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隐性感染率较高,孕妇有活动性感染时HCMV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给胎儿,对胎儿及新生儿造成多种损害。对HCMV在孕妇中的感染及母婴传播状况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围产医学界的普遍重视[1]。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血清HCMV-IgM阳性的孕妇羊水,进行HCMV-DNA检测,诊断胎儿HCMV宫内感染,并追踪观察宫内HCMV感染的新生儿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来自本院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确诊血清HCMV-IgM阳性的早孕妇…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患者的HCV与HBV标志物研究郭秀兰闫茂星1(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1急诊科)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肝炎、肝硬化密不可分,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关系正日益为人们所重视,HC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影响肝病的预后。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庚型肝炎病毒(HGV)混合感染对慢性丙型肝炎(CHC)临床、病毒复制及干扰素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疗效的影响及HGV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方法 以逆转录套式降合酶链反应(RT-nested PCR)检测90例CHC患者血清HGV RNA,比较HGV RNA阳性及阴性两组90例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结果 HGV RNA阳性18例,阳性率20%,HGV RNA阳性及阴性两组CHC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HCV RNA水平和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等方面无明显差异。5例HGV RNA阳性CHC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过程中,HGV RNA均转为阴性,停止治疗后1年,3例HGV RNA恢复治疗前水平。结论 混合感染HGV对CHC的临床、病毒复制及干扰素抗HCV疗效无明显影响。HGV对干扰素敏感,但停药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SMC)脂质代谢的影响,探讨HSV-1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HSV-1感染体外培养的年 脉平滑肌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和超生结构的改变,以及细胞内脂质代谢的变化。结果:HSV-1感染后,用PCR法能检出SMC内存在HSV-1核酸片段;感染后24h和36h,感染组细胞内总胆因醇(CH)较对照组明显增高,HE染色和电镜下均显示感染组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CHD)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进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抗体及巨细胞病毒抗体的检测。其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率为48%(13/27),戊型肝炎病毒(HEV)抗体阳性率3%(1/27),巨细胞病毒(CMV)抗体阳性率为3%(1/27).余项阳性率为零。CHD患者中抗-HCV(+)患者的ALT血清水平较抗-HCV(-)患者升高,具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HCV感染常见于血液透析患者,旦与透析治疗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HCMV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07例肾移植病人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肾移植手术前后HCMV感染率及HCMV含量变化;肾移植病人的年龄、性别、血型组成、原发疾病、术前透析方式和术前供受者感染状态及术后急性排斥等因素,对术后活动性HCMV 感染率的影响。结果;手术前、后HCMV感染率及病毒含量分剂为64.5%、75.7%(P>0.05)和10(4.11±0.71)拷贝/毫升、10(5.09±1.78)拷贝/毫升(P<0.01)。活动性HCMV感柒好发于术前血透者和术后急性排斥冲击治疗后。术前供受者感染状态对术后活动性HCMV感染有较大影响。结论:术前血透者和术后急性排斥冲击治疗后是术后活动性HCMV感染的高危因素;术后允免疫抑制治疗激活了潜伏性HCMV感染,导致术后HCMV含量增加;术前供受者感染状态是术后活动性HCMV感柴的关键因素,但决定肾移植受者术后HCMV感染状态的主要是机体本身的免疫力,减少HCMV感染,术后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避免过度抑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我院外科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57例原发性肝癌(PHC)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感染标志(HBVM)及抗-HCV检测,发现我国130例患者HBVM的阳性率为88.5%,抗-HCV阳性率10.8%。27例毕裔印尼(印尼)患者的HBVM及抗-HCV阳性率分别为59.3%及48.1%,提示我国PHC与HBV感染关系密切,HCV感染不是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1例各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2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结果表明,晚血患者血清抗HCV检出率为7.5%,显著高于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慢性血吸虫病(慢血)患者2.O%及对照人群1.8%.306例晚血患者血清抗HCV和/或HCV-RNA阳性38例(12.4%),其中HCV与HBV合并感染63.2%(24/38),HCV单一感染36.8%(14/38),92例合并与未合并HCV感染的HBsAg阳性晚血患者,HBe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揭示,晚血患者HCV感染率高,并多以与HBV合并感染形式存在,HCV感染对HBV复制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来自广东、广西、海南104例肝细胞癌(HCC)患者抗-HCV和HBsAg状况按年龄、性别配对和1:2的数量比设对照组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HCC组抗-HCV和HBsAg阳性率分别为12.50%(13/104)和86.54%(90/104),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4%(3/208),P<0.005)和13.46%(28/208,P<0.001)。与抗-HCV、HBsAg双阴性组比较,仅抗-HCV阳性、仅HB-sAg阳性以及两者均阳性时发生HCC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8.82、50.07和81.36,显示HCV、HBV均与HCC强相关,两者重叠感染时有协同致癌作用,作者提出预防和控制HBV、HCV感染对减少HCC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手术前后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感染率及HCMVDNA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半套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AmpliSensorPCR)方法定量检测术前肾移植受者61例,术后32例,用四格表比较手术前、后的感染率,用t检验比较病毒含量。