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新型2D25卧式柴油机设计要求,对其燃烧室、喷油系统和进气道进行了设计研究与匹配。通过综合匹配优化研究,新型2D25卧式柴油机达到了设计性能要求,标定功率达37kW(2 400r/min),最大转矩167N.m(1 600r/min),最经济燃油消耗区范围宽广,最低燃油消耗率224g/(kW.h)、最高排气烟度2.5BSU、最高排气温度610℃,排放达到中国非道路移动用柴油机第Ⅱ阶段排放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的日野P11C型增压中冷重型柴油机采用了先进技术,燃油消耗率达到184g/kW.h/1500r/min,满足了1989年日本废气排放法规。该柴油机有二个额定功率:239kW/2100r/min,221kW/2150r/min。排量增加到10.5升,但没有增加发动机的重量和外形尺寸。  相似文献   

3.
D4114增压中冷柴油机是上柴公司在D6114柴油机基础上开发的系列化机型。从整车配套考虑,该机标定转速由原六缸机的2200r/min提高到2600r/min,活塞行程由135mm减小到130mm,排量为5.308L.自行设计了二阶往复惯性力平衡机构,在提高转速的情况下,实现了整机的低振动和低噪声以及平稳的运转性。发动机标定功率为132kW,外特性最低燃油消耗率仅为210g/(kW·h),满足欧Ⅰ、欧Ⅱ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对原2105A型柴油机进行改进,开发出新的2110A型柴油机样机,其中3台样机在有关检测单位按JB/T9773.1规定进行了可靠性考核,额定功率由改进前的17.65 kW增大到目前的22.05kW,额定功率时的燃油消耗率在248 g/(kW·h)之下,达到国家优等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庄保怡 《柴油机》1989,(5):12-13
<正> 日本新泻株式会社为适应用户的需求,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可靠性好作为首要目标,开发了轻型大功率、低油耗的 NSF 型船用柴油机。其主要技术规格如表1所示。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6NSF 型柴油机的横剖面图和6NSF-M 型柴油机的性能曲线。NSF 型船用柴油机的主要特点如下:a.燃油消耗率低。由于采用了高性能增压器和配气定时的优化,使排气温度降低,燃油消耗率下降。在功率和转速为500PS、2200r/min 时,燃油消耗率为152g/PS·h;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非道路柴油机气态污染物排放测量的不确定度,非道路柴油机在发动机台架上运行了5次非道路稳态循环试验(NRSC),采用全流稀释采样系统和排放分析仪,对NOx和HC排放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将NOx比排放的不确定度通过3个分量(NOx质量流量、发动机功率、NOx湿度校正系数)进行A类、B类不确定度评定。将HC比排放的不确定度通过2个分量(HC质量流量、发动机功率)进行A类、B类不确定度评定。研究结果表明:NOx的比排放扩展不确定度为0.2471g/(kW·h),置信概率为95%;HC的比排放扩展不确定度为0.0017g/(kW·h),置信概率为95%。二者不确定度的最大贡献者是背景校正浓度重复性测量引入的A类不确定度,即发动机和后处理状态的稳定性对排放结果的不确定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由来 S195柴油机标定功率为12PS(2000r/min),其燃油消耗率已达国内先进水平172g/(PS·h),大多厂家也已控制在185g/(PS·h)以下.该项指标已跻于世界先进行列.但部分负荷工况时的燃油消耗率却普遍较  相似文献   

8.
针对矿井下空气中含有甲烷气体造成柴油机在矿井下运行时会吸入甲烷的情况,使用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CONVERGE模拟柴油机进气混掺0%、0.25%、0.50%、0.75%与1.00%体积浓度的甲烷气体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甲烷着火时刻温度大于1000 K时,甲烷的掺混会使得羟基(OH)基团增多,对柴油机的燃烧起着促进作用。在柴油机1200 r/min、80%负荷的工况点下,随着甲烷体积浓度提高至1.00%,滞燃期从7.35°缩短至7.07°,缸内最大燃烧压力从16.05 MPa升高至16.46 MPa,放热率峰值升高9.1%,缸内最高温度从1737 K升高至1771 K,NO x排放由10.55 g/(kW·h)升高至11.36 g/(kW·h),CO排放由0.12 g/(kW·h)升高至1.34 g/(kW·h),碳烟排放由1.210 mg/(kW·h)下降至0.785 mg/(kW·h)。矿井下空气中存在甲烷会对柴油机的燃烧及排放产生影响,但矿井下甲烷体积分数普遍低于0.7%,因此其对柴油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某船用中速单缸柴油机进行了EGR对性能及排放影响的仿真研究,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GR技术后,NOx加权排放下降到1.94(g.(kW.h)-1),但加权燃油消耗率上升至9.93(g.(kW.h)-1);通过提前喷油和增加EGR率相结合进行优化,虽然NOx加权排放上升到2.09(g.(kW.h)-1),但加权燃油消耗率下降至4.36(g.(kW.h)-1),柴油机燃油经济性得到明显优化。试验验证显示:仿真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经标定的DI-jet燃烧模型精度满足要求,能较准确预测柴油机性能及排放。  相似文献   

