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儿男,3岁,2007年7月因咳嗽并高热入院,胸部X片示右侧有阴影.查体:患儿神志清楚,呼吸音粗,肝脾未触及,体温39.8℃,脉搏119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6/72 mm Hg,血常规:白细胞35.68 × 109/L,红细胞4.08 × 1012/L,血红蛋白115 g/L,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11,血小板164×109/L,血生化、肝功、肾功正常.临床诊断:肺炎并发菌血症.取患儿静脉血5ml,放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分析仪内;17 h血培养瓶报告阳性,直接涂片染色见大量革兰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脊液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方法。方法脑脊液利用真菌培养瓶延长培养10 d左右出现阳性报警,经直接涂片(湿片和革兰染色),分离培养,体外双相形态转换确定霉菌相和酵母相,以及钢圈小培养等初步确定是马尔尼菲青霉菌,最后经测序鉴定是马尔尼菲青霉菌;同时脑脊液离心沉渣常规涂片后革兰/瑞士染色均检到马尔尼菲青霉菌孢子。脑脊液多次进行总蛋白、腺苷酸脱氢酶(ADA)和葡萄糖等生化检测。结果脑脊液真菌延长培养和脑脊液常规涂片均可检到马尔尼菲青霉菌。脑脊液生化检测指标有相应提示。结论在正常人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是潜伏性发作,出现各种临床表现,常常会误诊,导致高死亡率。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更是少见,所以脑脊液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需要多部门多方法共同协作,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抗真菌治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从AIDS患者血液、骨髓中检出的病原体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方法 取患者血液、骨髓于血培养瓶中置Bacter/Alert 3D血培养仪中培养,待血培养仪报阳性即作革兰染色,并转种至马铃薯斜面培养基于27℃和37℃孵育,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并作乳酸棉兰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 该菌为一双相真菌,27℃见菌丝相,呈淡黄色绒毛样,并产生酒红色色素,镜下可见典型的帚状枝及孢子链;37℃见酵母相,不产生特征性色素,镜下见酵母样细胞.结论 从体内分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即可诊断为马尔青霉菌病,也可排除组织胞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我科6个月内收治2例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现报道如下. 例1男,12d.因"发热伴颜面皮肤潮红10h"于2011年11月2日人院.孕36周,剖宫产出生.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2℃,呼吸35次/min,脉搏116次/min,体重2980g.反应欠佳,口腔见小溃疡面.颜面皮肤潮红,表皮起皱.洗澡、治疗操作稍用力摩擦,头颈部表皮即大片脱落,露出鲜红色水肿糜烂面,呈烫伤样.入院当天皮损迅速蔓延,颈部、躯干、四肢皮肤在弥漫性红斑上出现松弛大疱,尼科利斯基征阳性.常规检查:血红蛋白1 10.0 g/L,白细胞9.97×109/L,中性粒细胞0.394,淋巴细胞0.389,血小板354.0×109/L,C反应蛋白0.03 mg/L.口腔分泌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血培养阴性.予头孢曲松75 mg/(kg·次)静脉滴注,每日1次.6d后皮肤红斑好转,无明显分泌物,复查口腔分泌物培养阴性,治疗10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双相型真菌感染的真菌培养及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合并播散性荚膜组织胞浆菌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实验诊断水平。〔方法〕取患者血液置于Bact alert12 0血培养仪配套培养瓶培养 ,然后转种哥伦比亚血平板、沙保劳琼脂平板 ,观察荚膜组织胞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分别于 2 5℃及 3 7℃孵育时的菌落特征、镜下形态特点。〔结果〕荚膜组织胞浆菌及马尔尼菲青霉菌均为双相型真菌 ,2 5℃培养为霉菌相。荚膜组织胞浆菌 ,无色素 ,生长缓慢 ,7-10d后可见白色绒毛样或棉花团样菌落 ,镜下可见特征性的齿轮状或棘状大分生孢子 ;3 7℃培养时为酵母相 ,镜下可见圆形、卵圆形 2 -4 μm的芽生孢子。马尔尼菲青霉菌 2 5℃培养 3 -4d为白色绒毛样菌落 ,菌落周围出现水溶性的葡萄酒样红色色素 ,镜下可见特征性的帚状枝 ;3 7℃孵育时为白色酵母样菌落 ,无色素 ,镜下可见圆形、卵圆形及特征性腊肠样孢子。〔结论〕艾滋病患者对荚膜组织胞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易感 ,易至播散性感染 ,从患者体内检出荚膜组织胞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是诊断荚膜组织胞浆菌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从血培养中分离出1株猪红斑丹毒丝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患者女,66岁,家庭主妇,于2011年3月8日因发热、畏寒、呼吸急、心率快、全身乏力2d入院,立即抽血进行培养及相关检查,体温39.1℃,血压86/55 mm Hg,脉搏82次/min,呼吸26次/min,血常规;WBC:21.3×109/L,N:0.90、L:0.09、M:0.01,CRP:26 mg/L,2d后血培养细菌经鉴定为猪红斑丹毒丝菌,临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共10 d及对症支持治疗,再次做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2011年3月20日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我们从1例ICU重症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1株发光致病杆菌,报道如下. 1 病例 患者,女,77岁,脑膜瘤二次手术后放疗复发入院,病情加重转入ICU.