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详述了基于B/S模式的绝缘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功能特点,通过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等设计了管理系统的对象模型、概念与物理数据模型等多种模型.该系统应用ORACLE数据库技术和WEB技术,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报表计算与汇总、多样式查询、记录和报表统一管理等功能,很好地解决了不同样式报表的数据输入输出的问题,使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对各项技术监督数据的查询、统计更加方便.该系统的实用化运行,已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大大加强了企业的管理力度,对企业的指挥生产和科学决策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详述了基于B/S模式的绝缘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功能特点,通过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等设计了管理系统的对象模型、概念与物理数据模型等多种模型。本系统应用ORACLE数据库技术和WEB技术,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报表计算及汇总、多样式查询、记录和报表统一管理等功能,很好地解决了不同样式报表的数据输入输出的问题,使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对各项技术监督数据的查询、统计更加方便、快捷、高效。通过该系统的实用化运行,已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大大加强了企业的管理力度,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企业正确合理的指挥生产和科学决策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常规报表数据集的可读性、重用性差,数据集管理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通用SQL数据集的水调报表的构建方法。将业务报表中SQL语句拆分为细粒度的SQL查询函数,标注各查询函数的功能及输出字段,以XML文件进行集中管理;基于报表插件,读取查询函数,建立参数传递,形成可读性强的报表数据集;制作报表时,基于报表表格控件的过滤功能,实现多数据集查询信息的拼接。将该方法应用于水调自动化系统的报表制作中,可大大降低报表的制作难度。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北京市地下水信息系统的功能:不仅实现了地下水监测及评价要素的数字化存储,而且能够反映其变化,分析其规律,生成各种图形和报表,并以多种逻辑组合方式记录、查询、检索数据等;介绍了以地下水相关信息为数据来源,以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为技术平台的系统总体结构及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大坝安全监测信息发布应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技术的发展,逐渐走向网络化。随着微软ASP.Net 2.0的发布,开发基于Net的大坝安全监测信息W eb发布条件更加成熟。文章对W eb开发主要功能数据查询、图形绘制、报表制作及系统优化等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供科研院所、水库大坝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Web技术的黄河水情信息查询及会商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利用COM+组件技术实现三层结构体系.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体系结构技术选择、数据库、电子地图系统、水情信息查询和会商软件系统设计等.系统集成了WebGIS技术,以黄河流域空间地理信息、历史水文数据和其他基础数据为基础,实时连接气象信息、水雨情信息数据库,实现了气象、雨情、水情及预报信息的在线查询、分析、监视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巢湖裕溪闸枢纽工程计算机监控与监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巢湖裕溪闸枢纽工程计算机监控与监视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 .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PLC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控制技术、遥测技术和视频监视技术等 ,实现了对闸门的现场控制和远程控制 ,闸门开度、运行工况、上下游水位的实时监测和闸门运行现场的视频监视 ,以及实时数据自动采集、存储、处理、查询、统计报表、水情工情信息网页发布等功能 .  相似文献   

8.
文中叙述了漳泽水库供水监测系统的设计。供水监测系统接收到流量计瞬时流量和累积水量数据后,将数据存于不同原始数据库中,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具有图形显示、实时查询、打印报表等功能,使管理者能实时掌握用水单位用水状况,为科学配置水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黄廷林  张卉  何文杰 《给水排水》2008,34(2):113-116
以Visual Basic语言为平台,利用其数据访问特性,开发了城市供水管网爆管、折管数据库管理系统.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总体架构以及具体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不仅能够对爆管、折管的事故数据进行分类检索与查询,还能同时生成相应的分析图形与报表,对于管网事故管理工作是一种便捷有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
周宁  周浩然  骆东辉 《给水排水》2022,48(1):156-161
为解决水务集团传统生产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采用数据规范化、数据采集、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可视化分析等技术,建设了集数据动态监测、阈值报警、监督管理、可视化统计分析、报表多级上报功能为一体的水务集团生产运营管理平台,服务于水务集团、水司、厂站、第三方监管单位等多级用户.平台建成后对减少人工提高生产运营管理效率,促进水务生...  相似文献   

