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书讯     
游走脾伴急性脾扭转临床十分少见.根据我院睥扭转一例及参考有关文献,对脾扭转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游走脾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游走脾并蒂扭转、脾梗死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右下腹及盆腔剧痛20 h入院。当地医院按急性阑尾炎予抗感染及补液治疗,但症状持续加重,入我院。患者面色苍白,呈极度痛苦貌,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高度肌紧张,右下腹可触及巨大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度欠佳,推动时疼痛明显;B超检查示脾脏异位?右肾异位?腹腔中等量积液。予对症处理,腹痛无缓解,考虑脾蒂扭转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脾脏位于右下腹及髂窝内,逆时针扭转360°,淤血、肿大至盆腔;脾肾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膈韧带及脾胃韧带均缺如,仅脾蒂与之相连,行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游走脾并蒂扭转、脾梗死。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游走脾临床少见,年轻女性和儿童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腹部肿块或(和)腹痛,腹膜炎症状、体征时均应考虑游走脾;及时行超声和CT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是避免游走脾并发症和脾切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13岁,因突发剧烈腹痛、呕吐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左侧腹触及一包块,全腹压痛、反跳痛。超声检查:脾脏偏移正常位置,大小约156 mm×48 mm,回声不均匀,部分实质回声增强,部分实质回声减低,局部回声欠均匀增强;CDFI示脾脏血流信号稀疏。脾区另可见一大小为53 mm×31 mm低回声区,回声与脾脏相似(图1),下腹部见少量游离液性无回声区。超声提示:左上腹实性肿块,考虑脾扭转;脾窝低回声肿块,考虑副脾增大;腹水(少量)。术后诊断为脾扭转并副脾扭转。  相似文献   

4.
游走脾急性脾蒂扭转1例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272111)高鹏游走脾临床极为罕见,并发急性脾蒂扭转更为少见,我科曾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儿女,10岁。因左腹部包块2个月,阵发性腹痛、呕吐2天入院。于2个月前发现患儿左腹部包块,时隐时现,无疼痛...  相似文献   

5.
超声诊断小儿游走脾伴脾蒂扭转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女 ,1岁 ,因哭闹不安、呕吐 3d就诊。体检 :一般情况可 ,腹平软 ,左中下腹触及一肿块 ,大小约 6.0cm× 3 .0cm ,质中 ,活动 ,有轻度压痛。临床诊断 :左下腹肿块待查。超声检查 :左中下腹见脾脏回声 ,脾厚 2 .3cm ,内部回声分布均匀 ,脾门位于内侧 ,包膜清楚 (图 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示脾内部血流信号稀少 ,PW测及低速静脉频谱。左侧膈下未测及脾脏回声。腹腔未见积液。超声诊断 :脾脏异位伴不完全性扭转。手术所见 :左中下腹腔内探及脾脏 ,大小正常 ,血供尚好 ,脾蒂过长 ,呈顺时针方向扭转 3 60° ,较宽松。脾…  相似文献   

6.
病例 女,52岁.平时身体健康,左侧腹部触及包块多年,突发左侧腹绞痛5h,逐渐加重就诊.超声检查示:肝、胆、胰腺、双肾无明显异常,脾窝空虚,左侧腹部探及肿大的脾脏,厚度约3.8 cm,长径约12 cm,实质回声尚均匀,脾下极距离左肾下极约7.0 cm,脾脏圆弧形外缘与左肾外侧缘毗邻,带有切迹的脾门朝向左侧腹壁(图1),腹腔无液体显示.超声印象:脾大(中度),游走脾并脾蒂扭转?  相似文献   

7.
游走脾常表现为腹内肿块或因脾蒂扭转造成的急腹症。由胃翻转造成游走脾及胃潴留甚少见。患者,男,6岁。门诊以“急性胃扩张”收入院。体检:中上腹及左侧可触及一手掌大小不整形肿物,剑下有实性感,左侧腹有囊性感,两者分界不清,表面光滑,囊性肿物张力较大,肿物下界可达脐下一横  相似文献   

