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估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评估T1期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MIBC)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T1期NMIBC患者215例,收集临床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情况。作术前LMR与患者预后关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LMR的最佳分界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LMR<3.86,n=77)和高LMR组(LMR≥3.86,n=138);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LMR水平患者的累积DFS率和OS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DFS和OS的因素。 结果 215例T1期NMIBC患者随访2~92个月,DFS率为59.07%,OS率为65.12%。Kaplan-Meier曲线示,低LMR组患者累积DFS率(χ 2=4.784,P=0.029)与累积OS率(χ 2=7.146,P=0.008)均明显低于高LMR组。肿瘤大小≥3 cm(HR=1.398,95%CI:1.042~1.875,P=0.025)、病理G3级(HR=1.266,95%CI:1.026~1.563,P=0.028)、LMR≥3.86(HR=2.347,95%CI:1.080~5.101,P=0.031)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DFS的独立因素;肿瘤大小≥3 cm(HR=1.228,95%CI:1.015~1.484,P=0.034)、病理G3级(HR=1.366,95%CI:1.017~1.834,P=0.038)、LMR<3.86(HR=2.008,95%CI:1.052~3.832,P=0.035)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前外周血LMR水平是影响T1期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低水平LMR患者术后的NMIBC进展风险与死亡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核转运蛋白α2(KPNA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以及KPNA2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方法 收集脑星形胶质细胞瘤Ⅱ、Ⅲ、Ⅳ级各30例,癌周相对正常脑组织15例,qRT-PCR及免疫组化分析KPNA2的表达;制备KPNA2干扰质粒,并以慢病毒为载体转染进入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CCK8、EdU法检测KPNA2敲除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KPNA2对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结果 KPAN2在胶质瘤中表达升高,表达量与胶质瘤WHO分级呈正相关(rs=0.559, P<0.001),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总生存率: χ2=21.39, P<0.001;无进展生存率: χ2=8.057, P=0.004)。KPNA2敲除后胶质瘤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 结论 KPNA2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新的临床诊治的标记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围生期窒息与多器官功能损伤(MODS)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产科有窒息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65例,根据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Apgar评分判断有无围生期窒息,将其分为早产窒息组、足月窒息组、早产对照组、足月对照组,比较各组MODS的发生率。165例中发生围生期窒息的新生儿有79例,根据胎龄将其分为早期早产窒息组、晚期早产窒息组、足月窒息组,比较各组窒息后MODS的严重程度;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比较两组MODS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结果 早产窒息组MODS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窒息组(χ2=5.37, P<0.05)。窒息后MODS严重程度:早期早产窒息组、晚期早产窒息组、足月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 P<0.05),胎龄与MOD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性(r=0.29),胎龄与窒息后MODS程度呈正相关性(r=0.35);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MO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30, P<0.05),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MODS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80, P<0.05)。 结论 早产儿围生期窒息后发生MODS的风险高于足月儿;胎龄越小,窒息后MODS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围生期窒息越重,MODS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双期增强扫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75例182枚甲状腺结节CT资料,其中良性结节60例,恶性结节122例。观察结节形态、密度、位置、ΔCT值(甲状腺与结节的CT差值)及强化方式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分布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检验,比较两组阳性CT征象对良恶性结节预测价值的OR值、预测概率曲线下面积。 结果 影像学显示形态(χ2=50.661,P<0.001)、密度2=60.042,P<0.001)、位置2=48.916,P<0.001)、ΔCT值(χ2=45.647,P<0.001)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方式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586,P=0.434)。4种阳性征象联合预测概率曲线下面积值为0.899,当预测概率为0.711时,约登指数最大,此时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是0.869和0.783。 