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治疗表浅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对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0~80 min,平均30 min。6例侧壁肿瘤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采用小功率、间断放电点切及凝切法,辅以静脉麻醉配合短效肌松药,顺利完成手术。5例合并前列腺增生(BPH)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中无膀胱穿孔、输尿管口狭窄,出血较少,不需输血。术后无尿路感染及继发性膀胱破裂等并发症。24 h内即完成首次丝裂霉素20 mg或表柔比星30 mg膀胱灌注。所有病例随访0.6~9年,有14例复发,发率为17.9%,12例再次行TURBT,2例作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改用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未遗留其他并发症。结论 TURBT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反复进行等优点,是治疗表浅膀胱癌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高龄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月90例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并随机将其分组,部分切除组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2组患者2年复发率;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出院时间;膀胱穿孔、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TURBT组患者2年复发率和部分切除组相近(P>0.05);TURBT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 出院时间低于部分切除组(P>0.05);TURBT组闭孔神经反射和膀胱穿孔的发生率较高,而部分切除组膀胱痉挛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高龄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和出院时间,与部分切除术一样均可达到降低复发率的效果,两者并发症有所侧重,术中需细心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时闭孔神经反射的处理方法。方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42例,术前予常规硬膜外麻醉,使用适当方法电切膀胱肿瘤,视术中情况行喉罩通气(LMA)全麻并使用肌松剂。结果115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发作;22例闭孔神经反射轻微,仍可以顺利完成手术;4例闭孔神经反射剧烈,行喉罩通气全麻后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膀胱穿孔改开放手术。结论常规硬膜外麻醉结合适当的手术方法即可满足大部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需要。当发生影响手术操作的闭孔神经反射时,喉罩通气全麻加肌松药可以保证手术安全平稳进行,若出现膀胱穿孔,则应酌情改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T)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分别行HOLRBT术(n=30)与TURBT术(n=30)的NMIB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1年原位复发率等指标。结果:HOLRBT组手术时间大于TURBT组(P0.05);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TURBT组(P0.05);两组1年原位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在治疗NMIBT方面同电切一样疗效确切,但钬激光手术方法易掌握、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两者各有利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膀胱肿瘤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235例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手术时间10~95 min,22例合并前列腺明显增生者手术时间为40~130 min,全组术中无输血。术后根据肿瘤数量、瘤体大小以及切除深度、范围,留置导尿管20~168 h。3例因闭孔神经反射致膀胱穿孔行开放手术修补,术后给予膀胱腔内化疗。术后随访1~3年,57例在术后6个月~2年复发,复发率24.3%,2例分别于术后9和22个月行全膀胱切除术;55例再次行TURBT,术后观察至今未见复发。结论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院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自2004年以来的3年中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的临床资料。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186例,分成三组,其中第一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肌松药及面罩给氧122例,第二组应用全身麻醉42例,第三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22例。结果第一组有10例出现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未造成膀胱穿孔,有5例出现严重的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轻微的膀胱穿孔4例,不需要膀胱修补,造成1例严重的膀胱穿孔、大出血,需要行膀胱修补术。第二组和第三组出现2例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结论硬膜外麻醉是不可能抑制闭孔神经反射的,肌松药的应用可以抑制膀胱肌肉的收缩,实际上这种方法对小的膀胱肿瘤,手术时间短是非常有效的。但对大的膀胱肿瘤,手术时间长是不合适的。对大的膀胱肿瘤或多发的膀胱肿瘤,应用全身麻醉是非常合适的。上述两种方法应用中掌握肌松药的应用量和维持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电切中出现膀胱穿孔多是由于肌松药的应用量或维持时间不够造成闭孔神经反射所致。闭孔神经阻滞麻醉的联合应用是最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两组:TURBT组55例,肿瘤直径19±7mm;T1 36例,T2 19例,G1 34例,G2 21例;其中膀胱侧壁肿瘤21例,多发肿瘤18例.PKRBT组45例,肿瘤直径18±8mm;T1 29例,T2 16例,G1 26例,G2 19例;膀胱侧壁肿瘤18例,多发肿瘤14例.统计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是否发生闭孔反射、术后2年内是否复发.结果:两组患者均一次手术完成,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TURBT组手术时间26.8±9.2分钟,术中失血47±25ml,两年内复发率38.2%;PKRBT组手术时间25.3±10.3分钟,术中失血41±23ml,两年内复发率4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有膀胱侧壁肿瘤的患者术中发生闭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安全性高;低温切割,创面无焦伽;切割精确,止血效果良好,手术野清晰,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索经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二次电切对减少经尿道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复发率及改善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我院TURBT术后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57例, 其中单次电切组109例, 二次电切组48例。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 对比两组复发率及各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情况。结果 复发患者主要为T1期及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2例患者在二次电切后纠正病理诊断。二次电切组复发率低于单次电切组(P<005)。 结论 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可进一步明确肿瘤分期, 降低高危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延缓进展、改善预后。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二次电切的手术指针, 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鲲 《基层医学论坛》2016,(8):1060-1061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接受经尿道内腔镜治疗的80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切除术(PKRBT)的观察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2年内复发率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闭孔神经反射、并发症及2年内复发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KRBT和TURBT均是治疗膀胱肿瘤的良好术式,安全有效,但PK.RBT在降低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建议临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cancer,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repeated-TURBT,Re-TURB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二次电切的意义及指征。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被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56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二次电切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常规行TURBT;观察组25例,该组患者于首次TURBT后8周左右返院行二次电切术。2组患者术后均行术后即刻灌注与维持性灌注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常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两组患者术后均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同时还需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及肝功指标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及进展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χ2=0.144,P>0.05)、年龄(t=-1.03,P>0.05)、肿瘤单发及多发(χ2=0.750,P>0.05)、肿瘤分期(χ2=0.120,P>0.05)、肿瘤分级(χ2=0.002,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观察组患者在二次电切术中有3例(12%)发现肿瘤残余,其中Ta期2例,T1期1例,分期均与首次电切病理结果一致。在术后随访中,观察组共有5例(20%)复发,其中Ta期2例,T1期2例,1例于二次电切术后11个月出现进展,由T1期进展为T2。对照组有17例(55%)出现复发,其中Ta期12例,T1期4例,1例于术后18个月由T1期进展为T2期。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2,P<0.05),二次电切术后复发率低于常规肿瘤电切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膀胱穿孔、输尿管口损伤及大出血等严重合并症。结论 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容易复发或进展;对于首次电切肿瘤分期≥ T1、高级别肿瘤(G2及G3)、肿瘤直径≥ 3 cm或多发肿瘤(≥ 3个)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能早期发现及清除残留的肿瘤,明显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率;电切标本要求有平滑肌组织,有助于准确评估肿瘤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 (TURBT)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 for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 Laser techniqu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urology. This analysis aimed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holmium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 (HoLRBT) vs. TURBT.
