,弯沉值变化趋势线存在差异,具体关系如下:复合式沥青路面>半刚性沥青路面>柔性沥青路面。②基层结构内部的弯拉应力及应变最不利位置均位于单轮荷载中心处,对路面纵向荷载型裂缝产生直接影响。③复合式沥青路面结构各性能指标均介于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路面之间,且兼顾两者的力学性能优点,在沥青路面设计和结构形式选择中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国内外常见的沥青路面结构类型,结合市政道路特点,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了厚度设计和力学性能分析,阐述了这几种沥青路面的适用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然后以天津某市政道路为例,探讨了市政道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干线公路沥青路面防治反射裂缝的需求,开展了抗裂嵌挤型水泥稳定碎石沥青路面结构研究。通过路面结构力学分析模型的建立,研究半柔性基层层底拉应力、剪应力、弯沉与基层模量、厚度、结构层之间界面联结能力等因素的关系,得出半柔性基层代替半刚性基层有利于提高路面的抗裂能力等有益结论,并通过江苏省237省道工程的工程实践,证实16cm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用于上基层,或两层16cm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满足路面结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沥青路面设计理论及标准,分析了现行规范中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考虑当前沥青路面的损坏特点及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特点,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过程。提出了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为今混合武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应用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军霞 《山西建筑》2014,(27):160-161
对柔性基层、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在公路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了加强新型沥青路面结构性能的技术措施,并对低噪声沥青路面、沥青混凝土罩面技术、防水层技术等新型技术作了论述,以不断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王敏丰 《四川建材》2013,39(3):186-186,189
本文以广东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陡坡路段维修工程为例,根据实际情况对该沥青路面陡坡路段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该地区沥青路面的特点给出使用柔性基层维修的对策方案,为各地区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提供工程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沈大高速公路沈鞍段路面结构为例,在温度变化时考虑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影响,建立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场疲劳断裂模型,借用三维有限元实现交通荷载及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动力特性。研究多场耦合作用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破坏行为。研究表明:荷载在移动过程中剪切型应力强度因子对路面开裂起控制作用;降温时张开型应力强度因子是沥青路面开裂破坏的主要因素;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考虑变温和交通荷载耦合作用下的疲劳寿命预估,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实际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6.
洪毅  李刚 《山西建筑》2008,34(14):302-303
主要分析了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重载条件下适应性的优缺点,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优化组合更适应重载,以有效发挥强基薄面的应用特点,从而使沥青路面能更好的适应重载。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上海G1501高速公路(同三段)路面结构损坏情况,阐述了采用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等对沥青路面结构维修方案的实例。同时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用于重交通道路路面结构维修的技术适用性、经济性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我国已在一级公路上结合本地原材料、气候环境、交通组成等特点,做过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试验路,但并未进行较为系统的室内研究,也未形成系统的柔性材料设计方法。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分别采用GTM、马歇尔方法成型手段进行柔性基层材料对比设计和路用性能研究。通过不同级配混合料的GTM成型试验可知,GTM设备更适合于连续密实级配ATB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选取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混合式基层三种不同的基层形式,对不同超载比例、沥青层厚度和模量下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选取沥青层底拉应变和基顶压应变为控制指标,得出三种不同基层形式沥青路面结构达到长寿命所需的沥青层厚度.分析了中面层厚度改变对混合式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为长寿命沥青路面的沥青层结构组合设计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低温建筑技术》2020,(7):101-105
为研究季冻区高速公路拓宽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根据长春-扶余段高速公路实际情况,构建了路面结构层的力学响应分析模型,分析了基层厚度、差异沉降大小、拼接对差异沉降下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有、无拼接下的路面结构提出了相应的拓宽路基工后差异沉降标准值。研究发现,有、无拼接的路面结构最不利受力位置分别位于面层接缝底部与面层顶部,而接缝的存在导致了路面结构整体上受拉区域的扩大与接缝位置处应力的集中,两种路面结构的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值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