结论 CT双期增强扫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多种CT征象联合可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探讨情绪调节在正念水平与临床沟通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 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情绪调节量表、临床沟通能力量表对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94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 21.0 和Amos 21.0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总分为82.13±8.55,处于中等水平;正念水平与认知重评呈正相关(r=0.254, P<0.001),正念水平与临床沟通能力呈正相关(r=0.268, P<0.001),认知重评与临床沟通能力呈正相关(r=0.219, P<0.001);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 检验结果显示,正念水平能通过认知重评间接影响临床沟通能力[χ2/df=1.748, RMSEA=0.051, GFI=0.985, AGFI=0.961, CFI=0.990, TLI=0.981, PNFI=0.521; Bootstrap 95%CI为(0.012~0.079, P<0.001)]。 结论 认知重评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在实习护生正念水平与临床沟通能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定期超声检查在中心静脉置入设备相关深静脉血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应用中心静脉置入设备(CVAD)肿瘤患者4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21)和对照组(n=219)。观察组每隔3周超声检查记录是否出现中心静脉置入设备相关深静脉血栓(CRDVT),对照组则在出现临床症状后行超声检查诊断是否存在CRDVT,对两组确诊的CRDVT患者,进行不少于90 d的超声评估直至CVAD去除,记录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血栓复发。比较两组间CRDVT诊断率、非计划CVAD去除率、血栓复发率以及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 结果 两组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DVT诊断率为9.5%(21例),对照组CRDVT诊断率为4.6%(10例),两组间CRDVT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2,P=0.043);观察组CVAD非计划去除率为0.9%(2例),对照组CVAD非计划去除率为4.1%(9例),两组CVAD非计划去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P=0.031);观察组和对照组CRDVT患者90d的累积血栓复发率分别为15.3%和10.0%,两组累积血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0.003,P=0.953);观察组和对照组CRDVT患者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4.7%和40%,两组间PT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6,P=0.049)。 结论 定期超声检查可以提高CRDVT的诊断率,减少非计划CVAD去除率及PTS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妇对PM2.5风险感知和防护行为的个体差异及感知与防护行为的关联性。 方法 选取457名妊娠期女性。采用自编问卷调研孕妇对PM2.5的感知和防护情况,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孕妇年龄越大,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越高,其对PM2.5关注度越高(χ2=14.19,P=0.007; χ2=19.61,P<0.001; χ2=8.93,P=0.030)。同时,对PM2.5完全不关注的孕妇和低收入(<4 000元/月)孕妇在应对PM2.5污染时的措施采取度更低(OR=0.30,95%CI 0.15~0.60,P=0.001;OR=0.37,95%CI: 0.20~0.69,P=0.002)结论 低收入孕妇更容易受到PM2.5的影响,需要提高这类群体对PM2.5的关注度,增强其抵御PM2.5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牙周病基础治疗对行胸外科手术的肺癌伴牙周疾病者术后肺炎(POP)发生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拟接受胸外科手术的肺癌伴牙周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行牙周病基础治疗,对照组保持患者原有口腔卫生习惯。两组人群均在术后随访满30 d,分析30 d内的POP发生率及有关因素。 结果 实验组(n=206)和对照组(n=190)基线特征一致。实验组POP发生率为2.91%,低于对照组14.21%(χ2=16.52,P<0.001)。牙周病基础治疗可以预防POP的发生(OR=0.181,95%CI:0.078~0.411)。术前诊断为牙龈炎、牙周炎的患者,实验组PO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中均有随牙周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POP发生率升高的趋势(P<0.05)。无论行开胸术者(楔形切除、肺叶切除、肺段切除、袖状切除)还是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者,实验组PO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术前牙周病基础治疗可以降低行胸外科手术的肺癌伴牙周疾病者POP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分析其5年生存率、复发和死亡原因以及影响生存预后的因素,为改善cSLE的预后、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SLE患儿188例的临床资料,并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使用非参数乘积法分析生存率,采用时序检验、比例风险模型行预后因素分析。 结果 188例SLE患儿,男40例,女148例,平均发病年龄(10.64±2.12)岁,发病到确诊中位病程30(15,60)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皮疹。患儿确诊时最常见合并肾脏损害及血液系统损害。随访期间,73例(38.8%)患儿病情复发,主要原因是依从性差、感染。16例患儿死亡,主要原因是依从性差、多脏器损害、感染、肾功能不全。患儿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1%、92.9%、91.7%。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血管系统损害(χ2=4.464,P=0.035)、神经系统损害2=6.545,P=0.011)、血液系统损害2=3.888,P=0.049)、大量蛋白尿2=5.641,P=0.018)、初诊疾病重度活动2=4.679,P=0.031)、诱导治疗疾病无活动2=7.561,P=0.006)、复发2=13.786,P≤0.001)与SLE预后相关,进一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系统损害(HR=3.361,95%CI:1.251~9.029,P=0.016)、神经系统损害(HR=2.997,95%CI:1.076~8.349,P=0.036)、大量蛋白尿(HR=2.162,95%CI:1.079~4.334,P=0.030)、复发(HR=4.663,95%CI:1.666~13.049,P=0.003)是导致SLE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本研究SLE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最为多见,系统损害以肾脏损害、血液系统损害最为多见。