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囊肿合并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990-2000年238例肾囊肿患者资料,对11例肾囊肿合并肾细胞癌者的资料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者8例,术中诊断3例,全部行肾癌根治术,术后,患者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B超发现肾囊肿增长过快或囊内有病变时应行CT检查,怀疑肾囊肿合并肾癌时作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 患者男,60岁。体检发现右肾囊肿1周为主诉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各项血、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B超检查提示为肾囊肿,静脉肾盂造影未见异常,肾脏CT考虑为高密度囊肿,术前诊断为右肾囊肿,考虑囊肿内高密度影为囊肿内出血所致。拟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中暴露肿物后发现肿物与周围组织有一定程度的粘连,包膜完整,表面有明显曲张血管,疑为肾脏实性肿瘤,中转开腹后取部分组织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回报为肾癌。故行肾癌根治术,术后患者顺利恢复,术后常规病理回报为肾透明细胞癌,随访一年,未见复发及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超声引导下单纯性肾囊肿硬化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单纯性肾囊肿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入无水乙醇硬化囊肿壁患者的资料.结果 56例单纯性肾囊肿均穿刺成功,术后随访1-5年未见复发,无严重并发症,治愈率89.3%,总有效率100%.结论 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一种替代传统手术治疗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1病历摘要患者女,60岁,该患于1998年在我院健康体检时,经B超发现左肾下极有一囊肿,约2.4cm×2.2cm,尿常规未见异常,当时诊断为单纯性肾囊肿。以后患者每年均复查,结果皆报告为左肾囊肿,2004年4月复查,B超提示左肾囊实混和性占位,大小同前,进一步做螺旋CT+C,报告为左肾实质性占位,肾癌可能性大,MRI报告左肾复杂性囊肿,肾盂造影未见异常,双侧肾功能检查正常。患者近6年来无任何症状,查体未发现任何阳性体征,根据CT考虑肾实质肿瘤,到北大西洋京友谊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前诊断为左肾占位,术中速冻病理报告为肾透明细胞癌,遂行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8-70岁.B超检查结合术中对囊液化验符合单纯性肾囊肿的诊断[1].左肾囊肿12例,右肾囊肿8例,其中1例男性患者左肾囊肿为手术后复发.B超检查示囊肿直径3.4-7.8cm.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多房性囊性肾瘤认识、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1例多房性囊性肾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超声检查示:右肾囊肿、囊性肾癌待排;CT检查示:右肾占位,考虑囊性肾癌可能性大;病理报告示:多房性囊性肾瘤。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肾切除术,因患者既往有手术病史,且囊肿分隔多,术中无法行肿块切除及肾部分切除,最终行肾切除。术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部分多房性囊性肾瘤应与囊肿、囊性肾癌进行病理鉴别诊断。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肾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69例肾囊肿临床资料:37例有腰痛、腰胀不适,5例有血尿病史,5例伴有高血压病史,45例为体检发现。69例病人经B超检查发现,10例为双侧,7例为多发性囊肿。25例为IVU检查,15例显示肾盂、肾盏受压改变,压迹多呈弧形且边缘光滑,2例显示肾盏外一充盈造影剂小囊状影借一小管与肾盏相连,囊肿约1cm,10例为正常肾盂肾盏影象。CT检查20例为均匀性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为0-15HU,增强扫描18例无强化,2例CT表现为受压移位的肾盂,肾大盏包围低密度囊肿,类似皇冠状。结果:27例行手术治疗,术中l例因囊肿内肿块,作快速冰冻切片为右肾透明细胞癌,伴出血囊性变而行肾切除术,余26例均行肾囊肿去顶术,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囊肿,余42例因囊肿小或无症状或不同意手术,未予以处理。手术27例中获随访22例,随访期为l-5年,22例术后腰痛、腰胀不适消失,5例血压高者恢复正常,5例血尿消失,未手术20例B超复查囊肿变化不大,肾功能正常。结论:诊断因B超价廉,无损伤,简便列为首选,增强CT扫描,在与肾积水、肾盂源性囊肿有鉴别意义,对于囊肿较大,一般大于5cm且伴明显腰痛、血尿、高血压等临床症状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囊肿和囊性小肾癌患者肾功能指标差异,分析CT检查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4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A组)及15例囊性小肾癌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将同期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三组受试者均接受肾功能检查,两研究组患者同时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比三组肾功能指标差异;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评估CT检查在囊性小肾癌和单纯性肾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三组受试者血清肌酐值和血尿素氮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肾小球滤过率则显示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P0.05);CT鉴别诊断囊性小肾癌和单纯性肾囊肿的准确率为85.8%(188/219),其中正确诊断单纯性肾囊肿178例(87.3%,178/204),正确诊断囊性小肾癌10例(66.7%,10/15)。