患者为浅昏迷状,查体:T 37.1℃,P116次/min,R 30次/min,BP 132/76 mmHg;血常规:WBC 5.9×109/L,RBC 4.12 ×1013/L,Hb 148 g/L,PLT33×109/L;血气分析:pH 7.57,PO2 64.6 mmHg,PCO225.6 mm Hg,HCO-3 23.6 mmol/L;四肢浮肿明显,阴道见淡黄色渗液.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3岁.因"反复乏力2年,活动后气促3d"于2012年7月17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入院前3d,患者外出购物时突感乏力、活动后气促,伴有纳差,恶心、进食后呕吐,不能久坐,休息后无明显好转,无胸闷、胸痛,无头晕、头痛,无尿色加深.急诊血常规:白细胞(WBC)9.4×109/L,红细胞(RBC) 0.65×1012/L,血红蛋白(Hb)28 g/L,血小板100×109/L,网织红细胞0.088,总胆红素42.7μmol/L,间接胆红素36.5μmol/L,乳酸脱氢酶304 U/L.入院查体:体温38.3℃,脉搏110次/min,呼吸频率18次/min,血压130/65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9.
我室于2004年2月从一发热患者血中检出1株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PP).现报道如下. 1 病例 患者男,27岁.因不明原因不规则发热1周入院.伴头痛、全身酸软无力,无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曾在当地就医,症状无缓解,于2004年1月25日来我院就诊.入院检查:T38.5℃,P84次/min,BP 18.0/10.0 kPa,急性热病容.血像:WBC6.2×109/L,N0.586, L0.337, MID0.077, Hb148 g/L, PLT375×109/L.血培养检出多黏芽胞杆菌.临床给予培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治疗5 d,体温恢复正常,患者要求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1月某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7例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7例(100%),咳嗽12例(70.6%),贫血13例(76.5%),消瘦11例(64.7%),皮疹10例(58.8%);16例(94.1%)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50cells/μl;所有病例血液中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在沙保罗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使用氟康唑、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治疗,8例治愈,2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以两性霉素B疗效最好,氟康唑疗效差。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HIV阳性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贫血、消瘦、皮疹,CD4+T淋巴细胞﹤50cells/μl,应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确诊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依赖病原学检查;治疗上建议首选两性霉素B。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 患者,女,58岁,左乳癌术后两年.因间断性咳嗽8个月,近期加重,于2004年4月7日入住我院呼吸科.经CT、B超等辅助检查,诊断为:乳癌术后肺、肝、骨转移,卡氏评分60分.入院时体温37℃,脉搏62次/min,血压14.7/9.3 kPa;血液分析白细胞(WBC):3.43×109/L;分类:N0.87,L0.7,M0.6,Hb86 g/L,PLT 96×109/L;随后患者WBC波动在3.4×109/L~4.2×109/L之间,临床给予抗感染、升白细胞、支持治疗等病情好转,血像恢复正常后行姑息性放、化疗.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患者女,50岁,于2011年6月26日因腹痛、发热入院,B超示腹腔积液,立即腹腔穿刺进行腹腔液培养及相关检查:体温39.3℃,血压100/70 mm Hg,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常规:WBC:16.8X109/L,N:0.92、L:0.07、M:0.01,CRP:23 mg/L,4d后腹腔脓液培养出人支原体,临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共10d及对症支持治疗,再次做腹腔脓液培养为阴性,2011年7月11日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患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青霉菌中唯一的一种温度双相型真菌,感染所引起的深部真菌病称马尔尼菲青霉病(PM病).自1997年首例人感染该菌以来,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感染PM较少见.我院收治了1名艾滋病患者,从3次血培养、1次骨髓培养、1次皮肤丘疹培养中均分离出PM,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8岁.2005年10月5日晨,突发上腹刀割样剧痛,恶心呕吐;患者既往有胃痛病史,近2周餐后胃区疼痛不剧烈,未经诊治;患者急诊入院,自诉全腹持续性疼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少,发热38.2℃,血压135/7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红蛋白132 g/L,血淀粉酶96 U/L,查体:腹平坦,板状腹,全腹压痛反跳痛,以上腹为重,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音弱3次/min;血常规:WBC 13.6×109/L,腹平片示膈下见游离气体;超声示腹腔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重庆人,因被发现昏迷2h急诊120入我院.