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大量蛋白尿、疾病复发的SLE患儿5年总体预后不佳,治疗时积极控制脏器损害、及时降低蛋白尿、预防疾病复发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1~3岁小儿外科日间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堰市某三甲医院小儿外科自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1 100例1~3岁腹股沟斜疝患儿资料,患儿均采用日间模式行腔镜疝手术治疗,按处理措施不同分为ERAS组和标准腔镜组。采用Mann-Whitney Uχ2检验分析两组基本特征分布差异,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指标差异。 结果 ERAS组(550例)和标准腔镜组(550例)在年龄、性别和体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AS组在饥饿评分、疼痛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显著优于标准腔镜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标准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高于ERAS组(OR=4.41,95% CI为1.475~13.204)。 结论 ERAS措施在日间模式行腔镜疝手术中比标准腹腔镜治疗更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女性膀胱癌患者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和开放膀胱全切术两种术式的围手术及肿瘤学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7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女性膀胱癌患者91例,将腹腔镜膀胱全切患者以1 :1的比例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与开放膀胱全切患者进行匹配,匹配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T分期及N分期,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的围手术及肿瘤学特征,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匹配前后两组间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肿瘤特异生存时间(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匹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行开放膀胱全切术患者65例,腹腔镜膀胱全切患者26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四分位距1869个月)。与开放膀胱全切组相比,腹腔镜膀胱全切组患者年龄更小(P<0.001),术前ASA评分更低(P=0.018),匹配后,22例开放膀胱全切患者与腹腔镜膀胱全切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前,腹腔镜膀胱全切组术中失血量更少(P=0.005),术中输血率更低(P<0.001),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P=0.03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15),两组间OS(P=0.698)、CSS(P=0.942)、PFS(P=0.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匹配后,腹腔镜膀胱全切组术中失血量仍较开放膀胱全切组更少(P=0.009),术中输血率更低(P=0.001),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40),但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OS(P=0.432)、CSS(P=0.429)、PFS(P=0.28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并不是女性膀胱癌患者OS(HR 1.134, 95%CI 0.335~3.835,P=0.839)、CSS(HR 1.051,95%CI 0.234~4.719,P=0.949)、PFS(HR 0.538,95%CI 0.138~2.095,P=0.371)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术术中出血量少、术中输血率低、围术期并发症少,但本研究并无证据表明女性膀胱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膀胱全切术的预后优于开放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均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但鲜有研究关注二者合并的睡眠重叠综合征是否比单一疾病更为增加临床患病概率,本研究目的是调查睡眠重叠综合征与糖尿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接受便携式睡眠监测的1 939名患者。COPD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肺功能,OSA的诊断需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15次/h。研究对象被分为对照组(n=1 093)、单纯COPD组(n=62)、单纯OSA组(n=735)、重叠综合征组(n=49),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重叠综合征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OSA患者(OR=5.82, 95%CI:3.23~10.48, P<0.001和OR=4.35, 95%CI:2.41~7.88, P<0.001)。矫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2.69, 95%CI:1.13~6.52, P=0.026和OR=3.64, 95%CI:1.53~8.83, P=0.004)。年龄<58岁的患者和女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独立相关性(OR=8.45, 95%CI:1.46~65.90, P=0.018与OR=4.39, 95%CI:1.04~22.50, P=0.044);年龄≥58岁的患者和男性患者中,重叠综合征与糖尿病发病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睡眠重叠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存在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治疗重叠综合征是否能降低代谢异常的风险,甚至减少未来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患者(双癌组)29例和子宫体恶性肿瘤患者(单癌组)31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双癌组合并糖尿病(χ2=8.02,P=0.007)、肿瘤家族史(χ2=31.76,P<0.001)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χ2=31.76,P<0.001)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癌组,双癌组Ⅱ型子宫体恶性肿瘤(χ2=5.52,P=0.030)及低分化癌(χ2=8.39,P=0.020)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单癌组。