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促进传递型支撑液膜分离有机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促进传递型支撑液膜 (FTSLM )具有高通量和高选择性的特点 ,对分离废液、废气中的少量污染性有机物有独特的优势。概述了FTSLM的特点和促进传递的基本原理 ,介绍了FTSLM在有机物分离领域中的应用 ,讨论了制约FTSLM工业化应用的瓶颈问题和解决途径 ,展望FTSLM的发展和未来的研究趋势。指出FTSLM和其它膜过程结合 ,如渗透汽化或蒸汽渗透等 ,能够强化有机物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2.
双峰聚乙的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锋 《金山油化纤》2001,20(2):33-36
简述了聚乙烯发展简史及新一代聚乙烯的开发过程,着重介绍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工业化超临界双峰聚乙烯技术及北欧化工双峰聚乙烯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聚碳酸酯合成工艺路线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丽 《石油化工设计》2020,(2):65-68,I0004
阐述了聚碳酸酯产品的特点,说明了其主要应用领域;介绍了聚碳酸酯工业化合成的两种主要方法:界面缩聚法和熔融酯交换法;从工艺生产过程、原料使用情况、工艺流程的优势、劣势及未来研发的方向等角度详细阐述了两种方法的特点,并从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反应特点及安全环保要求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两种工业生产过程;汇总了截止到2019年我国聚碳酸酯产能分布情况。展望了未来我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分子筛在天然气的直接与间接化学转化中的应用,包括已工业化的LPG制芳烃,甲醇制汽油及甲醇制甲胺过程,以及仍在研究开发中的甲烷氧化偶联--齐聚制汽油。甲烷制苯,甲醇制烯烃和甲烷经一氯甲烷汽油的工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新型异形热管及其加热器的结构、特点和首例工业化应用情况,以及在加热化工原料气中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根据无机膜通氧过程的高温特点,并结合工业应用的经济性要求,对机膜道氧过程的工艺路线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初步实现了无机膜道氧过程与能量回收和高温过程的藕合,构筑了面向过程的无机膜透氧工艺设计,为实现无机膜透氧过程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指南。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驱油数值模拟中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VIP-POLYMER升级软件聚合物驱油的机理,剖析了聚合物溶液在驱油过程中各种驱油效应及为了描述这些效应而引入的相关参数,并对描述聚合物驱油效应的参数及其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聚合物溶液的含盐量、浓度、粘度、聚合物在地层中的吸附量、聚合物引起的地层渗透率下降系数、不可及体积系数等参数为聚合物驱主要模拟参数,并介绍了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中的阳离子交换现象,分析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差异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聚合物驱模拟参数在聚合物工业化推广区块数值模拟研究中的应用条件及其合理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络合吸附净化含氮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络合吸附一氧化碳的化学基础及稀土元素的促进机理、一氧化碳络合吸附剂、吸附平衡、吸附动态过程的实验和模型研究以及工业侧线试验等方面的进展 ,表明络合吸附净化含氮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工业化的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CDMA技术在SCADA系统通信传输中的使用,CDMA网络的工业化应用解决了SCADA系统对远程数据采集及设备控制的通信需求,相比于传统的通信网络,CDMA的网络覆盖和成本更加适合于工业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CDMA技术的SCADA系统的技术原理及技术特点、网络结构及实施方案,对CDMA技术也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碳酸二甲酯的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碳酸二甲酯的价格、生产情况及国内外市场需求 ,指出碳酸二甲酯在我国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综述了生产碳酸二甲酯的三类主要方法 ,介绍了光气法、酯交换法和氧化羰基化法的各种具体方法及尚未实现工业化仍在研究中的其他方法。并对各种工业化的生产方法从技术、经济和清洁性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指出适合我国采用的工业合成方法是气相氧化羰基化法和甲醇与 CO2 直接合成法  相似文献   

11.
有机电化学法合成山梨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Mn~(2+)/Mn~(3+)氧化还原研究了由醋酸和丁二烯经电化学法合成乙酰氧基己烯酸(AA)然后水解成山梨酸的工艺。建立了一套循环电解化学反应装置,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反应物和反应介质以及电极材料对反应的影响。产物已经IR、~1HNMR确认。  相似文献   

12.
