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翁梅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01-1702
目的 通过分析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情况,探讨其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另设3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60例入组者的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与频域指标(HF、LF、LVF、LF/HF),分析对比两组心率变异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以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四个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频域指标HF、LF及LVF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F/H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03,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健康人,其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根据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可早期干预高血压患者以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动态心电图评价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香洲区人民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并分析动态心电图评价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H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的LF、LF/H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并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各项指标改变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动态心电图中的时域指标SDNN(连续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全程记录中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PNN50(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百分比)等对200例健康者、501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研究,并比较2组患者心电图的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结果冠心病患者的24 h HRV时域指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其频域指标LF、HF也显著下降。结论冠心病患者HRV降低,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是否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明确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意义。方法采用分层(分类)抽样法,随机抽取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13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Ⅰ组)72例和非冠心病组(Ⅱ组)58例,对比分析两组发生心律失常情况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对其中室性早搏患者对比室性早搏发生部位及窦性心率震荡指标。结果两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但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Ⅰ组左心室前壁室性早搏发生率(38.9%)高于Ⅱ组(16.7%),窦性心率震荡指标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非合并冠心病患者相比,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左心室前壁室性早搏发生率高,心率变异性降低,窦性心率震荡减弱。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包括心率变异性及窦性心率震荡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特别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性在冠心病中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程度将其分为三组,另择取同期108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使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析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诊疗价值。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监测指标中的时域指标和高频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冠心病组患者的各项时域指标和高频功率随之减小,低频功率及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值随之增加,上述差异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能够准确反应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以此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做出初步判断,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探讨其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顺序地观察90例静息心电图呈典型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和47例健康人的HRV时域、频域指标。结果:静息心电图呈典型心肌缺血的冠心病组24h HRV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心电图呈典型心肌缺血的冠心病组HRV降低,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害。  相似文献   

7.
张玲  孙学文  李枫 《安徽医药》2010,14(10):1176-117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HRV变化,评估PCI对ACS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2月~2010年2月经PCI术的ACS患者106例,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于支架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分别检测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CI术后1周SDNN、SDANN、PNN50、LF及HF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术后3个月患者HRV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即SDNN、SDANN、PNN50、LF、rMSSD、HF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结论 PCI可以改善ACS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可能与PCI改善了患者的心肌缺血及纠正神经体液因子对窦房结功能、心室肌功能的调控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丹红注射液改善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分别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丹红注射液组较对照组更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9.
浅谈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及心率失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高血压病(E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其与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对78例冠心病患者(A组)、94例高血压病患者(B组)与80例健康人(C组)采用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其24h心电信号,分析HRV变化及其与VA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B组与C组相比,时域指标SDNN(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每5分钟R—R间期标准差)显著降低(P〈0.05),频域指标VLF(极低频带)、LF(低频功率)、HF(高频功率)明显降低(P〈0.05)。A组、B组VLF、LF、HF随心率失常程度加重呈逐渐下降趋势。SDNN、SDANN与心率失常程度呈负相关,但无程度依赖趋势。结论CHD、EH患者HRV降低,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早期对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进行干预治疗,有利于减少CHD、EH患者心率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FPVC)的疗效及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9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66例。