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拔除尿管前,膀胱不同充盈程度对恢复自主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拔出尿管前夹闭尿管,瞩病人多饮水,待膀胱充盈时将导尿管拔除;对照组:将尿液排空,膀胱空虚后拔除尿管.结果充盈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后,患者能自主排尿顺利,未有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拔管时机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腹腔镜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两种不同时机拔除尿管实验组20例在膀胱充盈时拔管对照组20例在膀胱空虚是拔管观察拔管后患者是否能自行排尿。结果实验组继发尿潴留及排尿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  相似文献   

3.
衡玉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2):1515-1516
目的:探讨改进妇科手术留置尿管病人拔除尿管的方法,预防尿潴留发生的作用。方法:将90例全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实验组拔除尿管前先行膀胱冲洗。有尿意时拔出,对照组夹管2 h常规拔管。结果:实验组有44例拔出尿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有35例拔出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39,P<0.01)。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除尿管,可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郭舒婷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840-484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拔除尿管的时机,减少尿路损伤及感染的概率。方法将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20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1术后30 min拔除尿管;试验组2术后6 h后拔除尿管;对照组术后24 h拔除尿管。统计3组患者第1次排尿时间,自行排尿成功率及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结果试验组1第1次排尿时间短于试验组2及对照组(P〈0.05),3组患者在自行排尿成功率和泌尿系统感染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和对照组膀胱刺激症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后30 min拔除尿管为最佳拔管时间,可最大程度减轻因插管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促进患者自行排尿,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任娟 《中外医疗》2012,31(5):69-69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术后的患者自行排尿的影响,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方法选择普外科术后自控镇痛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术后遵医嘱给予留置尿管24h。实验组从术后6h开始夹闭尿管,间歇放尿,术后24h患者有尿意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常规遵医嘱术后24h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患者拔尿管后3h内自行排尿、需辅助排尿和尿潴留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过夹闭尿管,间歇放尿后,患者有尿意时拔除尿管,能促进患者排尿,减少辅助排尿和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充盈时拔尿管与膀胱排空时拔尿管对患者排尿感受及对发生尿潴留影响比较。方法:将577例下肢骨折患者中,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入院的279例分为观察组,采用常规的患者排空膀胱后拔出尿管,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入院的29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采用膀胱充盈患者有尿意时拔管,随即排尿。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排尿时的尿路刺激症状,能否自行排尿,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以及发生尿潴留的几率都比实验组大。结论:患者在拔尿管时采用膀胱充盈时拔尿管更能恢复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对38例脑出血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心理护理、膀胱功能锻炼、预防尿路感染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拔除尿管后经护理自行排尿30例,占78.9%;仍不能自行排尿的有8例,占21.1%。结论采取全面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可以重建患者排尿功能,减少因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促进腹部术后患者排尿的护理及其重要性,方法将腹部术后患者115例从术后6h开始夹闭尿管,间歇放尿,术后24h患者有尿意时拔除尿管;对照组115例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拔尿管后3h内自行排尿、需辅助排尿和尿潴留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过夹闭尿管,间歇放尿后,患者有尿意时拔除尿管,能促进患者排尿,减少辅助排尿和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促进腹部术后患者排尿的护理及其重要性方法将腹部术后患者115例从术后6h开始夹闭尿管,间歇放尿,术后24h患者有尿意时拔除尿管;对照组115例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拔尿管后3h内自行排尿、需辅助排尿和尿潴留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过夹闭尿管,间歇放尿后,患者有尿意时拔除尿管,能促进患者排尿,减少辅助排尿和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操作体会.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于2010年3-10月间应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系统辅助腹腔镜行下尿路手术4例,其中3例前列腺癌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例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双U形回肠代膀胱术.结果 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00~270 min(包括体位摆放及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到位的时间共45 min),术中失血量为300~800 mL,输血0~400 mL.术后无1例发生尿漏,术后第5天拔除左侧引流管,第6天拔除右侧引流管.术后1周复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0.17 ng/mL.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可自行排尿,排尿控制良好.1例膀胱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30 min,其中全膀胱切除的时间为165 min,原位膀胱术的时间为120 min.术中失血量为800 mL,输血300 mL.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第10天拔除双侧输尿导管,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可自行排尿,排尿控制良好.结论 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下尿路手术的创伤更小,更适用于高龄、高危前列腺癌等下尿路肿瘤患者,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手术方法,但须充分关注手术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拔除导尿管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0月选择胃肠道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和时间拔除尿管,实验组术后24h在膀胱充盈状态下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术后的主观感觉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尿道出血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及术后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观感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24h在膀胱充盈状态下可拔除尿管。以减少尿道出血、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的发生,可使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12.
