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目的 探讨CDH1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H13在23例正常膀胱黏膜和71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膀胱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CDH13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DH13表达减少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和肿瘤形态无关(P>0.05),但是与肿瘤的生长、分化不良以及侵袭密切相关(P<0.05).结论 CDH13表达减少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并有可能成为膀胱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Krupple样转录因子6(KLF6)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21蛋白的关系,探讨KLF6蛋白及p2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LF6蛋白及p21蛋白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分析KLF6蛋白及p21蛋白与结直肠癌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结直肠癌中KLF6与p21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KLF6蛋白及p21蛋白在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到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逐渐下调(85.7%、76.5%、43.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20,P<0.01);KLF6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x2=0.13,P>0.05),与分化程度(x2=4.04)、淋巴结转移(x2=6.79)、TNM分期(x2=6.16)有关(P<0.05).KLF6与p2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P<0.05).结论 KLF6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KLF6基因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抑癌基因并参与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凋节.KLF6与p2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21可能是KLF6基因的效应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观察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和FHIT的表达.结果 50例膀胱癌组织中的FHIT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0%和52.0%,与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 <0.01).FHIT和MMP-9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肿瘤的复发相关;肿瘤组织中的FHIT与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2,P<0.01).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FHIT和MMP-9的表达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患者血清中B7-H4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组织中B7-H4的表达,ELISA检测45例患者外周血可溶性B7-H4(sB7-H4)的含量,分析癌组织和血清中B7-H4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B7-H4阳性表达率为49.0%(24/49),而正常膀胱组织中无B7-H4表达(P<0.05),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血清中sB7-H4的浓度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5),高级别患者表达量显著高于低级别患者(P<0.05)。结论 B7-H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表达上调,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及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封闭肿瘤组织中的B7-H4有可能干预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与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和膀胱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组织及5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LC3、Beclin-1及BCL-2 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C3在膀胱癌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P<0. 05),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相关( P <0. 05)。Beclin-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P <0. 05),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P<0.01)。BCL-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 P<0. 01),且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P<0. 05)。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LC3蛋白、Beclin-1蛋白的表达均与BCL-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36(P<0. 05)和0.3593(P<0. 01)。结论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自噬活性的上调与凋亡能力的下调并存,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调作用,对其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进展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rgonaute-2蛋白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法测定88例经病理确诊的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配对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中Argonaute-2蛋白的表达,分析该蛋白表达与预后和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中Argonaute-2 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Argonaute-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高表达Argonaute-2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Argonaute-2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表达组患者明显降低(62.2%vs.86.3%,P0.05)。结论 Argonaute-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膀胱移行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膀胱癌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EZH2和Bmi-1基因在膀胱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膀胱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 ,检测EZH2和Bmi-1基因在膀胱正常黏膜(共15例)和膀胱癌中(共70例)的相对表达量,以膀胱癌T24细胞株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在膀胱正常黏膜中,EZH2和Bmi-1基因的mRNA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膀胱癌组织中,两者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ZH2基因在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PUNLMP)组、低分级组和高分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1082±0.1880、0.0740±0.0984、0.1885±0.2144,与对照组(0.0158±0.0208)比较,P值分别为>0.05、<0.01和<0.01;在浸润性膀胱癌的表达(0.2069±0.2241)高于表浅性膀胱癌(0.0868±0.12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1基因在PUNLMP组、低分级组和高分级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6654±0.7668、0.4955±0.4553、0.7986±0.9259与对照组(0.1745±0.0973)比较,P值分别为>0.05、>0.05和<0.01;在浸润性膀胱癌组(0.8368±1.0041)的表达高于表浅性膀胱癌组(0.5505±0.49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ZH2和Bmi-1基因在膀胱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且EZH2与膀胱癌的发生、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探讨PDGF-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10例癌旁正常膀胱组织中PDGF-D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PDGF-D mRNA在BTCC中的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1.89倍,PDGF-D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相对吸光度比值:正常组0.231±0.041,癌症组0.689±0.083,P<0.05).而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PDGF-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分期的癌组织中PDGF.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D表达增强与膀胱癌的发生及分化、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UC1(Mucins 1)和MUC7(Mucins7)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6例正常膀胱黏膜MUC1和MUC7蛋白的表达.结果 MUC1在正常膀胱黏膜及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中阳性表达是42例(84.0%),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显著相关.MUC7在正常膀胱黏膜无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阳性表达37例(74.0%),MUC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且有显著性差异,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高于表浅性膀胱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UC1和MUC7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UC1(Mucins 1)和MUC7(Mucins7)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6例正常膀胱黏膜MUC1和MUC7蛋白的表达.结果 MUC1在正常膀胱黏膜及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中阳性表达是42例(84.0%),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显著相关.MUC7在正常膀胱黏膜无表达,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阳性表达37例(74.0%),MUC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且有显著性差异,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高于表浅性膀胱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UC1和MUC7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FHIT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B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FHIT蛋白表达。结果:BTCC组织、正常膀胱组织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分别为19.4%(12/62),0(0/10)。