结论单纯性肾囊肿和囊性小肾癌患者均存在肾功能指标异常情况,需引起临床重视;两种疾病的螺旋CT征象虽存在特异性,但在诊断占位体积较小的病灶时仍具有漏诊、误诊风险,建议将其可作为两疾病的辅助鉴别诊断手段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2000年4月至2004年12月,应用腹腔镜施行肾囊肿去顶术2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8~65岁,平均48.2岁.肾囊肿直径为5.3~10.8cm,平均6.5cm.囊肿位于右肾8例(2例有2个囊肿),左肾6例,双侧6例.囊肿位于肾上级13个,下级9个,肾中部8个,均在肾脏的前面或侧面.6例患者因患侧腰部酸胀感,经B超检查检出肾囊肿,14例在体检时B超发现肾囊肿.全部患者在术前均行CT检查确诊,并确定囊肿大小、数量和位置.  相似文献   

10.
分析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31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所有病例经1~6个月B超检查随访,均未见复发。表明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安全有效、创伤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侵犯肾实质而肾盂占位不明显的肾小管逆行浸润型肾盂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的9例浸润型肾盂癌患者的术前多排螺旋CT平扫、皮髄交界期和实质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本组患者的患肾位于右侧6例,左侧3例;8例患肾形态无明显改变,另1例患肾隐约隆起;浸润型肾盂癌病灶形态均不规则,肾盂壁与肾实质分界不清,肾窦脂肪均消失。CT平扫病灶呈等高密度5例,等或稍低密度4例;有钙化或结石3例,出血2例,肾盂内均无明显肿块;CT值17.6~31.5Hu,平均24.6Hu。CT动态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呈相对较低密度,CT值29.4~55.2Hu,平均39.8Hu;实质期呈相对低密度,CT值38.2~73.2Hu,平均51.0Hu。结论浸润型肾盂癌从肾盂壁向肾实质浸润生长,患肾肾盂、肿瘤和肾实质分界不清,占位效应不明显,病灶呈轻中度进行性持续强化。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的疗效。方法47例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小肾癌切除术,男31例,女16例,平均年龄48岁。肿瘤直径0.8~3.0cm,平均2.3cm。透明细胞癌38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囊性肾癌1例。术后定期行腹部CT、超声、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结果47例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45例,失访2例,平均随访17个月,45例肿瘤均无复发。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结石伴无功能肾合并肾盂癌的漏诊原因。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例肾结石伴无功能肾合并肾盂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70~78岁;肾结石病史11~16年。4例患者均出现腰痛、血尿及合并泌尿道感染,其中2例合并发热,静脉尿路造影、彩超及CT等检查均未发现肾盂癌。1例患者因合并输尿管下段结石及膀胱结石,遂行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切开取石术,其余3例行单纯肾切除。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原发肾盂腺癌1例,肾盂尿路上皮细胞癌2例,肾盂鳞状细胞癌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例半年后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半年后失访,1例随访4.5年肿瘤无复发,1例随访1.5年肿瘤无复发。结论 肾结石伴无功能肾合并肾盂癌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容易漏诊,年龄较大、长期肾结石合并重度肾积水伴感染的患者应考虑合并肾盂癌可能,需进一步检查,术中应常规仔细检查切除的肾脏标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系统性淋巴清扫肾癌根治术在肾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27倒肾癌的患者采用系统性淋巴清扫肾癌根治术治疗,在行根治性肾切除的同时行系统性淋巴清扫.术后获得随访22例.结果 行系统性淋巴清扫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10~190分钟,平均155分钟,平均出血量220ml,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25例,混合性细胞癌2例.术中发现2例浸润到肾周围脂肪,5例见局部淋巴节转移.术后获得随访22例,占81.5%,随访时间10~33个月,平均25个月,随访者中生存率76.2%.结论 系统性淋巴清扫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具有达到准确分期,有效切除肿瘤,防止局部复发,改善预后,更好地提高患者生存率等优点,是治疗肾癌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肾上腺偶发瘤(A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健康体检或肾上腺疾病以外原因就诊发现的86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86例AI患者中84例(97.7%)接受手术治疗,后腹腔镜手术55例(64.0%),其中4例中转开放手术,有内分泌功能肿瘤37例(43.0%),术后病检确诊皮质腺瘤40例,嗜铬细胞瘤24例,髓性脂肪瘤8例,囊肿5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2例,转移性肿瘤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81例良性肿瘤随访1-6年未见复发,3例转移性肿瘤均在2年内死于原发肿瘤,2例皮质腺癌中1例术后11个月死于广泛转移,1例随访2年3个月仍存活。