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配电网中电缆线路的大范围使用,导致10 k V配电系统的电容电流急剧增加,单相接地故障及其引起的相间短路故障也越来越多。近年来,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方式在500 k V,220 k V及110 k V电压等级电网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为了克服现有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问题,研究了电缆出线为主的10 k V配电网在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方式下的故障特性,通过仿真和结果对比,提出了电缆为主的10 k V配电网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的优势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读者信箱     
《电世界》2015,(12)
<正>10 k 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顾建华问万善良答问某工程由一路35 k V电源供电。主变(35k V/10 k V,20 MVA)10 k V侧主要带10台配变(10k V/0.4 k V),设备全部安装在地下。10 k V馈线电缆总长不到2 km,接地电容电流按1 A/km计算。请问10 k V系统是否可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运行?另外,想在每根10 k V电缆上均装上零序电流  相似文献   

3.
《电世界》2015,(9)
<正>1故障现象2014年4月4日10:00,调度员发现某变电站10 k V母线接地告警,检查后发现10 k V 2号电容器接地,立即通知检修工区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当天运行方式为1号主变供10 k VⅠ、Ⅱ段母线,10k V 1号消弧线圈检修。现场检查发现,10 k V 2号电容器组B相电容器至串联电抗器引流排的引线熔断,引线熔断后挂在柜体支架上,并对支架放电,C相、B相电抗器  相似文献   

4.
《电世界》2016,(9)
正1案例11.1故障现象某6 k V供电系统的3座变电站时常发生高压单相接地报警故障。接地报警发生后,有时接地报警信号会自动消失,系统恢复正常;有时除了接地报警之外,某一相高压熔断器熔体会熔断。1.2故障分析该6 k V供电系统全部由地下电缆沟内敷设的电缆线路供电,有的已运行二十多年,且有许多电缆接头在电缆沟内。雨雪天气潮湿,电缆线路易有接地现象;电网电压波动则会加剧接地相的故障并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配电网发展,城市电网普遍存在10 k V电缆线路多、电容电流增大的问题。10 k V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弊端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易在短时间内准确发现故障点,容易发展成相间短路甚至多线故障等。将10 k 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由经消弧线圈接地改为经小电阻接地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之一,但仍需结合系统现状和发展规划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全面考虑系统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起220 kV变电站因10 kV油纸电缆故障造成10 kV母线同时失去接地变及消弧线圈的故障,结合故障电缆残骸实物检查与故障录波分析,查找出故障原因为该油纸电缆使用年限长导致绝缘老化严重,且受结构形式所限,其接地变侧三相分叉处的电场畸变最为严重,以致长期运行后该处发生了绝缘击穿,且开关柜侧电缆接头因发热而产生流膏现象,对此提出了油纸电缆运维检修建议,为提升使用油纸电缆的电力系统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500kV变电站2号主变复役操作过程中,当拉开2号主变220 k V侧接地闸刀后,出现直流接地报警,合上该接地闸刀,直流接地告警消失的异常情况,经过分析查找,发现与该主变220 k V侧接地闸刀有联闭锁关系的2号主变2号电容器3221闸刀机构箱内的热继电器F1两副接点间内绝缘异常,导致直流串入闸刀交流控制回路。阐述了具体的故障处理过程,并给出了变电站在设计、施工、运维过程中防止直流接地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正以某石化企业循环水场10 k V供电系统为例,主要从供电可靠性、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和电缆绝缘水平3个方面比较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结合石化装置特点及企业多年运行经验,确定该循环水场10 k V供电系统采用中性点低电阻接地方式为优选方案,并计算接地电阻值和保护整定值,简要分析对通信线路的影响以及对人身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风电场35 kV电缆网络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风电场35 k V电缆网络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针对电缆网络较大的对地电容电流水平,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模仿真。给出了以贵州龙里风电场为工程背景、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的运行特性,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适合风电场35 k V电缆网络的中性点复合运行方式。复合方式以消弧线圈为基础,当接地电容电流水平小于100 A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先并中值电阻抑制系统暂态过电压,若为瞬时性故障,消弧线圈补偿后故障自动消除,若为非瞬时性故障则利用短时并入小电阻启动零序电流保护。而当接地电容电流水平大于100 A,发生单相非瞬时性接地故障时,直接利用小电阻的短时投入,启动零序电流保护装置快速切除故障。仿真结果表明,复合方式适应性强,且相关设备可按照相关绝缘水平进行选取,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电线电缆》2017,(4):33-35
红外热像分析发现35 k V单芯电缆外护层温度异常,结合护层电流检测,确诊了电缆因护层接地错误而存在的缺陷。经过理论计算,确定了电缆护层应采取的正确接地方式,现场将电缆护层两端接地系统改为单端接地系统后,消除了缺陷。案例通过带电检测发现问题从而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表明带电检测技术可以提高检修的针对性,实现设备的精准检修。  相似文献   

