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BTCC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86例BTCC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53蛋白及VEGF的表达。BTCC病理分级(WHO):G126例,G248例,G312例;临床分期(UICC):浅表性66例,浸润性20例;随访10个月一8年,复发30例。结果BTCC组织中p53与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5%(40/86)和66.3%(57/86)。正常膀胱组织p53及VEGF均无表达。p53表达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二者均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浸润性肿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1)。p53阳性和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复发迅速,p53阴性而VEGF阳性表达较阴性表达者预后差。结论p53和VEGF与BTCC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BTCC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病变,p53可能通过p53-VEGF调节旁路途径促进BTCC的肿瘤血管形成,联合检测p53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BT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转移相关基因(Mta-1)表达,分析其与BT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探求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BTCC组织Mta-1、雌激素受体(ER)、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ta-1与BTCC的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及复发间的关系及Mta-1表达与ER、u-PA、PAI-1表达及MVD的相关性。结果 BTCC Mta-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3.8%(31/42),正常膀胱组织无一例阳性表达,P〈0.01;Mta-1蛋白表达阳性率随BTCC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组(100.0%,15/15)高于无复发组(59.3%,16/27),肿瘤转移组(100.0%,14,/14)高于无转移组(60.7%,17/28)(P〈0.05)。BTCC组织中ER表达阳性率随肿瘤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降低;有转移者14例均无表达(0.0%),28例未转移者中13例有表达(53.6%)(P〈0.05);复发组15例中仅1例表达(6.7%),未复发组27例中12例表达(44.4%)(P〈0.05)。BTCC中ER与Mta-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39,P〈0.01)。BTCC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u-P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5%(25/42)和16.7%(2/12),BTC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TCC中u-PA蛋白表达与Mt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75),而与PAI-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535)。PAI-1表达阳性率对照组(50.0%,6/12)明显高于BTCC组(19.0%,8/42)(P〈0.05)。PAI-1蛋白表达与Mta-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06)。BTCC中MVD与Mt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83)。结论 Mta-1在BTCC中高度表达,并随肿瘤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与肿瘤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Mta-1参与BTCC的侵袭、转移,可能与上调u-PA蛋白、下调PAI-1蛋白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有关。Mta-1在BTCC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亦与ER的负调节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p53与端粒酶逆转录酶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表达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p53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膀胱移行上皮癌的组织学标本的p53蛋白和hTERT mRNA表达,结合病理学和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62例标本中p53阳性表达21例(33.87%),hTERT阳性表达48例(77.42%)。p53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显著相关(P〈0.01),与肿瘤的复发显著相关(P〈0.01)。hTERT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及复发无相关性。结论p53基因和端粒酶参与了膀胱移行上皮癌的发生和进展。p53蛋白阳性表达有较高的肿瘤分级,并且更可能复发。hTERT可作为临床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肝门部胆管癌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的表达,研究其与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与p5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约1.0cm)及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6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率为82.6%(71/86),p53蛋白阳性率为76.7%(66,86),Survivin与p53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与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Survivin表达与肝门部胆管癌病理分级、Bismuth分型、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和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但淋巴结转移阳性组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肝门部胆管癌中与肿瘤组织病理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P〈0.05),与其他病理学特征无关(P〉O.05)。71例Survivin阳性表达者中同时表达p53阳性者58例,15例阴性表达者中表达p53阳性者8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其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发展、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LL4和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技术检测50例B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DLL4和VEGF的表达情况,测定平均光密度(MOD)。结果:BTCC组中DLL4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45/50)和64%(32/50),对照组膀胱组织中DLL4无表达,1例VEGF阳性表达,DLL4与VEGF在BTCC组织和正常对照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BTCC组织中DLL4表达与组织学病理分级呈负相关,VEGF表达与组织学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BTCC组织中DLL4表达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VEGF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初发性和复发性BTCC组织中DLL4表达量的差异与VEGF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TCC组织中DLL4和VEGF之间的表达呈负相关(r=-0.604,P=0.035)。结论:DLL4和VEGF表达与BTCC的分期、分级及肿瘤的预后有关;综合DLL4和VEGF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判断肿瘤预后,从而可以在早期选择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并且靶定DLL4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FHIT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B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FHIT蛋白表达。