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种轨对轨CMOS运算放大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梦璋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24(11):124-126,130
基于0.6μm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轨对轨运算放大器。该运算放大器采用了3.3V单电源供电,其输入共模范围和输出信号摆幅接近于地和电源电压,即所谓输入和输出电压范围轨对轨。该运放的小信号增益为77dB,单位增益带宽为4.32MHz,相位裕度为79°。由于电路简单,工作稳定,输入输出线性动态范围宽,非常适合于SOC芯片内集成。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款基于电荷泵高压内电源的恒定跨导轨到轨运算放大器.输入级采用PMOS差分对结构,通过电荷泵产生高于电源电压的输入级内电源,使运放在轨到轨输入范围能正常工作并保持输入跨导恒定.电荷泵电路所需的时钟信号通过内部振荡器电路产生,再通过电压自举电路和时序电路产生所需电平的非交叠开关控制信号,最后利用时间交织结构输出连续稳定的高压内电源.在电荷泵实现中还采用了辅助开关结合跟随运放的结构降低了主开关在切换时的毛刺.该运放在折叠式共源共栅结构中使用增益自举结构提高了总体增益,输出级采用class AB类输出结构实现轨到轨输出.该运算放大器基于0.5μm CMOS工艺完成电路与版图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5 V电源电压下,直流增益为150.76 dB,单位增益带宽为53.407 MHz,相位裕度为96.1°,输入级跨导在轨到轨输入共模范围内的变化率为0.001 25%.  相似文献   

3.
赵双  刘云涛 《微电子学》2016,46(3):302-305, 310
为了提高运算放大器对电源电压的利用率,基于GSMC 0.18 μm CMOS工艺模型,设计了一种高增益恒跨导轨对轨CMOS运算放大器。该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采用了互补差分对,并通过3倍电流镜法保证输入级总跨导在整个共模输入范围内恒定;为了获得较大的增益和输出摆幅,中间级采用了折叠式共源共栅结构;输出级采用了AB类输出控制电路,使输出摆幅基本实现了轨对轨。在3.3 V供电电压以及1.6 V输入电压下,该放大器的直流增益为126 dB,单位增益带宽为50 MHz,相位裕度为65°。电路结构简单,易于调试,可大大缩减设计周期和成本。  相似文献   

4.
基于TSMC 0.18 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恒跨导高增益轨到轨运算放大器。输入级仅由NMOS管差分对构成,采用电平移位及两路复用选择器控制技术,在轨到轨共模输入范围内实现了输入级恒跨导。中间级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放大器结构,运算放大器能获得高增益。输出级采用前馈型AB类推挽放大器,实现轨到轨全摆幅输出。利用密勒补偿技术进行频率补偿,运算放大器工作稳定。仿真结果表明,在1.8 V电源电压下,该运算放大器的直流开环增益为129.3 dB,单位增益带宽为7.22 MHz,相位裕度为60.1°,整个轨到轨共模输入范围内跨导的变化率为1.44%。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高性能开关电源中集成运放的应用需要,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轨对轨输出的运算放大器.该运放基于0.5μm BiCMOS 工艺,采用浮动输出的输入信号适配器(ISAFO),将输入信号放大至差分输入级的工作区域,从而实现了轨对轨的运行.对所设计的运放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作电源电压为±0.75 V、外接100 kΩ电阻的条件下,该运放的直流开环增益达到了102 dB,单位增益-带宽为6.35 MHz,相位裕度为62.5°,而功耗仅约为150 μW.所设计的运放具有很宽的共模输入范围及较高的增益,所以特别适用于开关电源的误差放大器、过流、过压和过热保护模块中.  相似文献   

6.
曹正州  孙佩 《电子与封装》2019,19(11):22-25
设计了一种低电压恒定跨导的轨到轨运算放大器,作为误差放大器用在BUCK型DC-DC上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该运算放大器采用两级结构,输入级采用互补差分对的结构,实现了轨到轨电压的输入,并且利用2倍电流镜技术实现了跨导的恒定;输出级采用AB类放大器的结构,提高了输出电压摆幅和效率,实现了轨到轨电压的输出。该电路基于CSMC 0.25μm EN BCDMOS工艺进行设计,仿真结果表明:电源电压为2.8 V时,在输出端负载电容为160 pF、负载电阻为10 kΩ的情况下,增益为124 dB,单位增益带宽积为5.76 MHz,相位裕度为59.9℃,输入跨导为5.2 mΩ~(-1),共模抑制比为123 dB,输入共模信号范围为0~2.8V,输出电压摆幅为0~2.8 V。  相似文献   

7.
刘华珠  黄海云  宋瑞 《半导体技术》2011,36(6):463-465,482
设计了一个1.5 V低功耗轨至轨CMOS运算放大器。电路设计中为了使输入共模电压范围达到轨至轨性能,采用了NMOS管和PMOS管并联的互补差动对输入结构,并采用成比例的电流镜技术实现了输入级跨导的恒定。在中间增益级设计中,采用了适合在低压工作的低压宽摆幅共源共栅结构;在输出级设计时,为了提高效率,采用了简单的推挽共源级放大器作为输出级,使得输出电压摆幅基本上达到了轨至轨。当接100 pF电容负载和1 kΩ电阻负载时,运放的静态功耗只有290μW,直流开环增益约为76 dB,相位裕度约为69°,单位增益带宽约为1 MHz。  相似文献   

