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比较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治疗后反应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3年7月间行脑胶质瘤手术,术后放化疗1月以上,随访过程中首次出现异常强化病灶者47例,进行MRI平扫、DWI、3D ASL、增强扫描检查,分别测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相对ADC(rADC)值、3D ASL的血流动力学参数CBF值和相对CBF(rCBF)值。利用两样本t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来评估研究参数在鉴别治疗后反应方面的诊断与胶质瘤术后复发效能。结果 47例患者中,30例为脑胶质瘤复发,17例为治疗后反应,1.脑胶质瘤复发强化区CBF值为(119.16±18.58)mL/100g/1min,治疗后反应区的CBF值为(72.06±22.77)mL/100g/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复发强化区rCBF值为3.56±1.13,放射损伤区的rCBF值为1.1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DC在脑胶质瘤复发和治疗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鼻咽癌局部复发和非复发患者治疗前后的MRI特征,探讨采用DWI预测局部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行根治性IMRT的鼻咽癌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放疗后3个月评估完全缓解,随访后分为鼻咽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探讨治疗前后临床和影像特征预测复发的能力。结果 (1)两组T分期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261,P=0.001<0.05)。(2)两组放疗后3个月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0.11 vs.1.16±0.12×10-3mm2/s,F=0.00,3,P=0.002<0.05)。T3+T4期患者,两组放疗后3个月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0.10vs.1.1 7±0.14×10-3mm2/s,F=0.503,P=0.008<0.05)。(3)放疗后3个月ADC值T分期预测复发ROC曲线下面积为0.698、0.701。T3+T4期患者,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在前纵隔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前纵隔淋巴瘤患者设为淋巴瘤组(n=78),确诊为非淋巴瘤良性病变患者设为非淋巴瘤组(n=75)。两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MRI)和MR-DWI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经MR-DWI检查测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ROC曲线分析MR-DWI检查得出的ADC对前纵隔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淋巴瘤组ADC值为(0.76±0.16)×10-3mm2/s,低于非淋巴瘤组的(1.37±0.39)×10-3mm2/s(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诊断前纵隔淋巴瘤的AUC为0.877,临界值为1.05×10-3mm2/s。MR-DWI检查诊断前纵隔淋巴瘤的敏感度(96.2%)、特异性(97.3%)、准确值(96.7%)、阳性预测值(97.4%)、阴性预测值(96.1%)、kappa值(0.935)均高于MRI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和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分级中的价值差异。 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病理结果证实的ccRCC患者61例,根据Fuhrman分级将其分为低级别组27例(Ⅰ级10例、Ⅱ级17例)和高级别组34例(Ⅲ级19例、Ⅳ级15例)。患者均行肾脏常规单指数DWI序列和DKI序列扫描,测量参数包括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平均扩散峰度(MK)、轴向扩散峰度(Ka)以及径向扩散峰度(Kr)值。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DWI、DKI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并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的AUC值,以评价各参数对分级的诊断效能。 结果 (1)ADC、MD、MK、Ka、Kr值在正常肾实质、低级别及高级别ccRCC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在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肾实质、低级别及高级别ccRCC的ADC值分别为(2.10±0.16)×10-3mm2/s、(1.70±0.34)×10-3mm2/s、(1.20±0.32)×10-3mm2/s,FA值分别为0.26±0.06、0.26±0.11、0.28±0.14,MD值分别为(6.02±0.43)×10-3mm2/s、(5.10±0.96)×10-3mm2/s、(3.70±0.76)×10-3mm2/s,MK值分别为0.49±0.04、0.57±0.07、0.84±0.20,Ka值分别为0.39±0.04、0.48±0.14、0.65±0.19,Kr值分别为0.53±0.05、0.66±0.18、0.98±0.29。与正常肾实质比较,低级别与高级别ccRCC患者的ADC、MD值均逐渐减低,MK、Ka及Kr值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绘制ROC曲线,得出ADC、MD、MK、Ka及Kr值鉴别低级别、高级别ccRCC的截断值分别为1.50×10-3mm2/s、4.49×10-3mm2/s、0.71、0.51、0.68,敏感度分别为85.3%、87.5%、79.2%、83.3%、95.8%,特异度分别为75.2%、90.6%、100.0%、85.3%、75.4%;各参数鉴别低级别、高级别ccRCC的AUC分别为ADC值0.831,MD值0.884,MK值0.950,Ka值0.832,Kr值0.874,其中以MK值的AUC最高。 结论 与单指数扩散模型相比,DKI模型,特别是其衍生出的参数MK,更适合作为ccRCC病理分级预测的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5.
