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立金 《环境》2007,(11):42-44
中国生态住宅环保行业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住宅(住区)》(HJ/T 351-2007,以下简称"生态住宅标准")于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据悉,该标准的颁布实施,是国家在住宅领域实现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具体举措,标志着中国绿色生态住宅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正4.标准规范参与编制了国家、上海市近20项标准编制工作,其中已颁布国标11项(HJ/T90-2004、GB/T3222.1-2006、GB/T3222.2-2006、GB/Z21233-2007、GB/T21232-2007、GB/T3449-2011、GB/T5111-2011、GB/T3767-2016、GB/T6882-2016、GB/T14365-2017、GB/T34828-2017),1项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470-2009)。  相似文献   

3.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标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国内外浸出方法标准体系、研究方向、应用目标、方法的特点和缺陷进行了系统总结,介绍了《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和《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醋酸缓冲溶液法》(HJ/T300—2007)的模拟场景、方法学探讨和实验研究结果. 目前,HJ/T299—2007已经成为我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的指定标准方法,而HJ/T300—2007也被用于特定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废物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入场检验. 新制定的浸出方法标准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模拟场景假设明确,实验参数由理论计算和系统的实验获得,具有较充分的方法学依据. 尽管如此,对于该标准的客观、全面的评估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执行过程才能获得,新的浸出方法标准只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的阶段性成果,还要随着环境管理的需要和细化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加以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重金属铅浸出毒性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电池有限公司退役场地铅污染土壤样品为研究材料,对比了国际上几种标准浸提方法、中国标准浸出毒性方法和常见浸提剂柠檬酸和EDTA二钠的浸提效果。结果发现,标准方法中醋酸和柠檬酸缓冲溶液作为浸提剂时体系前后pH变化较稳定,铅的浸提效果最好,其他方法如《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 299-2007)中的浸提剂浸提后体系pH均上升至近中性,土壤中的铅难以浸提出来。鉴于HJ/T 299-2007的浸出效果最差,利用它的浸出实验结果来判断污染土壤是否对环境有害时,有待商酌;柠檬酸缓冲溶液也可用于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土壤等固体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的判定。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评价范围、源强界定和参数修正三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 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 03-200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路建设项目》(HJ 552-2010)等五种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哪种预测模式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环境保护部已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该标准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自上述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1993)》废止。为全面解读该标准修订的必要性、总体思路以及修订的主要内容,本刊约请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就此问题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环境导报》2003,(18):33-33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一、现状监测与评价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HJ/T19-1997),以及苏环办犤2003犦15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管理的通知》。二、现状监测与评价工作范围与内容在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承担和组织承担省管建设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工作,并对所采用的现有历史数据进行审核。1.根据委托方提供的“环评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在执行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有关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定的缺陷和不足,结合实际提出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修订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指导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由来和发展以及环境标志定义的介绍,阐述了中国环境标志标准遵循的原则、框架及标准类别,介绍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和模式,分析了中国环境标志计划的实施对相关行业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说明了中国环境标志计划已成为国家推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战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HJ/T 255-2006)的相关要求,针对火电厂项目建设中容易被建设单位忽视,进而影响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环境监理实际工作经验,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提出基本的思路或方法。  相似文献   

11.
确定烟囱高度 ,既要满足大气污染的扩散稀释要求 ,又要考虑节省投资 ,最终保证地面浓度不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本文根据 (HJ T2 2— 93)中有关公式 ,经过深一步推导 ,得出孤立排气筒几何高度设计的计算公式。为在一般情况下 ,凡以 (HJ T2 2— 93)为依据的烟囱几何高度设计和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提供了一个简便、易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CRT显示器玻壳中含有大量的铅,废旧CRT显示器玻壳被列为危险废物。采用4种浸提方法(水平振荡法(GB5086.2-1997)、翻转法(GB5086.1-1997)、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醋酸缓冲溶液法(HJ/T300-2007))研究CRT显示器玻壳中铅的浸出特性。同时探讨浸提液pH和pH缓冲能力、振荡方式、CRT玻壳颗粒粒径、液固比、浸提时间对CRT玻壳颗粒中的Pb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4种方法浸提液中Pb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7、0.69、1.64、11.33 mg/L。随着醋酸缓冲液初始pH值从4.0升高到7.0,其浸提的Pb的含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去离子水的pH值低于5时,其浸提的Pb的含量才明显升高。Visual MINTEQ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和硫酸硝酸混合液浸提过程中,主要以酸碱反应为主;而在醋酸缓冲液浸提过程中,以酸碱反应和络合反应为主。前3种浸提方法使用的浸提液类似于天然水环境或降水,其浸提的Pb浓度高于地下水环境质量III标准。第4种浸提方法模拟垃圾填埋场环境,其浸提的Pb的浓度高于工业固废最高容许浸出浓度。因此,废旧CRT玻壳无论填埋处置或直接进入土...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新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19-2011和HJ/T19-1997的对比分析,对两个导则中主要内容的差异进行了解析。以帮助读者了解新旧导则的异同,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使用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相似文献   

