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预后不利的诸因素、初次缓解期的长短及克隆演变铸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易复发倾向.难治性/复发性ALL的再诱导方案包括以长春新碱、泼尼松、蒽环或蒽醌类药物联合方案;以左旋门冬酰胺酶为主的方案;以中、大剂量阿糖胞苷为主的方案及核苷类药物等组成的不同联合.补救治疗的再缓解率17%~88%(中数55%),再缓解期2~12个月(中数4个月).需扩大可能的供体来源,增加异基因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高危难治/复发性ALL患者中的应用.移植后复发的患者采用补救性联合化疗,使用调研中的新药,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或第二次移植作一切可能的补救,可提高难治/复发AL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评价格列卫治疗儿童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Ph ALL)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院血液肿瘤科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确诊的9例Ph ALL患儿,于诱导治疗后开始口服格列卫340 mg/m2?d,30 d为1疗程,每次于饭后0.5 h口服,观察格列卫治疗后Ph ALL患者遗传学缓解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9例患儿口服格列卫后均达到遗传学缓解,缓解率100%(9/9),随访2~4年,中位数时间18个月时的总生存率67%。其中2例于治疗后13个月复发放弃治疗,1例于治疗后6个月复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在服药后16周(中位时间约3~4周)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其中7例(78%)出现贫血,5例(56%)出现血小板减少,6例(67%)出现白细胞减少,3例(33%)为全血细胞减少,4例(44%)出现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2例(22%)有肌肉疼痛,予以减量或停药后均可恢复正常。结论:格列卫治疗儿童Ph ALL不仅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肿瘤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收治血液恶性肿瘤患者12例,其中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8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移植造血重建后1~3个月内,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患者(自体移植)及供者(异体移植)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等)]共同培养后获得CIK细胞,分次回输给患者。随访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血常规及骨髓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结果8例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有2例复发,其中1例17个月后死亡,其余6例长期生存;4例异体干细胞移植患者有1例复发,5个月后死亡,其余3例长期生存;4例患者静脉滴注CIK细胞时出现畏寒、寒战、发热,经对症处理均缓解,其余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IK细胞生物治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状况,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224-226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2月76例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各38例。标准组采用标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强化组实施强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存活率;生存时间、血小板(PLT)重建时间、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重建时间;患者复发率、死亡率。结果强化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存活率高于标准组(P<0.05);强化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标准组(P<0.05);强化组患者PLT重建时间、ANC重建时间和标准组相近(P>0.05);强化组复发率、死亡率低于标准组(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延长生存时间,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伴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与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伴11q23/MLL异常AL的临床、形态学、免疫分型及11q23/MLL基因特征。结果:6例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AL患者,2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5a,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型。免疫表型:2例M5a伴有CD14、CD33表达,4例ALL伴有CD10、CD19表达(均为B细胞ALL),6例患者均伴有CD34表达。FISH检测11q23/MLL基因重排均为阳性。3例患者早期死亡,3例化疗获得缓解,2例分别于缓解后3个月与6个月复发,1例骨髓持续缓解22个月,但出现多部位髓外浸润。结论:11q23/MLL基因重排主要见于M5a和B细胞ALL,多伴CD34表达,预后恶劣。  相似文献   