欠平衡钻井是天然气钻探最有效的钻井工艺技术之一,在大港、大庆油田等勘探区域成效显著.欠平衡钻井过程中,气层钻开后,气测井的背景值大幅抬高,甚至达到饱和状态,导致后续气层无法识别.在分析气测井技术局限性的基础上,针对欠平衡钻井工艺的特点,探讨了通过对岩屑进行破碎、脱气和含气分析,对地层含气情况进行识别和评价的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有机岩石学在油气勘探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岩石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边缘学科,着重研究沉积有机质的成因,产状,组成,结构和演化等内容,目前已发展成为油气勘探评价中的常规分析和研究手段,结合近年来研究工作所取提的结果,简要综述了有机岩石学在研究烃源岩显微组分成因与分类,有机质热演化,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生烃组分和成烃作用。烃类排出,运移和聚集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充分展示了有机岩石学在油气勘探评价中良好的应用价值,讨论了烃源岩显微组分分类,有机抽成熟度确定,生烃排烃作用,烃源岩生烃潜力定量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机岩石学在今后油气勘探评价中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4.
热解技术在我国生油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近数年来热解技术在我国生油岩研究中取得了几项成果。本文应用热解资料划分将我国生油岩有机质划分为腐泥、腐殖腐泥、腐泥腐殖、腐殖四种类型,研究我国生油岩的成熟度,并扼要的介绍生油岩热解摸拟实验和应用此实验图版进行生油岩的定量评价和初次运移量、油气运移系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关于当前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有机地球化学和沉积岩成岩作用的深入研究,石油有机成因理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有意义的是石油成因理论的这种深刻变化已为石油地质勘探带来新的设想和帮助。下面仅作一扼要评述,并就当前石油有机地化工作提出一些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6.
烃源岩热解分析参数Tmax异常的原因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归纳整理中国25000多块烃源岩热解分析资料,发现有些岩石样品的Tmax值异常低,有些Tmax值异常高,有些Tmax在某一深度突然升高后又降低,与烃源岩所处的埋深和时代不相符。通过烃源岩、干酪根热解热模拟试验、干酪根显微组分成烃活化能分布测定、岩石热解分析称样量对Tmax影响试验等,研究Tmax异常的原因,认为可溶有机质(包括烃源岩中存在的原油和沥青)以及钻井液有机添加剂的侵入都会引起S1峰增大,还由于可溶重质组分进入S2峰而导致Tmax降低。显微组分中存在树脂体的烃源岩Tmax普遍偏低;矿物对烃类的吸附导致低有机碳含量的烃源岩Tmax偏高,受火成岩侵入的烃源岩Tmax异常高,岩石热解分析的称样量也对Tmax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韶红  黄伟 《天然气化工》2005,30(2):44-48,54
综述了超强酸包括液体超强酸和固体超强酸在甲烷活化与转化中的研究进展,并对一些催化剂活化甲烷的方式、机理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通过中间体途径活化甲烷的研究中,以固体超强酸负载金属的复合型催化剂是在温和条件下活化转化甲烷的很有前景的具有绿色催化反应意义的活性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提高DCS运行可靠性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从DCS的配置及应用的外部环境条件等方面 ,对提高DCS应用的可靠性措施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油气化探技术研究中,热释烃测试数据具有烯烃含量比同碳数烷烃高、异构烷烃含量比同碳数正构烷烃高的反常特征,且这种特征随着热释温度的升高而更加明显。然而油气源及地表样品中的酸解烃、顶空间轻烃、游离烃、水溶烃都不具有这样的特征。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热释烃的反常特征加以解释,但都没有考虑样品所含有机质在真空和加热状态下会不会裂解、重排而生成烯烃的问题。依据3个地区地表土壤样品热释温度实验,根据其热释烃与有机碳相关性研究,并分别结合树叶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热生烃实验结果,推断土壤样品中的热释烃成因机理为化学吸附轻烃的解吸叠加有机质的热裂解。热释温度160 ℃以下的热释烃主要为化学吸附轻烃的解吸,而热释温度160 ℃以上的热释烃主要为土壤中的有机质在真空条件下的热裂解。地热田的热作用可以促进围岩中有机质成烃,在一定程度上使有机质含量降低、轻烃含量增加,可据此进一步研究热释烃的地热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稳定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总结了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用碳同位素研究来鉴别原油的生成环境和母质类型,对天然气进行成因分类和鉴别,判断天然气的成熟度,进行油气源对比,讨论油气的次生变化,研究油气运移,研究天然气的混合情况和油藏地球化学。探讨了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应用研究中存在的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