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生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静脉注射的患者中近80%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炎症局部可因治疗不善而出现慢性硬结、静脉硬化、闭塞、静脉炎后综合征,甚至形成溃疡,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护理人员静脉穿刺造成足够的困难,甚至影响药液的输入而延误治疗。为了更规范预防和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症,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性化护理理念,研究找到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优良护理技术,本文就输液性静脉炎症的相关因素、护理认识及治疗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最重要的是通过静脉途径可提供水分、营养、药物、血液等用于诊断、治疗。然而80%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静脉炎。随着静脉穿刺技术应用的普及,及一次性输液管的应用,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患者静脉保护措施的临床应用100例袁艺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故液体外渗、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给输液工作带来困扰,影响了治疗。为此我们制定了系统性静脉保护措施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  相似文献   

4.
静脉炎是临床静脉用药常见的并发症,由于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及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静脉炎通常表现为沿静脉血管走向发红、发热、肿胀、疼痛,局部静脉血管变硬,出现条索状硬结、血流不畅并伴随疼痛.2008年1月~2009年2月,我们对25例静脉炎患者应用海带外敷法治疗,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建立和应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护理程序,提高静脉炎护理质量.方法 应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预防护理程序,通过对穿刺局部皮肤状况、静脉状况、护士操作技术、穿刺侧肢体状况、输入药物理化性质、室内环境、穿刺针和连接管、输液疗程和药物种类、患者一般状况的护理评估,合理选择血管、输液工具,改进操作技巧,给予适当的给药浓度、速度和输液顺序、严格护理留置导管、合理管理营养,每班对患者静脉情况进行评价.如出现静脉炎的早期表现,立即进入静脉炎治疗护理程序.根据护理评估静脉炎的严重程度,给予体位、理疗、药物治疗等措施,并及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2005年5月8日-6月30日(254例)与2006年同期(275例)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8%(2005年组)和11%(2006年组),P<0.05.2组患者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2005年4月30日(26例)和2006年同期(22例)科室注册护士对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态度比较,χ2=14.11,P<0.01.结论 对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通过建立和应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护理程序,可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548-5549
外周静脉留置针摒弃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输液,既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血管的损伤,又可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优点[1],降低了护士在操作时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了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保护了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已逐渐普遍地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常出现穿刺静脉发生炎症,给后继治疗带来不便,严重者甚至出现医疗纠纷。对其预防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近几年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328例,穿刺上肢静脉215例,穿刺下肢静脉113例;保留时间最长者6d,最短者2d。发生静脉炎患…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的缺陷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给药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具有其它给药方式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它会引起静脉炎、输液渗漏、发热反应、血管栓塞、肉芽肿等。为了对病人的健康负责,保证用药安全,医护人员必须认识其缺陷并提出预防对策。1静脉给药的缺限1.1引起静脉炎由于静脉中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药物或因在静脉内放置时间过长、刺激性较大的塑料导管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1],或由于个体差异对外来异物的抵抗能力差及对药物等刺激的敏感度过强所致,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引起局部静脉的损伤感染。头皮针穿刺引起的静脉炎为17.9%…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护理程序对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48例应用合理的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接受静脉应用七叶皂苷钠7 d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8.2%,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患者应用合理的护理程序,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可引静脉炎,给患者造成痛苦,也给治疗工作带来了困难。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我科对65例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采用50%乙醇调和龙血竭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云南白药加酒精湿敷治疗静脉炎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临床静脉输液中 ,经常会见到输液导致的药物性静脉炎 ,轻者局部红肿、疼痛 ,重者因血管阻塞致血管硬化。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和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 ,静脉炎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而且给护理工作增加了困难。目前治疗静脉炎的方法有 5 0 %硫酸镁或高渗糖加维生素B12 外敷等 ,均有一定的疗效 ,但对血管硬化阻塞者效果欠佳。我们自 2 0 0 0年 11月以来采用云南白药加酒精湿敷治疗静脉炎 ,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6 0例中男 4 8例 ,女 12例 ,36~ 77岁 ,病程 1~5d。食管癌术后 19例 ,…  相似文献   

11.
