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通心络促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目的 探讨中药通心络对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模型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方法 运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制备药物血清 ,鸡胚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贝复济组及通心络大、小剂量组 ,检测尿囊膜的血管增生程度。结果 通心络大剂量组CAM的血管增生数明显高于空白血清组 (P <0 .0 5) ,而与贝复济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通心络小剂量组与空白血清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通心络可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增生 ,具有一定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水蛭、斑蝥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水蛭组(高低剂量组)、斑蝥组(高低剂量组)、血清组和空白组,中药水蛭、斑蝥各制成水煎液,灌胃7d,采血清备用。建立6d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模型,观察各组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水蛭高剂量组有明显地抑制新生血管数量的作用,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蝥高、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亦能较强地抑制新生血管数(P0.05);水蛭、斑蝥高低剂量组有抑制血管生成面积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类中药水蛭、斑蝥对CAM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作用的药物,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药物。方法种蛋随机分为16组,孵育8 d后,将熬制的15种单味中药及0.14 mol.L-1NaCl溶液分别加于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表面的载体上。作用4 d后,观察统计CAM上血管生长状况。结果在筛选的15味中药中,牡丹皮和香附子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NaCl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牡丹皮和香附子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化瘀通腑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通腑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桂枝茯苓丸及鱼精蛋白做阳性对照,生理盐水做阴性对照,观察不同剂量益气活血化瘀通腑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该方具有抑制CAM血管生成的作用,且作用大小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水蛭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制备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比较大鼠水蛭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水蛭含药血清存在促CAM血管新生作用.结论:水蛭对活体血管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可能为水蛭在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收涩中药椿皮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模型,观察椿皮含药血清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椿皮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数目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椿皮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归、黄芪注射液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当归、黄芪注射液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种蛋在37.8℃孵育7d后制备CAM模型,当归、黄芪注射液及其不同配比滴加于CAM表面的载体上,继续孵育3d,观察鸡胚存活状况,然后制备鸡胚CAM标本,解剖显微镜下计数新生毛细血管数目。结果当归、黄芪注射液及其不同配比均具有促进鸡胚CAM血管生成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当归与黄芪1∶5,其他各组药效低于表皮生长因子(EGF)(P<0.05)。结论当归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及其不同配比具有显著促进鸡胚CAM血管生成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及鸡胚尿囊绒毛膜(CAM)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分别以生理盐水(NS)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为阴性和阳性对照,通过三维培养模型,观察rHuEPO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管腔结构形成的影响;并采用鸡胚尿囊绒毛膜法,通过一级、二级微血管计数来评价rHuEPO在体促血管生成作用.结果 rHuEPO组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数目及在CAM上形成血管数均较NS组明显增多.结论 rHuEPO具有促进培养HUVEC及鸡胚CAM的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钩吻总碱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制备CAM模型,取50个鸡胚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钩吻总碱高、中、低剂量组),于CAM上植入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药物载体,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钩吻总碱,空白对照组不加药品,阳性对照组加入PBS溶液,观察各组CAM新生血管生长的情况。结果钩吻总碱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均有抑制CAM新生血管生成作用,而钩吻总碱低剂量组无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作用相当。结论钩吻总碱具有抑制CAM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并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1-二甲基-4-苯基哌嗪(1,1-dimethyl-4-phenyl piperazinium,DMPP)对于鸡胚发育期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采用质量浓度为50μg/mL的DMPP溶液局部处理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en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和鸡胚卵黄囊膜(yolk sac membrane,YSM)表面,分别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与被测物作用后CAM膜上血管生成情况和YSM膜血管密度和生长率的变化。结果 DMPP能明显抑制CAM模型血管的生成和YSM模型的血管面积和密度的增长。