患者于2007年10月30日被宾馆工作人员发现昏迷在床,呼之不应,立即报告110转接120后急诊送入院,途中予阿托品静脉注射.入院时查体,T:36℃,P:100次/min,R:24次/min,Bp:100/57mmHg,呈浅昏迷状,全身散发浓烈酒味及蒜味,皮肤潮红,头发、面颈部、胸背部均可见大量呕吐物污染,双瞳孔正圆等大,直径约1mm,光反射迟钝.口唇轻度发绀,心肺腹检查均无特殊异常,二便失禁,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化验检查提示:血常规WBC:19.6×109/L,RBC:6.17×1012/L,Hb:186g/L,HCT:56%,N:87%,L:6.4%,PLT:291×109/L.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碱中毒,BE-13,其余项目正常范围.血胆碱酯酶1U/L(正常203~400U/L)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患者,男,78岁,因反复咳嗽、咯痰伴憋喘20余年,加重3 d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10余年。查体:T 37·3℃,P 126次/min,R 30次/min,Bp 120/90mmHg,昏迷,胸廓对称呈桶状,双肺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以右侧中下肺显著。心肌酶:LDH 1 195 U/L,CK 726 U/L,CK-MB 71 U/L,肌钙蛋白38·9 ng/ml。血常规:WBC 16·8×109/L,HGB 138 g/L。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COPD,右下肺炎,Ⅱ型呼吸衰竭;高血压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后给予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心肌供血,痰培养示:金…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4岁.主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1d入院.查血常规WBC:14.5×109/L.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7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90mmHg.腹平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未见其他阳性体征.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87岁,因"胸闷、心悸10余年,加重1周"于2011年10月31日入院.入院后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颤、心功能Ⅱ级;(2)高血压病;(3)脑动脉供血不足;(4)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5)胆囊炎、胆囊结石.入院治疗,经治疗后心衰缓解,血压平稳.但住院期间因饮食不当出现中、右上腹疼痛,恶心、呕血现象.经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0.53×109/L;红细胞计数4.26×1012/L;血红蛋白132.0g/L;血小板计数213 ×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4.900%;血淀粉酶456U/L;尿液淀粉酶1640U/L;全腹部CT: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壁水肿.急性胰腺炎,胰周渗出及少量腹水.血吸虫性肝硬化.诊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家属拒绝手术及内镜治疗.予禁食,罗氏芬抗炎,善宁抑制胰腺分泌,奥美拉唑抑酸护胃止血及补液支持治疗两天后复查血淀粉酶65U/L;尿液淀粉酶258 U/L.5d后复查全腹部CT:急性胰腺炎,胰周渗出较前片(CT:47750)略吸收,少量腹水,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血吸虫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患者,女,38岁。2005年3月,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住院治疗行CAPD插管术。20 d前出现腹痛、发热、腹透液混浊,当地自行静脉滴注青霉素、头孢菌素治疗>10 d,腹透液变清,停药2 d后,再次混浊,改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8 d仍有腹痛。入院时患者慢性肾病面容,左下腹见CAPD插管,腹水征( ),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浮肿,无恶心、呕吐;T38℃,P100次/min,R18次/min,BP 21/12kPa;血常规WBC 3.0×109/L,L 0.24、N 0.66、Hb 61g/L,RBC1.95×1012/L;腹水淡黄混浊,pH7.0,李凡他试验阳性,细胞数0.09×109/L,多核0.9,单核0.1;C 730μmol/L…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 患者女性,64岁,因臀部多处破溃1年,右足趾坏死1个月,高热2d,于2011年5月6日入院.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血管炎病史10年,长期应用小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8.6℃,血压120/80mm Hg,脉搏98次/min,呼吸22次/min,精神差,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双手尺偏畸形,双下肢无水肿,右足足趾湿性坏死,足趾根部有脓性分泌物,臀部及骶尾部5处皮肤破溃,直径0.5~2 cm,深浅不等,破溃深度约2.5 cm,基底宽,可挤出黄白色及血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9.2×109/L,中性粒细胞0.856,红细胞2.7×1012/L,血红蛋自79 g/L,血小板202×109/L,白蛋白24 g/L,谷丙转氨酶25 IU/L,谷草转氨酶33 IU/L,血尿素氮8.3 mmol/L,血肌酐90 μmol/L,C-反应蛋白0.15 mg/dl.给予头孢菌素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血、臀部伤口分泌物及右足坏死处分泌物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