14.
按钢铁行业大气环评报告书的结构和顺序,结合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的相关技术要求,从评价因子、源强、评价等级、大气监测、大气预测、防护距离等方面出发,分析了钢铁行业大气环评中的评价等级确定、大气监测、大气预测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新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2.2-2008和HJ/T2.2-93的对比分析,对两个导则中五个方面对应内容的差异逐一进行了解析。以帮助读者了解新旧导则的异同,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使用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某矿区水资源匮乏的现状,采用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UBAF)和澄清、过滤的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处理站二级出水深度处理,达到《煤矿井下消防洒水水质标准》GB50383—2006、《煤炭洗选用水标准》GB50359—2005、《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CB/T18920—2002,介绍了主要设施及运行参数,进行了投资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具有良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浸出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浸出液pH测定、全量测定以及(HJ/T 299-2007)硫酸硝酸法和(HJ/T 300-2007)醋酸缓冲溶液法浸提,对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浸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浸出pH条件、飞灰中重金属含量以及重金属分布形态是影响浸出浓度的主要因素.相比于硫酸硝酸法,醋酸缓冲溶液法重金属提取效率明显较高,尤其是铜锌镉铬.垃圾焚烧飞灰潜在环境风险较大,在填埋处理及综合利用时应充分考虑其浸出特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法(HJ 687—2014《固体废物六价铬的测定 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HJ 1082—2019《土壤和沉积物 六价铬的测定 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固体废物和土壤样品中六价铬含量,比对和验证了2种方法实验流程、分析方法性能及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结果表明:HJ 687—2014的方法检出限相对较高,不适合测定浓度较低的土壤;HJ 1082—2019要求按照试样制备的步骤配置工作曲线,考虑了基体干扰的影响。HJ 687—2014的检出限为0.28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0.69%~0.93%,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7%~97.2%;HJ 1082—2019的检出限为0.17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0.6%~3.0%,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6.0%~83.1%。对于同一实际样品,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相近,HJ 687—2014和HJ 1082—2019的测定结果分别为(48.1±4.2),(46.6±5.4) mg/kg。比对发现,影响HJ 687—2014和HJ 1082—2019不确定度的最主要环节分别为曲线拟合和样品消解。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危险废物不锈钢含铬除尘灰的危险特性及处置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污染风险,采用国际先进的高温熔融玻璃化处置技术,实现含铬灰中毒害组分的安全转化及资源化利用目标.以不锈钢含铬除尘灰危险废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掺杂不同质量比例的硅藻土、膨润土、氧化钙及氧化铝控制生料的碱基度,在不同熔融温度、不同保温时间下制备玻璃化产物,即玻璃体,并对玻璃体的危险特性及资源化利用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含铬除尘灰中主要重金属是Cr、Ni、Mn,经掺杂无定形结构调制剂,在熔融温度为1 450℃、保温时间为0.5 h、碱基度控制为0.14~0.55时,可以制备出微观结构致密、连续性好、孔隙率低、表面光滑的玻璃体;玻璃体中的Cr与Ni经玻璃化处置后,采用HJ/T 299—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与HJ/T 300—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测得的Ni、Cr的浸出毒性远低于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与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对固体废物入场的限值要求;玻璃体结构致密、力学强度高,碱基度为0.14~0.55的玻璃体坚固性范围为1.1%~4.5%,压碎值范围为3.4%~7.5%,满足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用砂对坚固性与压碎值分别不超过8%与30%的质量要求;玻璃体的渗透系数为10-9~10-8 cm/s,满足填埋场防渗替代材料的渗透系数要求.研究显示,利用不锈钢含铬灰制备玻璃体前后重金属浸出毒性及危险特征明显降低,可以实现无害化处置,玻璃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与防渗效果满足混凝土用砂等潜在应用场景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