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AKT信号途径在尼古丁诱导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中发挥的作用。方法(1) 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尼古丁作用原代培养的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不同时间段,AKT/磷酸化AKT、GSK3β/磷酸化GSK3β在气道平滑肌细胞上的表达水平;(2)细胞分析计数仪检测AKT抑制剂和GSK3β抑制剂对尼古丁促进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实验分组:对照组、尼古丁单独作用组、AKT抑制剂LY294002组、AKT抑制剂LY294002+尼古丁组、GSK3β抑制剂SB216763组、GSK3β抑制剂SB216763+尼古丁组;(3) EDU摻入法测定AKT抑制剂和GSK3β抑制剂对尼古丁处理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DNA复制活性的影响,实验分组同上。对照组应用1%胎牛血清培养基,各抑制剂和尼古丁应用1%胎牛血清培养基配制,分别在尼古丁加入前30 min应用。结果(1)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上有AKT和GSK3β的表达;尼古丁引起AKT和GSK3β的快速磷酸化,且尼古丁促进AKT和GSK3β的磷酸化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2)细胞计数法显示,AKT抑制剂与尼古丁联合组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尼古丁单独作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EDU摻入法测定显示,AKT抑制剂与尼古丁联合组细胞DNA复制水平明显下降,与尼古丁单独作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尼古丁促进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依赖AKT/GSK3β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退素D2(RvD2)对柯萨奇B3病毒(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雄性BALB/c小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组、RvD2治疗组以及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抑制剂处理组。后3组小鼠腹腔内注射CVB3病毒构建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然后RvD2治疗组和AKT抑制剂处理组小鼠连续腹腔注射相应药物7d。7d后处死4组小鼠并留取心脏及血清标本。前3组小鼠通过病理染色评估心肌组织炎症程度,ELISA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B型脑钠肽(BNP)水平,Western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关联X蛋白(Bax)水平以及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最后,通过Westernblot法测定AKT抑制剂处理组小鼠心肌组织中AKT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凋亡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心肌炎组小鼠心肌组织内炎症反应增加,血清cTnI、BNP水平上调,心肌组织内Caspase-3、Bax水平和AKT磷酸化水平上调,而Bcl-2水平下调(均P<0.05)。与病毒性心肌炎组相比,RvD2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内炎症反应降低,血清cTnI、BNP水平下调,心肌组织内Caspase-3、Bax水平下调,而Bcl-2水平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调(均P<0.05)。与RvD2治疗组相比,AKT抑制剂处理组小鼠心肌组织内Caspase-3、Bax水平上调,而Bcl-2水平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下调(均P<0.05)。结论RvD2可通过调控AKT信号通路抑制CVB3感染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预处理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该作用的机制。方法对大鼠心肌细 胞株(H9c2)进行缺氧复氧(6 h/2 h),模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H9c2细胞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缺 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比索洛尔预处理组(H/R+B组)、缺氧/复氧+比索洛尔预处理+PI3K/AKT阻滞剂LY294002组(H/ R+B+LY组);分别采用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OS水平,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 细胞p-AKT及p-GSK3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H/R组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ROS水平升高;经比索洛 尔预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下降、活性氧水平降低,p-AKT/GAPDH、p-GSK3β/GAPDGH显著提高,而加入 PI3K/AKT阻滞剂LY294002后比索洛尔的保护作用消失。结论比索洛尔能减少缺氧/复氧所引起的氧化应激,对心肌细胞具 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通路而提高AKT、GSK3β磷酸化水平,减少ROS产生,增加细胞 的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七氟烷后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是否与抗炎抗氧化有关。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七氟烷后处理组(Sham+Sevo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 组)和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Post C组)。摘除右肾后夹闭左肾蒂30 min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evo?Post C组于再灌注起吸入2%七氟烷1 h。再灌注24 h后检测肾功能参数、血清炎症因子及肾组织氧化应激指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Akt及GSK3β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TNF?