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相关检查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两个主要类型,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治疗与预后也不相同。阿尔茨海默病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血管性痴呆则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目的:对比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脑电地形图和脑诱发电位的差异:设计:以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为观察对象的回顾性分析。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1996—12/2000—1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住院或出院后复诊患者,病史提供均为本人或与患者共同生活的亲属。共有9例阿尔菠海默病、1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入选。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传播性疾病及卒中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协会和第四版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关于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根据上述标准均诊断为轻、中度痴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阿尔菠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以下分析指标:①临床特点;a.疾病进展过程。b.认知功能:远、近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抽象思维能力、定时及定向力等。c.情感反应:抑郁、焦虑、恐惧、欣快、强哭、强笑等。d.人格变化:淡漠、主动性减退。②脑电地形图:选择最能证明问题的异常段信号进行采样,计算得到1~30Hz总功率的θ,δ,α和β4个频带功率值。⑧脑诱发电位:选择测定事件相关电位P300一靶N1,P2,N2,P3潜伏期和靶P2,P3波幅。采用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疾病发展过程、认知功能和非认知功能比较。②阿尔菠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地形图特点比较。③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诱发电位特点比较。结果:共有9例阿尔茨海默病和1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15例正常老年人的资料均纳入结果分析。①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疾病发展过程、认知功能和非认知功能比较:阿尔茨海默病起病缓慢,血管性痴呆多数发病较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全面减退,包括记忆力减退和计算能力减退,抽象思维能力下降,定时及定向能力障碍;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以部分减退且呈间歇性阶梯状加重为特点,以记忆力减退和计算力减退为主要特征,但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不如阿尔茨海默病多见。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的情感障碍以抑郁为多见:人格变化以主动性减退为多见;血管性痴呆组患者情感障碍以强哭、强笑多见,同一患者很少有2种以七情感障碍。②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地形图特点比较:7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电地形图表现为全头部θ频带功率增高,增高程度与痴呆的程度(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评分)一致,同时α频带和β频带功率下降,后期δ功率增高;血管性痴呆组患者脑电地形图表现为病变部位δ和θ频带功率增高,增高程度与痴呆程度不相一致。③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诱发电位特点比较:两组患者脑诱发电位均表现为各波分化差,P300波幅降低,潜伏期明显延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异常程度更为明显,而血管性痴呆患者则相对少见。结论:①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为全方面减退,血管性痴呆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阿尔茨海默病的非认知功能亦较多受累而血管性痴呆则受累较少。②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地形图变化前者为全头部、后者为病变部位θ频带功能增高,前者改变与痴呆严重程度一致,后者则不一致。⑧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诱发电位改变相似,但前者受累比后者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的脑电地形图之间的差别。方法对115例患者(其中脑血管性痴呆组62例,脑梗塞组53例)。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仪检测。结果脑血管性痴呆和脑梗死脑电地形图功率值比较,θ频段功率值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α2、α3频段功率值显著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应进行脑电地形图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算时正常老年人(NE)和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的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方法观察NE和AD病人在安静和心算状态下的BEAM功率值.结果(1)安静状态下,AD病人组θ、8频带功率增高,α、β频带功率降低.(2)心算状态下NE组几乎全部记录点α1、θ功率降低,右额侧、右后颞、右枕β2功率增高.AD病人组心算状态下与安静状态相比各频带功率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与正常脑老化不同,安静状态下AD表现为严重的脑电波基本节律慢化及慢波功率增强,心算状态下出现广泛的皮层反应性降低,反映了AD广泛的大脑皮层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管性痴呆(Va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血管性痴呆可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及全脑性缺血缺氧所引起,其症状、体征因卒中病灶的部位、大小和数量可不同,认知功能损害也不一致。血管性痴呆属祖国医学“癫狂”、“健忘”、“郁症”等范畴。目前,中医界称之为老年呆病。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脑电地形图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的脑电地形图之间的差别。方法:对115例患(其中脑血管性痴呆组62例,脑梗塞组53例)。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仪检测。结果:脑血管性痴呆和脑梗死脑电地形图功率值比较,θ频段功率值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性差异;α2、α3频段功率值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性差异。结论:患有脑梗死的患应进行脑电地形图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脑电地形图(BEAM)的动态演变规律,以寻找判断痴呆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方法对35例来自宣武医院门诊和病房的轻中度AD患者平均间隔2年后进行随访。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参考DSM-IV-R标准。使用CFM-8型海神便携式脑电检测仪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随访时BEAM全部记录点θ和δ功率显著增高(P<0.01);α1频带在额部功率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其余位点亦减低,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α2、β1和β2频带在全部位点功率均减低,但都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电地形图的动态演变规律可为判断痴呆严重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亚芹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1):1307-1308
老年痴呆症是指老年期发生的痴呆,是由于慢性或进行性大脑结构器质性损坏引起的高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的持久、全面的智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老年痴呆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及混合性痴呆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60岁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为4%~7%,其中50%~70%为AD,且患病率与年龄成正相关[1].老年痴呆已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和严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痴呆)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姜定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1153-1154
