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退热灵灌肠剂治疗婴幼儿急性发热的作用.方法:将急性发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美林混悬液或混悬滴剂退热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退灵热灌肠剂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单次退热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而完全退热取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退热灵灌肠剂治疗婴幼儿外感发热疗效良好,取效快,退热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钟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1026-1027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方法将164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2例,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美林退热,治疗组给予本院自制的中药保留灌肠退热;比较两组退热的效果。结果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而完全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体温反跳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好,起效快,退热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退热合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退热合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患儿28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自拟退热合剂灌肠,对照组予退热西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完全退热时间及体温反跳情况亦优于对照组;两组体温下降幅度、退热起效时间相近.结论退热合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石银退热灵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外感发热患儿2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与对照组128例,2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自拟石银退热灵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液,2~3天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退热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银退热灵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不仅起效快,且作用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5.
吴广平  胡聪  叶烨 《新中医》2013,45(12):73-75
目的:观察中药沐足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粉剂沐足治疗,对照组A组采用柴胡针治疗,对照组B组采用赖氨匹林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体温曲线下面积、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7.0%,对照组A组为78.6%,对照组B组为87.4%,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h时体温曲线下面积治疗组与对照组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h时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h时治疗组与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能达到良好的退热效果,其退热效果与对照组A组柴胡针肌肉注射效果相当,比对照组B组赖氨匹林静脉注射短期效果稍差,但退热时间较赖氨匹林长。结论:中药沐足治疗外感发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魏蕾 《四川中医》2011,(7):100-101
目的:观察加减柴葛解肌汤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将中药浓煎至50m l,1~3岁患儿每次20m l,3~5岁患儿每次40m l,5岁以上每次50m l,每天2次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悬浊液,观察起效时间、有效退热时间及疗效。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快,约80.4%的患儿在3h内开始退热;有效退热时间短,约79.2%患儿在24h内体温恢复正常;疗效高,总有效率99.39%。结论:加减柴葛解肌汤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外感发热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抗炎抗病毒等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和冰力降温贴的辅助治疗,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后0.5、1、1.5小时体温变化及降温幅度,并观察2组用药后24、48、72小时的退热疗效。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71.67%,对照组46.67%,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用药1.5小时后治疗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2组体温下降幅度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快,体温不宜复升,经济、方便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笑退热散的临床疗效,为该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320例临床发热患儿分为一笑退热散治疗组(180例)、布诺芬对照组(140例).治疗组给予一笑退热散灌肠,用量0.1 g/kg,2次/d;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比较两组退热度数、退热时间、体温反跳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起效时间稍慢,约85.5%的患儿在3h后开始退热,但药效时间长,退热后不易反弹;而对照组起效时间快,有效退热时间短,约79%患儿在3h内体温恢复正常;治疗组总有效率92.6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笑退热散保留灌肠能够降低外感发热小儿患者体温,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芪葛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58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2组;治疗组予芪葛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对照1组予锡类散加蒸馏水灌肠,对照2组予芪葛合剂口服,治疗4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2%,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80.76%,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78%,与对照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葛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对比双金连合剂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以选择最佳给药途径。方法:将122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成灌肠组和口服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灌肠组62例采用双金连合剂灌肠治疗,口服组60例采用双金连合剂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儿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应激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灌肠组患儿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口服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IL-1β,IFN-γ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口服组比较,治疗后灌肠组IL-1β,IFN-γ及TNF-α水平下降更快(P0.05);治疗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灌肠组下降程度较口服组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灌肠组为96.78%,口服组为86.66%,灌肠组优于口服组(P0.05);口服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灌肠组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应用双金连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口服和灌肠两种给药途径均取得满意疗效,灌肠给药方法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治疗,而且不良反应更少,更易被患儿和家属接受,可作为首选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1.
灌肠协定方Ⅰ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及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灌肠协定方Ⅰ号保留灌肠治疗外感发热患儿及实施人性化护理后的疗效。方法选择11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53例。2组给予阿乐欣抗感染,治疗组加用灌肠协定方Ⅰ号保留灌肠。护理上注重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种种人性化举措。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8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退热时间明显缩短。实施人性化护理后灌肠成功率达98%。结论灌肠协定方Ⅰ号保留灌肠治疗外感发热患儿及实施人性化护理取得显著疗效,并且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效果的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归来穴注射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以常规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参注射液双侧归来穴注射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第1、2疗程输卵管通畅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0.0%、93.3%,对照组分别为43.3%、56.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3疗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5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宫内妊娠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输卵管通液术配合丹参注射液归来穴注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可以提高正常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在外感发热患儿中退热的效果。方法将6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口服西药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对照组以本院自制中药高热洗剂灌肠退热。灌肠后密切监测体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起效迅速,退热时间长,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杜娟 《亚太传统医药》2014,(24):125-126
目的:观察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自拟退热方(柴胡、葛根、生石膏、连翘、蒲公英、广藿香、生薏苡仁、黄芩、桔梗、甘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呋辛钠、病毒唑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退热方治疗外感发热,陆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4,(12):1585-1586
目的:观察热毒宁保留灌肠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70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热毒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快,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证候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保留灌肠与静脉用药)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对证候疗效无显著差异,保留灌肠比静脉用药退热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退热微型灌肠剂治疗婴幼儿外感发热的作用.方法将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退热微型灌肠剂灌肠.结果对照组用药3min吸1h退热幅度大于治疗组,而治疗组用药6、8h退热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相近,但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退热微型灌肠剂治疗婴幼儿外感发热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针刺配合退热口服液治疗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退热口服液治疗外感发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针刺配合退热口服液治疗,对照组105例采用口服维C银翘片、大青叶片:儿童可口服板蓝根冲剂,必要时可静脉点滴治疗。两组均治疗5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退热口服液治疗外感发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疏解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退热疏解液保留灌肠降温,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混悬液口服降温,配合常规治疗.结果:平均热退时间、一天内发热反复次数、完全热退所需天数及疗效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纯中药制剂也能达到有效、快速退热的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且痛苦小,患儿易于配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和对照组(西药灌肠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中药水煎取汁后保留灌肠,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外感发热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巨明  钱进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20-1421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西药对照组采用退热西药及消炎药。结果:3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8%,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97.6%,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74.3%,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及中药对照组治疗1天后热退复发率低,仅10.2%,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高,达86.4%。结论:提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儿童外感发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