王凯  张倩文  张鹏 《河北医学》2023,(7):1126-113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鉴别前列腺良恶性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前列腺带病变患者105例,其中恶性病变患者59例,良性病变患者46例,分析良恶性病灶ADC值差异,同时分析ADC值与恶性病变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恶性病灶ADC值为(0.81±0.13)×10-3mm2/s,低于良性病灶(P<0.05);中高危病灶ADC值为(0.75±0.16)×10-3mm2/s,低于低危病灶(P<0.05);临床分期C期和D期病灶ADC值分别为(0.76±0.15)×10-3mm2/s和(0.72±0.14)×10-3mm2/s,低于B期病灶(P<0.05);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灶直径、病理类型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343,P<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p53基因突变组和非p53基因突变组子宫内膜癌术前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差异性,探讨利用术前磁共振ADC值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和分子分型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磁共振图像。按子宫内膜癌术后分子分型分为p53突变组(n=40)和非p53突变组(n=30),工作站上测量子宫内膜癌病灶的ADC值,并比较组间病灶ADC值的差异。绘制术前ADC值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ROC曲线图,计算其曲线下面积,根据ADC值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效能。结果 p53突变组的ADC平均值(ADCmean)、ADC最大值(ADCmax)、ADC最小值(ADCmin)分别为(845.9±156.7)×10-6mm2/s、(964.9±175.7)×10-6mm2/s、(738.5±170.7)×10-6mm2/s,非p53突变组则分别为(694.3±93.0)×10-6mm2/s、(794.0±112.2)×10-6mm2/s、(593.5±108.5)×10-6mm2/s,p53突变组的ADC值显著大于非p53突变组(P<0.05)。根据ADCmean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0.655~0.919)。取ADCmean=820.6×10-6mm2/s为临界值时,对p53基因突变子宫内膜癌的预测效能为:准确度74.5%,敏感度53.8%,特异度94.4%,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58.6%。结论 术前磁共振ADC值或可作为区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影像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增强T2-FLAIR序列为参照测量近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及rADC值鉴别脑内转移瘤及高级别胶质瘤的价值;方法收集行常规T1增强及T2-FLAIR增强和DWI检查的高级别胶质瘤34例与30例脑转移瘤,将瘤周10mm范围内作为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测量ADC值,并计算相应的rADC值。结果 脑转移瘤的瘤周水肿带的ADC值(1.83×10-3±0.13)×10-2mm2/s及rADC值(2.39×10-3±0.21)×10-2mm2/s;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区ADC值(1.35×10-3±0.16)×10-2mm2/s及rADC值(1.83×10-3±0.13)×10-2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T2-FLAI R增强序列为参照测量高级别胶质瘤及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浸润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7月在阜阳市太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36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分为淋巴血管浸润阳性组15例和淋巴血管浸润阴性组2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WI检查,比较两组间瘤体平均ADC值及最小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淋巴血管浸润阳性组与阴性组瘤体的平均ADC值和最小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瘤体平均ADC值取临界值0.851×10-3mm2/s时,诊断宫颈癌淋巴血管浸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73.3%,曲线下面积为0.854;瘤体最小ADC值取临界值0.750×10-3mm2/s时,诊断宫颈癌淋巴血管浸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和66.7%,曲线下面积为0.822。对平均ADC值与最小ADC值的曲线下面积进行delong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1)...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胃间质瘤与胃癌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MRI联合DWI检查的6 5例胃癌患者及21例间质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对比分析胃间质瘤和胃癌在MRI联合DWI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及ADC值,绘制ROC曲线分析ADC值鉴别诊断胃间质瘤与胃癌的价值,采用Kappa检验评价MRI联合DWI检查中的ADC值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86例研究对象中T2WI压脂、DWI图像上均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虽然胃癌的图像信号强度总体上略高于胃间质瘤,但二者征象特征并不易准确区分;此外,可见胃间质瘤多发于胃体、胃底,胃癌多发于胃窦。胃癌患者ADC值为(1.05×10-3±0.27×10-3)s/mm2,显著低于胃间质瘤患者ADC值[(1.43×10-3±0.21×10-3) s/mm2](t=5.891, P<0.05)。ADC值鉴别诊断胃间质瘤与胃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约登指数为0.6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和58例后颅窝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包括脑膜瘤23例、髓母细胞瘤5例、听神经瘤8例、血管周细胞瘤4例、淋巴瘤5例、转移瘤9例、星形胶质细胞瘤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横断位DWI成像,分别测量肿瘤实质病灶区及邻近正常小脑白质区域的平均ADC值,计算两者的比值即标准化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肿瘤的平均ADC值及标准化ADC值进行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标准化ADC值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 15例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中,12例DWI呈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ADC图呈等或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881±0.445)×10 -3 mm 2/s,标准化ADC值为2.70±0.62;58例后颅窝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中,51例DWI呈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4例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771±0.202)×10 -3mm 2/s,标准化ADC值为1.17±0.33。