α、IL?6及丙二醛(MDA)的水平均升高(P<0.05);给予七氟烷后处理可以使Scr、BUN、TNF?α、IL?6、MDA的水平及肾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Akt及p?GSK3β水平均有所升高,但与IR组比较,七氟烷后处理可以显著增加Akt及GSK3β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GSK3β通路调控的抗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α硫辛酸(ALA)后处理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A组)、ALA后处理对照组(B组)、脓毒症组(C组)和脓毒症联合ALA后处理组(D组)。A、B 2组均行假手术,C、D 2组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模型。B、D 2组大鼠术后立即给予ALA 200 mg/kg灌胃。24 h后检测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肾组织行PAS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印迹法测定NF?κB相关蛋白表达。结果脓毒症可以诱发肾脏病理学改变,与A组相比,C组SCr和BUN含量分别增加了178%和66%(P<0.01),TNF?α、IL?6及IL?1β水平分别增加55%、114%和110%(P<0.01);同时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144%)和细胞核内的表达(102%)显著增加(P<0.01),并IκBα的表达下降61%(P<0.01)。早期给予ALA可以明显改善上述变化,与C组相比,D组SCr和BUN含量分别下降了48%和26%(P<0.05),TNF?α、IL?6及IL?1β水平分别降低25%、37%和40%(P<0.05);同时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和细胞核内的表达显著减少41%和49%(P<0.05),IκBα的相对表达水平增加103%(P<0.05)。结论 ALA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改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越鞠甘麦大枣汤(越甘汤)对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小鼠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并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通路探讨PPD的发病机制及中药起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不给予任何刺激,孕前应激组给予慢性束缚刺激。3周后将孕前应激组小鼠进行雌雄合笼交配怀孕,分娩后3周检测小鼠的糖水偏好率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将孕前应激组诱导建立的PPD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越甘汤组和氯胺酮组,检测药物对小鼠的干预作用,并取小鼠前额叶检测BDNF、TrkB、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产后3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前额叶BDNF、TrkB及p-GSK3β/GSK3β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单次给予越甘汤或氯胺酮24?h之后,小鼠的糖水偏好率显著升高(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减少(P<0.01),前额叶BDNF、TrkB及p-GSK3β/GSK3β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慢性孕前应激诱导Balb/c小鼠表现出产后抑郁样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激活其前额叶BDNF-TrkB通路有关。越甘汤对PPD模型小鼠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改善前额叶BDNF-Trk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时β-连环素(-βcatenin,-βcat)在气道上皮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在建立LPS气管注射致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基础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βca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气道上皮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内蛋白激酶C(PKC)、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以及-βcat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检测显示,与正常组小鼠相比,LPS致急性肺损伤的小鼠气道上皮中,胞膜上-βcat及胞质内GSK3-β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肺组织内PKC、P-GSK3-β及-βcat蛋白含量均较正常组小鼠明显升高(均P〈0.05),而GSK3-β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由LPS所致的小鼠ALI,一方面引起胞膜上行使连接功能的-βcat含量显著下降;另一方面可能通过PKC激活、GSK3-β磷酸化失活,导致胞质内-βcat含量的增加,使-βcat转入核内并与转录因子结合,启动Wnt途径靶基因转录,从而在气道上皮的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形成过程中脑胰岛素信号及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s,GLUTs)表达的改变,为A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借助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运用Western blot检测该模型鼠皮层和海马区域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模型鼠在3月龄时,表现为脑胰岛素信号应激性激活,下游AKT/GSK3β等胰岛素信号分子磷酸化水平升高,而GLUTs此时表达变化不明显;5月龄时,该模型表现为脑胰岛素信号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其下游AKT/GSK3β等信号分子磷酸化水平表达下调,同时观察到海马中GLUT3、GLUT4表达下调,AD病理性蛋白(APP)、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结论:胰岛素信号紊乱和葡萄糖转运体在AD形成过程中发生紊乱,且随年龄增长,具有紊乱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Ts-MES)对脓毒症诱发的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8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2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心肌损伤模型组(B组)、Ts-MES治疗组(C组)和地塞米松对照组(D组)。