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观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1)统计量表结果发现,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且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不同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对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S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DS评分、S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两组护理前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见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均优于护理前(P 0.05)。(4)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2013年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与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依从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加强基础护理,同时展开有效心理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心理状况显著改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326例,随机分为各163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显著影响视网膜脱离患者负性情绪,降低了不良情绪,有益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分析心理干预与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期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体质量增加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增加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化疗期间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与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使患者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6年8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院前急救救治的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行常规护理患者;观察组:48例早期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病情稳定时与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并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SDS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时两组患者SAS、SDS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患者SAS、SDS指标对比对照组降低显著,P <0.05。结论早期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院前急救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褥期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随机将60例产褥期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干预组在产褥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SAS、SDS的评分。结果护理后,可明显改善SDS、SAS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对照组SDS、SAS评分高于干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产褥期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伴有躯体疾病抑郁症患者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2例观察组与32例对照组,医院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等焦虑抑郁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是(58.1±8.6)分、(60.2±8.5)分和(58.2±8.1)分、(60.4±8.6)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分别为(47.2±8.5)分、(46.2±0.5)分和(52.4±9.5)分、(52.6±9.4)分。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下降趋势,而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表明心理状态调整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满意度信度评分为(94.36±0.78)分,对照组为(75.41±2.30)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为伴有躯体疾病抑郁症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对抑郁患者心理状态有很大的改善,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121-124
目的探讨前伸后延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孕产妇11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基于常规护理采取前伸后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前后SDS评分与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温馨服务评分、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护理沟通评分、礼仪服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对照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孕产妇SDS评分与SA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前伸后延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评分,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择期开颅手术的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6例择期开颅手术患者,将患者统一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AS评分差异以及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的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DS、SAS评分均较高(P> 0.05);护理干预后SDS、S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3.26±3.52)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0.50±3.08)分(P <0.05)。结论择期开颅手术患者护理中引入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焦虑得分(SAS)和抑郁得分(SDS)。结果在干预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SAS分别为(47.98±7.93)分及(38.25±6.95)分,SDS分别为(46.26±6.73)分及(37.15±6.65)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