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大孔树脂吸附处理2,6-二羟基苯甲酸合成废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模拟2,6-二羟基苯甲酸合成中产生的废水,并用NDA-211大孔树脂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废水含2,6-二羟基苯甲酸约2100mg/L,间苯二酚约680mg/L,吸附处理后,2,6-二羟基苯甲酸浓度<0.2mg/L,间苯二酚浓度<1mg/L,吸附去除率分别>99.9%和99.8%;在适合的条件下两者的脱附率都>99%,树脂工作吸附量达69.5g/L。  相似文献   

2.
《塑料科技》2017,(2):91-97
从共混增韧、共聚增韧、新型催化剂增韧以及纳米粒子增韧四个方面综述了阴离子聚酰胺6(APA6)的增韧改性方法和增韧机理,并分析对比了四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对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APA6树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苯乙酸(PAA)在纯水和水-乙醇、水-丙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6-氨基青霉烷酸(6-APA)在PAA溶剂中的萃取动力学。研究得出了PAA在纯水中、水-乙醇混合溶剂、水-丙酮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方程。6-APA在PAA中被萃取剂萃取了95%以上所需的时间为60s。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α-甲基-7-氧代-3β-(1H-1,2,3-三唑-1-甲基)-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α-羧酸-4,4-二氧化物(他唑巴坦)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尤其对其中的氯化环合和叠氮化两步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以6-APA为原料,经重氮化溴化、氧化、氯化环合等11步反应,最终得到了4%收率的他唑巴坦。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15kt/a本体苯乙烯-丙烯腈(SAN)装置试生产打火机专用SAN树脂的生产情况,确定了主要工艺配方及参数:进料组成为乙苯浓度为6%-11%、丙烯腈浓度为30%-42%,聚合温度130-145℃、压力0.40-0.46MPa,搅拌转速60-90r/min,脱挥温度215-250℃、压力小于等于4kPa;并对影响打火机志用SAN树脂性能的主要工艺条件及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聚合温度、结合丙烯腈含量、熔体流动指数、转化率是影响打火机专用SAN树脂生产工艺及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方法研究4-羟基-6-甲基-1,3,3a,7-四氮茚(TAI)在金属银上的吸附。实验表明TAI分子是通过分子上的N原子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在银电极上。电极处理的氧化-还原循环次数并不影响振动频率,但在一定范围内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吸收强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L—抗坏血酸—6—棕榈酸酯的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为原料合成了L-抗坏血酸-6-棕榈酸酯,在合成过程中,将反应温度从20度提高到24度,W(硫酸)=99%的溶液改变了100%,在产品收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81%)以上,反应时间由48小时降到了36小时,在精制过程中,用氯仿替代乙醚,其用量减少20%,溶剂回收率提高5%。  相似文献   

8.
根据活性炭对L-苯丙氨酸的选择吸附特性,通过活性炭吸附及氨水、乙醇溶液解析从酶转化液中成功地分离提取了L-苯丙氨酸、L-天冬氨酸,并利用717#树脂脱色和去杂离子,浓缩结晶得到符合标准的L-苯丙氨酸晶体。整个工艺路线对L-苯丙氨酸的洗脱收率接近100%,原料总收率大于70%。  相似文献   

9.
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一种新的氧化方法,即在二价金属盐-过氧化氢(30%)氧化体系中,氧化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醇成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在70摄氏度下反应10h,产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各种搅拌方法,如空气氧、氮和电磁搅拌对Ni-P-MoS2化学复合镀层性能、外表的影响,通过试验对比得出,镀液的搅拌非常重要,是必不可少的,而对Ni-P-MoS2复合镀镀槽来说,空气搅拌比其它搅拌方式要好。文中对几种搅拌方法所取得的试验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6—羟基—1,2,3—苯并噻二唑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合成了用于诱导植物系统获得抗性的化合物6-羟基-1,2,3-苯并噻二唑,其合成步骤如下:以对氨基苯甲酸(1)为原料,用乙酰酐作为乙酰化试剂,在加热回流下反应4h,将化合物I的氨基进行保护,得对-乙酰氨基苯甲酸(II),将化合物II在12-15℃下缓慢加入到氨碘酸中去进行氯碘化反应,氯碘酸对化合物II的量比为n(氯碘酸):n(对-乙酰氨基苯甲酸)=4:1,反应温度维持在60℃,得化合物2-乙酰氨基-5-羟基苯磺酰氯(Ⅲ),以锌粉加醋酸作为还原剂,在70℃下搅拌回流6h,将化合物Ⅲ还原为3-巯基-4-氨基-苯甲酸(Ⅳ),将化合物Ⅳ在0-5℃下用亚硝酸钠加冰醋酸去进行重氮化反应,然后用乙醚萃取,蒸去溶剂后得红棕色固体产物6-羧基-1,2,3-苯并噻二唑(Ⅴ),产率43%。  相似文献   