结论 影像学检查结合内分泌检测有助于AI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明确诊断的〈3cm的肾上腺囊肿、血肿及髓性脂肪瘤可随访观察除外,其余AI均应积极手术,腹腔镜手术是AI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56例考虑恶性病变,13例考虑单纯性肾囊肿,6例考虑为多房性肾囊肿。4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20例,腹腔镜手术27例;保留肾单位手术14例,其中开放手术9例,腹腔镜手术5例;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3例 ,其中2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9例术后2~3周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密切随访;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病变,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75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囊性肾癌,其中肾细胞癌囊性变38例,多房囊性肾癌16例,单房囊性肾癌(囊腺癌)8例,肾囊肿恶变13例。随访25~147个月,平均6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需根据不同的亚型分析,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作为囊性肾癌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145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博  朱强  张海峰 《吉林医学》2011,32(13):2531-253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145例病例中73例女性,72例男性,年龄13~81岁,平均52岁。其中56例有腹痛、腹胀、肿块表现,36例有镜下血尿,18例存在上述两种表现,2例存在肉眼血尿,囊肿直径3~15 cm,73例为单发,72例为多发,44例位于肾上极,51例位于肾下极,14例位于肾中部,14例位于肾中上极,22例位于肾中下极。结果:144例肾囊肿顺利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75例行左侧去顶术,68例为右侧去顶术,1例行双侧手术,仅1例因术中肾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改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5~255 m in,平均63 m in。术中出血量5~60 m l,平均35 m。l住院天数3~17 d,平均10.5 d。术后住院2~12 d,平均6.5 d。16例术后应用曲马多或盐酸哌替啶止痛。145例病理报告均为符合肾囊肿壁良性病变。全部病例随访半年~5年,1例术后6个月超声复查见囊肿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已取代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成为肾囊肿外科手术治疗的金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单纯性肾囊肿去顶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全麻下用镜体分离法建立后腹膜腔,定位并显露肾囊肿,距肾实质约5mm用电钩和(或)超声刀将囊壁切除去顶。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量5~60mL,平均24mL,术后住院4~8d,平均5.5d。随访1~24个月,平均10个月,未见囊肿复发及残留。结论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单纯性肾囊肿首选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1a期肾细胞癌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3例民期肾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肾动脉阻断,距肿瘤约0.5cm处,整块剪除肿瘤和部分肾实质及其表面的脂肪组织,分层缝合集合系统和肾实质,解除肾动脉阻断。观察手术时间、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肾功能、临床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83例患者中2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放手术,其他病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90~120min,平均105rain;热缺血时间25~40min,平均30min;术中出血40~120ml,均未输血。随访10~36个月,平均23个月,无继发出血,无漏尿,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肾功能无异常。结论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细胞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9例MC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MCN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男性5例,年龄12-85岁,平均53.3岁;女性4例,年龄32-71岁,平均56.4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1例,腹部包块2例,腹痛2例,无症状体检发现4例。所有肿块均为单发,大小2.5cm×3.0cm-12.0cm×6.5cm。所有病例均行B超、IVU和增强CT检查。结果 B超诊断MCN1例、囊性肾癌3例、肾囊肿5例;CT诊断MCN2例、囊性肾癌4例、未定性3例;IVU均未定性。行肾脏切除术2例,肾肿瘤剜除术5例,肾根治性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MCN。随访3-36个月均未见复发且患者患侧未见肾功能障碍。结论影像学检查是MCN的重要检查手段,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