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心络(TXL)治疗糖尿病足(D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通络组(通心络+西洛他唑片)和对照组(通心络模拟剂+西洛他唑片)。观察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踝肱压指数(ABI)和经皮氧分压(Tc PO2)。结果: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通络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麻木、冷感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明显缓解(P0.01或P0.05),通络组ABI、Tc PO2提高(P0.01),对照组ABI、Tc 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通络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评分和ABI、Tc PO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通络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治疗糖尿病足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Bone-Marrow Cells Transplantation,ABMCT)结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al occlusive disease,PAOD)的临床效果,评价益气活血中药对ABMCT后的干预作用.方法 人选69例PAOD患者随机分为A组(干细胞移植组)34例(44肢)、B组(干细胞移植+中药组)35例(46肢).术前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使患者骨髓处于增生活跃状态,抽取骨髓液后分离单个核细胞,使细胞总量达到1×109/L以上.移植采用缺血肢体多点注射.B组移植后1天起口服自拟益气活血方.28天后评价治疗前后症状(疼痛、麻木、冷感、间歇性跛行)评分、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e Index,ABI)、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wessure,TcPO2)等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82%和95.65%,B组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缓解(均P<0.01);B组疼痛、麻木、冷感的改善优于A组(P<0.05~0.01);间歇性跛行未显示差异.两组治疗后的ABI、TcPO2均明显升高(P<0.05~0.01);组间改善度比较,B组TcPO2优于A组(P<0.05),ABI未显示差异.结论 ABMCT治疗PAOD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应用益气活血中药后可明显提高ABMCT后的治疗效果,对临床症状和缺血部位的局部氧浓度作用明显,提示对缺血肢体的局部循环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36-143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在血糖控制、改善微循环等全面治疗的基础上,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组32例,常规治疗组30例,治疗组外用及口服通心络,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肌电图的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通心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通心络治疗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血黏度均显著下降;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均显著改善,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心络对治疗糖尿病足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络汤对AS大鼠TXB2和6-k-PGF1α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通络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TXB2和6-k-PGF1α影响。方法:用胆固醇高脂饮食喂养法,建立AS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通络汤高、中、低剂量治疗组,通心络胶囊、AS动物模型对照组及正常鼠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后血浆TXB2和6-k-PGF1α含量。结果:通络汤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TXB2含量,与模型组相比(P<0.01及P<0.05),通络汤高剂量组与通心络胶囊功效相当(P>0.05);通络汤高、中、低剂量组提升血浆6-k-PGF1α的功效明显优于通心络胶囊组(P<0.01)。结论:通络汤提升血浆6-k-PGF1α指标的功效优于通心络胶囊,通络汤高剂量组降低血浆TXB2功效与通心络胶囊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痛患者踝臂指教(ABI)的短期影响,探讨踝臂指数(AB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1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66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通心络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ABI值治疗前(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心络组治疗前后(P<0.01)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ABI对冠心病有一定得预测价值,通心络胶囊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踝臂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疗效。方法:将96例CC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通心络胶囊,对照组给予口服尼莫地平片,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和治疗前后TCD探测的脑平均脑血流速度(Vm)的变化。结果:通心络组和对照组比较脑血流量均显著增加(P0.05),通心络组治疗前后自身脑血流量比较,脑血流量均显著增加(P0.05,P0.01)。通心络组和对照组在中医眩晕症状积分比较,通心络组显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提高脑血流量,增加脑部供血,显著改善CCCI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甲钴胺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30例,甲钴胺组30例,通心络 甲钴胺组30例。疗程8周。结果:通心络 甲钴胺组对DPN患者症状疗效的总有效率(83.3%)优于通心络组(66.7%)、甲钴胺组(56.7%)(P<0.05);对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足拇趾振动觉的改善通心络 甲钴胺组亦优于通心络组、甲钴胺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甲钴胺胶囊治疗DPN对症状和体征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机理。方法45例DN患者随机分为糖肾通络方组(25例)及络丁新组(20例),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积分,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中的内皮素(ET)、心钠素(ANP)含量,采用生化法检测血中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糖肾通络方组明显低于络丁新组(P<0.01),临床总有效率糖肾通络方组明显优于络丁新组(P<0.05),虽然2组患者血中ET、ANP和FBG、HbA1c及UAE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但糖肾通络方组下降明显优于络丁新组(P<0.05,P<0.01),治疗后糖肾通络方组的TC、TG、LDL-C下降,HDL-C升高较络丁新组明显(P<0.05,P<0.01)。结论糖肾通络方具有较好的调整血脂、血糖,尤其是改善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并且能够减低或阻止ANP、ET的产生和分泌,改善肾脏受损的微血管,促进肾小球硬化的修复,达到改善肾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肺同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SCOPD)合并稳定性心绞痛(S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心肺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SCOPD合并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橘红片组、通心络组和橘红片加通心络组(橘加通组)。4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橘红片组加用橘红片每次6片,口服,每日2次;通心络组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口服,每日3次;橘加通组联合使用上述两种复方中药。治疗8周后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血清心肺标志物(c Tn I、NT-pro-BNP、SP-D及CC-16)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橘红片组显著降低中医症状评分、血清c Tn I和SP-D水平(P0.05或P0.01);通心络组显著降低中医症状评分、血清NT-pro-BNP和c Tn I水平,显著提高6MWD及血清CC-16水平(P0.01或P0.05);橘加通组显著改善上述所有指标(P0.05或P0.01)。(2)与橘红片组比较,通心络组显著升高6MWD(P0.05),橘加通组显著降低中医症状评分、NT-pro-BNP和c Tn I水平(P0.05或P0.01),显著升高6MWD及血清CC-16水平(P0.05或P0.01);(3)与通心络组比较,橘加通组显著降低NT-pro-BNP、c Tn I及SP-D水平(P0.01)。结论:研究表明采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联合宣肺化痰中药,即心肺同治能够改善SCOPD合并SA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心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通心络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62例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加通心络胶囊治疗的临床对比观察。