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联合经抽吸导管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应用。方法46例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血栓抽吸和经抽吸导管注药后行PCI)和对照组(23例,血栓抽吸后行PCI)。观察TIMI血流、肌钙蛋白I峰值、术后ST段下降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实验组TIMI血流、肌钙蛋白I峰值、术后ST段下降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联合经抽吸导管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16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I组和血栓抽吸组,每组58例。PCI组患者行常规PCI手术,血栓抽吸组患者在常规PCI手术的基础上采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对冠状动脉内完整的血栓和破碎的血栓碎片进行反复抽吸。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栓积分、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进行观察评估,并对各组患者治疗后无复流、ST段回落患者例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栓积分和TIMI血流分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血栓抽吸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栓积分和TIMI血流分级显著优于PCI组(P<0.05)。血栓抽吸组患者治疗后的无复流、ST段回落发生率、LVEF及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优于PCI组(P<0.05)。结论常规PCI术联合血栓抽吸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且能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不同时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心肌灌注和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在行血栓抽吸前经由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行血栓抽吸,随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B组先行血栓抽吸,抽吸后经由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组先经由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行血栓抽吸,血栓抽吸后再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最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支架.比较3组PCI术中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TMP)分级、术后90 min ST段回落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和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衰加重、死亡等)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比较,术后TIMI血流、TMP分级、ST段回落幅度、CK-MB峰值、肌钙蛋白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出血事件发生率、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急诊PCI术中血栓抽吸前和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灌注,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96例,术中行血栓抽吸94例为血栓抽吸组,传统PCI组102例,比较两组TIMI血流、cTFC帧数、术后2hST段50%回落率及术后1周LVEF等。结果血栓抽吸组与传统PCI组比较: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为6.4%vs17.6%,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为93.6%vs82.4%,cTFC帧数为(28.7±7.6)vs(41.5±6.4)、ST段回落率为78.72%vs64.71%,LVEF为(54.65±7.52)%vs(46.56±6.12)%,血栓抽吸组均优于传统PCI组(P<0.05)。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可降低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6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TIMI 0-1级。其中37例行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血栓抽吸组),另外31例经传统方法完成PCI术(传统PCI组)。比较两组患者IRA的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传统PCI组相比,血栓抽吸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出血、血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没有减少(P〉0.05)。但血栓抽吸组IRA术后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传统PCI组(P〈0.05),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球囊使用例数及术后30 d部分MACE发生率低于传统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能够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IRA血流,降低无复流/慢血流现象及近期MACE的发生率,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紧急PCI的STEMI患者156例,分成血栓抽吸组与直接PCI组,比较两组间TIMI 3级血流,胸痛缓解率、2小时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成形术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结果 血栓抽吸组的TIMI 3级血流、2小时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CK及CK-MB峰值、LVEF值明显优于直接PCI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紧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灌注,但并不减少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新乡市中心医院行急诊PCI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常规进行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尼可地尔组和对照组,尼可地尔组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尼可地尔,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峰浓度、达峰时间、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术后90 min ST段回落率(ST-segment revolution,STR)、症状性低血压和症状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出院后1个月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结果:尼可地尔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3级比例、STR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流/无复流(TIMI≤2级)的发生率、校正TIMI血流帧数、CK-MB峰值浓度、达峰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尼可地尔组MACE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中症状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经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能更好地改善组织水平灌注,降低术后MACEs发生率,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是通过EXPORT XT和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心肌梗死(STEMI)血栓抽吸作用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血栓抽吸导管分为EXPORT XT组和DIVER CE组,对比观察两种导管血栓抽吸的成功率及其近期临床效果。结果本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所有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STEMI 328例,EXPORT XT组198例,两组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EXPORT XT组血栓抽吸成功率略高于DIVER CE组,为96.9%对95.4%(P〉0.05);TIMIⅢ级血流率和BlushⅢ级血流率也略高,分别为96.9%和50.0%对94.6%和47.7%,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术后1-2周左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52.9±4.9)mm和(53.5±5.4)mm(P=0.67);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1±0.15)和(0.49±0.13)(P=0.58)。结论本研究显示AMI患者PCI术中使用EXPORT XT和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具有相似的成功率及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9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TIMI0级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PCI组49例和标准PCI组49例.观察ST段回落指数、MBG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和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血栓抽吸+PCI组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标准PCI组(37/49 vs.24/49,P<0.05),MBG评分亦好于标准PCI组[(2.86±0.28)vs.(2.36±0.48),P<0.05],远端柃塞发生率低于标准PCI组(2/49 vs.9/49,P<0.05).两组的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和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TEMI患者直接PCI术前使用血栓抽吸装置可以减少血栓负荷,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术联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患者血栓抽吸术后直接接受PCI术,B组在血栓抽吸术治疗后经导管接受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然后再行PCI术。使用TIMI血流分级评估病变血管血流情况,统计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分级(3级)的比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A组PCI术后TIMI分级为3级比例(77.50%)低于B组(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LVESD、LVEDD水平低于A组,LVEF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6个月内MACE发生率(2.50%)低于A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术联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