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根据2008年夏季飞云江口海域生态与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飞云江口浮游植物分布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8年夏季共鉴定浮游植物69种,其中硅藻类28属62种,甲藻类3属7种.主要的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环纹娄氏藻(Lauderia annulata)、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等.通过CCA梯度分析,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营养盐、悬浮物、DO、pH,浮游植物不同种群受到的不同的环境因子的影响,甲藻受盐度的影响较大.而硅藻中的角毛藻受到铵盐和亚硝酸盐的影响较大,而中肋骨条藻、尖刺拟菱形藻、菱形海线藻等主要优势硅藻受到环境因子的限制较少.  相似文献   

2.
温度和光照对两株赤潮硅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因子实验设计,研究了主要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对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a)生长的影响。经ANOVA统计分析(Tukey test),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温度15,20,25,30℃和光照强度1500,4000,7000lx)内,温度对尖刺拟菱形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0.01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期间,对大亚湾海域拟菱形灌种群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高密度的拟菱形藻出现的温度、盐度范围分别在25.0-30.0℃和28.40‰~31.30‰。该水域N、Si含量丰富,P含偏低,通常情况下,P成为拟菱形藻生长的限制因子,而春季高峰期中,拟菱形藻的消退主要可能与N的迅速耗尽有关。N、Si、P三种营养盐之间比值的变化亦是影响拟菱形藻生长的重要原因,拟菱形藻高密度出现的N:P、Si:P、Si:N范围分别是6.21-32.98、59.67-119.71、3.36-17.89。  相似文献   

4.
大鹏湾海水环境要素与反曲原甲藻增殖的灰关联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反曲原甲藻种群增殖态势与环境要素的比较,建立关联度的排列顺序,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灰色模型{GM(1,n)}。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关联空间、光滑离散函数等概念,定义了灰导数和灰微分方程,进而用离散数据列建立灰色微分方程的动态模型。其结果是,浮游动物、DO、Fe和Mn对反曲原甲藻种群增殖态势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赤潮多发区潜在有毒藻类和赤潮毒素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江口赤潮多发区2003年-2005年的有毒藻类和贝类原产地赤潮毒素的监测,初步结果表明该海域存在多种潜在有毒藻类,主要包括产麻痹性贝毒(PSP)的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塔玛亚历山大藻(A.tamarens),产腹泻性贝毒(DSP)的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具尾鳍藻(D.caudata)、倒卵形鳍藻(D.fortii);产记忆缺失性贝毒(ASP)的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多列拟菱形藻(P.multiseries)、柔弱拟菱形藻(P.delicatissima )和多纹拟菱形藻(P.multistriata);产神经性贝毒(NSP)的短凯伦藻(Karenia brevis),其他有毒有害藻类包括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 sanguineum)、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米氏凯伦藻(K.mikimotoi)、Chatenela marina,Heterisigma akashiwo等其他有毒藻类。有毒藻类种类5、6月份较多,产腹泻性贝毒(DSP)和产记忆缺失性贝毒(ASP)的潜在有毒藻类常年均在该海域出现,这些有毒有害藻类多数密度并不高,Heterocapsa cirularisquama曾在2003年和2005年两次形成赤潮,并导致部分养殖贻贝死亡,米氏凯伦藻于2005年5-6月在长江口海域形成大规模赤潮,并导致养殖鱼类死亡。与有毒藻类监测同步开展了赤潮毒素检测,长江口贝类赤潮毒素检出时段主要集中在5-8月份,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的检出率分别为5%和15%左右,敏感种类为养殖的紫贻贝。  相似文献   

6.
X55200603351鼠李糖脂对硅藻生长的影响及其选择性抑藻作用/龚良玉(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26(1).-96~100环图X-58以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pungens(PS0201-01]、双突角毛藻(Chaetoceros Didymus)、柔弱角毛藻(Chaertocerosdebili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5种硅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铜绿假单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鼠李糖脂的浓度从0.5mg/L至10.0mg/L逐渐递增时,对5种硅藻的生长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各海洋硅藻脂肪酸组…  相似文献   