Methods  A systemic search of MEDLINE, Embase, Web of Science,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as well as manual bibliography searches were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relevant studies. The pooled estimates of operation time, obturator nerve reflex rate, bladder perforation rate, bladder irrigation rate, catheteriz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and one- and two-year recurrence free survivals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Five studies were enrolled into our meta-analys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operation time between groups (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 1.01, 95% confidential interval (95% CI) -3.52–5.54, P=0.66).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bturator nerve reflex (OR 0.05, 95% CI 0.01–0.04, P=0.004), bladder perforation (OR 0.14, 95% CI 0.03–0.61, P=0.009), bladder irrigation (OR 0.13, 95% CI 0.04–0.45, P=0.001), catheterization time (WMD -0.96, 95% CI -1.11 to -0.82, P <0.00001), and hospital stay (WMD -1.46, 95% CI -1.65 to -1.27, P <0.00001) showed advantages of HoLRBT over TURBT. The 2-year recurrence free survival rate favors the HoLRBT group (OR 1.46, 95% CI 1.02–2.11, P=0.04).
Conclusions  As a promising technique, HoLRBT is safe and efficient, and showed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TURBT. HoLRBT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procedure for TURBT in terms of low-grade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 or low-grade early TNM-stage urotheli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针状电极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组(针状电极组63例)和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组(激光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期复发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输血病例,无膀胱穿孔病例。所有病例病理均可满足病理分期要求,其中Ta期31例,T1期82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77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6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4±5.8)个月。针状电极组肿瘤复发6例(9.5%,6/63),激光组复发7例(14%,7/50),两组均无病理分期进展者。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闭孔神经反射引起的膀胱穿孔等严重合并症,切除标本满足病理分期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摩西钬激光切除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徐州市肿瘤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61例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摩西钬激光组35例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组(TURBT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  相似文献   

14.
薛庆 《四川医学》2017,38(11):1278-1281
目的探讨经尿道直出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FGLE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34例NMIBC患者(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URBT组(采用传统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76例、FGLEBT组58例(采用FGLEBT手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FGLEB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均显著的低于T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LEBT组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0.00%显著的低于TURBT组的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膀胱穿孔、尿道狭窄、术后24个月复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术后72h,FGLEBT组的CRP、WBC水平显著的低于T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LEBT治疗NMIBC的手术效果可靠,术后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手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5.
戴旭辉  朱达明 《吉林医学》2013,34(4):611-612
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HoLRBT)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HoLRBT)(31例)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40例)的临床患者资料。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RBT组术中闭孔反射、膀胱穿孔、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URBT组(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HoLRB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膀胱肿瘤的手段,并发症相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发生率低,但肿瘤的远期治疗情况需进一步研究随访。  相似文献   

16.
经尿道同期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及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毅  胡华  程蜀氏  付炼  吴跃  刘超颖 《四川医学》2012,33(1):103-104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同期行TURBT+TURP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2例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同期行TURBT+TURP术为研究组,18例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只行TURBT术为对照组,术后复查两年,观察对比两组复发率、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种植情况、最大尿流率、残余尿、尿道狭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膀胱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部尿道均无肿瘤种植,研究组最大尿流率、残余尿、尿道狭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同期行TURBT+TURP术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膀胱癌复发率,且不会造成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种植,对患者排尿情况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23例膀胱肿瘤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膀胱肿瘤患者全部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切除率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中术后大出血、电切综合征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定期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膀胱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4.34%。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治疗膀胱肿瘤较好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T1T2膀胱肿瘤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3例行TURBT术,对照组49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a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2.7±5.8)min,术中出血量(51.9±11.2)mL,导尿管留置时间(2.2±0.4)d,住院时间(5.6±1.1)d;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8.9±6.5)min,(98.6±30.3)mL,(4.8±0.9)d,(11.7±1.2)d,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低于对照组的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5a复发率为27.9%,对照组患者5a复发率为28.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BT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5a复发率相当,但TURBT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经尿道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早期NMIBC患者49例,均予以TURBT手术,术后辅以丝裂霉素灌注化疗,定期复查。详细记录手术相关情况,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本组4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切除率为100.0%,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分别为(29.1±5.4)min、(32.1±7.6)m L、(2.3±0.9)d;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6例,膀胱穿孔5例,尿道狭窄2例。随访24个月,未见死亡相关病例,其中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内分别复发2例、3例、2例、4例,复发率为23.4%(11/47),中位复发时间为17.4个月。结论:TURBT治疗早期NMIBC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多次进行等优点,联合术后灌注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