痴呆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原因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在增加,导致脑内血液循环障碍,引发脑功能降低以致痴呆发生。如脑卒中后出现记忆力下降、智能减退、行为异常、人格改变等征象。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电地形图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患者脑地形图改变的特点探讨高血压对大脑的影响。方法:使用国产BIE-ND7脑电地形图仪对600例血压异常的患者进行脑地形图(BEAM)检查,其结果与20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脑地形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各种高血压患者,BEAM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病理性δ、θ波的出现和功率增高及α1,α2功率降低和α1、α2出现的位置异常(前移,泛化),其中轻度高血压(高血压Ⅰ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主要表现为α1,α2前移、泛化,随着高血压的时间延长和病情加重,不无例外的出现异常δ和θ波,Ⅱ、Ⅲ级高血压同时出现α功率降低(甚至消失),说明高血压使大脑血流供应障碍,继而造成大脑功能紊乱和损害。结论:脑地形图能比较灵敏的反映高血压患者脑功能的变化情况和大脑受损害的程度,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随访研究中脑电地形图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电地形图(BEAM)的动态演变规律,以寻找判断痴呆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方法 对35例来自宣武医院门诊和病房的轻中度AD患平均间隔2年后进行随访。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参考DSM-IV-R标准。使用CFM-8型海神便携式脑电检测仪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 随访时BEAM全部记录点θ和δ功率显增高(P<0.01),α1频带在额部功率减代差异具有显性意义(P<0.05),在其余位点亦减低,但未达到显性差异;α2,β1和β2频带在全部位点功率均减低,但都未达到显性差异。结论 脑电地形图的动态演中为判断痴呆严重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与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VD)患者认知及精神行为特征. 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国际分类第 10版(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10 version,ICD-10)诊断标准收集 68例 AD和 89例 VD,对两组病例使用问卷调查及认知功能筛查量表( congnitive abilities screening instrument C-2.0,CASI C-2.0)量表评定. 结果 AD在性别、受教育程度、认知功能、痴呆精神行为症状(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等方面与 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AD女性多于男性, VD则相反,性别比较,χ 2 =20.50, P< 0.05; AD的受教育年数少于 VD( t=2.81, P< 0.05);认知功能方面, AD组在心算力、定向力及画图能力方面较 VD受损严重( t=2.72~ 6.00, P< 0.05); BPSD方面 AD在被窃妄想、抑郁、徘徊、失语方面与 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7.58~ 34.01, P< 0.05). 结论 AD与 VD患者在认知及精神行为方面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D)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两者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分析4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列为AD组,选取43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SOD和Hcy水平的差异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AD组患者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明显高于V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7,P=0.011)。两组研究对象在Mo CA(t=1.835,P=0.069)、ADL评分(t=0.971,P=0.334)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血清中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P=0.015)。AD组患者血清中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5,P0.01)。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RP水平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2,P=0.369);AD组患者血清中Hcy与MMSE评分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795,P0.01),VD组患者血清中Hcy与MMSE评分也呈负相关(r=-0.758,P0.01)。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SOD与MMSE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r=0.211,P=0.152;r=0.185,P=0.241)。结论血清中SOD及Hcy水平改变可能参与了AD和VD相关发病机制,其中Hcy可作为预测AD、VD患者发生认知损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与染色体的病理基因可能有关,而位于19号染色体上ApoE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发病的关系仍不确切.目的评价ApoEe4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探讨其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非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选择1996-01/2000-12法国巴黎BROCA医院记忆障碍门诊的老年患者1 560例,均为白种人.共分为3组非痴呆组845例(认知功能正常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阿尔茨海默病组618例;血管性痴呆组97例.主要观察指标ApoE等位基因在各组中的检出情况;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阿尔茨海默病组中携带E4等位基因的患者为309例,占此组的50%,与非痴呆组比较(240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多因素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后发现ApoEe4、年龄、女性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poEe4不是血管性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P=0.69).结论ApoEe4与阿尔茨海默病有显著相关,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门诊55岁以上患者痴呆的就诊比例及各痴呆亚型的比例,探讨各痴呆亚型的临床特点;了解APOE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9月25日到2009年12月25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14 286人为研究对象,分别用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问卷(IQCOD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精神问卷(NPI)、Hamilton抑郁量表、自发的画钟测验(CDT)、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量表进行检测,诊断痴呆患者进行抽血检查APOE基因.结果 在所有就诊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占1.99%;血管性痴呆占0.95%;混合性痴呆占0.47%;额颞叶痴呆占0.19%;其他类型痴呆占0.19%.在所有痴呆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占52.5%,血管性痴呆占25%,混合性痴呆占12.5%,额颞叶痴呆占5%,其他类型痴呆占5%.阿尔茨海默病与混合性痴呆在即刻记忆、延迟记忆、长延迟再认的得分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在定向力、判断力、计算力、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得分情况三者无差异;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混合性痴呆在Hamilton抑郁量表中的得分明显高于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在神经精神问卷中的得分明显高于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及混合性痴呆.