FHIT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BT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0/10)和46.77%(29/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Tis~T1与T2~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阳性表达有相关(P〈0.05)。结论:FHIT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基因失活重要机制之一,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表达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肝癌细胞株及肝癌组织中Krappel样因子8(KLF8)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免疫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不同肝癌细胞株及肝(癌)组织中KLF8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结果 KLF8的mRNA及蛋白质水平随肝癌细胞株侵袭转移潜能的增强而明显升高(P<0.05);正常肝组织(6例)、无转移肝癌组织(17例)、有转移肝癌组织(6例)中KLF8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77±0.0658、0.4683±0.2073、0.6669±0.0239(P<0.05);在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KLF8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6.7%(1/6)和33.3%(2/6),均为弱阳性,在肝癌组织中强阳性率为81.8%(27/33),肝癌转移灶中强阳性率为83.3%(5/6)(P<0.01).结论 KLF8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aspase3和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并结合图像分析方法检测3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膀胱正常组织中Caspase3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Caspase-3和Bcl-2两种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cl-2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和Bcl-2两者之间呈负相关(FS=-0.358,P〈0.05)。结论:在膀胱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降低和Bcl-2的表达升高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MSP技术检测膀BTCC中hMLH1、hMSH2和hMSH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RT-PCR法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36例BTCC组织中hMSH1、hMSH2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38.9%(14/36)、52.8%(19/36),所有标本中均未发现有hMSH3启动子甲基化。hMLH1、hMSH2、hMSH3 mRNA在BTCC中表达率分别为47.2%(17/36)、38.9%(14/36)、16.7%(6/36),在正常组织中分别为22.2%(8/36)、63.9%(23/36)、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均与临床分期不相关(P〉0.05)。结论hMLH1、hMSH2和hMSH3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转录表达失活,使其mRNA表达减少甚至缺失,这可能是导致BTCC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和突变型p53在膀胱移形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BTCC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Survivin和p53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BTCC的肿瘤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38/50),而正常对照组中无一例呈阳性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预后显著相关(二者均P〈0.05),但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0.05);p53在13TCC肿瘤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34/50),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30%(3/1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表达与BTCC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BTCC肿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0.317,P〈0.05)。结论:Survivin在BTCC组织中选择性表达,与BTCC的分化程度及复发密切相关;p53蛋白在BTCC中的表达与分级、分期及复发相关,联合评估Survivin和p53蛋白对于判断BTCC预后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ankyri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002年9月~2008年10月手术切除的60例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ankryin的表达水平;应用RT-PCR检测32例新鲜膀胱癌组织中Gankyrin的表达情况,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Gankyrin与膀胱癌的TNM分期及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Gankyri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3.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1.7%,且Gankyrin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及分化程度以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结论:Gankyrin在膀胱癌中普遍表达且与其恶性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ph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珐50例膀胱病理切片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Ⅱ级、Ⅲ级4组;25例新鲜组织标本分为正常组织、Ta~T1、T2~T3、T4期4组;并培养具有不同侵袭力的两种膀胱癌细胞株(BIU87和T24)。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组织标本和细胞株EphA2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EphA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各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EphA2mRNA在正常组织细胞、T24和BIU87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phA2mRNA在膀胱组织中除T2~T3期与其他各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O.05)外,其余各期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EphA2的高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以及患者预后有关,在临床分期中无明显相关性,且EphA2的蛋白表达与基因表达量不成比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5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FAP的表达,观察阳性细胞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数量,结合肿瘤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浸润深度等病理学指标,评价FAP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结直肠组织中几乎无FAP表达,少数癌细胞有微弱表达。FAP阳性细胞主要为结直肠癌间质组织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TNMⅢ~Ⅳ期标本中FAP阳性细胞为(40.1±15.9)个,多于Ⅰ-Ⅱ期的(18.3±7.7)个(P〈0.01);且阳性细胞数量与分期程度相关(r=0.544,P〈0.01)。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细胞为(44.4±13.3)个,多于无淋巴结转移的(18.5±8.1)个(P〈0.01);且阳性细胞数量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r=0.793,P〈0.01)。不同浸润深度T2、T1和T4组标本中FAP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5.2±8.9)、(32.4±19.3)和(29.2±16.5)个(P〉0.05);阳性细胞数量与浸润深度无关(r=0.003,P〉0.05)。结论FAP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无表达.而主要表达于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AFs中。FAP阳性细胞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囊癌组织中Krüppel样因子8(KLF8)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40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0例胆囊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KLF8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1月.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 x2检验、矫正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检验总体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KLF8蛋白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KLF8蛋白在胆囊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 (31/40)和27.5% (11/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80,P<0.05).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KLF8蛋白在胆囊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7 ±0.03和0.22 ±0.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0,p<0.05).胆囊癌组织中KLF8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和胆囊结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55,0.227,0.029,0.062,P>0.05);而在肿瘤的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27,P<0.05).40例获得随访患者中,KLF8蛋白表达阴性的胆囊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3年累积生存率为44.4%;KLF8蛋白表达阳性的胆囊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3年累积生存率为2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37,P <0.05).结论 KLF8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升高,这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PTEN、AKT2和CD1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AKT2和CD147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58.46%)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100%)(P〈0.01),其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AKT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67.69%)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26.15%)(P〈0.01),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无关(P〉0.05)。CD14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86.15%)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16.92%)(P〈0.01),其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PTEN和AKT2、PTEN和CD147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PTEN的低表达或失表达,可能与AKT2、CD147的异常激活有一定联系,从而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