11.
王肇宽 《电世界》2004,45(6):36-36
某电缆型号为VV29,额定电压6kV,截面150mm^2,全长3245m,用5000V兆欧表测得电缆一相绝缘电阻为3MΩ,其他两相为500MΩ。可判断为电缆高阻接地故障,绝缘电阻为3MΩ的一相为故障相。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社会发展,配电网的结构和特性也发生着变化。以北京市配电网发展为例:2000年以前,全市10k V配电系统以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为主;2000年以后,随着全市配电网中电缆使用量的增加,造成电容电流数值增加,北京市部分变电站将中性点接地方式改为了经小电阻接地,在发生接地故障时保护装置自动动作切断故障电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石油化工装置中110 k V变电站的增多,35 k V配电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引起重视。由于石油化工企业35 k V配电系统主要使用电缆线路供电,有效地限制系统各种过电压,准确快速选线切除故障线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石油化工某110 k V变电站工程实例数据,计算选取合理的35 k V侧中性点接地电阻值,并简述了零序TA的配置及零序保护整定原则,为今后选取合适的中性点接地电阻值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6.3k V、10k V及35k V等电压等级的电力网中性点一般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此种接地方式通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此种接地系统的优点是供电可靠性较高,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继续供电,无须立即停电,其缺点是电网绝缘水平须按线电压考虑,使电网建设投资成本较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大。1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以A相  相似文献   

15.
《电世界》2015,(5)
<正>电缆线路因输电走廊小、运行可靠、维护量少等优点,已成为企业能源输送必不可少的途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日常运行中,一旦电缆线路发生故障,不仅会中断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且可能引起电器设备烧毁等火灾事故。在电缆线路故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电缆终端故障,本文介绍10 k V~35 k V电缆终端故障实例,并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1 10 k V~35 k V电缆终端故障实例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路理论分析以及数学公式推导,分析了10 k V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相特征,并通过一起实际事故案例,结合故障录波及CAD软件分析,提出一种新的判别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台风期间,继电保护装置能否正确动作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梳理110 k V某变电站的10 k V线路发生多次接地故障时的保护动作情况,分析故障前该变电站的运行方式和故障后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通过对比相邻多条10 k V线路的保护动作报文,验证了保护装置动作逻辑的正确性,总结了此次事件中线路发生多点同时接地故障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电世界》2016,(7)
正1问题的提出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运行及可靠性。对于中性点有效接地的配电系统而言,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线路会被迅速切除。但是,对于35 k V及以下的中压供配电系统而言,由于其中性点主要采用非有效接地方式,如果线路单相接地时的间歇性弧光过电压及谐振过电压不能及时消除,就可能造成避雷器炸裂、电缆爆裂、电压互感器故障、绝缘闪络等各类事故。我公司有2座110 k V变电站,110 k V侧根据  相似文献   

19.
500kV紧凑型双回线路的安全作业方式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5,他引:7  
计算了 5 0 0 k V紧凑型同塔双回线路在单回运行时停电检修回路上的感应电压。结果表明 :若检修线路两端均未接地 ,将感应出高达数十 k V电压 ;若线路一端接地 ,其感应电压 <1k V;若线路两端接地 ,感应电压≤ 0 .0 5 2 k V。据此研究了相应的检修作业方式及安全防护措施 ,两端不接地的停电回路须采用等电位作业方式 ,两端接地的停电回路可采用地电位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电世界》2016,(1)
正随着电力系统配电网络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电缆线路的大量投运,线路对地电容电流不断增大,导致配网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急剧增大,接地电弧难以自熄灭,进而引发相间短路故障。目前,国内大部分10 k V和35 k V电网通过安装消弧线圈来补偿电容电流,起到了良好的运行效果。配网电容电流的准确测量是消弧线圈合理补偿的前提,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