8.
脾扭转1例     
1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66岁,因中下腹持续性疼痛36 h急诊入院,伴恶心,无呕吐,有肛门排气.曾在外院行抗炎补液治疗,腹痛无缓解.查体:急性痛苦面容,体温38.5℃,脉搏96次/min,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坦,腹式呼吸减弱,全腹均有压痛、反跳痛伴肌卫,以右中下腹为甚,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减弱.血白细胞18.1×109/L,中性粒细胞0.88,尿常规正常.入院诊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阑尾穿孔.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腹腔内有大量血性渗出液,脾位于右中下腹,约12 cm×6 cm×3 cm大小,活动度大,周围无粘连,蒂长,扭转3圈,已缺血坏死,阑尾呈继发性炎症改变.确诊脾蒂扭转,脾坏死,行脾切除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陈学中  孔刚  吴伟东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4):1537-1539
目的:提高对横结肠脾曲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8例脾曲综合征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患者居多,均表现为周期性的不完全性肠梗阻,钡剂灌肠可发现横结肠脾曲过高、成角或扭转,横结肠冗长胀大积粪。所有病例均经长期非手术处理,有多次肠梗阻急诊入院经过。行脾曲松解12例,迂曲的脾曲切除10例,脾曲松解加横结肠部分切除4例,脾曲肝曲松解加横结肠切除2例。行结肠部分切除者6例行端端吻合,10例行侧侧吻合。随访3个月发现食欲好转,体重增加,1例术后早期出现肠梗阻,结肠镜发现吻合口水肿,予以抗感染消肿治疗好转。结论:顽固性的脾曲综合征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简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脾脏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而异位于腹腔其他部位甚至阴囊者,称之为游走脾(Wandcring Spleen)。早期临床表现各异,有时疑为腹内肿瘤,一旦出现脾蒂扭转并在新的位置固定往往以急腹症就诊,有时甚至误为晚期恶性肿瘤而放弃治疗,堪为经验教训。为提高对本症的认识,今报告我院所遇4例,并结合国内文献作一综合分析,着重讨论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B超诊断游走脾并扭转1例李洪东,王成云患者,男18岁。腹痛一年多,疼痛加重伴腹胀2月余,右下腹压痛明显,并触及一约16.0×5.0cm包块,表面光滑,边缘清楚,肝脾未触及。心肺及腹透均无异常。B超检查:于右下腹探及一大小为16.6×10.4×5.7(...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摘要 女,13岁。主因持续性下腹部疼痛3d,于1999-05就诊我院,在门诊作B超,示盆腔肿物,遂收入我院妇科手术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取下腹部正中纵切口,长约12cm,开腹后洗手探查,发现子宫双侧附件区正常,肿物位于子宫后上方,沿肿物蒂向上探查发现脾缺如,请普外科医生协助手术,术中诊断:异位脾,大小约6cm×4cm×3cm,蒂长约25cm,脾表面被膜破溃,色暗红,蒂扭转呈螺旋状,术中行异位脾切除术,术后送病理证实为异位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联用肠外营养治疗急性肠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 4 8例左半结肠梗阻急诊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患者 ,探讨术后应用肠外营养 (PN)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对照组 :1996年 7月—1998年 6月收治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2 5~ 6 6岁 ;脾曲结肠至直肠上段肿瘤致肠梗阻 15例 ,乙状结肠扭转1例 ,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外伤 2例 ,结肠外肿瘤侵及结肠 2例。 2 PN组 :1998年7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 2 8例 ,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2 3~ 6 7岁 ;脾曲结肠至直肠上段肿瘤致肠梗阻 18例 ,乙状结肠扭转 2例 ,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外伤 4例 ,结肠外肿瘤侵及结肠 2例 ,老年便秘性肠…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笔者曾遇7例急腹症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报告于下。 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14~49岁。最后诊断脾破裂、肠扭转各1例,肝癌破裂2例,宫外孕3例,均以腹痛、呕吐、腹泻2~8小时为主诉而就诊,门诊及入院检查均表现腹部明显压痛但无肌卫。入院按急性胃肠炎治疗后腹痛有增无已;除1例(肠扭转)排少量粘液便外,余6例均有明显便意而无排便。1例肠梗阻者出现肠型、高调肠鸣音及轻度肌卫,腹透见液气平面而确诊并经手术证实。其余6例均出现不同程度肌卫及移动性浊音,血压下降;腹穿抽得不凝固血液;1例脾破裂者追询有外伤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紧急胃镜检查在急诊上腹部疼痛及胃扭转的急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诊室就诊的突发剧烈上腹部疼痛,诊断上排除心、肺、肝、胆、脾、胰腺、肾脏等内脏器官病变,经其它方法治疗4小时无效的病例7例进行紧急胃镜检查。结果:4例为急性胃扭转,经胃镜复位后疼痛等症状迅速消失;2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活动期),1例为化脓性胃十二指肠球部炎症,皆经静脉注射法莫替丁后症状渐缓解。结论:紧急胃镜检查在急诊的应用将大大地提高上腹部疼痛及胃扭转急症诊断与治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1996-04~2004-04结肠脾区综合征误诊15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10例,年龄36~78岁。其中误诊时间超过6个月10例,误诊12a1例。误诊为慢性结肠炎5例,肠神经官能症、肠梗阻、术后肠粘连、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胆囊炎、泌尿系结石、横结肠扭转各1例。因本病发作曾多次住院治疗6例,因急腹症体征而行急诊手术2例,因误诊行第2次手术1例。本组均行横结肠部分切除、脾曲松解,加结肠排列术。临床症状均缓解,无复发。2讨论结肠脾曲综合征是由于结肠脾曲固定点先天异常而引起大便排空障碍或不完全结肠梗阻。…  相似文献   