B、C、D组采取盲肠结扎穿孔术构建脓毒症诱发的心肌损伤小鼠模型,A组只行开腹探寻,不结扎和穿刺盲肠。术后40 min,A、 B组腹腔注射150 μL PBS,C组腹腔注射含20 μg Ts-MES的等量PBS,D组腹腔注射含地塞米松(0.3 mg/kg)的等量PBS。术后12 h,每组随机抽取6只小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另抽取8只用于观察72 h生存率。剩余的6只小鼠通过HE染色评价心肌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NTPro-BNP和cTnI水平,ELISA法和qRT-PCR法分别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0、TGF-β的表达。结果 B组小鼠的心功能指标(LVEF、LVFS、E/A)及72 h生存率较A组显著下降(P<0.001),心肌病理损伤评分及血清中NTPro-BNP和cTnI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B组相比,C、D两组小鼠的心功能指标和72 h生存率明显回升(P<0.05),心肌病理损伤评分及血清中NTPro-BNP和cTnI水平明显降低(P<0.05)。小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TNF-α和IL-6水平比较:B组小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TNF-α和IL-6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P<0.001),C、D两组较B组显著下降(P<0.05);IL-10和TGF-β水平:C组较B组显著升高(P<0.05),D组较B组虽有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s-MES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并促进调节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保护脓毒症诱发的小鼠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预处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SEP)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C组)、脓毒症组(S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D组)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D组)。MD和HD组先分别尾静脉注射DEX溶液25和50 μg/kg,30 min后尾静脉注射LPS建立脓毒症模型。LPS注射6 h后,用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匀浆上清液中AKT及NF-κB(p65和IκBα)含量;采集肺组织检测湿/干重比(W/D)、总肺含水量(TLW)及肺组织损伤程度。用同样的方法建立脓毒症模型,每隔24 h观察小鼠存活情况,记录各组小鼠7 d的存活率。结果:S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CXCL1、CXCL5和CCL20的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1);与S组相比,DEX预处理可以显著抑制p65、IκBα、AKT磷酸化(P<0.05),降低肺组织W/D、TLW(P<0.05),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P<0.01)。生存试验表明DEX预处理能显著延长脓毒症小鼠的存活时间(P<0.05)。结论:DEX预处理可通过减少AKT和NF-κB表达,抑制肺组织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对脓毒症小鼠的肺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锂对A549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LiCl)对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来源的A549细胞在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方面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LiCl作用A549细胞24h后,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免疫细胞荧光技术检测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LiCl对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及CyclinD1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LiCl能提高A549细胞的增殖活性。且随着LiCl浓度的升高,处于G1期的细胞数量减少,而S期细胞数量增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10mmol/L组:P〈0.05;20mmol/L组:P〈0.01)。LiCl能使GSK3β表达降低而无酶活性的p-GSK3β表达升高;同时上调CyclinD1的表达水平。结论LiCl能加快A549细胞的G1/S期转换并促进增殖,GSK3β的活性受抑从而减少Cyclin D1的降解是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特异性抑制剂GSK2816126(GSK126)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A549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0、2.5、5.0、10.0和15.0μmol·L-1) GSK126组。