11.
航道水沙要素具有强时变、非线性、随机性等特征,大范围时空数据的快速获取是航道运行观测的难点。随着传感器、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基于船载传感器的航道水沙要素观测技术已经成为当前航道测量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介绍了水上水下一体化船载测量系统研究现状,综合波浪、水流、泥沙等要素移动观测技术需求,分析了船载航道水沙要素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原理与特点,综述了航道水沙信息多源图像处理智能方法研究成果,展望了航道水沙要素测量核心传感器、智能学习、实时计算等关键技术方法。研究表明: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新型高分辨率的水沙观测传感器,研制集成船载传感器的航道水沙要素移动测量系统在原理与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陶锋  夏玉龙  崔文露  李喆 《人民长江》2020,51(3):213-217
在当前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部署视频监控系统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经现场查勘和技术比对,鄂北调水工程视频监控系统采取的是视频采集、网络传输、数据存储、数据访问的4层架构。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在鄂北工程的应用场景和实际需求,并考虑经费、部署难度、稳定性等方面因素,充分利用工区已有互联网上行链路资源,提出了基于无线网桥技术的视频监控传输模式。实践表明:鄂北调水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不仅实现了施工现场的实时在线远程监控,更为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环保等方面的建设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技术支撑,极大提高了便捷性、精准性、高效性。  相似文献   

13.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核心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对解决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全局性、系统性问题意义重大,其成果为水利信息系统“统一技术架构、强化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保障良性运行”提供必要的技术与管理依据。“顶层设计”从避免重复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和强化业务协同的角度,将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中的“基础设施、业务应用和保障环境”3个部分,细化为“水利信息化保障、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资源共享服务和综合业务应用”5个管理分类,对水利业务和水利事务进行了定义与划分,统一定义了应用域、协同、域内系统和域间系统的基本框架,明确了水利信息系统各主要部分的基本技术条件与约束,为近期水利信息化实施“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奠定了技术和管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空间信息技术已经在水利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满足流域水政执法工作的实际需要,采用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并建立了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应用于流域水政监察工作。系统主要包括数据收集和整理、数据处理、专题信息提取和数据服务等关键模块。选择典型区域对该遥感动态监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应用结果表明遥感动态监测方法在流域水政执法工作中具有覆盖范围广、快速、主动等特点,能够作为一种可靠的信息手段,辅助流域水政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15.
结合数字水科院地理信息系统的框架体系和功能设计,着重研究了系统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和系统框架结构,提出了以Flex技术和SuperMap iServer REST API构建富客户端的WebGIS应用框架。通过构建水科院园区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和空间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共享,提供水科院园区资源数据的更新维护、查询统计、空间分析、专题图制作等功能,为管理部门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资源服务,为合理管理配置园区内的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类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不断地更新和广泛应用,方便了工作管理和信息沟通.重点介绍了以督办制度和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基础,开发应用适合于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工作管理系统,该系统将工作联系单、工作计划和会议纪要等工作任务作为系统信息来源.通过系统记录、审核、督办、实施、反馈、查询,促使管理工作正常进行和完成,获得工作过程的具体信息、了解工作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促进各项任务、决策达到具体落实,进而提高了工作管理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岸线动态变化立体监测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规程,结合岸线管理的实际情况,研发一套岸线监测及管理软件。该系统分为3个部分:基于C/S构架的岸线遥感影像管理与动态监测系统(天上看)、基于C/S构架的岸线综合监控与执法管理系统(网上管)、基于移动端开发的岸线移动巡查执法系统(地上查)。在对地观测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该系统采用遥感监测技术,由卫星、无人机等对地立体观测手段采集多期影像,通过叠加分析,发现地表变化位置信息及有关要素后形成专题数据,综合反映出整个监测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堤防毁损、违法占地、侵占水利设施等情况,提供给相关监管部门辅助执法,实现岸线的动态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运用"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的智能闭环控制理论,提出了以工程建设资源要素动态精准管理、业务流程数字化管理、工艺过程智能控制、实物成本精确分析、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分析及联动调控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为核心,以水电工程数据模型如大坝全景信息模型DIM为基础,以智能建造管理平台iDam为主体的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并对工程数据结构分解与编码体系、工程数据感知传输共享技术、iDam平台的系统架构与业务架构、智能建造工程绩效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统一规范的工程数据结构与编码体系,iDam平台可集成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基础数据、环境数据、过程数据和监测数据,为各业务模块服务;建立的基于工程技术和管理大数据的机理分析功能,可为工程建设的业主、施工、监理、设计、科研及运行等单位服务。智能建造初步实践表明,本文构建的技术体系是科学可行的,对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技术与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