陈琳  周利华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7):1245-1247
目的 早期妇科肿瘤患者术中需要留置导尿,以保证术中和术后尿液引流的通畅。但患者术后常因各种原因导致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本文主要探讨间歇性夹管结合提肛运动对妇科肿瘤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宿州市立医院接诊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按照留置导尿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夹管结合提肛运动。采用秩和检验对2组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等待时间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患者尿路刺激征以及排尿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对照组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为[105.0(35.2,210.4)]min,试验组为[30.0(10.5,65.7)]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06.000,P<0.01)。试验组尿路刺激征3例(6.7%),对照组为12例(2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自主排尿43例(95.56%),需诱导排尿2例(4.44%),无患者需再次导尿;对照组术后自主排尿34例(75.56%),需诱导排尿7例(15.55%),4例(8.89%)需再次导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0,P<0.05)。 结论 间歇夹管结合提肛运动,在膀胱充盈或患者主诉尿意明显时拔除尿管,能明显减少首次排尿等待时间,促进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降低再次导尿几率。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病人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骨科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观察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对照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下腹部。两组术后均定时开放尿管,且均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观察拔管后自行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28.6±4.4)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93.3%;对照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68.3±4.6)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早期尿管定时开放+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拔管后排尿效果,降低再次导尿率。  相似文献   

14.
张睿  王喆妍  张晓坤  骆璇 《重庆医学》2018,(7):913-914,918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留置导尿中的表面麻醉及抗茵效果,寻求心脏手术患者最佳的留置导尿方案.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该院198例择期行心脏手术患者,分为2组: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和液状石蜡对照组(C组).在气管导管拔除后即刻、拔管后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评分法进行评分,并观察术后第1天及第7天尿白细胞、尿细菌数及术后第7天尿培养结果.结果 L组患者VAS评分、CRBD评分在气管导管拔除后即刻明显低于C组(P<0.05).L组患者尿白细胞、细菌计数在术后第7天明显低于C组(P<0.05).L组患者尿培养阳性率(5.05%)在术后第7天明显低于C组(1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为润滑剂留置导尿可降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7d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并可预防留置导尿引起的苏醒时躁动.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附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方法:对1例68岁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施行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31。在腹腔镜下纵行切开前列腺外科包膜及膀胱颈,切除前列腺腺癌后,用2-0薇乔线(Vicry1)连续缝合前列腺外科包膜及膀胱颈切口。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约80ml。拔除导尿管后排尿通畅。术后1个月,I-PSS为5。结论: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是可行的,它既可获得开放手术相似的疗效,又具有微创手术患者痛苦少,疤痕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的最佳注水量。方法将90例需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3岁以下婴幼儿,随机分配到相应的试验1、2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1组注入水2 ml,试验2组注入4 ml,对照组按尿管标注容量注入3 ml。通过相关指标的观察,探讨婴幼儿留置气囊导尿管气囊的最佳注水量,以降低留置尿管出现漏尿、脱管、尿路感染、尿路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为婴幼儿临床留置尿管提供参考。结果试验1组出现漏尿14例、血尿0例;试验2组出现漏尿9例、血尿11例;对照组漏尿5例、血尿4例。结论婴幼儿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的最佳注水量为3 ml,可减少尿道损伤出血、尿液外渗、尿管脱出的现象,减少对膀胱刺激,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在预防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三组,实验组24例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呋喃西林500m1持续膀胱冲洗;对照组共47例,用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其中一组24例不进行膀胱冲洗,二组23例使用常规膀胱冲洗。三组患者均在拔管前进行尿液、尿管细菌培养,并观察拔管后尿路刺激症。结果:实验组拔管前尿液、拔除的导尿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均低于不冲洗组和常规冲洗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进行小量持续膀胱冲洗可降低结直肠癌术后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拥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5):610-611,6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腹TME组20例和腹腔镜TME组15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出导尿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TM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TME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和拔出导尿管时间明显短于开腹TME组(P<0.05);但2组清除淋巴结数目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TM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TME组(P<0.05)。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近期疗效与开腹TME相当;且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经皮肾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患者输尿管双J管留置时间长短及拔管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84例行PCNL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长期留置组(n=28),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4~6周,经尿道膀胱镜下拔管;短期留置组(n=28),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8~12 d,经尿道膀胱镜下拔管;短期留置改良组(n=28),术后留置输尿管双J管8~12 d,经肾穿刺通道用改良方法拔管。3组患者于拔管后和出院后分别填写问卷调查,手术后1个月复查肾功能和利尿肾图。结果患者出院后肉眼血尿、腰胀、膀胱刺激征、泌尿系感染、发热、双J管移位、尿液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长期留置组分别与短期留置改良组、短期留置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短期留置组与短期留置改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拔管后尿道疼痛、肉眼血尿、尿道损伤、膀胱刺激征、泌尿系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短期留置改良组分别与长期留置组、短期留置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长期留置组与短期留置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1个月复查肾功能、利尿肾图,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碎石取石术后8~12 d,有针对性采用改良方法拔管,可有效缩短双J管的留置时间,避免因带管出院及置管时间过长引起的并发症,减少患者的费用和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留置尿管早期定时开放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预防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术后第1天尿管定时开放。对照组30例,采用直接开放尿管引流,拔管前夹闭尿管。两组均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平均时间为13.93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96.7%(29/30);对照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平均时间为43.90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66.7%(20/30)。结论:应用早期尿管定时开放的观察组拔管后排尿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