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IMS的网络架构支持固定网络接入需求和未来网络的各种业务需求,有利于实现未来固定、移动网络在核心业务控制层的共享和融合,并提供对高层多种业务的支持,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北电网络基于IMS的NGN解决方案的网络结构和核心部件,并对该方案的组网能力与业务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Widget业务平台的Web与NGN业务融合架构及业务开发模式,能够基于Web技术,充分利用当前Web2.0丰富的内容资源和业务能力,NGN网络的电信网络能力以及新型移动终端的业务能力,进行新的业务开发,从而使得Web NGN融合业务的业务种类更加丰富,并可以发挥终端能力,充分利用移动性来开发新业务。本文通过列举业务案例,对上述业务融合架构进行了验证与评估,并对Web NGN业务融合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NGN承载网建设思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GN是指能够承载全部电信级业务(如语音、视频、数据的统一承载平台),即整合NGN和IMS体系架构、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融合在同一张NGN上.  相似文献   

4.
中兴通讯固定NGN和移动NGN融合的观点 FMC是NGN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网络转型步伐的加快,运营商正采用全新的固网3G软交换方案实现PSTN向固定软交换网的演进.与此同时,GSM/CDMA网络也在向移动软交换网(R4/LMSD)演进,固定NGN和移动NGN的融合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海霞 《信息通信》2013,(2):222-223
随着当今通信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提出,未来需要的必然是一个开放的网络,融合的网络。IMS即IP Multimedia Subsystem,中文意义为IP多媒体子系统,本质上说是一种NGN框架下的网络结构,同时支持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在NGN的框架中,终端和接入网络是各种各样的,而其核心网络IMS,它的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和与接入的无关性。随着IMS网络建设的成熟,特别是固网升级改造的成功,以及未来网络IP化和融合的需要,建设IMS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3GPP定义的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被业界认定为NGN控制和业务平面的核心技术,同时随着IMS技术标准化不断完善,IMS已逐渐成为未来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FMC)的基础,在阐述Presence(状态呈现)业务在NGN中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MS的Presence业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顾维青 《通信世界》2006,(12):10-11
一、中兴固定NGN和移动NGN融合的观点 从网络演进角度来看,固定NGN网和移动NGN的融合具有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电信网技术》2005,(11):47-48
谈及下一代网络,目前业界越来越关注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问题。因为全IP网络是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共同发展方向,在NGN体系架构下,固定和移动仅仅作为NGN的不同接入方式。对用户而言,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相结合,可以实现真正地随时随地沟通,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通信手段和通信方式,并且可以享受更多固定和移动融合所带来的新业务。在这种用户需求的驱动下,软交换技术、IMS等为新业务的引入和网络融合提供了条件。特别是IMS,由于其与接入无关、统一的会话控制和用户数据管理、开放和统一的应用平台等特性,使得很多人都将其视为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的基础,希望通过IMS实现真正的从业务、设备到网络的完全融合。爱立信公司的《固定网络部署IMS正当时》一文正是从这样的思路出发,提出将IMS架构引入固定网络实现多媒体业务的解决方案及其特点,此方案为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固定移动融合(FMC)是NGN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网络转型步伐的加快,运营商可以采用全新的固网3G方案来实现PSTN到固定软交换网、GSM/CDMA到移动软交换网(R4/LMSD)的演进,此时固定NGN和移动NGN的融合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融合问题的最终解决可能有待于固定NGN和3G分别进行一定的实践之后才能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10.
1.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的驱动力 能通过统一的网络提供综合业务一直是全球通信业追求的目标。早期提出的ISDN以及B—ISDN都体现了这种思想。融合已成为网络发展的趋势,下一代网络也充分体现了“融合”的思想,网络融合无疑是NGN最具特色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刘建松 《通信世界》2007,(41):11-12
目前,人们对通信的需求呈现宽带化、个性化、综合化的特征.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基于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和互联网多种异构网络融合,并且能够提供多媒体综合业务的、开放的下一代网络(NGN)成为未来网络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毕然 《电信网技术》2007,(11):40-43
1引言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是对IP多媒体业务进行控制的网络核心层逻辑功能实体的总称,为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提供IP多媒体业务。IMS作为NGN网络业务控制层面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未来的多媒体应用提供了一个通用的业务平台,用于提供包括PSTN/ISDN仿真业务、PSTN/ISDN模拟业务、IP多媒体业务(如Presence,Messaging,Conferencing,PoC等)、固定移动融合业务等在内的NGN业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的驱动力,分析比较了固定NGN和移动3G的异同,讨论了固网和移动网络融合的几个层面,介绍了基于IMS的固定与移动网络融合方案.  相似文献   

14.
肖波 《中国新通信》2006,(24):85-87
NGN的主旋律:网络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们对通信的需求呈现宽带化、个性化、综合化的特征.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基于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和互联网多种异构网络融合,能够提供多媒体综合业务的、开放的下一代网络(NGN)体系架构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全业务电信运营的背景,提出下一代网络发展的基本目标,分析固网NGN和移动3G的演进路线,阐述网络融合发展思路以及NGN体系下FMC和Triple Play的实现途径,最后指出建立NGN开放业务环境是增强NGN竞争力和推动NGN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固网现状的分析,结合固网业务属性数据寄存器(SHLR)技术,提出了当前固网智能化的几种实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网络转型,来促进业务转型,从而使网络运营商向综合运营商转变.利用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下一代网络(NGN)和未来3G网络,固网运营商将发展成多网络综合运营商;利用现有PSTN用户规模和业务,发展融合业务,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NGN智能化解决了PSTN用户享受NGN业务覆盖问题,将促进PSTN用户与NGN用户无缝演进和融合.  相似文献   

17.
《世界电信》2010,(12):77-77
FMC是指在一个给定的网络中,向终端用户提供业务或应用的能力和机制,与固定,移动接入技术及用户位置无关,在下一代网络(NGN)环境中,FMC意味着不论什么样的接入技术,都能够向终端用户提供NGN的业务。通常,FMC包含三个层次的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以及终端融合。  相似文献   

18.
IMS与网络融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介绍了NGN、软交换及IMS的概念及有关情况,然后分析了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融合(以下简称固定和移动融合)的驱动力以及IMS对于实现固定和移动融合的意义,提出了基于IMS的固定和移动融合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NGN中的主要协议及接入层综合接入业务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NGN(下一代通信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以软交换为核心技术,通过开放的接口规范,具有实现与传统网络互连互通、通用移动性,融合固定与移动网络业务等特征.介绍了NGN的特点及其主要协议:呼叫控制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媒体控制协议、业务应用协议、维护管理协议等.分析与比较了NGN接入层的不同接入方法,给出了无线局域网用户接入NGN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固定移动融合被认为是最终的网络融合,提供无差别的移动和固定服务,而且可以在一个号码、一个帐单、一个服务协议的条件下提供服务.随着NGN、3G/B3G、Wi-Fi、IMS技术以及融合业务的出现,国外的移动运营商已经开始启动固定移动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更加便利的业务,从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FMC重新被各界重视起来,成为当前通信领域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