两组均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美托洛尔片25mg,po b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4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搏次数、临床疗效、心率变异性(SDNN、rMSSD、PNN50、LF、HF、LF/HF)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早搏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2.4%,SDNN、rMSSD、PNN50、LF、HF等指标均有明显增加(P〈0.05),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FPVC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另取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无年龄、性别统计学差异),对比观察动态心电图指标(心率、心律、HRV、SDNN、RMSSD、PNN50、LF、HF、LF/HF、ST-T)改变.结果 糖尿病组心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快(P<0.05);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各种心律失常及ST-T发生率糖尿病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HRV显著降低,心脏迷走神经损伤明显;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预测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及心脏受损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不同液体超负荷水平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关系。方法终末期肾病MHD患者60例,根据透析期间患者体重增长情况,将入选患者透析期间体重增长不超过5%的归入对照组,共47例;因患者自身原因(透析不充分、饮水过多及气候变化等)透析期间体重增长超过5%的归入实验组,共13例,分析同一MHD患者透析后不同液体超负荷水平与HRV的关系。结果两组比较,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LF)及R-R间期功率变异比值(LF/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似熵(ApEn)在透析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期间控制液体负荷水平可能有助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97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初始剂量2.5mg日2次,每2周增加1次剂量,直至20mg日2次或最大耐受量为止。用动态心电图分析治疗前后心率、VA和HRV变化,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结果:治疗组用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后,心率下降、VA减少、心率变异性参数改善(P〈0.01);心功能增加亦非常显著(P〈0.01)。结论:卡维地洛治疗CHF患者,可降低VA的发生,改善HRV和心功能,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心率变异性(HRV)的近日节律变化。方法将我院AMI患者按照是否溶栓及溶栓再通与否分为再通组、溶栓未通组、未溶栓组各40例,采用动态心电图评估HRV的变化规律。结果再通组患者TF、LF、HF明显高于未通组及未溶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通组患者LF/HF明显低于未通组及未溶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通组患者TF、LF、HF及LF/HF与未溶栓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肌梗死溶栓再通能明显改善HRV的近日节律。  相似文献   

15.
唐祖胜  屈红  刘伟  潘庆敏 《安徽医药》2013,17(2):256-257
目的研究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以该院老年病门诊的80例老年人(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为研究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监测结果,将其分为餐后低血压组和无餐后低血压组,并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发生餐后低血压的老年患者与无餐后低血压的老年人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指标的差异。结果和无餐后低血压的老年人相比,发生餐后低血压的老年患者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正常RR间期差值的方差(RMSSD),高频功率均明显下降[SDNN:无餐后低血压组为(148.3±20.6)ms,餐后低血压组为(106.2±19.7)ms;RMSSD:无餐后低血压组为(42.8±9.5)ms,餐后低血压组为(26.3±8.8)ms;高频功率:无餐后低血压组为218.4±96.3,餐后低血压组为138.6±90.2;两组相比较均为P0.05],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减低(无餐后低血压为3.8±1.2,餐后低血压组为2.2±0.8;P0.05)。结论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有变化,提示老年餐后低血压的发生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OMI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OMI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d。治疗4周后,进行心率变异分析及尿儿茶酚胺测定。结果试验组OMI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参数中24h 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段面积(LF)和高频段面积(HF)均比治疗前明显增加,LF/HF值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SDNN、LF及HF水平高于对照组,LH/HF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尿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和多巴胺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对OMI患者具有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加、改善患者心脏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特点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59例CHF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对比分析其HRV,并比较不同程度CHF患者HRV的差异.结果 HRV指标中,CHF组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冠一tD病患者73例,均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常规心电图为对照组、动态心电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及具体检出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检测阳性率为7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8%(x2=6.78,P〈0.05);观察组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室传导阻滞及短阵室上速等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检出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9.
段琦  尹洁  洪旭 《中国医药》2012,7(9):1103-110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数的变化,研究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19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78例)、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62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50例),3组患者用24h动态心电图测定HRV中SDNN(总体标准差)、SDANN(均值标准差)、SDNN指数(标准差平均值)、RMSSD(差值均方的平方根)、PNN50(爱丁堡指数)、LF/HF(低频与高频比),并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SDNN为(125±30),SDANN为( 114±27),SDNN指数为(49±9),RMSSD为(30±9),PNN50为(6±4),LF/HF为(2.7±1.7);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分别为(112±26)、(103±24)、(44±11)、(24±13)、(4±4)、(2.7±1.6);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分别为(92±22)、(82±22)、(33±9)、(19±10)、(2±3)、(2.6±1.7).有视网膜病变组HRV各指数除LF/HF外均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HRV各指数除LF/HF外均低于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心率变异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