在自发的画钟测验方面,血管性痴呆得分要高于阿尔茨海默病及混合性痴呆.APOEε4等位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为主要的痴呆类型,其次为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额颞叶痴呆及其他类型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在认知功能损害方面存在差异.阿尔茨海默病与APOE4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石杉碱甲是从千层塔草药中提炼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具有促进记忆再现和增强记忆保持的作用.目的应用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探讨其对记忆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老年精神科.对象选择2000-03/2002-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老年精神科患者64例.男30例,女34例;其中血管性痴呆41例(血管性痴呆组),阿尔茨海默病23例(阿尔茨海默病组).方法两组患者均服用石杉碱甲片剂,每日总剂量为200 μg,2次/d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记忆商值、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评定疗效.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记忆商值、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比治疗前提高25%以上,以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②有效记忆商值、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分别提高15%以上,以及临床症状有改善.③其他视为无效病例.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疗效.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记忆商值、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6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疗效血管性痴呆组总有效率为71%,明显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组(48%)(P<0.01).其中痴呆程度越重,疗效越差.②记忆商值、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记忆商值、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0.01).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石杉碱甲能有效改善脑器质性疾病患者记忆和认知能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和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ADL能力在训练后的恢复情况,比较两者的康复效益。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分为VD组(n=30例)和VCIND组(n=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认知训练、运动功能及ADL训练。在训练前后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评估量表(NCSE)、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Barthel指数(BI)进行相应的评价,采用ADL能力的改善值与住院天数比值进行康复效益评定。结果:VCIND组训练前在注意力、计算力、结构组织能力、记忆力评分低于正常值,VD组认知功能的各项评分均低于正常值,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VCIND组定向力、注意力、语言理解、结构组织、记忆、判断力等项目分值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D组定向力分值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D组和VCIND组训练前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训练后上述分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CNID组运动功能的改善及认知可能的改善比VD组明显,VCIND组的康复效益值比VD组高。结论:VCIND组的康复训练比VD组疗效好,康复效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炎性细胞因子与不同类型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老年痴呆患者75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组41例,血管性痴呆(VD)组34例]以及正常对照组(HC组)32人,分别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及CRP浓度,并进行韦氏智力测定(WAIS),比较三组间细胞因子浓度和认知功能的差异,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D和VD组与HC组受教育年限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血清TNF-α和CRP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和P<0.05),两两比较发现AD组TNF-α浓度与另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和P=0.000),VD组与HC组TNF-α浓度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P=0.050)。AD组和VD组MMSE评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TNF-α浓度与MMSE评分、总智商间呈负相关(r=-0.358和-0.326,P=0.001和0.001)。结论不同类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血清TNF-α和CRP浓度存在统计学差异,TNF-α浓度可能是反映痴呆严重程度的状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各型痴呆患者炎性指标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型老年期痴呆患者基本炎性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分组测定阿尔茨海默病(AD)46例,血管性痴呆(VD)34例,帕金森痴呆(PDD)39例及正常对照组35例空腹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水平,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统计,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AD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D、VD、PDD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AD,VD,PDD组的C反应蛋白值较正常对照组稍增高,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炎症反应全程参与了AD、VD、PDD过程。  相似文献   

19.
Alzheimer 病和血管性痴呆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Alzhei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年龄匹配的AD患者30例,VD患者16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41例进行P300检查。结果与正常老年人比较,AD和VD患者N1、N2、P3潜伏期均明显延长,AD和VD组比较,AD患者P3潜伏期显著延长,而P3波幅显著降低。判别分析表明,P3潜伏期鉴别AD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75%,总准确率为72.5%(P=0.002)。结论由于病理基础不同,AD和VD患者P300也存在差异,此差异在痴呆的辅助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的差别。方法:将确诊的VD患者和AD患者各60例分为2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和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WHO-UCLA AVLT)评定比较2组的认知功能;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量表(BEHAVE-AD)评定比较2组患者的精神行为。结果:AD组的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语言能力评分均明显低于VD组(P0.01);AD组的延时记忆力、长时记忆力评分低于VD组(P0.01)。VD组的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AD组(P0.05);而AD组的行为紊乱率、攻击行为率则明显高于VD组(P0.05)。结论:AD患者具有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行为紊乱及攻击行为发生率,而VD患者情感障碍方面损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