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与传统三孔法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0月-2012年10月在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符合标准的21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9例行传统三孔法胸腔镜治疗,观察组109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将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手术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失血量、术后肢体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时间,单操作孔组明显低于三孔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胸片复查肺复张良好,术后全部顺利恢复出院,无术后血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72个月,平均48个月,单操作孔法无复发,三孔法仅1例复发,经胸腔闭式引流治愈,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免除三孔法所需的1~2个辅助操作孔的损伤,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可完成肺大疱切除术和胸膜摩擦术,与三孔法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同,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的自发性气胸患者(S组)120例,与同期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T组)98例,对比分析其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及术后24 h胸壁切口处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S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与T组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组在切口长度和术后24 h疼痛方面与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微创、更美观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胸管与双胸管在自发性气胸术后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85例行因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经观察孔安置一根胸管为单胸管组,经观察孔和操作孔安置两根胸管为双胸管组。比较两组术后引流效果。结果单胸管组在术后第1天及术后3天VAS疼痛评分、术后追加止痛药次数、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双胸管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胸管术后引流量、需再次置管或行胸腔穿刺术、住院费用无差别(P0.05),但单胸管组平均住院费用略低于双胸管组。结论对于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而言,单胸管能达到与双胸管相同的引流效果,且患者疼痛感更轻,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彭旭兴 《吉林医学》2010,31(16):2374-237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单孔法胸腔镜手术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肺大疱切除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孔组(21例)和单操作孔组(19例),使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经胸腔镜手术治疗后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胸患者,单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均与单操作孔组患者,相差无几(P0.05);但单孔组术后第3天疼痛程度轻于单操作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法与单操作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同样安全有效,但单孔法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操作孔法和三孔法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各39例。甲组行单操作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乙组行三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术中出血量较乙组少,术后2 h及12 h疼痛得分明显较乙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下气肿及肺不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住院时间较乙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孔法相比较,单操作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切口感染率低,且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48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及疼痛评分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渗液、皮下气肿及继发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胸具有更好的疗效,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稳定血气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尤振兵  郭伟  朱卫国  徐达夫  嵇建 《西部医学》2009,21(9):1505-1506,1508
目的比较腋下小切口、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18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手术时间和患者自身对手术的选择性分为腋下小切口治疗组86例、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组52例及电视胸腔镜手术组48例。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手术费用、复发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此3项指标任意两组比较均不同。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仅胸腔镜辅助FN切口组与电视胸腔镜组三指标均相近,其余任意两组比较,三指标均不同。三组复发率。结论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更优于腋下小切口,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电视胸腔镜手术时间比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长,且治疗费用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VATS)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VAMT)两种术式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本院住院治疗的9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采用全胸腔镜手术,观察组47例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ATS及VAMT应用于自发性气胸,均可取得显著效果,并具有切口小的优点,VAMT相比VATS,可降低手术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胸腔镜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经开胸手术治疗的2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及离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single-port VATS)治疗肺部疾病的手术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01~2012-01我科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观察组)和前外侧肋间小切口(对照组)治疗自发性气胸,其中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观察组)24例,切口为一个操作孔和一个观察孔,术后放32号引流管1根。前外侧肋间小切口(对照组)22例,取前外侧第4或第5肋间10~15 cm小切口。结果局部切除病变平均手术时间35(30~60)min,平均出血量45(15~60)ml,未输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8(7~10)d。全组患者术中平稳,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很强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缝扎法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和相比三孔法胸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选择电视胸腔镜下使用普通胸外科的缝针及缝线肺大疱缝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胸4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21例为单孔缝扎组:余对照组22例为三孔器械组:采用三孔下内镜组织切割缝合器(Endo-GI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拔胸引管时间、胸管引流量、术后胸壁神经性疼痛、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死亡。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0.1)h、术中出血量(14.1±3.0)mL、平均胸管引流量(320.47±17.8)3 mL及引流时间(46.09±11.58)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13±0.65)d,与对照组上述各指标进行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神经性疼痛率9.5%,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患者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缝扎法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患者疼痛轻,且价格适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探讨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全麻双腔插管,在腋中线的第3或4肋间切口,选择合理的观察孔和操作孔,观察肺叶,找出肺大泡,再把它从操作孔拉出,在其基底处切除肺大泡。结果所有采用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在随访4~6个月内痊愈率超过90%,仅有2例气胸复发,经过第二次胸腔镜手术后治愈。结论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显著,其具有操作简便,复发率很低,创口小,费用较低等优势确保了临床推广率。  相似文献   

14.
周静  孙仲涛  陈晓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8):1279-1282
目的 比较单孔法胸腔镜手术(sing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VATS)与传统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探讨SPVATS的操作要点、临床疗效以及推广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64例(SPVATS组,采用单孔法胸腔镜手术)、传统组42例(VATS组,采用传统胸腔镜手术),比较2组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分析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 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及围手术期死亡;SPVATS组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与VAT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0,P<0.001),SPVATS组手术时间[(50.39±9.58)min]、手术出血量[(42.70±9.54)ml]、引流管放置时间[(3.31±0.90)d]、术后引流量[(235.62±74.38)ml]、住院时间[(4.73±1.38)d]与VAT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SP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与VATS相比同样安全有效,操作方便,且具有术后疼痛轻的优势,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作为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郭德庆  石磊 《中外医疗》2016,(16):93-94
目的:探究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2月—2014年9月期间该院确诊的7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无Ⅲ度疼痛的患者,观察组术后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2008年5月-2010年11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于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作小切口治疗38例,并和同期进行常规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38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胸腔镜组手术时间90-190min,平均90±10.2min,切口长5-7cm,出血量40±5.2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3-5d;常规组手术时间40-50min,平均45±8.8min,切口长15-20cm,出血量为50±3.7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7-8d,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6-9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52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顾江魁  陶立伟  葛阳 《安徽医学》2010,31(7):771-773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该病4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胸管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与开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5 min、9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0 ml、200 ml;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2.5 d、4 d;平均住院时间7 d、10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pneumothorax,SP)治疗的两种手术方式: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小切口手术优缺点、应用范围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56例,其中50例采用小切口术式,106例采用VATS术式。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VATS组与小切15/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方面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病例。结论:VATS与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相比无差并性,VATS适用于大部分的自发性气胸病例,手术视野好,能发现肉眼不易发现细小肺大泡,但术中应用直线切割器等器械,费用相对较高;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手术操作简单、方便,不需特殊器械,费用低,但探查显露较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