6.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格列卫等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取得了肯定疗效,但因费用昂贵,许多患者无法得到很好治疗.我院应用IFN-联合HHT治疗初诊CML慢性期(CML-CP)患者17例,4例在3个月内进入加速期(CML-AP)或急变期(CML-BP),13例获得CHR.其中4例取得CCR,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复发或难治性CD20阳性B细胞淋巴瘤的缓解率和生存时间。我们运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例滤泡细胞性B细胞恶性淋巴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监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植入状态,评价移植后的近期胸腺功能重建.方法 对1例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半相合亲缘供者与1例HLA全相合非亲缘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的白血病患者,收集供者和受者术前、受者移植后1个多月、受者移植后4个多月的EDTA抗凝静脉血,同时采集1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的EDTA抗凝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采用STR-PCR技术检测2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及1个性别基因座的基因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受者不同时期和1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的T细胞受体DNA重排删除环(TREC)水平.结果 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监测在移植后1个多月及4个多月均完全表现为供者源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个多月及4个多月,半相合供者的白细胞及血小板恢复晚于HLA全相合供者.2例病人移植前TREC相对定量略低于年龄相近的正常对照组,移植后1个多月及4个多月TREC水平明显升高,其中HLA全相合移植病人TREC相对定量高于HLA半相合移植病人.结论 移植后1个多月及4个多月供者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完全植活.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快于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9.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效方法,特别是可作为初次缓解后的巩固治疗手段,也可用于复发/难治患者挽救治疗。新药虽然改善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但仍然不能替代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干细胞移植仍是目前推荐的首选移植方式。它可延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但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治愈骨髓瘤的方法,但移植后疾病复发及较高的相关死亡率抵消了其可能带来的收益,目前仅推荐作为高危年轻患者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染色体在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定期检测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情况。结果 5例移植成功患者其中异性别4例,性染色体表现为供者性染色体,原有异常消失;1例术后复发患者原有异常重现。结论 常规细胞遗传学可以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与否的标志和评价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协同移植的效果。方法培养扩增供者骨髓间充质细胞,经形态学及细胞表面分子加以鉴定,并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协同移植给患者。结果输注供者的MSC总数分别为2×106/kg和7.7×106/kg,中性粒细胞>0.5×109/L以及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2d和14d。例1出现了Ⅰ度aGVHD,Ⅱ度cGVHD,已存活11个月;例2未出现急、慢性GVHD,现已存活6个月余。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协同移植可加速造血功能恢复,对GVH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一定抑制作用,但还需加大病例数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复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常规化疗组,每组各36例。移植组患者实施移植前予以ICE方案化疗4~6个周期,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达到完全缓解的给予放疗;而常规化疗组仅给予ICE方案化疗4~6个周期,未达到完全缓解的给予放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移植组患者完全缓解33例(91.7%),部分缓解3例(8.3%),常规化疗组患者完全缓解23例(63.9%),部分缓解13例(36.1%),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P<0.05),而两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和常规化疗组的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56%和38%,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是43%和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较单纯化疗更好,且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995年—2011年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的200例ALL患者,分析影响移植疗效的因素,包括年龄、免疫分型、BCR/ABL融合基因、移植前疾病状态、HLA配型、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CsA减免和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LI)等。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891d(3676 212d),复发55例,总复发率为27.5%。死亡82例,总病死率为41.0%。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均显示具有BCR/ABL融合基因及移植时非CR状态是复发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ALL患者预后较差,allo-HSCT后复发率及病死率较高,复发与死亡的危险因素有Ph染色体和移植时非CR状态。  相似文献   

14.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 /bcr-abl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疗效。方法ph ALL患者12例,应用VDCP或VDCLP方案联合伊马替尼诱导治疗,完全缓解后伊马替尼与化疗交替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结果12例ph ALL完全缓解(CR)9例。总CR率75%。无治疗相关死亡。9例CR患者化疗与伊马替尼交替进行巩固及强化治疗,中位缓解期11(7~19)个月。结论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 ALL,CR率较常规化疗诱导治疗明显提高。化疗与伊马替尼交替进行巩固治疗,中位缓解时间及生存时间也较单用化疗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位点检查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和受者移植前、后STR基因进行检测,了解造血干细胞植入情况。结果 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移植后STR基因型与受者移植前STR基因型不同,与供者STR基因型完全相同,提示供者造血干细胞的植入;1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受者移植后STR基因型表现为患者移植前STR基因型和供者STR基因型的嵌合状态。结论 STR基因位点检查可以用来判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入情况。  相似文献   

16.
董伟民  曹祥山  王彪  凌云  华晓莹 《江苏医药》2012,38(21):2543-2546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B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方法 外周血Allo-HSCT治疗B-ALL 15例.预处理方案:6例为改良马利兰(BU)联合环磷酰胺(CY),9例为环磷酰胺/全身照射(TBI).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环孢霉素A、短程甲氨喋呤及霉酚酸酯(骁悉).结果 输注单个核细胞5.36-12.30×108/kg,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的为10-15 d.血小板大于20×109/L的为11-16 d.6例(40.0%)发生急性GVHD,6例(40.0%)发生慢性GVHD,皆为广泛性.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2.5-65个月),9例患者无病生存.结论 Allo-HSCT可以作为治疗成人B-ALL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leukemia,CML)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细菌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上存在Ph染色体t(9;22)(q34;911)和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为特征。尽管羟基脲等化疗药物通过杀伤肿瘤细胞可使CML患者获得临床和血液学缓解,但对其生存期并无延长作用;a-干扰素通过对肿瘤克隆的抑制虽可使约1/4患者获细胞遗传学缓解,有望延长其生存期 ,但由于价格昂贵而难于在临床普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则又因供者来源的困难和移植排斥反应及经费因素而受到限制。因而探索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就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有学者利用CML的ber/ab1具有过度表达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kinase,PTK)的特点,试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1)治疗该病,取得了可喜的结果。现对此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 讨达沙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初诊Ph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初诊Ph阳性成人ALL 3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15例和联合治疗组21例,化疗组给予单纯化疗,联合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给予达沙替尼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记录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生存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缓解率高于化疗组,缓解时间短于化疗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达沙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初诊Ph阳性成人ALL缓解率高,维持时间长,患者远期生存率高,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张燕  王季石  孙志强  王椿 《贵州医药》2006,30(4):323-32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目前唯一公认能够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方法,在慢性期移植效果最佳,50%~60%患者可获得长期存活和长期缓解。我们采用非清髓性HLA相合同胞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CML 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方法,提高移植效果。方法对86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建立了预处理、干细胞输注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提高了移植效果。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精心护理为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