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数并计算克隆形成率,EdU细胞增殖成像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形态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B细胞淋巴瘤-2原癌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活化型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比色法,与对照组比较,随着GSK126浓度升高,不同浓度GSK126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克隆形成实验,与对照组比较,随着GSK126浓度升高,不同浓度GSK126组克隆形成率逐渐降低(P<0.05);EdU成像,与对照组比较,随着GSK126浓度升高,不同浓度GSK126组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Hoechst-33342染色,与对照组比较,随着GSK126浓度的升高,5、10和15μmol·L-1GSK126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随着GSK126浓度升高,不同浓度GSK126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随着GSK126浓度升高,不同浓度GSK126组细胞中p-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GSK126可能通过降低AKT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增殖,并且通过诱导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活化,激活凋亡途径,促进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在脓毒症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和CLP+DEX组,每组36只。CLP组小鼠在CLP术前15 min腹腔注射1 mL无菌生理盐水,CLP+DEX组小鼠在CLP术前15 min腹腔注射50 μg/kg DEX。记录小鼠CLP术后24 h内的存活率,在CLP术后0、6、12、24 h时取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体外培养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LE12,分为脂多糖(LPS)组(1 μg/mL LPS)和LPS+DEX组(1 μg/mL LPS+0.2 μg/mL DEX),处理0、6、12、24 h后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L-1β、TNF-α的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CLP+DEX组小鼠CLP术后24 h内的存活率高于CLP组(P<0.05),6、12、24 h时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IL-6、IL-1β、TNF-α的水平均低于CLP组(P<0.05,P<0.01)。6、12、24 h时LPS+DEX组MLE12细胞上清液中IL-6、IL-1β、TNF-α的水平和ERK1/2磷酸化水平均低于LPS组(P<0.05,P<0.01),6、12 h时JNK的磷酸化水平也低于LPS组(P<0.05,P<0.01)。结论 DEX能减少脓毒症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的产生,提高脓毒症小鼠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和JN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术多糖(PAM)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HepG2分别给予不同 浓度的PAM处理,通过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肝癌细胞中β-catenin 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KT、GSK-3β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磷酸化表达,检测MMP-2的基 因和蛋白表达水平。HepG2 细胞给予LiCl/PAM/LiCl 联合PAM处理,检测细胞增殖、侵袭能力改变,检测GSK-3β磷酸化和 MMP2的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AM处理后肝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下降、侵袭能力下降(P<0.05);PAM处理可 以下调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MMP-2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抑制AKT与GSK-3β的磷酸化(P<0.05)。PAM对肝癌细胞 体外增殖、侵袭及AKT/GSK-3β/β-catenin通路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PAM的浓度越高,对肝癌细胞体外增殖、侵袭的抑制作用 越强;对AKT与GSK-3β的磷酸化的抑制作用越强,对β-catenin表达的抑制作用也越强。LiCl可以逆转PAM对肝癌细胞增殖、 侵袭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逆转PAM对GSK-3β磷酸化和MMP2的蛋白表达的抑制。结论PAM对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侵 袭能力具有抑制作用,PAM可能通过影响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芍药苷对MRL/lpr狼疮小鼠肺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系统性红斑狼疮MRL/lpr小鼠随机分为MRL/lpr组、MRL/lpr+地塞米松 (1.5 mg/kg) 组,MRL/lpr+芍药苷(20 mg/kg)组,MRL/lpr+芍药苷 (40 mg/kg) 组, 每组10只,给药7 d;另取10只野生型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第8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HE染色检测肺部病理改变,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蛋白的表达。 结果 芍药苷能显著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血清SOD、CAT、GSH-PX水平,减少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能显著抑制P-PI3K、P-Akt、P-NF-κBp65、P-IκBα蛋白表达。结论 芍药苷对MRL/lpr狼疮小鼠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氢气对酵母多糖(ZY)诱导的脓毒症小鼠存活率和肝脏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雄性ICR野生型小鼠120只,体质量20~25 g,5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0):正常对照组(A组)、氢气组(B组)、ZY组(C组)、ZY+氢气组(D组).C和D组小鼠腹腔注射ZY制备脓毒症模型;B和D组小鼠在腹腔注射后的1h和6h时分别吸入2%氢气1h.每组取20只观察7d内小鼠生存情况.另40只动物,实验后24 h下腔静脉采血,取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及进行肝脏组织病理评分,测定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C组动物存活率降低,血清AST、ALT水平及肝脏病理评分升高,血清和肝脏组织SOD活性降低,而8-iso-PGF2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D组存活率提高,血清AST和ALT水平及肝脏病理评分降低,血清和肝脏组织中SOD活性升高,而8-iso-PGF2α水平降低(P<0.05).