10.
以某型工程机械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冷热冲击方法进行了柴油机可靠性试验,测量了零部件磨损情况,考察了柴油机的燃油消耗量、功率、扭矩、活塞漏气量、润滑油消耗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可靠性试验过程中柴油机最低油耗区的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冷热冲击试验后,柴油机转速为1500r/min时的燃油消耗率上升约5g/k W·h,标定工况点燃油消耗率约上升3g/(k W·h);各工况下柴油机功率和扭矩均有所下降;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各工况下柴油机的活塞漏气量均有所上升,柴油机的润滑油消耗呈先上升再下降,然后逐步缓慢下降的趋势;柴油机的最低油耗区分布在转速1600~2100r/min范围内的中等负荷区域,最低油耗区的覆盖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11.
现代轿车柴油机技术性能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典型的国外轿车柴油机实例,综合阐明近10年来轿车柴油机的技术性能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乙醇含量分别为5%、10%、15%和20%的混合燃料及纯柴油5种油品的对比实验,研究了燃用乙醇—柴油混合燃料时,柴油机燃油经济性、功率及排放特性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燃用乙醇-柴油混合燃料,柴油机的能量消耗率在乙醇含量为15%时最佳,功率有所下降,但由于乙醇添加量较小,总体来说对发动机性能影响不大,在排放特性方面,NOx的比排放量基本随着乙醇掺烧比例的增加而减少;HE、CO的比排放量基本上随着乙醇掺烧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乙醇掺入比例的增加,发动机的可见烟度和滤纸式烟度均有显著的降低,干碳烟(DS)的比排放量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吴琼  万德玉 《柴油机》1998,(4):1-4,17
本文介绍在190系列柴油机基础上开发成功的6190ZC型船用柴油机的性能指标、结构特点以及主要试验结果和装船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宋新良  马骥 《柴油机》2013,35(6):44-46
针对船用柴油机机体球化率要求高的特点,从原材料的选用、球化处理、孕育处理、球墨铸铁的球化衰退控制等几方面就如何提高船用柴油机机体球化率进行了分析。指出:球墨铸铁的生产过程比较复杂,必须在各个环节按规范操作运行,才能保证铸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电子控制FCRS型共轨喷油系统,以及组成系统的关键部件的性能,该系统与传统机械喷油系统相比,具有喷射压力高,喷油压力、喷油定时等特性参数可灵活调节,可满足柴油汽车国3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性能要求。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宋宝福  郭晓平 《内燃机》2007,2(2):11-14,18
以K IVA-3为计算平台,计算了生物柴油和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过程,并将结果与柴油的燃烧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混合燃料的燃烧效果与纯柴油相似,NO排放没有明显升高,可以作为柴油的替代燃料使用。  相似文献   

17.
莫愁  谭祖健 《内燃机》2009,(3):27-29
对配置3种不同压缩刚度的隔振器的某4缸柴油机进行台架振动测试,处理了测试结果,分析了柴油机振动特性,结果表明,隔振器的刚度越大,柴油机的振动越小。  相似文献   

18.
在比较甲醇和柴油的物化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甲醇作为柴油代用燃料的优劣势,详细综述了在柴油机上燃用甲醇的各种方式,指出甲醇用作柴油替代燃料的应用趋势,为甲醇用作柴油替代燃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贤 《内燃机车》2000,(1):21-23
运用柴油机工作过程软件计算改变喷油定时、喷孔直径、中冷水温等参数时的 NO 生成量,并提出综合方案。该方案既降低了 NO 生成量,又不恶化柴油机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8E150ZLC型二冲程回流扫气增压柴油机的研制。该机在原E150C型产品的基础上对主要件进行了较大改进,采用等压增压使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达到了国内同类柴油机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