17.
本院自1981年6月~1987年10月以来用Olymp-us GIf—P_2及上海XS_4纤维胃镜为8例胃扭转患者复位,1次成功7例,失败1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28~52岁,平均43岁。急性胃扭转1例,慢性胃扭转7例。例1 患者李××,男,33岁。因上腹痛、间歇呕吐6年,加重半个月于1982年3月8日入院。上腹痛周期性发作,劳累后加重,伴腹胀、恶心、呕吐。体查:消瘦,心肺正常,腹平软,未扪及包块,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辅助检查:B超:肝、胆、胰未见异常。胃肠X线钡餐发现胃大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生儿及婴儿副脾梗死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超声提示副脾梗死的新生儿及婴儿,并与临床及病理对照,总结其超声图像特点及临床价值。结果 以脾脏实质为参照,8例(8/8,100%)患儿超声均发现肿块回声低于脾脏,表现为囊性,囊壁稍高回声且厚薄不均,囊内呈低回声,夹杂短线样高回声。7例(7/8,87.5%)患儿肿块形态是椭圆形,1例为蚕豆形。8例(8/8,100%)肿块内部均无血流信号。治疗结果,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副脾扭转梗死。6例临床诊断为副脾梗死,保守治疗后肿块逐渐缩小。结论 新生儿及婴儿副脾梗死超声具有典型特征。超声能较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并可在保守治疗随访中作为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9.
小肠憩室致肠套叠扭转1例分析北京电力医院(100073)赵树东,霍玉英患者女性,23岁。因上腹痛一周,偶有恶心呕吐就诊。B超检查:肝、胆、胰、脾、双肾形态大小及内回声均未见异常。盆腔扫查:子宫前位5.0cm×4.5cm×3.6cm,内膜厚,于子宫左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阐述钡餐透视下按扭转方式自动转体复位治疗胃扭转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胃肠造影确诊的胃扭转患者,在钡餐透视下应用按扭转方式自动转体复位的方法进行复位,观察复位效果,并检查扭转的病因.结果 对100例胃扭转患者实施钡餐透视下按扭转方式自动转体复位治疗,复位成功98例,查出有明确原因51例.结论 钡餐透视下按扭转方式自动转体复位治疗胃扭转,方法简便、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接受,对胃扭转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