两组肿瘤相比,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ADC值及标准化ADC值均明显高于后颅窝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9,P<0.001;t=9.184,P<0.001),标准化ADC值取1.89作为诊断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的阈值时,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96.6%,ROC曲线下面积为0.989。结论 ADC值及标准化ADC值在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与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肝细胞癌(HCC)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HCC患者27例,术前均行上腹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DWI检查,分析病灶的DWI信号强度、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HCC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27例27个HCC病灶中,组织病理学诊断高分化HCC病灶6个、中分化HCC病灶10个、低分化HCC病灶11个。在DWI中,1例(3.7%)为等信号,9例(33.3%)为略高信号,17例(63%)为高信号。不同分化HCC信号强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8)。低分化HCC的ADC值[(1.16±0.16)×10-3mm2/s]明显小于高分化[(1.43±0.09)×10-3mm2/s](P=0.004)和中分化 [(1.34±0.19)×10-3mm2/s](P=0.023)。HCC的ADC值与组织学分级呈中等负相关(r=-0.566,P=0.002)。结论 应用ADC值能区分低、中、高分化HCC,因而ADC值有助于术前预测HCC的组织学分级。另外,DWI信号强度对HCC的组织学分级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宫颈腺癌病理分级/分型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5月至2018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为宫颈腺癌的患者95例,治疗前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取0、800 s/mm2,测量宫颈腺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均值,比较ADC均值在宫颈腺癌不同分化程度、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差异。结果 宫颈腺癌低分化组ADC均值为(1.00±0.25)×10-3 mm2/s,中分化组ADC均值为(1.09±0.25)×10-3 mm2/s,高分化组ADC均值为(1.22±0.20)×10-3 mm2/s。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病灶ADC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组ADC均值为(1.04±0.24)×10-3 mm2/s,黏液腺癌组ADC均值为(1.21±0.26)×10-3 mm2/s,两组病灶的ADC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宫颈腺癌分化程度越差,ADC均值越低。黏液腺癌的ADC均值高于子宫颈管腺癌(普通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序列(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宫颈癌诊断、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47例,行常规MR、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扫描。按照FIGO分期分为两组,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勾画ROI,比较Ⅰ期+ⅡA期组与ⅡB及以上分期组组间不同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1组平均ADC值为(0.869±0.181)×10-3mm2/s,2组为(0.716±0.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组Ktrans、Kep、Ve非参数检验结果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MRI扫描基础上,应用DWI及DCE-MRI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对宫颈癌进行诊断和分期评估,对临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扫描灌注成像(DSC-PWI)在脑肿瘤灌注中脑血流量测量的一致性。方法 19例脑肿瘤患者,其中胶质瘤9例,脑膜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转移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及 3D ASL和 DSC-PWI灌注成像,比较19例脑肿瘤患者57个感兴趣区脑血流量(CBF)与相对脑血流量(rCBF)的差异,评价两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3D ASL所测CBF与DSC 所测rCBF值两者有显著相关性(P=0.005),一致性较好。结论 3D-ASL与 DSC-PWI在评估脑肿瘤脑血流量方面具有一致性,3D-ASL可准确评估脑肿瘤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前列腺癌患者行1.5T(GE)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行1.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 DWI)检查的88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并诊断,且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患者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等,同时对前列腺不同疾病的ADC值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8例病例中,病理诊断前列腺癌52例,前列腺良性病变36例,经MRI诊断前列腺癌55例,前列腺增生23例,前列腺炎症10例。MRI诊断的准确度为85.23%,灵敏度为90.38%,特异性为84.85%,漏诊率为9.62%,误诊率为22.22%。早期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症病灶的ADC值分别为(0.92±0.23)×10-3、(1.54±0.25)×10-3、(0.81±0.21)×10-3 mm2/s,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症的ADC值有部分交叉与重叠。结论 1.5(GE)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早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乳腺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方法: 选择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并行乳腺MRI检查的女性患者123例,行轴位DWI、矢状位T2WI及动态增强MRI扫描(DCE-MRI)。