8周后对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平板运动试验进行评价。结果通心络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①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6%(P<0.01),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54%(P<0.01),心绞痛程度明显改善(P<0.01)。②运动持续时间延长20%(P<0.01),运动总做功增加22%(P<0.01),运动至ST段下移1mm的时间延长27%(P<0.01),运动至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减少至20%(P<0.01),而静息和运动高峰时的心率、收缩压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通心络对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通心络与低分子肝素钠组)60例,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组)60例,分别治疗7d后观察临床疗效,14d后观察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Holter24h缺血总时间等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甘油三酯、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其中治疗组全血高切比黏度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且能降低血脂、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且无出血现象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灯盏花注射液、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滴硝酸甘油;治疗组静滴灯盏花注射液,口服通心络胶囊。观察2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4周内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4例(13%),治疗组无,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灯盏花注射液和通心络胶囊联用无不良反应,作用相加,具有扩张冠脉、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临床症状等作用,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CD40及CD40L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雄性健康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通心络组.后两组家兔分别通过高脂饮食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给药处理前及12周后分别测定以下指标:(1)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浓度;(2)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值及粥样斑块面积;(3)运用定量RT-PCR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及CD40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通心络组中,家兔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通心络组又低于模型组(P<0.05);通心络组中,家兔的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值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通心络组家兔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CD40及CD40L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通心络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D40及CD40L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DCMCS)外周静脉移植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人脐带干细胞外周静脉移植治疗,移植术后1,2,4,8,12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2周,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8周、12周改善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2周,腹水明显减轻8例(80%),消失2例;乏力好转8例(80%);食欲改善7例(70%).移植术中和术后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HDCMCS体外培养诱导、扩充后外周静脉移植是治疗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同时提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比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和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病人分为3组.脑心通组2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通心络组2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24例仅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缺血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 3组治疗8周后,ST段压低伴有症状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的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心通、通心络组治疗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心通与通心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和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有显著疗效,能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脑心通胶囊疗效优于通心络胶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脉络宁和通心络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代谢及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脉络宁、通心络,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65.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在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络宁、通心络能改善脑梗死症状和血流变学指标,降低血脂和血粘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痛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通心络治疗组(治疗组),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用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改善C反应蛋白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王旭  佘明明 《陕西中医》2019,(10):1364-1366
目的:研究活血生肌汤联合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74例糖尿病足患者,均行常规内科治疗,分为对照组(采取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和研究组(采取活血生肌汤联合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两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患足溃疡面积、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和治疗后间歇性跛行、足冷感觉、静息疼及愈合情况等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间歇性跛行、足冷感觉、静息疼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患足溃疡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下肢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和腓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加快(P<0.05)。结论:采取活血生肌汤联合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创面愈合,加快血管新生,有助于尽快建立侧支循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脾通络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及其机理。方法:6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运脾通络方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优思弗(UDCA)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TNF-α、IL-8、SOD、MDA水平、肝功能、B超声像图等的变化。结果:经6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恢复,B超图像也不同程度得以改善。治疗组患者的MBI指数也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外周血TNF-α、IL-8、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P<0.05,P<0.01),SOD活性显著上升(P<0.01),对照组患者外周血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症状计分值均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组的症状计分值的差值显著高于显著治疗组的症状计分值的差值(P<0.05)。结论:运脾通络方对NASH具有较好疗效,其机理可能与下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8水平和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用通心络胶囊口服,对照组30例用消栓通络胶囊口服,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