结论:氢气可改善脓毒症小鼠存活率,减轻肝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局部温度对大鼠压疮PI3K/Akt/GSK3β 通路的影响,为压疮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 用缺血再灌注(IRI)法复制大鼠压疮模型。将40 例无特定病原体级(SPF)健康成年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4 组:假手术组(Sham 组)、常温IRI 组(NTI)、低温IRI 组(LTI)和高温IRI 组(HTI)。HE 染色观察骨骼肌病理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Akt、GSK3β 的磷酸化情况;免疫荧光观察p-Akt、p-GSK3β 的表达情况。TUNEL 检测大鼠压疮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常温IRI 组比较,高温IRI 组的骨骼肌细胞病理损伤加重,凋亡细胞增加,Western blot 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kt 和GSK3β 的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 <0.05);而低温IRI 组骨骼肌细胞病理损伤减轻,Western blot 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kt 和GSK3β 的磷酸化水平均上升(P <0.05)。结论 局部高温能抑制Akt 和GSK3β 的磷酸化水平而加重大鼠压疮损伤,局部低温能提高Akt 和GSK3β 的磷酸化水平减轻大鼠压疮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β亚型(PPAR-β)对小鼠脓毒症肝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数组(SHAM)、脓毒症肝损伤组(LPS)、肝损伤+激动剂组(LPS+GW0742)、肝损伤+抑制剂组(LPS+GSK0660),每组各30只。在不同时间段检测 ALT、TBIL、AST、IL-1β、IL-18、TNF-α、capase-1、NF-κB水平。结果 不同时间点,LPS+GW0742组血清中ALT、AST和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于L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PS+GW0742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18水平均显著低于L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GW0742组条带面积较LPS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β可以通过下调NF-κB分子的表达及炎性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小鼠脓毒症肝损伤,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镇痛、镇静、镇痛复合镇静对脓毒症小鼠炎性细胞因子及病死率的影响,为临床镇静、镇痛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将9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模型组(M组)、芬太尼组(F组)、咪达唑仑组(M D组)、芬太尼+咪达唑仑组(F+ M D组),比较各组小鼠之间用药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 )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同时比较各组小鼠病死率的差别。[结果]与C组相比,M 组小鼠血清PCT、CRP、TNF-α、IL-1和IL-10水平显著上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与M 组相比,MD组CRP、IL-10和 TNF-α水平明显下降( P <0.05),F组和F+MD组TNF-α水平均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各脓毒症小鼠亚组病死率相比较,M 组最高(50%),MD组最低(21.05%),F+M D组病死率与F组相近(40%和38.1%)。[结论]镇静、镇痛通过减轻抗炎反应和抑炎反应两种镇静免疫机制调节脓毒症小鼠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脓毒症小鼠的病死率。药物选择方面,咪达唑仑优于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赖氨大黄酸(RHL)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KK/HlJ糖尿病(DM)小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STZ (50 mg·kg-1)并给予DM专属饲料制备KK/HlJ小鼠DM模型。将48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RHL治疗组(25 mg·kg-1)和高剂量RHL治疗组(50 mg·kg-1),每组12只,共治疗16周。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胰腺组织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胰岛组织中胰岛素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胰岛素、C反应蛋白(CRP)和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糖原合成相关基因(PI3K、AKT和GSK-3β)的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RHL治疗组小鼠FBG、TG和TC水平降低(P<0.05),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RHL治疗组小鼠血清CRP水平和肝脏组织中TNF-α和IL-6水平降低(P<0.01)。HE染色,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RHL治疗组小鼠胰岛形态有一定恢复,偶见炎症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RHL治疗组小鼠棕色颗粒状物质明显减少,而高剂量RHL治疗组小鼠胰岛中未见棕色颗粒状物质。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RHL治疗组小鼠糖原合成相关基因PI3K、AKT和GST-3β磷酸化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RHL对STZ所致KK/HlJ DM小鼠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RHL促进糖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