单癌组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优于双癌组(Log-rank=6.75,P=0.011)。分层分析显示,在双癌组中,首发子宫体癌的双癌患者Ⅱ型子宫内膜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首发乳腺癌组(58.33%vs 11.76%,χ2=6.882,P=0.014)。首发子宫体癌与首发乳腺癌的两癌发病间隔时间显著不同,前者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t=2.23,P=0.028)。两组双原发癌间隔时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P=0.010)。结论 合并乳腺癌的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乳腺癌后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缩短胃癌患者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行胃癌D2根治术患者80例。根据围手术期是否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分为ERAS组和传统组,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ICU病房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ICU住院天数加上普通病房住院天数)、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ERAS组胃癌患者术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0.65±0.53)d vs(1.93±1.59)d, Z=4.938, P<0.001];ERAS组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传统组[(6.23±4.67)d vs(8.55±4.51)d, Z=4.529, P<0.001];ERAS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于传统组[(38.73±6.81)h vs(59.90±12.71)h, t=8.848, P<0.001]、[(14.63±3.98)h vs(23.68±4.51 )h, t=9.519, P<0.001];另外ERAS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低于传统组[(2.33±0.73)vs(4.33±0.76), t=11.970, 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5% vs 22.5%(χ2=1.385, P=0.378)。 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缩短了胃癌术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减少了手术应激,并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节省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液pH与代谢综合征(MetS)的关系。 方法 以8 720名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健康查体中心健康体检者建立纵向队列,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尿液pH与MetS的关系。 结果 经过平均3.03年随访共有1 657人发生MetS,发病密度为62.79/1 000(1 657/26 389)人·年。仅对年龄进行调整时尿液pH偏低组的风险比HR值为1.36(95%CI: 1.21~1.53, P<0.05),在此基础上对MetS的组分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超重进行调整后尿液pH偏低组的HR值为1.20(95%CI: 1.07~1.35, P<0.05),进一步对饮食、吸烟和饮酒因素调整后的HR值为1.17(95%CI: 1.05~1.32, P<0.05)。 结论 尿液pH偏低是Met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建立腮腺CT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arot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因腮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回顾性评估所有病例的影像资料,获取相关影像特征,评估肿瘤恶性风险概率,并分为6个等级(1级,正常腮腺; 2级,基本确定为良性病变或肿瘤; 3级,无明确恶性病变证据但不能确定为良性病变; 4级,怀疑为恶性肿瘤病变但证据不充分; 5级,恶性肿瘤影像征象较充分; 6级,有恶性肿瘤病理学证据)。结果:共纳入腮腺肿物病例897例次,其中良性病变905例次、恶性肿瘤98例次,影像诊断为2级、3级、4级和5级的病变中,恶性肿瘤的构成比分别为0.4%、5.7%、35.5%和96.7%,随PI-RADS分级呈逐渐增高趋势(Z=-15.579,P<0.001)。相邻等级[2级与3级(χ 2=12.048,P=0.001)、3级与4级(χ 2=75.231,P<0.001)、4级与5级(χ 2=32.266,P<0.001)]之间的恶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hen’s Kappa检验表明两位研究者分级诊断具有中度一致性(κ=0.614,P<0.001,95%CI: 0.569~0.695)。结论:应用影像诊断分级方法对腮腺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及特点,探讨肺功能检查对哮喘诊断、疗效判断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18年入住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确诊为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检查资料,共计122例,根据FEV1/FVC%分为肺功能正常组(30例)及气流受限组(92例),其中气流受限组根据一秒量FEV1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63例、中重度组16例、重度组13例),分析各组肺功能及舒张试验数据。 结果 正常组、轻度组、中重度组、重度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6.7%、58.7%、81.3%、1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 P=0.001);在正常组,FEV1和FVC的改善量、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 P=0.14);在气流受限组,中重度组及重度组一秒率试验前、试验后数值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前:χ2=52.16, P<0.001;试验后2=49.49, P<0.001);各组的试验后一秒率均较试验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舒张试验后,解除气流受限者仅占9.8%,且均为轻度组。 