结果:BTCC组织、正常膀胱组织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分别为19.4%(12/62),0(0/10)。FHIT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BT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0/10)和46.77%(29/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Tis~T1与T2~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阳性表达有相关(P〈0.05)。结论:FHIT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基因失活重要机制之一,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表达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Ki-67与p53、VEGF的表达与TCCB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13例TCCB组织中Ki-67、p53及VEGF的表达,并将结果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CCB中Ki-67、p53和VEGF的表达率分别为82.3%(93/113)、80.5%(91/113)、90.3%(102/113),Ki-67、p53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着TCCB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VEGF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Ki-67与p53、VEGF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0、0.239,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分期、高分级组TCCB中Ki-67和p53、Ki-67和VEGF联合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期、低分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的表达与TCCB的恶性程度有关,其与p53和VEGF的过度表达对TCCB的发生、发展起着协同的作用,Ki-67与p53、VEGF的联合检测更有助于TCCB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预后判断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蛋白(p-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TOR通路蛋白p-mTOR、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mTOR、P-p70S6K在不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关系。结果:p-mTO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43.3%)高于正常黏膜(17.5%),p-mTOR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相应增加,多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p-mTOR表达阳性率(70.5%)高于单发组(31.4%),复发组(70.5%)高于未复发组(31.4%,P〈0.01);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阳性率(25.9%)高于正常膀胱黏膜(7.5%,P〈0.05),p-p70S6K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相应增加,多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p-p70S6K表达阳性率(45.9%)高于单发组(17.1%),复发组(30.3%)高于未复发组(17.4%,P〈0.01);肿瘤分级、分期、数目及p-mTOR表达分别是膀胱肿瘤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mTOR/p-mTOR/p-p70S6K通路的激活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mTOR可以作为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角质蛋白20(CK20)和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CK20(66例)和Ki-67(55例)的表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的阳性率为68.2%(45/66)。CK20表达的阳性指数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和细胞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组CK20阳性表达率92.3%(12/13)高于初发膀胱移行细胞癌组62.3%(33/53)(P〈0.05)。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的阳性率为63.6%(35/55)。Ki-67表达的阳性指数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分级呈正相关(P〈0.05)。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组Ki-67阳性表达率90.9%(10/11)高于初发膀胱移行细胞癌组56.8%(25/44)(P〈0.05)。Ki-67和CK20的表达阳性指数呈正相关(r=0.493,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CK20和Ki-67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关,因此CK20和Ki-67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病理分级分期以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Fhit基因和Survivin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hit基因和Survivin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膀胱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均为阳性,Survivin蛋白表达均为阴性;Fhit蛋白在膀胱TCC中阳性表达率为46.9%(23/49),随恶性程度和临床分期增高而阳性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蛋白在膀胱TCC中阳性表达率为57.1%(28/49),随恶性程度和临床分期增高而阳性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TCC中Fhit蛋白和Surviv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Fhit基因和Survivin基因可能是膀胱TCC发生的晚期分子事件,Fhit蛋白和Survivin蛋白异常表达可作为膀胱TCC的肿瘤标志物。Fhit蛋白可能通过肿瘤凋亡抑制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aspase3和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并结合图像分析方法检测3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膀胱正常组织中Caspase3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Caspase-3和Bcl-2两种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cl-2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和Bcl-2两者之间呈负相关(FS=-0.358,P〈0.05)。结论:在膀胱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降低和Bcl-2的表达升高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微型染色体维持蛋A5(MCM5)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MCM5及PCNA的表达,分析它们的相关性及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结果:①MCM5和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正常组织中皆有表达,两者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②MCM5和PCNA的表达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分级、临床分期、术后复发有关(P〈0.05)。③MCM5表达和PCNA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54,P〈0.05)。