红花注射液敷贴治疗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敷贴治疗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接受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试验组在输液前后将浸透红花注射液棉片敷贴于穿刺点上方1~6 cm处,每日2次。对照组用硫酸镁湿敷,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对照组对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8.9%、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花注射液敷贴治疗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方便简单,疗效显著,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输液致静脉炎的防治和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主要途径,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Warthen第一次描述静脉炎的表现:大约第3天或第4天血管壁水肿并且疼痛,有轻微的刺激性。因此,临床输入性静脉炎的发生会使患者不适,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也给护理人员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和工作量,更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本文就静脉炎的防护及治疗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建立和应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护理程序,提高静脉炎护理质量。方法应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预防护理程序,通过对穿刺局部皮肤状况、静脉状况、护士操作技术、穿刺侧肢体状况、输入药物理化性质、室内环境、穿刺针和连接管、输液疗程和药物种类、患者一般状况的护理评估,合理选择血管、输液工具,改进操作技巧,给予适当的给药浓度、速度和输液顺序、严格护理留置导管、合理管理营养,每班对患者静脉情况进行评价。如出现静脉炎的早期表现,立即进入静脉炎治疗护理程序。根据护理评估静脉炎的严重程度,给予体位、理疗、药物治疗等措施,并及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比较2005年5月8日-6月30日(254例)与2006年同期(275例)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8%(2005年组)和11%(2006年组),P<0.05。2组患者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2005年4月30日(26例)和2006年同期(22例)科室注册护士对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态度比较,χ2=14.11,P<0.01。结论对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通过建立和应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护理程序,可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17例住院患者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进行浅静脉输液,观察浅静脉留置时间、细菌学监测、静脉炎发生率、不同封管方法对于堵管发生率的影响等指标.结果:本组进行浅静脉穿刺117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11 d,平均7 d;对留置时间超过5 d 静脉留置针拔除,以无菌剪刀剪下后放入无菌培养管,进行细菌培养72 h均无细菌生长;静脉炎发生率为14.5%;分别应用生理盐水和肝素封管160次,其堵管发生率为8.1%、6.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型静脉留置针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有利于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有计划的使用静脉,减少局部渗液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治疗各种疾病给药的重要途径,但多种原因可导致静脉输液渗漏,而许多药物对局部血管及邻近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从而造成静脉渗漏性损伤、静脉炎等,轻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疼痛,影响穿刺;重局部静脉炎性变成索状或局部组织变黑坏死,不仅给患造成极大痛苦,影响临床治疗,同时也给护理人员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为此,我们对因药物渗漏引起的静脉炎患,分组应用黄连、黄柏加紫草浸出液湿敷,并与单纯应用50%硫酸镁湿敷进行比较,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静脉给药是抢救患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具有其他给药方式不可替代的优点,但也会引起静脉炎、输液渗漏、发热反应、血管栓塞、肉芽肿等。为了对患者的健康负责,保证用药安全,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在工作中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治疗中,从静脉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在静脉内放置留置针时间太长,都易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密,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近年来,由于静脉输液疗法的广泛应用,因而由输液引起的血栓性静脉炎(简称静脉炎)发生率也相对提高,给病人带来痛苦,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本文通过对260例静脉输液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对静脉炎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酸镁湿热敷预防静脉输液中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68例静脉输液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硫酸镁湿热敷。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1%,显著高于对照组82. 4%(P 0. 05)。治疗后,对照组出现明显症状者6例,而观察组只有2例。结论硫酸镁湿热敷具有无毒副作用、对皮肤刺激小、患者易于接受、操作简便、成本低、时间短等优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液镇痛磁疗仪预防静脉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要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观察组病人在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同时局部应用输液镇痛磁疗仪,对照组病人按常规方法输注20%甘露醇,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及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9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局部疼痛、肿胀、麻木等不良反应明显减轻,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结论]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同时局部应用输液镇痛磁疗仪治疗,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或消除局部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输液渗漏引起静脉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宁 《现代护理》2002,8(2):157-157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给药最普及的方法。刘铭镛报导体液及细胞漏出将引起大量结缔组织增生 ,致使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增厚或堵塞[1 ] ;韩雪玲等验证了 2 0 %甘露醇在不同温度下对静脉血管损伤的影响 ,其损伤不易恢复[2 - 3] 。认为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因素很多 ,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微粒因素、输液速度、药物浓度等都是重要因素[4 ] 。还有认为输液渗漏会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严重时会造成组织坏死、疤痕挛缩、关节僵直、功能障碍[5] 。护理工作者们都在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 ,力图防止或减少损伤 ,减轻患者的痛苦。1 静脉炎的防治措施1 .1 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