结论 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提示,随阻塞程度加重,呈现阳性率渐增趋势。肺功能正常也可行舒张试验,阳性病例呈特殊流速-容量环表现。哮喘治疗与控制是终生的、个体化的,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全程哮喘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对预后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山东省立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的ALL患者57例,统计原发病基本情况、造血干细胞移植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病、复发生存等情况,分析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危险因素。 结果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全相合移植37例,HLA全相合移植20例,2例非血缘全相合移植。供受者血型相合24例,血型不相合33例;同性别移植30例,非同性别移植27例。巨核系中位植入时间13 d(9~47 d),粒系中位植入时间12 d(6~20 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累积发生率53.4%,其中Ⅰ~Ⅱ度为42.8%,Ⅲ~Ⅳ度为10.8%。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累积发生率20.3%,其中广泛型cGVHD为5.3%,局限型cGVHD为15.1%。生存分析显示Ⅲ~Ⅳ度aGVHD患者3年生存(OS)率、无白血病生存(LFS)率较无aGVHD及Ⅰ~Ⅱ度aGVHD患者减低(20% vs 69.8%、66.7%, χ2=17.243,P<0.001; 20% vs 60.8%、71%, χ2=9.463,P=0.009),且复发率(RR)及非复发死亡(NRM)升高(60% vs 33.7%、23.9%, χ2=1.788,P=0.409;50% vs 0.71%、0.59%, χ2=21.344,P<0.001)。cGVHD较无cGVHD患者3年OS、LFS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4% vs 67.6%, χ2=0.142,P=0.706; 50% vs 62.4%, χ2=0.236,P=0.627)。多因素分析显示,HLA配型不合为aGV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LA不全相合较HLA全相合移植aGVHD发生率增加。供受者性别不同为cGVHD的边缘性独立影响因素,非同性别移植较同性别移植cGVHD发生率增加。 结论 GVHD是ALL患者行allo-HSCT的重要并发症,Ⅲ~Ⅳ度aGVHD预后不良,HLA配型不合为发生aGV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85例MP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根据外周血LMR值将患者分为高LMR组(n=27)和低LMR组(n=58),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时间,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LMR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总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 两组性别、功能状态(PS)评分、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LMR组中位生存时间(27个月)显著长于低LMR组(9个月)(P<0.001)。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期患者中,高LMR组中位生存时间均长于低LMR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MR是影响MPM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HR: 0.277; 95% CI: 0.142~0.538; P<0.001)。 结论 外周血LMR可作为反映MPM患者生存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相关的高速泳动蛋白家族9(SOX9)和胃动蛋白1(GKN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OX9和GKN1在7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27例肠上皮化生和43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OX9和GKN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SOX9在胃癌组织、肠化生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92.9%(65/70)、77.8%(21/27)和55.8%(2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1.722,P<0.001)。胞核与胞浆均可见阳性染色。单独观察胞核内染色发现,SOX9在胃癌组织细胞核内的高表达率为67.1%,明显高于肠化生组织的37.0%(P=0.007)和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3.3%(P<0.001);GKN1的染色定位于胞浆,其在正常胃黏膜中的高表达率为76.7%,明显高于肠化生组织的44.4%(P=0.006)和胃癌组织的37.1%(P<0.001)。胃癌组织中,SOX9在胞核内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07),而GKN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P=0.002)和病理类型是否为印戒细胞癌相关(P=0.009)。SOX9在胃癌组织细胞核内的表达与GKN1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χ 2=15.424,P<0.001)。70例胃癌患者中,SOX9在胞核内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33.8%比67.5%,P=0.016)及GKN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60.0%比35.6%,P=0.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7例SOX9胞核内高表达且GKN1低表达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8%。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晚(Ⅱ期:HR=7.435,95%CI:1.313~42.096,P=0.023;Ⅲ期:HR=12.214,95%CI:2.677~55.721,P=0.001)和SOX9在细胞核的高表达(HR=3.297,95%CI:1.199~9.065,P=0.02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OX9和GKN1的表达变化可能在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SOX9可能是胃癌患者的潜在预后标志物,联合检测SOX9和GKN1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其分子作用机制可能为胃癌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