结果:手术前、后肾移植受者HCMV的感染率分别为77%和875%;HCMVDNA平均含量(拷贝数每升)分别是107×107L-1和741×107L-1,两者之间感染率无显著差异(χ2=165P>005),但病毒平均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t=646P<001)。结论:研究结果显示:①免疫抑制治疗激活了潜伏性HCMV感染,导致术后HCMV含量显著增加;②决定肾移植受者HCMV感染状态的主要是机体本身的免疫力,减少HCMV感染,术后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避免过度抑制可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与抗体检测1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临床症状一般较乙型肝炎为轻,但病情较为迁延。急性感染后50%将转为慢性。本文意在探讨HC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0.28μKat/L)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标本...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患者HBV,HC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一平 《广西医学》1997,19(1):144-145
原发性肝癌患者HBV、HCV感染情况分析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陆一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非常密切已众所周知,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病关系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国外研究表明,丙型肝炎极易转成慢性,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徐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情况。方法 对徐州地区2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进行血清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及丙型肝炎病毒(HBV、HCV)重叠感染与单纯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徐州地区HBV、HCV重叠感染率为12.96%(32/247)。(2)重叠感染者的年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938例住院患者血清HBV一M五项及抗一HCV的检测结果分析,HBV一M五项阳性347例,阳性率为39.2%;抗一HCV阳性33例,阳性率为3.5%;HBV与HCV混合感染26例,阳性率为2.8%。结果表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仍以HBV感染为主,HBV与HCV可能存在相同的感染途径,与自然人群比较,住院患者的HBV感染率(39.2%)明显高于自然人群(10~15%);住院患者HCV感染率(6.3%)亦明显高于自然人群(1.55%)。并提出医院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树接种以人乙肝病毒(HBV)后,过半数动物获感染。HBV感染量可低于1CID/ml。HBV阳性树血清能连续传代感染,并可用乙肝疫苗预防。用此动物模型进行HBV及(或)黄曲霉毒素B1(AFB1)诱癌研究。结果,肝癌及癌前病变诱发率在感染HBV并摄入AFB1的树显著高于单暴露MFB1或HBV者;感染者肝组织及(或)肝癌中检出HBVDNA并可整合于宿主肝基因中。提示HBV和AFB1有协同致癌作用并支持HBV与肝癌的病因学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丙型肝炎临床病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引物特异PCR法对沈阳地区83例各型丙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抗-HCV及HCVRNA均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HCV基因分型,旨在了解本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HCV不同基因型与丙型肝炎病人临床病情轻重的关系。结果表明:HCV-Ⅱ型感染占57.3%(51/89)、HCV-Ⅲ型感染占28.1%(25/89)、Ⅱ/Ⅲ混合型感染占13.5%(12/89)、未分型占1.1%(189);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HCV-Ⅱ型感染分别占62.5%、35.5%、66.7%、85.7%、90.9%及100%,而HCV-Ⅲ型感染分别占25%、46.7%、8.3%、0%、9.1%及0%。提示沈阳地区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其次为Ⅲ型及Ⅱ/Ⅲ混合型,HCV不同基因型与丙型肝炎病人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7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抗-HCV及HBV标志检测,抗-HCV阳性率为39%,HBVM阳性率为83.1%,其中,单独HBV和HCV感染分别为50.6%和6.5%;HBV和HCV混合感染为32.5%;13例HBVM阴性的肝癌患者抗-HCV阳性5例(38.5%)。结果提示HBV感染仍是肝癌的主要病因,HCV感染亦较高,HBV和HCV混合感染较为常见,在与HBV感染无关的肝癌患者中,HCV感染率较高,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母婴传播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抗μ链捕获法和从培养细胞中快速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早期抗原等方法,对母婴HCMV感染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94.6%(703/743)的孕妇既往感染过HCMV;根据IgG抗体阳转,孕期原发感染率仅为0.1%,提示孕期活动期HCMV感染主要为复发感染。先天感染率为6.2%,多为隐性感染,且与母亲HCMV-IgM抗体阳性密切相关,提示复发感染的母亲体内的抗体对胎儿起了保护作用。宫颈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对单个核细胞感染在HCV感染慢性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HCV高度变异区(HVR)基因的体外扩增后产物的直接测序,比较慢性丙型肝炎和接受肝移植的肝硬化患者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肝脏相关的单个核细胞(LAMC)和肝脏中HCV准种(quasispecies)的分布。结果(1)3例肝移植和5例慢性肝炎患者PBMC中的主要HCV准种不同于肝脏中的HCV;(2)3例患者的PBMC和LAMC中HVR有不同的基因替代;(3)HVR基因的核苷酸突变主要位于E2基因的前50个氨基酸内。结论(1)单个核细胞中的HCVRNA是由于HCV的感染所致;(2)HCV准种在肝细胞和单个核细胞中的分隔性分布可能与HCV感染的慢性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RT-PCR对广东地区33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GVRNA检测,结果2例(6.1%)阳性。对其中1株输血后HGV(CH-3)基因组5'端非翻译区(5'UTR)进行分子克隆与测序,并分别与Linnen等报道的2株HGV(PNF2161,R10291)和Leary等报道的GBV-C相比较,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9.2%、88.7%、87.1%。本研究首次证实我国华南地区存在HGV感染。HGV高度保守区5'UTR的分子克隆与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对开展HGV感染的基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