7.
通过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Ehr)种群竞争关系对CO2加富的响应变化。培养体系中CO2的浓度分别保持在360μL/L(未加富)和5 000μL/L(CO2加富)。结果表明:(1)不同的初始接种密度对2种藻种群竞争有明显的影响。当塔玛亚历山大藻(A)和小新月菱形藻(N)的初始接种密度比为A∶N=1∶4时,小新月菱形藻在竞争中占有极为明显的优势;当接种比例为A∶N=1∶1,小新月菱形藻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当接种比例为A∶N=4∶1时,塔玛亚历山大藻在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2)CO2加富可改变2种藻种群竞争的关系,使塔玛亚历山大藻竞争能力大大提高,小新月菱形藻种群竞争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接种比例A:N=1:4时,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竞争劣势不再明显;而接种比例为A:N=1:1和4:1时,塔玛亚历山大藻成为竞争中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国近海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和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采用实验室培养技术研究了常用渔药三氯异氰尿酸(TCCA)对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范围内TCCA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TCCA对浮游植物的毒性效应具有种间差异,甲藻类的耐受力明显强于其它种类.在高浓度TCCA作用下,甲藻的生长出现延滞现象:指数生长期滞后,特定比增长率和叶绿素a含量明显增大.从长期影响来看,在富营养条件下浮游植物对TCCA的耐受力增强.因此,TCCA等类似有毒有机物可能通过促进甲藻而抑制硅藻和其它藻类的增殖,进而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孔过滤与紫外辐射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由小球藻、扁藻及新月菱形藻配制成的模拟海水,考察了不同藻种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累积处理水量对滤前压力影响,讨论了装置最佳流量及持久性问题。结果表明,该法除藻效率可达84.4%以上,灭菌效率可达80%以上,对粒径较大藻类的去除效率高(扁藻粒径新月菱形藻粒径小球藻粒径);随着累积处理水量的增加滤前压力增大;最大处理流量为10 m3/h的装置其最佳处理流量为5 m3/h,一次处理海水约100 m3,可持续运行约20 h。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控藻及对水生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恒温培养实验(250L培养基)表征了低强度 (发射功率20W) 定向发射超声波对惠氏微囊藻、孟氏浮游蓝丝藻、四尾栅藻以及菱形藻的生长影响,并通过超声波对大草履虫、大型蚤、稀有鮈鲫以及蜈蚣草的作用研究了其对水生生态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超声波对蓝藻惠氏微囊藻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6d后生物量仅为对照组的32%;超声波对蓝藻孟氏浮游蓝丝藻、绿藻四尾栅藻以及硅藻菱形藻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超声波作用10~13 d后,藻细胞密度比对照组低30%~33%.结果还表明,该强度的超声波对浮游动物草履虫和大型蚤、鱼类稀有鮈鲫以及沉水植物蜈蚣草的生长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低强度定向超声波可以对藻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而对水体中浮游动物、鱼类以及沉水植物等其它主要水生生物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鹏湾环境容量研究Ⅱ:环境容量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华永  李绪录  韩康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2):2039-2045
采用基于响应场的线性规划方法,考虑非点源与湾外污染物输入形成的本底值,结合深圳沿岸排污口的分布计算了大鹏湾的环境容量,并给出了总量分配方案.结果表明,大鹏湾物理自净能力差,但水体容量大,具有较大的稀释容量,加上污染物的生化降解,大鹏湾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BOD5、总氮、总磷的最大允许排放总量分别为79.0,11.418,0.86t/d,BOD5、总氮、总磷的剩余环境容量分别为61.34,9.318,0.43t/d.  相似文献   

12.
大鹏湾环境容量研究Ⅰ:自净能力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华永  李绪录  韩康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2):2031-2038
在估算大鹏湾污染源强及统计海水污染物浓度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水动力模型及污染物扩散模型,模拟了大鹏湾的海水交换及污染物扩散过程,分析了大鹏湾海水交换与生化降解对自净能力的贡献.结果表明,大鹏湾潮差小,约为1m,潮流弱,污染物难于向湾外扩散,其物理自净能力差,湾内海水自净主要取决于生化降解.在吐露港海区与沙头角海区,污染排放较大,水深较小,海水难于交换,容易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13.
大鹏湾大梅沙海域氮、磷含量及富营养化状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95 年4 月~1997 年1 月大鹏湾大梅沙海域水质营养盐(NH+4 N、NO-3 N、NO-2 N)2 a 的含量检测资料,报道了其含量水平、平面与垂直含量分布、含量季节变化及海水N、P 比值和海水质量状况。为了解大梅沙海域水质质量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烟囱用耐候钢在海水脱硫中的腐蚀研究及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文涛  冯皓  赵钺 《装备环境工程》2013,10(1):17-21,40
通过电化学技术、现场暴露试验研究了海水脱硫对电厂烟囱钢内衬Corten4N的腐蚀行为影响,并利用灰色模型GM(1,1)对烟囱内衬在实施海水脱硫工艺后的使用寿命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海水脱硫工艺后会加速烟囱内衬Corten钢的腐蚀且在烟囱140112高度附近腐蚀速率最大;Corten钢在腐蚀初期腐蚀速率逐渐增大,约1a后进入稳定腐蚀状态;Corten钢焊缝区相对于基体是阴极,处于被保护状态;Corten钢在海水脱硫烟气中最大腐蚀速率的灰色预测公式为x(k+1)=-0.43211e-0.10515k+0.45811。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lft 3D模型的大鹏湾水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污染源调查和污染负荷估算的基础上,利用Delft 3D数学模型对大鹏湾现状和未来条件下的水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采用模型试算法估算出大鹏湾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在现状和未来条件下,大鹏湾整体水质良好,沙头角海及印洲塘的水质有下降的迹象.预测除了这2个次区外,其他次区的污染负荷到2015年仍未超出其水环境容量,建议深港双方政府采取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方法,以确保大鹏湾水质在现在和将来都能符合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高密度电法研究海水入侵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但目前在国内外应用较少。该方法依据水中Cl-浓度增加视电阻率降低的地球物理前提,在莱州湾地区不同地质条件区域,选定典型剖面进行测试,确定了Cl-达到250 mg/L时的视电阻率特征值。基于以上条件,在莱州湾地区布设16条高密度电法剖面,成功的划定了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界面,说明高密度电法可作为检测海水入侵的方法之一,为环评、灾害治理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广东大亚湾和大鹏湾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7-1999年在广东大亚湾和大鹏湾的主要贝类养殖区设立了4个采样点,以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为对象逐月采样,以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推荐的小白鼠法测定其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含量.1999年1-6月大亚湾东山海域的扇贝贝毒含量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的限定值,尤其是1月份,超过限定值近30倍.贻贝仅1月份超标.总体上贝毒含量表现为由冬春季高峰期逐月波动下降的趋势.大亚湾澳头和大鹏湾南澳的两种贝类毒素含量都不高,扇贝长期含有较低的毒素,贻贝在大部分时间内不含毒素.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11月在桑沟湾贝类养殖海域分别采集表层海水、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样品,进行了石油烃含量分析.依据石油烃含量检测结果,分析了桑沟湾贝类养殖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以及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水平和种间差异,并对3种介质中石油烃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最后探讨了贝类体内积累的石油烃及对贝类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