结论:MCM5蛋白是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一种可靠标志物,MCM5的表达可以预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高低和复发倾向,并有助于临床判断患者的预后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53、P16、TGF-α、EGFR、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膀胱移行细胞癌P53、P16、TGF-α、EGFR、VEGF表达、缺失及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中有68.3%(41/60)TGF-α阳性表达,EGFR阳性表达率35%(21/60),VEGF阳性表达率50%(30/60),P53阳性表达率38.3%(23/60),P16阳性表达率30%(18/60)。结论P16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随肿瘤分级和分期增高而降低,而P53、P16、TGF-α、EGFR、VEGF的表达率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升高而明显增高,并且多个基因的共同表达也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升高而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4s和CD44v8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CD44s和CD44v8蛋白的表达。结果:CD44s在正常膀胱黏膜及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60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阳性表达是25例(41.7%),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相关,而与肿瘤的复发,数量无相关性,且分型表达与病理分级相关。CD44v8在正常膀胱黏膜无表达,60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阳性表达是28例(46.7%),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相关,而与肿瘤的复发,数量无相关性。结论:BTCC组织中CD44s和CD44v8有’相关性,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分级,分期的一个参考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可提高判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KLF4、KLF6在人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49例膀胱癌手术切除标本癌组织与25例正常膀胱上皮组织内KLF4、KLF6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时定量荧光PCR结果显示KLF4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中的相对含量为(0.218±0.046),在膀胱正常上皮组织中的相对含量为(0.311±0.056),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6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中的相对含量为(0.198±0.038),在膀胱正常上皮组织中的相对含量为(0.285±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中,KLF4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而KLF6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关(P0.05)。结论:KLF4和KLF6表达降低可能与膀胱移行上皮癌的发生和浸润密切相关,通过干预KLF4和KLF6的活性可能成为治疗膀胱移行上皮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kp2、p2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BTCC和2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kp2、p27的表达。结果Skp2在BT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而p27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且均与膀胱肿瘤的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Skp2与p27在BTCC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Skp2、p27的异常表达与BT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两种蛋白的检测有助于BTCC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Survivin mRNA和VEGF mRNA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初发和复发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试验方法检测51例膀胱癌组织及12例膀胱正常组织中Survivin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urvivin mRNA和VEGF mRNA在正常膀胱组织、低级别、表浅型和初发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分别在膀胱癌组织、高级别、浸润型和复发中的表达,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 mRNA和VEGFmRNA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889,P<0.05).结论 Survivin mRNA和VEGF mRNA的高表达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Survivin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膀胱癌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及Caspase-3在膀胱移形细胞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膀胱移形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8.9%(31/15).而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呈阳性表达;Caspase-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7.8%(17/45).与对照组阳性率90%(9/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初发和复发显著相关(P〈O.05),但与临床病理分期、肿瘤数日无关;Caspase-3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确的初发复发相关,但与组织学分级、肿瘤数目、临床分期均无关。相关性分析表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结论:Surv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选择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Caspase-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下降,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对于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确预后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RCA1、Ki-67及p5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VisionTMplus两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CA1、Ki-67及P53在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①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RCA1的阳性率为60.0%(36/60),Ki-67及 p53的阳性率分别为56.67%(34/60)、48.33%(29/60);②BRCA1蛋白表达与患者发病年龄、临床分期、伴有腋淋巴结转移以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Ki-67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p53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发病年龄无关(P>0.05);③BRCA1表达与 Ki-67、p53均呈负相关(r1=-0.577,P<0.05,r2=-0.504,P <0.05),Ki-67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75,P<0.05)。结论联合检测BRCA1、Ki-67及p53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恶性程度判定和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可为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的指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