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聚乙烯醇(PVA)水溶液的稳定性好,可生化性很差,难以被传统生物工艺降解。湿式氧化法可高效处理复杂难降解有机废水,受到广泛关注。对湿式氧化法降解PVA的机理,湿式氧化法以及湿式氧化法与其他方法耦合联用技术降解含聚乙烯醇有机废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优缺点。分析表明,新型湿式氧化技术可以高效降解含聚乙烯醇的有机废水。  相似文献   

2.
生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废水深度氧化治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之基 《染料与染色》2003,40(2):109-111,116
本文综述了处理废水中生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深度氧化技术—湿式空气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复合空气氧化法、光化学氧化法及其相应的催化氧化法,评论这些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前景有38篇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3.
高难废水指的是工矿企业生产产生的一种具有高盐、成分复杂、色度高、难生化降解及毒性大的难处理废水,对水体污染严重,处理成本极高。综述了国内外高难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重点介绍了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四相催化氧化技术、湿式氧化处理技术及水力空化协同臭氧氧化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领域等。  相似文献   

4.
有机磷农药废水是一种有机污染物浓度很高的难生物降解废水。高级氧化技术因其具有氧化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的优势,被广泛用于有机磷农药废水的处理中。文章综述了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湿式氧化法和芬顿氧化法4种常见的高级氧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二氧化氯(ClO2)的性质与催化氧化原理,介绍了ClO2催化氧化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工艺条件、处理效果及优点。ClO2催化氧化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不产生有机卤代烃等二次污染物、氧化能力持久,且在削减COD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使之能够更好地进行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净水技术》2005,24(5):19-19
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生产过程中常产生含大量丙烯酸、甲苯、醋酸、甲醛、丙烯醛、马来酸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生化难降解有机废水(COD浓度高达100g/L左右),常规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处理,在美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已获广泛应用的湿式催化氧化(CWO)技术已由中日合资云南高科环境保护工程有限公司引进并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及其酯作为丙烯的重要工业衍生物发展迅速,但是在丙烯酸及其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常含丙烯酸、乙酸、甲苯、甲基丙烯酸等有毒有害的生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难以处理。现有的工业处理方法主要有焚烧法、生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等,虽然工艺成熟,但存在处理成本高等问题。本文综述了丙烯酸废水的主要处理技术及回收利用现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湿式空气氧化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捷鑫  熊如意 《广东化工》2009,36(8):95-95,119
催化湿式氧化法是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毒有害、生物难以降解废水的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文章论述了湿式氧化法和催化湿式氧化法的概念和发展,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焦化废水是一种有毒有害、难生物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催化氧化法能够分解有机大分子物质、降低焦化废水毒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较多。介绍了催化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现状,包括电极催化法、电解催化法、湿式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催化耦合法、二氧化钛光催化法和超声协同光催化等。对各种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同时对催化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难降解有机废水生化尾水或其采用反渗透(RO)脱盐中水回用过程中产生的浓水的再处理已成为废水处理的一大难题。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具有工艺简单、催化效率高、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操作管理方便、经济高效的优点。文中系统总结了近20年来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生化尾水的小试、连续流及中试研究成果,包括在难降解有机废水生化尾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效果,总结了高效非均相臭氧催化剂及最佳反应条件等影响因素,以期为后续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兰炭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催化湿式氧化(CWAO)技术处理陕北某兰炭生产企业的兰炭废水,考察了反应温度、氧气分压、进水pH及催化剂投加量等对兰炭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自制CuO-MnO2-CeO2/γ-Al2O3催化剂用于CWAO处理兰炭废水时,随着反应温度、氧气分压、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大,CODcr去除率增大;在实验条件下,催化剂的最佳投加量为10g/L,最佳进水pH值=8;T=150℃、P(O2)=1.6MPa、反应120min后CODcr去除率可从湿式氧化的17.3%提高到77.8%。  相似文献   

12.
以高浓度化学合成制药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湿式氧化法预处理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规律,并考察了均相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均相催化剂的添加能够大幅度提高COD的去除率,对于进水COD为30 000 mg/L的废水,在湿式氧化法预处理过程中添加硫酸铜能够使COD去除率从54.6%提高到76.5%以上。  相似文献   

13.
湿式氧化技术已经成为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和污泥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介绍湿式氧化催化剂发展状况及反应机理,重点介绍目前已实现工业化的各种湿式氧化技术,并展望湿式氧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废水高温深度氧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介绍了多种废水高温深度氧化技术,包括湿式空气氧化技术、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湿式过氧化物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和焚烧技术,其中着重比较了焚烧技术中四种炉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CWO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式催化氧化法是一种有效处理高浓度、高毒性以及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作者对湿式催化氧化法进行了总体概述,重点介绍了湿式催化氧化法的分类,不同种类催化剂的优缺点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该方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对该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该领域催化剂的研究方向,为在铜系催化剂的研制基础上结合稀土类元素,在保证非均相催化剂高活性的前提下,减少活性组分的溶出,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姜刚村  程迪  李鹏 《染料与染色》2012,49(2):39-41,22
研究了染料废水中苯胺类污染物的处理工艺.催化湿式氧化预处理后的水经A/O工艺生化处理,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催化湿式氧化的预处理条件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170℃,催化剂投加量1000 mg/L,空气压力5.0 MPa,反应时间2小时,苯胺类去除率99%.  相似文献   

17.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在化工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特点及其催化剂的类型,综述了近年来几种重要的化工度水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混凝气浮-SBR-CRI组合工艺处理低浓度农药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混凝气浮-SBR-CRI组合工艺处理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内的农药废水,结果表明:混凝气浮作为预处理措施,能够有效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在生化池中添加大粪,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补充了碳源,使CODCr、BOD5、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在80%、90%、70%、90%以上;CRI作为深度处理工艺,进一步降低废水毒性,确保系统出水达标排放。中试研究证明该组合工艺处理低浓度农药废水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9.
The treatment of a model wastewater containing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of molecular weight 10000 in an integrated wet air oxidation–aerobic oxida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Partial wet air oxidation under mild operating conditions was capable of converting the original polymer to lower molecular weight compounds, such as oligomers and short-chain organic acids. The effect of molecular weight on the aerobic biodegradability of polyethylene glycol was assessed by performing shake flasks experiments with various polyethylene glycols in a molecular weight range from 200–35000 and it was found that biodegradability gener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olecular weight. Aqueous solutions of PEG 10000 were subjected to continuous wet air oxidation at a temperature of 423 K and a residence time of 30 min and the oxidised effluents were then subjected to subsequent continuous aerobic oxidation at residence times varying between 0·5 and 4 days. Simultaneously, continuous aerobic oxidation experiments on solutions of PEG 10000 were performed and used to compare the efficiency of the integrated treatment process with that of the direct biological treatment. Partial pretreatment by wet air oxidation under mild operating conditions resulted in effluents whose biodegradation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riginal, unoxidised wastewater, as assessed by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removal rates. The original wastewater was practically non-biodegradable at a 0·5-day residence time with direct biological treatment, while an 80% TOC removal was achieved when biological treatment was coupled with a preceding wet air oxidation step. Conversely, with a 4-day residence time for the direct biological treatment the original wastewater was only partially degradable with 60–70% TOC removal recorded; with the integrated treatment process at a 4-day residence time in the bioreactor the overall TOC removal was greater than 90%. © 1997 S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