以DCE-MRI图像为参考,在DWI图上分别于病灶内、病灶邻近正常腺体区域放置感兴趣区(ROI),记录相应区域ADC值,并计算标化后rADC值。比较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及rADC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DC和rADC鉴别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最佳诊断阈值;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两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 134个乳腺病灶中,84个恶性病灶和50个良性病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04±0.26)×10-3和(1.60±0.40)×10-3mm2·s-1,正常腺体134个ROI平均ADC值为(1.89±0.31)×10-3 mm2·s-1,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P<0.01)。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平均rADC值分别为0.59±0.18和0.83±0.30,恶性病变rADC值低于良性病变(P<0.01)。选择ADC阈值为1.22×10-3 mm2·s-1,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和84.5%,AUC为0.89。选择rADC阈值为0.67,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0%和75.0%,AUC为0.79。标化后rADC的AUC低于标化前ADC(P<0.05)。 结论: ADC和rADC 值的定量分析是鉴别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有效手段,标化后rADC 值未能提升ADC值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MRI-DWI及ADC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PCa患者为研究对象。穿刺前行MRI-DWI检查,记录图像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参数分析法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PCa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表示预测的准确度。结果 本组80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有36例(45%)为恶性病变,均为PCa,其余44例(55%)为前列腺良性增生。MRI图像显示,PCa患者的T2WI可见病灶,DWI常表现为稍高信号,且ADC值较小,动态增强曲线呈流出型;而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的DWI信号比PCa患者低,且ADC值稍降低,增强后强化程度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DWI下,PCa患者的ADC值为(0.81±0.21)mm2/s,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1.33±0.39)mm2/s(P<0.05)。以ADC值作为检验变量,以病理诊断作为状态变量(1=PCa,0=前列腺增生),得出以ADC值诊断PCa的AUC为0.849,以ADC值=1.13 m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张量成像(DTI)在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3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磁共振平扫和DTI资料,测量两组L3S1双侧神经根的表现扩散系数(ADC)、部分各向异性(FA)及纤维来示踪成像(DTT)显示神经根走行情况,比较椎间盘突出患者受压神经根与非受压神经根、健康志愿者正常神经根ADC值、FA值的差异。结果健康志愿者正常神经根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受压神经根与非受压神经根的ADC值、FA值分别为(2.248±0.048)×10-3mm2/s、(2.751±0.052)×10-3mm2/s、(2.255±0.044)×10-3mm2/s和0.207±0.015、0.178±0.019、0.209±0.011。受压神经根的ADC值明显高于非受压神经根和正常神经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受压神经根的平均FA值明显低于非受压神经根和正常神经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TT清晰显示神经根正常走行及受压改变。结论 3.0T磁共振DTI技术ADC值、FA值在腰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受压时有明显改变,DTT技术能够直观多方位显示神经根走行,对临床诊断和术前定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301例,良性组59例,恶性组242例,所有病例均行DKI及IVIM检查。分析两组间的MK、MD和D、D*、f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组MD,D值高于恶性组,而MK,D*值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MD≤2.60×10-3mm2/s, MK≥0.58,D≤0.79×10-3mm2/s, D*≥30.2×10-3mm2/s时,诊断倾向于恶性病变,其中DKI的MD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15,特异度及准确度最高,分别为84.8%、81.4%。将MD、MK及D、D*值联合,AUC为0.846,诊断效能均高于单一参数(Z=3.752,P<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脑胶质瘤伽玛刀治疗后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脑胶质瘤患者,多次行DWI和1H-MRS检查;首先测量伽马刀手术前一周内的DWI和1H-MRS数据,分别获得手术前肿瘤实质区的Cho/Cr、Cho/NAA、NAA/Cr和ADC值和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并根据二次手术或随访(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分析两者之间各个参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应用ROC曲线判断各个参数的诊断价值,以确定各个参数疗效预测的有效性。结果伽玛刀治疗前复发组和非复发组肿瘤实质区的值分别为Cho/Cr(2.15±0.41,2.0±0.64,P=0.445)、Cho/NAA(2.23±0.70,1.89±0.76,P=0.183)、NAA/Cr(1.0±0.37,1.09±0.39,P=0.512),两组肿瘤实质区的ADC值分别为(881±145)×10~(-6)mm~2/s,(1260±212)×10~(-6)mm~2/s,P0.001),水肿区的ADC值分别为(1225±244)×10~(-6)mm~2/s,(1529±469)×10~(-6)mm~2/s;ROC曲线分析表明,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3和0.696。结论胶质瘤术前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对于治疗后的疗效预测具有重要的价值,而1H-MRS的所有参数均无意义,ADC值对于提高伽马刀的治疗效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辅助临床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