结论 DMPP可抑制鸡胚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sⅡA)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方法将鸡胚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溶媒对照组、bFGF组、TsⅡA0.005mol/L组、TsⅡA0.010mmol/L组、TsⅡA0.015mmol/L组,检测尿囊膜的血管增生程度。结果①各组浓度的TsⅡA均具有较明显的促血管新生作用,与生理盐水组和溶媒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TsⅡA0.010mol/L组和TsⅡA0.015mol/L组与bFG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TsⅡA0.010mol/L组与TsⅡA0.005mol/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sⅡA0.010mol/L组与TsⅡA0.015mol/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单体——TsⅡA可促进CAM的血管增生,具有一定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气生骨冲剂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9日鸡胚24枚建立CAM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每组12枚。实验组加药益气生骨冲剂于无血管区的载体上,空白组加生理盐水。每日上下午各加药1次。3d后检测CAM载体周围1.5cm的血管数目。结果实验组小血管数目和血管总数均多于空白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生骨冲剂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可能是促进血管生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传统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和卵黄囊膜(YSM)测定法改进,利于评价和筛选抗血管生成的药物。方法在CAM模型中,改变传统的开窗位置、加药载体和结果观察方法;针对YSM模型,改进加药载体和加药部位,优化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r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评价效果。结果 endostar能明显抑制CAM血管形成,并且抑制YSM的血管密度和面积增长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通过本实验对CAM和YSM测定的改进,建立了一个成熟而稳定的筛选抗血管形成药物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羟基红花黄色素A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目的从中药中寻找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并探讨其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机理.方法从红花中提取分离羟基红花黄色素A,利用鸡胚尿囊膜(CAM)实验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并通过RT-PCR实验,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CAM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flt-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提取出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纯度达到了98.9%,浓度为0.59 g/L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使CAM血管数明显变细减少(P<0.01)并能显著抑制CAM组织中bFGF、VEGF及VEGF-R(flt-1) 的mRNA表达(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首次得出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显著抑制CAM新生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bFGF、VEGF及VEGF-R(flt-1)的mRNA表达来实现的,提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能是一很有潜力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离纯化r-K4K5,探讨r-K4K5对牛毛血管内皮(BCE)细胞、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新生血管生成及实验性人肺腺癌SPC-A1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盐析、凝胶过滤提纯r-K4K5,BCE细胞在含r-K4K5的DMEM中培养24、48、72h后分别计数;孵化7d的鸡胚加r-K4K5后继续孵育72h,观察新生血管生成;已经接种入SPC-A1肺腺癌组织的荷瘤裸小鼠(Balb/c,nu/nu),瘤旁注射r-K4K5继续饲养,观察肿瘤生长变化。结果 r-K4K5抑制BCE细胞增殖,48~72h作用明显;r-K4K5处理的CAM组中直径小于50um的小血管明显减少;高剂量r-K4K5治疗的荷瘤裸小鼠组,平均瘤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K4K5能够抑制BCE细胞增殖,抑制鸡胚CAM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实验性人SPC-A1肺腺瘤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水蛭素活性因子对S180肿瘤及血管新生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S180肿瘤实验:取小鼠44只,随机分组,接种S180瘤细胞。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5-FU,实验用药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水蛭素活性因子,连续用药14天,第15天剥离肿块,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抑瘤率。(2)血管新生实验:取纯种鸡胚蛋,随机分组,恒温箱中孵育。分别吸取生理盐水、水蛭素活性因子不同浓度的药液,滴于滤膜载体上,将含药载体种植于鸡胚绒毛尿囊(CAM)中,密封后放入恒温箱内孵育96h,滴加甲醛,20m in后立体显微镜下观察药物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用计算机分析系统对CAM进行扫描,记数血管VN、血管VD、血管VA的多少和大小。结果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小剂量用药组对S180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瘤率分别为43.33%和40.67%。CAM观察发现,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小剂量用药组血管分布稀疏、间距增大,含药载体周围血管减少。而模型对照组则血管分布密集、间距缩小、呈放射状排列。结论实验表明,水蛭素活性因子对S180肿瘤和CAM新生血管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鸡胚尿囊膜建立人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和组织学形态已有报道。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通过改良的方法,获得简单,快捷,可重复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人胶质瘤SWO-38细胞滴加到鸡胚尿囊膜上,观察影响鸡胚的存活和成瘤的可能因素、移植瘤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学特征。结果利用改良的方法成功建立胶质瘤鸡胚尿囊膜的模型;肿瘤组织能够诱导血管生成,镜下形态符合恶性胶质瘤的形态学特征。结论该模型简单,快捷,易于建立。便于观察肿瘤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可用于抗肿瘤的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