12.
2,6-二甲基萘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10种二甲基萘异构体的物性特征,并对吸附法、共熔结晶法、高压结晶法、直接结晶法及乳化结晶法分离2,6-二甲基萘的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8-羟基喹哪啶螯合树脂(PS-HQD)在HAc-NaAc体系中对铬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吸附Cr6+的最佳pH为5.0,树脂吸附的平衡时间为8 h,吸附容量9.68 mg/g。表观速率常数k298=1.87×10^-4s^-1,一次洗脱回收率达94.3%。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14.
李迪  谭璐  赵明飞  刘宝玉  王雷 《当代化工》2012,(11):1163-1166
用预处理后的树脂D61、D001和D72对润滑油基础油进行树脂吸附脱氮,通过对温度、树脂使用量、吸附搅拌时间等重要参数的考察选m吸附脱氮效果最好日.油品收率较高的树脂,即所选取的3种树脂中,型号D72的树脂脱氮效果最好,其次是型号D001,D61型号树脂脱氮效果最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6的基础、临床研究及开发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多机能细胞因子,对免疫,造血系统、消化、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具有广泛的作用。目前国外开发重组人IL-6已进人11期临床试验,我国也将重组IL-6的开发列为重点项目,已进人临床前研究阶段。本文将IL-6基础与临床开发研究近况作以概述。一、IL.6分子生物学基础(一)产生及化学性质IL一七,开始作为诱导B细胞抗体产生的分子而纯化分离,经26KD蛋白的CDNA克隆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证明其与IFN-pZ,杂交瘤/浆细胞瘤生长因子等是同一种物质,称为IL-6。产生IL-6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单核…  相似文献   

16.
对于6 氨基青霉烷酸(简称6APA)晶体在溶液中的生长,在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下可得到不同的晶习,试验考察了过饱和度以及温度对6APA生长晶习的影响。通过测定6APA晶体结构,分析6APA晶体不同晶面的分子堆积,定性解释了过饱和度以及温度引起6APA生长晶习变化的原因,可为6APA生产工业放大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轻质二氧化硅反应,制得γ-氨丙硅氧烷离子交换树脂,由于其功能基位于固体表面,具有较快的吸附速度,在实验条件下,对Ag^ 的吸附在15min内达到平衡,吸附后样品可用HNO3洗脱,洗脱后样品具有较好的再生重复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从二苯胺-4-重氮盐(DS)和3-甲氧基二苯胺-4-重氮盐(MDS)以及重氮树脂(DR)和硝基重氮树脂(NDR)与亚硫酸钠反应,在水溶液中制备了相应的二苯胺-4-偶氮磺酸盐DSS和MDSS(简称偶氮磺酸盐)及相应的重氮树脂的偶氮磺酸盐DRS和NDRS(简称偶氮磺酸盐树脂)。对它们在水溶液和固相膜中的光、热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偶氮磺酸盐与偶氮磺酸盐树脂有很好的的感光性能,而热稳定性比相应的重氮盐和重氮树脂好很多,其中二苯胺上有硝基取代的偶氮磺酸盐树脂具有突出的热稳定性,其水溶液在70℃加热6h,其固相膜在1100℃加热11天几乎观察不到分解。对偶氮磺酸盐及偶氮磺酸盐树脂的光、热分解机理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谢海英  裘俊红 《浙江化工》2009,40(11):10-12
研究了D201大孔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吸附浓海水中溴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特征,考察了搅拌速度、树脂粒径、温度对吸附速率的影响,并用动边界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描述。研究表明,D201树脂吸附溴的过程为颗粒扩散控制;搅拌速度、树脂粒径对吸附速率的影响不大:吸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表观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20.
流涎尼龙-6薄膜(以下简称CPA-6薄膜)是一种采用尼龙-6树脂经流涎成型法生产的无定型薄膜。CPA-6薄膜在国外已广泛采用,随着复合薄膜的飞速发展,其生产设备、工艺技术日臻完善。在国内CPA-6薄膜的生产才刚刚开始。其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尚未成熟,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一般均采用引进设备生产CPA-6薄膜。我厂的CPA-6薄膜采用引进设备西德巴麦格FF_2/1400生产线试制生产。由于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