8.
薛超耀  韩志超  欧健  黄冲 《电子科技》2013,26(9):121-123,130
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恒跨导轨对轨CMOS运算放大器结构。输入级采用轨对轨的结构,在输入级采用4个虚拟差分对管来对输入差分对的电流进行限制,使运放的输入级跨导在工作范围内保持恒定。输出级采用前馈式AB类输出结构,以使输出达到全摆幅。仿真结果显示,在5 V电源电压和带有10 pF电容与10 kΩ电阻并联的负载下,该运放在共模输入范围内实现了恒跨导,在整个共模输入范围内跨导变化率仅为3%,输出摆幅也达到了轨对轨全摆幅,运放的开环增益为108.5 dB,增益带宽积为26.7 MHz,相位裕度为76.3°。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内某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单一PMOS差分对的轨到轨输入、恒跨导CMOS运算放大器。输入级电路采用折叠共源共栅结构,通过体效应动态调节输入管的阈值电压扩展共模输入范围到正负电源轨,恒定共模输入范围内的跨导,自级联电流镜有源负载将差分输入转换为单端输出;输出级电路采用AB类结构实现轨到轨输出,线性跨导环确定输出管的静态偏置电流。在5 V电源电压,2.5 V共模电压,1 MΩ负载条件下,经Spectre仿真验证,该运算放大器开环增益为119 dB,相位裕度为58°,共模输入范围为0.0027~4.995 V,共模范围内跨导变化小于3%,实现了轨到轨输入共模范围内的跨导恒定。  相似文献   

10.
一种0.8V衬底驱动轨对轨运算放大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衬底驱动技术设计低压低功耗轨对轨运算放大器。输入级采用衬底驱动MOSFET,有效避开阈值电压限制,将电源电压降至0.8V,实现低压下轨对轨共模输入范围。增加衬底驱动冗余差分对及反折式共源共栅求和电路实现恒定跨导控制,消除共模电压对输入级跨导的影响,输出采用前馈式AB类输出级,以提高动态输出电压范围。基于标准0.18μmCMOS工艺仿真运放,测得输出范围0.4~782.5mV,功耗48.8μW,电源抑制比58dB,CMRR65dB,直流开环增益63.8dB,单位增益带宽2.4MHz,相位裕度68°。版图设计采用双阱交叉空铅技术,面积为97.8μm×127.6μm。  相似文献   

11.
提出的比较器采用基准电压源产生2.5 V的电压,用电阻串并结合数字译码器和模拟开关通过控制码可以产生参考电压范围从0.039~4.922 V的64个等级的比较器参考电压,利用PMOS差分对管和NMOS差分对管同时作为输入实现轨到轨的放大器作为预放大级,级联迟滞比较器实现电压比较.采用CSMC的0.5 μm工艺流片,测试结果显示,比较器可以通过数字编程在地电压到电源电压的范围内实现电压比较.  相似文献   

12.
比较器在模数转换及其他模拟功能模块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器件,其速度和精度直接影响模块的功能.采用SMIC 0.18 CMOS混合信号工艺,设计了一种轨到轨电压比较器,电路结构主要包括前置放大器、锁存器和输出缓冲电路,此外,采用一种β倍增的自偏置基准电路提供偏置电流.结果表明,在3.3V的供电电压下,提供共模范围为300 mV~3.3 V的信号,可分辨输入信号的最小频率为200 MHz,单级运放相位裕度大于60°,输出信号占空比为40%~60%,比较阈值约为10 mV,输入输出延时小于5 ns,功耗小于18 mW,版图面积小于200 μm× 150 μm.该比较器的失真较小,在整个输入信号范围内有较高的共模抑制比,较大限度地提高了电路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集成LDO的复杂SoC芯片电源网格在EPS(Encounter Power System)环境下更精确的分析和实现方法,指出了传统的基于理想电压源的电源网格分析的不足,并对EPS基于LDO的数模混合电源网格分析的结果与SPICE仿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而保证了集成LDO的SoC芯片的电源稳定性和时序收敛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乘客信息系统是一个集地铁运营信息服务、多媒体实时资讯发布、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地铁视频监控、地铁设备监控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如何从技术上保证乘客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营,成为运营方实际的需求,也是车载系统设计者新的课题.基于多年的运营经验和多年的乘客信息系统设计成果,提出了一种乘客信息系统设计架构,保证系统稳定的同时,为乘客出行提供便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探伤技术是超声波特性与现代电子技术以及微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钢轨探伤的实际出发,将超声波技术运用于现代钢轨探伤中,阐述了超声波探伤的一般原理,分析了超声波在钢轨探伤中优越性,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速铁路环境的LTE越区切换方案,该方案利用列车移动轨迹的固定性和列车运行的规律性,采用了基于位置的双播机制。和传统采用双播机制的越区切换方案相比,该方案能够降低切换中断时间,最小化双播带来的额外网络开销。  相似文献   

17.
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传输网络需求进行了分析,对各种传输制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传输网络的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提取高铁站点的所有CDL话单,根据高铁列车上通话的特点,探讨高铁话单的筛选规则,用以筛选出在高铁上通话的话单,借由话单分析得到更为广泛和精确的高铁用户行为及网络数据,以此进行高铁无线网络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集中告警系统的总体结构,分析了集中告警系统设计中的难点问题。针对系统设计的难点问题详细说明了系统的实现方案:提出了通过前置机进行各种通信协议的接口适配,告警解析服务器进行告警解析,应用服务器进行后台数据处理,客户端编辑监控场景的分层架构,按照分层可扩展理念建设集中告警系统。在轨道交通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证明了系统架构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